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瓶记-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我跟他说,要不你这样吧,咱们溪乡是渔乡,你要是自己有本事租条渔船打到鱼,我就去找人买你的鱼。我在溪乡认识的乡亲多,我给你做担保,时间一长买你鱼的人多了,生意就好了。”
  说到这里王二觉得口干,拿起桌上一杯剩茶咕咚咕咚喝了,抹抹嘴接着说道:“结果这小子真弄来一条渔船,开始打鱼的营生。结果你说他不会用渔网吧,但他会用剑叉!就他腰上那把剑,喏,看见没。”
  王二冲着袁长志努努嘴:“他左叉一下,右叉一下,一叉就叉中一条鱼,比人家用渔网捕得都多!再后来我跟掌柜的一说,我们客栈做菜的鱼也从他那儿买了。但他就一个毛病,对乡亲里那些老弱病残、孤儿寡母,还有揭不开锅的,人家买一条他还送人家一条,好的大的鱼都卖给乡亲,小的不新鲜的自己留着。这也就是他手快捕得鱼多,不然每天打的鱼都不够他送的!今天早上这小子叫我给李太爷家的赵铁锅送一袋子鱼去,说是孝敬李太爷的。我哪儿知道他这是憋着戏弄赵铁锅,后来的事儿,云姑娘你就都看见了。”
  云小鱼听到这里点了点头,心说他听来倒是个好人。
  袁长志这时问道:“姑娘,你是哪里人氏,又是如何来到这西陵国的?”
  云小鱼心想这可怎么说呢?她思考了一番之后说:“我叫云筱瑜,我不是大宋人,我家住在一个叫北京的地方,但不是你理解的那个北京大名府。至于怎么来的……四天前我一醒来就已经在这洪福客栈门口了,我自己也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袁长志听了眉头紧蹙:“姑娘来这里之前,家里是做什么营生的?”
  “我家里没什么特别的,我自己在银行工作。”
  袁长志和王二一脸费解。
  王二问道:“银行是做什么的?”
  “就是……就是专门帮有钱人保管钱财的银票铺户。”
  王二半信半疑地看着云小鱼:“云姑娘,你别怪我说话不好听。既是开银票铺子的,为何连住店的钱都没有。我看你把镯子抵给掌柜的时候颇为不舍,应该是家传的贵重之物吧?”
  云小鱼叹了口气:“你哪里知道,现在经济形势不好,本来钱就越挣越少,还总是出事故……总之现在钱不好挣!”
  袁长志点点头:“我虽不懂票铺生意,但我有兄弟在汴梁的镖局当差,他说现在票铺的镖不好出!”
  “可不是,振远护卫(北京振远护卫中心)的车一到旁边建行的大门,就呼啦啦地下来一堆人,里三层外三层的,看得可紧呢。”
  袁长志双目一亮:“哦?云姑娘的家乡也有镇远镖局?”
  “有的有的。”
  云小鱼话音刚落,旁边有人“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她扭头一看,只见旁边那桌只坐了一位客人,笑声正是他发出来的。这位客人一身白袍,腰系玉带,手持一把折扇,相貌儒雅俊美,神态气定神闲。此刻他正盯着眼前的茶杯,面带微笑,口中自语道:“……好茶,好茶!”
  云小鱼不以为意,回过头继续问王二:“你能不能给我讲讲你们这里的事?”
  王二道:“讲是没问题,但我现在五脏庙都空啦,不吃点东西讲不出来。”
  王二这么一说云小鱼也觉得饿了,从晌午到现在也没顾上吃饭。她忽然想起楼上自己房间里还有没动过的饭菜,就说:“我楼上还有两菜一汤,就是这会儿可能凉了……”
  “唉,还留在这里吃那残羹剩饭干什么?走,小爷带你们吃顿大的!”王二一拍屁股站起身来,“就是恐怕姑娘的镯子拿不回来了,如果我还在这里做事倒还好说,可现在……”
  云小鱼一听那镯子拿不回来,心下确实有些舍不得:那镯子是她外婆的遗物,她实在迫不得已才抵了出去。
  王二见云小鱼不说话知她心疼那镯子,便道:“云姑娘,镯子在这儿跑不了,等我攒够了钱再给你买回来。”
  云小鱼忙摆了摆手:“本来就是要交房钱的,说什么再买回来。我是以为能剩下些零钱找给我……现在我真是一分钱都没有了。”
  说完她忽然想起自己脖子上的珍珠项链,眼睛一亮,伸手摘了下来放到了袁长志手里:“我身上再没其他值钱的东西了,你拿着,算我在你那里住的房钱,不够了我再想办法。”
  袁长志根本无心要她房钱,只微微一笑:“你且先戴着,等有了钱再还不迟。”说完又把项链还给了云小鱼。
  云小鱼听他这样说,知道这是同意带上她了,很是高兴。
  

  ☆、第四章 乡司府上

  赵铁锅赵昌被人抬回了溪乡的乡司李太爷的府上,一躺就是半个多月。等半个月后勉强能坐起来了,右手也什么都干不了了。
  他每天疼得龇牙咧嘴,饭吃不下去,人瘦了一圈,肚子也瘪了,大铁锅变成了平底锅。
  这些日子躺在床上他越想越恨,恨不得把袁长志生吞活剥了。
  过了小半个月能下床了,赵昌立刻托人给李太爷带话,说希望能见见他。带话的人回来之后说太爷最近忙得很,让他再等几日。
  左等右等,一转眼又过了十来天。
  赵昌等不下去了,他迫切地想找李太爷诉说心中的愤恨。
  一日李太爷在家,赵昌好不容易挨到晌午,估摸着他此时应该是在书房,就赶紧整理打扮了一番,然后直奔书房去了。
  刚到门口,就被随从拦了下来:“哎哎哎,干什么的,太爷的书房你也敢闯!”
