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房-第1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照片和制作的产品目录册将在全球范围使用。而且,湾流公司的人也不知道怎么宣传卖飞机的事情。毕竟这一次,他们想要面对的客户不是航空公司,而是那些大企业,和有强大经济实力的个人用户,基本上和会买劳斯莱斯什么的人是一拨。
  萧永亲自出手拍摄的照片自然一稿就过,而羽星公司的特案部出手协力制作的宣传册也十分精彩,然后,和那个专程从加拿大飞来上海配合萧永工作的保罗·卡斯狄略坐下来聊,制定宣传计划。保罗不无遗憾的说:“要是把飞机弄到你们那个摄影棚去,能拍出更好的效果吧?可惜,我们造飞机的,怎么拍都是这个德性。”
  这话却给大家提了个醒,保罗是个搞技术出身的家伙,这方面少根筋,但在场其他人在宣传方面都有经验也有敏感。萧永的脑子里盘算了一遍,飞机的尺寸他已经记得烂熟,而自己的影棚,还有人能比他更熟悉么?他想了一会之后,说:“飞机能运进影棚的。园区和影棚都没问题,飞机翼展稍微大了点,不过反正机翼是可拆卸的。要不……我们试试看?”
  唯恐天下不乱的楚弘大加赞赏:“就这么定了,这可是宣传的好机会。围绕飞机,好多文章可作。不说别的,光是把飞机运去摄影棚,就能抓多少眼球啊?”
  这么一说,保罗也明白了过来,他惊喜地叫道:“好啊,这种事情还从来没人干过。”
  桑静茹就坐在楚弘的身侧,她皱着眉头说:“没那么容易吧?运载飞机在城市里通过?这会引起大麻烦的。”
  “半夜里运输就好。”萧永想了想说,“要让这个计划能通过也不难,我们公司可是有能人在呢?”
  “龙冬?”桑静茹疑惑地问道。
  楚弘耸了耸肩,无奈地说:“他肯定乐意搞这种事情,他那帮朋友们也喜欢凑热闹。”
  果不其然,当他们将这个想法稍稍透露给龙冬等一些人,还有原来萧永在去美国前认识的那几个外交部的人,他们都表示可以在能力范围之内尽量帮忙。而在大家的集体斡旋之下,在一大批大件和特殊物品的运输专家的参谋之下,一个夜间运输的方案出台,并且迅速得到相关所有部门的批准。萧永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面子已经大到了一定程度。而本来,由于最近一段时间缺乏热点和好玩的事情,大家也在发愁呢,这运输飞机去拍照,那么有噱头的事情自己凑上来,那是再好没有。
  消息公布之后,媒体果然非常感兴趣,国内许多主流报纸都开始和工作室,以及和湾流临时驻上海办事处接洽采访事宜。塔南也很兴奋,他可是个数位艺术家,虽然最近埋头在网站建设里,但这次让飞机跑进摄影棚的事情,还是让他觉得灵感迸发,他立刻就开始准备材料,准备沿途拍摄一系列高清视频,剪辑成一个很好玩的短片。而这个念头又和国家地理频道的一个导演一拍即合。他在萧永回国以后,和原先和萧永有过合作的一个图片编辑一起飞来上海,跟萧永洽谈就这个神奇的摄影棚拍摄一集纪录片的事情。而拍摄飞机这种噱头怎么能错过呢?他当即向总部请示,四个摄制组很快就带着全套设备来到了上海。既然有国家地理这个和萧永关系比较亲密的团体加入,湾流公司的总部索性出了点钱,准备让他们一起加拍一集有关这种新型节能环保商务客机的纪录片,大家各得其所。
  这么来回一折腾,动静越闹越大,SMG集团甚至派人来问,是不是搞个直播?整个运送过程一共也就6个小时,从10点开始,到凌晨4点结束。虽然不可能占据整个时段,但插在节目间隙搞阶段性的直播,还是很有点吸引力的。观众们谁也没看过这个不是么?一架商务客机在城市里招摇而过,还经过不少上海著名景点呢,这种抓眼球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商业这回事,现在就得抓到眼球才能开始谈。潜流09引起的轰动立刻引起了国内购买力的注意,几个低调到家的家伙到机场转了一圈,看了看飞机实物,当即就拍板买下了潜流09的全球第一架实际销售机型,2个月之后交货。保罗那叫一个感激涕零,他将潜流09现在引起的狂潮,全都归功于萧永和他的团队。


第一百四十章 运输
  虽然运输飞机到影棚的事情早早确定了下来,但真正起运则等到了五月初那个被阉割的假日之后。长假之后,大家晚上更容易呆在家里,影响交通的概率比较低。
  在市内运输飞机,全世界都没多少人敢说自己有经验,能够参考的,大概也就以前空中客车将机身零部件从一个工厂运到另一个工厂,沿途要穿越若干小镇的安排了。潜流09的翼展不大,毕竟这只是一架20座的小型商务客机而已,飞机索性没有拆掉机翼,而是整个就放在两辆并排开行的平板卡车上,这的确是很考验卡车司机的技术,对于路面各种情况、对于沿途通过宽度和转弯半径等等一系列情况都提出了绝高的要求,但这样却也更能显示各方面保障力量的强大。
