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鉴宝大师-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看了两眼,他开启了鉴灵牌,然后一瞬间就被拖入了一个瑰丽多彩的奇幻世界!
  这里,米黄色的是厚重的大地,在这片大地上,生长着绿色的小草,黄色石头,甚至还有一片蓝色的湖泊。
  此时的天空中,正下着丝丝仿佛冰晶般的细雨,而那雨丝的源头,则来自于远方黑色巍峨群山巅峰之上那一片流云朵朵的浅蓝色天空。
  这竟是一幅天然的微缩自然景观!
  李逸将原石在手中把玩了一番,无意间发现,如果将刚刚看到的天和地颠倒一下的话,竟还能看到另一幅完全不同感受的奇瑰画面!
  怎么可能会有这么神奇的石头?
  李逸微一琢磨,就将这块原石放到了手边。以前他从来没有留意过玉髓,主要是因为其价格低,几乎没有赌性。可现在他不缺钱,而且很明显,陆凝霜很喜欢这种漂亮的东西,那他自然是要尽心尽力的为她挑几件极品了。
  这是一块不规则形状,和成人拳头大小差不多的棕黄色原石。这块原石的皮壳很厚,除了一处好像是伤疤一样的地方隐隐透出来一点油性之外,其他地方看上去,和普通的石头也没什么两样。
  因为皮壳太厚,虽然能够判断出里边有料子,但有关颜色,质地,却什么都看不出来。
  发现是这种情况之后,李逸也没客气,直接启动了鉴灵牌。
  然而他的视线一透视进去,就忍不住一愣,这件玉髓的颜色,好古怪!
  一般而言,不管是翡翠也好,玉髓也罢,只要是天然的东西,其颜色都不可能太均匀。
  这块玉髓的颜色也不均匀,但是这个不均匀只是相对于整块料子而言。相反,这块料子在某一个局部的颜色,不但非常均匀,而且,这些局部的颜色还呈现出一种渐进的色彩!
  从李逸这个方向透视进去,最先出现的,是一条大约一指宽的略带粉色的淡紫色带,紧接着,是粉紫,再接着,是红紫,紫红、深紫、茄紫……
  整个色彩,就像是一个逐渐递进的阶梯,引领着他的视线越来越高,越来越深入……
    
第四百八十八章 鉴定疑云
  
  这两块玉髓都很漂亮,也很珍贵,但它们的珍贵是建立在天然形成的这些图案上的,如果加工的话,其价值反而会不升反降。
  真正精美的饰品,当然会对材料有所要求。但像玉髓这种,并不是以质地,而是主要以颜色搭配取胜的料子,更多的,需要的则是玉雕师的巧思,考验的是玉雕师的设计以及雕琢水平。
  因此,除了这两块,李逸又选了两块颜色大众,但明显更好构思的料子。
  玉髓的硬度仅比翡翠略低,可价格却天差地别,如果师父准许他开始练习玉雕,应该是一个不错的试手材料。
  帮着陆凝霜挑选了两件吊坠,李逸二人正准备离开,忽然看到店门外的过道上匆匆跑过去了几个人,边跑还边兴奋的嚷嚷:“快点,郑大师来了,我们请教请教他去!”
  “是啊,期期都上电视的大专家,没想到也会逛大都市,说明这里真有真家伙……”
  “你们快点回家拿东西,我们争取多留他一会儿……”
  老板很显然也听到了他们的议论,看到二人有些不解,笑道:“郑大师是我们这边一档鉴宝节目的专家嘉宾,在民间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次被人认出来,只怕不鉴定几件东西是脱不了身了。你们两个有没有什么看不准的瓷器,也可以拿去让他帮忙给看看……”
  李逸摇了摇头,陆凝霜则点了点头。
  同样是回应,李逸的意思是不用,陆凝霜则是表示知道了,谢谢。
  但很多时候,同样的动作,在不同人眼睛里的解读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老板一看到陆凝霜点头,以为她想要去,不由笑道:“正好,前几天收了件东西,有点盯不真,我们一块去。”
  看到老板竟真的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件东西,李逸笑着摇了摇头,去看看也行,如果真有人回家拿东西过去鉴定的话,说不定还能碰上几件民间的好宝贝,那些东西,平时想找都没地儿找去。
  老板收拾东西,准备关店出门,李逸则在打量他拿出来的那件东西。
  这是一件郎红釉的天球瓶,高约12厘米,直口,束颈,鼓腹。器型端庄大方,釉色莹润肥厚,釉面光洁亮丽,颇具神韵。
  这件瓶子的瓶口呈玫瑰紫蓝,色彩斑斓,这应该是窑变所致。瓶身则鲜艳沉稳,足底部露胎处,胎质洁白坚实,双排六字“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非常清晰,看起来给人的感觉很是不错。
  天球瓶是受西亚文化影响极深的一种瓷器造型,创烧于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景德镇窑,器形大多为直口、长束颈、鼓腹。
  因其圆球腹相比起修长的束颈更显硕大,像是从天上降下来似的,故名天球瓶。
  明代天球瓶胎骨厚重,多见青花,以海水龙纹为贵,且多为大器。
