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宗师巨星-第1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大宝高出不止一筹。

张大宝和几个场务此时已经坐在了台下的观众席上。这个演出大厅可虽然是平时乐团练习的地方,但这也是一个标准的演出大厅,舞台、指挥台、台下的观众席位都是俱全的。

宗师从舞台侧面登上舞台的时候,略微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视了一下台下那些空荡荡的坐席。

虽然台下仅仅坐了几个人,但宗师还是暗暗攥紧了拳头,深吸了一口气,然后一抬头,迈着标准的步伐,不紧不慢的向着指挥台走去。

指挥在台上的步伐,也是有着严格要求的,速度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步伐的距离也要保持一致。

这些,宗师当年在皇音指挥系的时候,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

总之,只要指挥踏上表演的舞台,那么他的一举一动都是有着很严格的标准的。

这些台上行为举动都是最基础的的东西,如果你连这些最基础的东西都做不到位,那只能是徒让人笑话。

不得不说,宗师这种经过科班培养的专业指挥,和张大宝这种半路出身的指挥就是不一样,别的不说,光是这几步走,还有那脸上的那种自信的微笑,以及那种雍容大度的风度,就足以让台上所有的乐手心中一震。

宗师信步走到了指挥台上,先是微笑着和炎天骄握了一下手,然后又冲着所有的乐手们微微鞠了一个躬,这才双手一抬,示意所有的乐手全体起立。

乐团第一小提琴的首席,也是整个乐团的首席,在乐团内的地位是仅次于指挥的。因此,指挥上台之后第一个动作,就是先和首席小提琴握手示意。

至于让全体乐手起立,则是指挥要带领乐团的全体乐手向观众们致意。

宗师的这番非常正统的做法,也让这些原本心中还有点抱着看热闹心思的乐手们顿时肃然起敬。

宗师指挥的好与坏,他们现在不知道,但从之前换衣服到登台,再到现在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一个指挥在演出之前应该做的。

很显然,指挥台上的这个年轻人做的很到位,也没有一丝窘迫和慌乱。有的,只是一种雍容的大度。

台下虽然没有几个观众,但宗师还是在全体乐手都站起来之后,微笑着转过了身,双脚脚后跟并拢,前脚尖分开呈八字形站稳,双眼跟着头部缓缓地从左到右的扫视了一下全场,仿佛此时台下已经坐满了几百个观众一般。

稍微一停顿,宗师的双臂自然的张开,做了一个欢迎的姿势,停顿了两秒多之后,左手顺势抚胸,右手自然下垂,上半身向前微微倾了大约十五度,做了一个标准的英式绅士鞠躬礼。

面向观众鞠躬敬礼,这是在演唱会开场之前指挥必做的动作。

在学校的时候,这个动作也是有专门的人来训练的。眼神和头摆动的配合,腿如何站,手臂如何做姿势,以及鞠躬要怎么来,这一整套动作都是有着极为严格的标准的。

张大宝身边的一个场务笑呵呵的低声说道:“头儿,大师这番动作可是比你要标准的多了!”

张大宝没好气的瞪了那家伙一眼,说道:“靠,我能和人家比吗?人家大师可是正儿八经的皇音指挥系毕业的高材生,人家的这一整套动作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哪儿是我这个半路出家的指挥能比的?”

那个场务吐了吐舌头,不再吱声。

指挥台上的宗师鞠躬完毕后,转过了身,双手虚按,四十多位乐手同时微微冲宗师一点头,然后各自落座。

宗师看着眼前的这四十多位乐手,心中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毕竟一年多没有站在指挥台上了,现在忽然站在这个小小的指挥台上,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这个位置虽然不大,但却是这个乐团中最至高无上的位置。站在这里,你就是这个乐团的掌控者,你就是这个舞台的掌控者,是整个演出大厅的掌控者!

宗师脸上带着微笑的扫视了一下整个乐团的乐手,看到乐团乐手们的位置,宗师就知道自己应该用那种方式来指挥了。

乐团乐手们的列席位置通常来讲有两种,一种是美式席位排列方式,另外一种则是欧式席位排列方式。

欧式席位排列方式,比较适合演奏古典交响乐。

因为那些古典交响乐的作品构思,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常进行问答式对奏,加上它们的音色又是一致的,这样把它们分别排列在指挥的左右侧,容易取得区别它们的效果。再者,这样的排列法,第一小提琴的“f”发音孔面朝观众,第二小提琴的“f”发音孔背朝观众,演奏时容易主次分明,如果从外表来看,这样的排列法也比较对称美观。

但如果让这种排列法的交响乐团去演奏近、现代作品,效果就会差些,因为近、现代作品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的构思基本统一在一个声部里,如果分两边,不但不好配合,而且指挥也难于照顾。

如果说的具体点,欧式席位排列方式,就是指挥面对乐手的时候,指挥的左手第一排是第一小提琴,右手边则是第二小提琴。在第一小提琴的后面,是中音提琴,而在第二小提琴的后方,则是大提琴。