  赵昌见过这个随从,大家私下都叫他三驴子。这三驴子本是个穷苦农户,家里没有田,只有三头驴,后来走了狗屎运,被李太爷家里人看上带到府里当打杂的。因为特别会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成天介儿的跟在李太爷屁股后头转,一路走到了太爷跟前当贴身随从。
  从前李太爷要吃什么小点心,都是这个三驴子去厨房拿,见过赵昌不知道多少回了。赵昌见三驴子现在装作不认识自己,气得鼻子都歪了,心想:奶奶个爪儿的,爷爷现在不得志了,你他娘的就装不认识爷爷。
  想着赵昌一把扒拉开三驴子,骂道:“闪开!我要见太爷!”
  三驴子眼睛一蹬,提高了声音:“呦呵!赵铁锅,你也不看看自己现在什么德行。你现在也做不了饭了,太爷不赶你走已经是仁至义尽,哪儿有空见你?!还不快滚蛋!”说着伸手就去推赵昌。
  赵昌叱道:“给我滚一边去!”手一推,就把三驴子推了个大腚墩儿。
  这时书房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从里面走出一个跟笔杆子一样瘦高的人。此人姓李名涣,是李太爷的一个门客。
  李涣看看三驴子和赵昌,眉头一皱:“我和太爷正在商议要事,何事如此吵闹。”
  三驴子呲溜一下爬了起来,抢先说道:“李爷,赵铁锅……赵昌来闹事,我正要赶他走!”
  李涣以前见过赵昌,他瞥了赵昌一眼,问道:“什么事?”
  赵昌赶忙一拜:“李爷,并非小的闹事。而是那卖鱼的袁长志欺人太甚,不仅卖给我死鱼,还将我打伤。我就靠这只手给太爷做饭,如今太爷吃不上我做的饭,全是因为袁长志那小子!请太爷为我出这口恶气!”
  李涣问道:“你想太爷怎样帮你出这口气呢?”
  赵昌恨声道:“起码也要断了他的手脚!”
  “这事太爷自有斟酌,你的意思我懂了。你先回去吧。”
  赵昌还想再问,但见李涣已经面露不悦之色,只好悻悻地跪下叩谢了一番,随后离开了。
  李涣回到屋内,李太爷对外面发生的事已经听了个一清二楚。
  这位李太爷是溪乡的乡司。
  溪乡隶属天台县,天台县下面四乡两村五都三十一保,其中溪乡最大,人口最多。
  乡司的主要职责包括编制版籍,灾情的统计上报等等等等,最重要的是以户籍赋税征役,而这些无一不经乡司之手。
  所以李太爷在溪乡那是个跺一脚全乡振三振的人物。
  但俗话说的好,天不能尽如人意。李老太爷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子嗣。如今已年过六旬,膝下也没个接班的。直到半年前,李太爷收了个门客,这个门客来的时间不长,但深得李太爷的喜爱,这个人就是李涣。
  李涣三十岁不到,瘦得跟根儿竹签子似的,平时没什么笑模样,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李太爷就是特别赏识他,待其如子。
  到后来李涣在这府里干脆就跟少东家一般待遇了,所以府中里里外外谁都知道,李涣的意思就是李太爷的意思,都不敢招惹他。
  李涣走进屋在椅子上坐下,李太爷放下手里的佛珠问道:“方才门外闹事的可是赵昌?”
  李涣道:“是。”
  “他的手如何了?”
  “是废了。”
  李太爷拿起茶杯喝一口:“你打算怎么处理他的事?”
  “厨子就是做饭的。既然再也做不了饭,自然就不能再当厨子了。”
  李太爷点点头:“不要让人说咱们没有情义,对下人不体恤,你看着办吧。”
  “是。”
  李太爷放下手里的茶杯:“方才说到……”
  “县里在悬赏捉拿逃犯。”李涣往李太爷跟前凑了凑,压低声音道:“这次的罪犯非同小可,是国师亲下的旨在全国通缉,抓到罪犯的人有重赏!听说这罪犯……现在就在咱们溪乡!”
  李太爷“哦?”了一声,眼睛一亮,人也坐直了:“这消息属实?”
  “千真万确,我已经命人调查过了。这是太爷您立功的绝好机会,倘若这罪犯是咱们抓住的,到时候你请旨领赏,要个县太爷当当,那都不在话下。”
  李太爷两眼闪着精光,连声说道:“……好,好,好!”忽然他像想起了什么,问道:“可有罪犯的画像?”
  李涣嘿嘿一笑,从袖子里拿出一卷宣纸:“您看。”说着他把那卷宣纸在李太爷面前缓缓展了开来。
  李太爷一看之下有些吃惊:“……这是罪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