  清代的天球则瓶颈稍长、腹较圆,而且出现了很多精致的小瓶。其釉色也变的多种多样,常见有青花、粉彩、紫釉、郎红、五彩等色。
  雍正乾隆时期,天球瓶的烧制数量达到了一个高峰,现今传世的,也多为这两个时期所烧制。
  郎红釉则是清康熙时期仿明宣德宝石红釉所烧的一种红釉。因是由当时的景德镇督陶官郎廷极督理窑务时仿烧成功,故以其姓氏命名,又称郎红。
  寻常品相不错,器形完整的乾隆郎红釉天球瓶市场价位在500万软妹币左右,老板的这件因为发生了窑变,更显珍贵,李逸估计,起码要价值700万以上。
  简单的收拾了一下,李逸三人出门,朝着人流汇集的地方走去。
  郑大师所在的地方,是商场入口处的一片小广场,李逸等人赶到的时候,这里已经聚集了差不多有四五十人,从老板不停的打招呼可以看出,里边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这里的店主。
  人群的中央,是一个由保安手牵手围出来的空地,空地中间,摆着一桌一椅,一名白发皓首,相貌威严,气质沉稳的老人正端坐椅上,拿着一件粉彩的碟子仔细打量。
  人群的一侧,在保安的维持下,十数名藏家排成一队,手里都抱着自己的藏品,等待着大师的鉴定。
  两人跟着老板走到排队这一侧,老板排在队尾,李逸则从队尾慢慢往前溜达,他在打量这些人手上拿着的古董。
  “刚才那小子真幸运,两万欧元买的梅瓶,郑大师竟估价2800万新台币,这下可是发大财了。”
  “呵呵,康熙年间的粉彩竹图梅瓶,本身就是个稀罕物件,郑大师这个价格给的还是有点保守,我估计上拍的话,很有可能会冲破4000万!”
  “哪件?人还在这里吗?我正好想找一件粉彩梅瓶……”
  “呵呵,老王你算了吧,过了郑大师的眼,你还想捡漏?”
  “别说话,郑大师要点评这件粉彩了!”
  一时间,现场安静了下来,郑大师扫视了一眼人群,将粉彩碟放到了桌子上,“这件雍正粉彩海棠花纹碟,造型轻盈秀雅,画工精细,施彩匀丽,经鉴定,为晚清时期的仿品。”
  那名藏家在听到郑大师前边点评的时候,激动的手都在发抖,然而没想到最后的结论却忽然急转直下,这件,竟是晚清时期的仿品?!
  “那,大师,这件瓷器还值钱吗?”
  郑大师一听,放声大笑,
  “怎么会不值钱呢?晚清时期的仿品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啊,你收的时候才花了5万,现在的市场价嘛,翻六倍吧,30万!”
  听到粉彩碟价值30万,那名藏家长长的吐出了一口浊气,谢过郑大师之后,抱着自己的宝贝转身从保安留出的出口走了出去,一出来,四五个人就围了上去。
  “先生,您这件碟子卖不卖?我出32万!”
  “我出33万!”“36万!”
  其他等待鉴定的人羡慕的看着那人,郑大师的话,一字千金啊,这不,转眼间,一件估计30万的碟子就涨到了36万!
  “不知道我这件碟子能值多少钱……”
  无独有偶,现在排在队首的那人,拿着的也是一件粉彩瓷器,不过他这件却不是碟子,而是粉彩大盘。
  盘和碟的形状差不多,很多接触古董不久的人很容易混淆,其实两者还是比较容易辨认的。
  简单来说,盘大一些,碟小一些,再有就是盘深一些,碟浅一些,这种只需要多看几件,自然就能分的清楚。
  这人连自己收藏的到底是什么都没搞清楚,却也学别人玩起了收藏,李逸不禁摇了摇头,说道:“这位先生,您这件粉彩大盘能让我看看吗?”
  没想到,他话音未落,排在第二位的一个大爷不愿意了,“年轻人,这是珍贵的古瓷,你懂吗?而且,瓷不过手,这样给你看,万一打破了究竟算谁的?还有……”
  李逸无语的翻了个白眼,我就是懂,才想着要看看这位的大盘,倒是你那件,一眼假的东西,请我看我都没兴趣!
  看到两人欲起争执,排在第一位那位中年男子连忙摆了摆手,直接将粉彩盘递了过来。
  “没关系,拿去看吧,本来就不是什么值钱的玩意……”
  李逸说了声谢谢,小心的接过瓷盘。东西一上手,他的眉头就挑了起来。他确实没看错,这位,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收藏的是什么!
  李逸敢保证,如果他这件还叫做不值钱的话,那么,今天在场的这些瓷器,敢号称值钱的恐怕是一件都不会有,包括老板那件郎红釉的天球瓶!
  瓷盘很大,直径接近30厘米。
  画面中,一株粉彩绘制的梅树沿盘外壁蜿蜒伸展至器内,两只蜜蜂围绕展翅飞舞,盘上另有月季盛开,还有灵芝、嫩竹相伴。
  整个画面,都采用了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渲染,釉彩浓淡相宜,施彩柔丽,构图则疏雅简洁,用笔工细。在盘的外底,还留有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识。
  这是一件真正的雍正朝粉彩过枝花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