而指挥正对面的第一排是短笛和长笛,其后是双簧管和英国管,之后是单簧管和大管,再后是法国号和小号,再往后就是长号的大号,最后则是打击乐器,比如定音鼓、军鼓、镲之类的乐器。

至于美式席位排列方式,在演奏浪漫派以及近、现代的交响乐作品时优越性较大,除以上所提到的指挥便于照顾小提琴一和小提二声部外,大提琴排在右前方,容易在演奏时,使乐队的低音声部也得到突出,这样大提琴与小提琴相呼应,能达到弦乐组的旋律、低音、和声三者层次清晰的效果,目前世界上好多交响乐团,都采取了这种美式乐队席位排列法,天衢交响乐团也是采用的这种席位排列方式。

美式席位的排列方式和欧式席位排列方式大相径庭。

还是以指挥面对乐手为例,指挥的左手边是第一和第二小提琴,右手边则是中音提琴和大提琴以及低音大提琴,第二小提琴的首席和中音提琴的首席正好位于指挥的正对面两侧。

在第二小提琴和中音提琴的后面,则是管乐组,最后才是打击乐。

至于钢琴、竖琴这些非常规的乐团乐器,如果有需要的话,是摆放在第二小提琴的远端的。

宗师以前并没有看过天衢交响乐团的演出,因此他上台后首先要搞明白天衢交响乐团的席位排列方式,以免到时候指挥的时候搞错了方向。

这些,都是一个指挥必须要具备的基本素质。(未完待续。)

第二零三章指挥风格

这一整套懂动作坐下来,说起来长,但真正的时间也就不过半分钟的时间。

不过,哪怕是仅仅只有这半分钟的时间,宗师也必须要做到毫无破绽,一切都必须严格的按照标准来做。

当然,这一套做下来之后,别的先不说,最起码一个专业而敬职的指挥形象,立刻就出来了。

张大宝在台下看的呵呵直乐,“哎呦喂,这大师的范儿还真的是挺足的呢!比我强,比我强啊!”

他旁边的那个场务斜着眼瞥了张大宝两眼,嘴唇动了动,但却没有说出什么话来。不过这伙计脸上的表情却是正在说明他也很赞同他们张团的话。

台上的宗师微微一低头,视线落在了那根三十多厘米长,通体洁白如玉的木质指挥棒上。

指挥棒是指挥独有的“武器”。在舞台上,乐手们的武器就是那些乐器,而指挥的武器,就是这么一根短而细的指挥棒。

就是这么一根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细木棒,在指挥的手里却能绽放出无比耀眼的光华。说个毫不夸张的话,整个舞台上所有乐手的演出,最少有一多半都是被这根小小的木棒所控制的。

这就是指挥棒的神奇之处!

眼前这根静静地躺在乐谱架上的指挥棒是一支短棒,而且手柄位置是水滴状的。这让宗师的眉头微微的蹙了一下。

说实在的,宗师不太很喜欢短棒,在学校的时候,他一直是练习长棒的,也就是长度在四十厘米以上的指挥棒。

短棒指的是那些长度在30到35厘米之间的指挥棒。短棒相对而言,对于指挥合唱和编制不太大的音乐作品是具有优越性的。

当然这也也不绝对,也有很多指挥家用它指挥编制相当大甚至超大型的作品,比如说前世的卡拉扬,他就喜欢用短棒来指挥。

而长棒的长度一般都大于40cm,因为指挥大型作品更便于提示后排的乐手,所以长棒的尺寸较多。在前世,还有一些著名的指挥家用的长棒的长度更长,如伯恩斯坦,如赖纳等,不过他们手里的那种长度的长棒,真的是很罕见的。

这根指挥棒显然是张大宝用的那根指挥棒,每个人的指挥习惯不一样,所以用的指挥棒也不一样。

就好像张大宝喜欢用这种三十来厘米长的短棒,而宗师则更习惯用超过四十厘米的长棒。

而且这根指挥棒的款式也不是宗师所习惯的。

指挥棒的棒体除了长度之外,造型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因此所谓指挥棒的款式,指的就是指挥棒手柄的造型。

现代的指挥棒的款式相当多,常见的有比较古老的那种圆柱状款式,也有比较现代化的球状、水滴状、葫芦状、橄榄状等。

手柄的存在,是为了让指挥更容易拿住指挥棒。因为指挥在做指挥动作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发力非常大,如果指挥手上的力量不够,那么很容易会让指挥棒脱手的。

要是指挥在做动作的时候忽然指挥棒“嗖”的一下飞出去,那可就真的成大笑话了。

因此增加手柄,就是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

当然,也有一种指挥棒是没有手柄的。这一种指挥棒操纵起来不太容易,因为要想操控好这种指挥棒,除了对前臂和手腕的力度要求之外,手指的发力也更为苛刻,因此较难掌握。

但这种指挥棒一旦能够自如的控制了,其灵活度是远远要超过那些带手柄的指挥棒的,如果掌握得好,技巧较其它类型更为华丽、更为繁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