  飞机在晚上9点多的时候就停在了平板车上,用的是再简单不过的牵引技术,机场方面的那些技师和驾驶员的配合默契、技术精湛,做这一步压根没费多少功夫。看着一根钢缆牵引着飞机的前轮,两辆机场地面车辆分别在两个后轮后面助推,夹在两辆卡车之间的钢缆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然后整个飞机就顺着架在平板车中间的印刻出防滑槽的钢铁滑轨吱溜溜就上去了。从飞机挂上钢缆一直到在平板卡车上固定好机身,一共才用了不到十分钟的时间,一次成功,来自各方面的物流专家们瞠目结舌,难以置信,而做牵引的操作员和那两个驾驶地面车辆的驾驶员都觉得,那是理所应当的。他们这三个人,不仅要保持同步的速度,甚至连细微的加速度变化都要保持非常高的一致性才能做到这一点,而这一下,他们的技术都充分展示了出来。这也是这次众所瞩目的运输的良好的开端。
  两辆平板卡车早就连接了起来,考虑到路面的平稳程度,卡车中间的链接和固定飞机前轮的架构并没有焊死在平板上,而是采用了相对稳固而略有活动余裕的架构。两辆平板卡车从机场驶出,顺着宽阔的道路缓缓前行,保持着30公里上下的时速。两个卡车司机随时保持互相之间的,和整个护送、随行车队的联系。在运送如此大件的东西的情况下,即使是路况良好,30公里每小时仍然是非常非常快的速度了。
  警方并没有采用全程封路的保障手段,而是每个路段提前30分钟入场,提前20分钟中止通行,在卡车通过之后5分钟开始放行,在半夜里进行这种安排,对交通的阻碍减少了许多,但对警方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管制能力,却是极高的考验。这种事情还得提防着有什么恐怖分子破坏。警方不但要封锁,还得在很短的时间里检查沿途的安全部署。
  为平板卡车开道的先是四辆警方的摩托车,然后是一辆拍摄车,一辆转播车和整个车队行进的指挥车。在并排开进的平板车后面,是搭载着各种可能用到的技术人员和技术装备的一共六辆大型吉普车和两辆皮卡。再之后又是一辆拍摄车。记者们还在沿途设置了一系列的高高低低的拍摄点,记录整个行程,国家地理频道更是和smg联合进行航拍,一架直升机在空中进行拍摄,上面搭载的车队的一个观察员,也紧张注视着周边街道的情况以防万一。
  车队在转上杨浦大桥之后,速度立刻降低了下来,保持在10公里每小时。而下了大桥,速度进一步下降。老城区的房子和浦东那些簇新的街道不同。街道两边都是建筑物,车辆的行驶和转弯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虽然他们事先早就对沿途进行了精密的测绘和建模,在电脑里反复模拟过,确认这一路都能通过,但天晓得实际操作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在相对年代比较久的道路上,一个处理不好,路边的居民楼里探出来的晾衣杆、路灯等等都有可能酿成灾难性的后果。而车队缓缓在街道上挪动,引起的关注自然要比在空旷宽阔的马路上来得更大,两边的楼里,都有不少人探出头来看。在进行几个转弯的时候,机翼翼尖在有些地方,距离建筑物仅仅只有20公分而已,一些胆子大的甚至伸手摸摸翅膀。还有个胆子更大的,甚至拿出榔头想要敲敲看,不过还没等他下手,指挥车和直升机上的探照灯就打到了他脸上,他只好讪讪然地缩回去了。而不到五分钟,就有警察去敲他的门了。
  总的来说,进度比起预计的要快,在计划里,都估计遇到一些困难和排除的情况,但由于准备非常充分,大家也都专心致志地进行各自的工作,也没什么意外情况发生,车队比预计早一个多小时抵达了影棚的门口。影棚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这时候还一点都没有紧迫感呢,虽然开着电视看着转播,但由于正好这一段的信号还没开始,这些技术人员也没及时跟进进度,早就做好了所有准备的他们正在无聊地杀时间,甚至没有意识到转播车悄悄派出了一个摄制组,潜入了影棚来到了他们的身边。摄影棚里的灯光师,尤其是设备维护人员好几个都是老外,而当四个金发碧眼的家伙凑成一桌在打麻将的画面出现在实况转播里,大家都乐歪了,这种场景太逗了。
  这时候,别人都等着看看,工作室的主人萧永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但大家一片忙碌之后,却发现在哪里都找不到他了。萧永也就是在飞机装上平板车的时候还在机场,之后车队出发了,他在不知不觉之间,就从大家的视线中消失了。这种大件运输工作,他可不是那么感兴趣。在凌晨三点的时候,他已经在自己家里,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抱着一桶爆米花,手边摆着冰镇的啤酒,看着电视里的转播画面。那样子,就像是个旁观者。
  本来,兴冲冲的盛夏是要去现场看的,最后还是被萧永说服,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