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允浩淡定,可有人不淡定了。
申东海焦急道:“老大,我们怎么办?要不要我们也想办法更换法官?”
金允浩摇头否定:“不可能再更换法官了。出现申泰俊的例子后,赵成民定会非常小心,绝不会再闹出类似的事。所以我们是没有机会的。”
申东海颓然:“那怎么办?我们就坐以待毙?老大,这可是你的首秀啊!可不能搞砸了!”
金允浩信心十足道:“坐以待毙?怎么会?我们不是有囚徒战略吗?”
尹国洪显然信心不足:“老大,说实话,我不太看好这个战略。主要是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反正我个人为人他们不会上当。”
金允浩嘴角微牵:“会的,他们会上当的!因为这是人的本性——自私!”
囚徒困境是比较高级别的审讯技巧,涉及到很高深的心理学知识。
而恰恰,金允浩掌握的心理学知识非常丰富,正善于此道。
因此,他才有这么大信心。
现在申东海不相信这个战略会成功,那就等着瞧好了。
金允浩决定用事实说话,完美呈现囚徒困境战略,漂亮的打败对手!
……
韩佑希的计划具有极高的持续、连贯特性。
为了确保更换对自己有利的法官,他不仅当庭质疑法官、要求更换法官,甚至利用媒体舆论的力量向审判委员会施压,力求“公平”。
韩佑希的计划很成功,也达到了目的,主审法官最终换成了赵昌民。
心满意足后,他当然不会再提出异议,欣然接受了这个结果。
于是在韩佑希改变天平倾斜程度后,第二次庭审再次启动。
因上次庭审金允浩放话、宣战,话题性十足,社会对此案关注持续攀升。这次来旁听庭审结果的记者几乎翻番,充分表明此案到底有多受关注。
二次开庭前,民间议论纷纷、猜测最终的审判结果,甚至出现私人赌局。
虽然金允浩的社会民望很高,可法律界人士和民众大多不看好金允浩。很多人都认为金允浩会输掉官司,遭遇滑铁卢。
有反对者,自然就有支持者。
金允浩的亲人和朋友,只要有时间的,几乎都来旁听此次庭审。
郑岱芹、金允曦、徐贤、刘在石、罗宏镇等人组成了颇为壮观的亲友团。
虽然是善意的行为,但他们不知道,这种举动会给当事人带来多大压力。
老练的尹国洪想要制止解散这些人,却被金允浩笑着阻止。
“你认为是压力,而我却认为是动力!是鞭策我拼尽全力的动力!”
金允浩的良好心态和大心脏让尹国洪震惊。
尹国洪还从未见过如此年纪的人能有这种淡定的功夫。
猛然间,他忽然对获胜充满了些许希望。
“看来也不是没有任何机会嘛!”
其实他跟申东海一样,对本次较量也持有悲观看法。
可现在看金允浩如此信心十足,他又升起了获胜的希望。
“也许真的能创造奇迹呢!”
……
庭审开始,法官入场,宣读法庭纪律。
熟悉而相同的流程结束后,正式进入庭审阶段。
而这次不同的是,坐在主位的主审法官换成了赵昌民,对金允浩很不利。
不过他并未表现出什么,仿佛不以为然,专心做自己的工作。
庭审第一项,由金允浩代表司法机关宣读起诉书。
金允浩没变更自己的诉讼要求,依旧是以共同杀人的名义起诉双胞胎。
随后,被告双胞胎的两名辩护律师分别对起诉书提出质疑和辩解。
韩佑希和赵民俊的选择并不让人意外:分别坚持自己的当事人无罪。
庭审第二项,法官总结主要争议焦点,双方质证。
因此案案情简单,争议点不多,主要就是有没有罪的问题。
因此法官总结过程非常快速,很快进入双方辩护阶段。
作为原告,金允浩首先向法庭出示相关证据,然后辩护律师质证。
金允浩提交的证据清单共有9项内容,包括证人和现场监控等。
而金允浩每出示一项证据,韩佑希和赵民俊都要针对性质证,否定对嫌疑人不利的证据。这些都是常规庭审流程,没出现什么意外和特殊情况。
而金允浩为了创造囚徒困境的条件,也主动放弃这一阶段的纠缠,任由韩佑希否定所有不利证据。也正因如此,这项内容进行的非常快速。
质证完毕后,进入庭审第三项,双方辩护。
质证是针对某项证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而辩护是对整个案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否定或部分否定对方的看法和主张,有本质区别。
可以说质证阶段是辩护阶段的前置条件,辩护是质证的归纳总结。
外行人会觉得金允浩和韩佑希争辩的东西有些耳熟,但内行人能看出来,金允浩是在描述完整的证据链,而韩佑希则是在破坏金允浩呈现的证据链。
虽然金允浩已经十分努力的控诉了,也没有出现任何失误,可内行人都能看出金允浩处于绝对的下风。而普通民众通过观察法官的表情也能看出这点。
在韩佑希的辩护下,法官已经站在了嫌疑人这边,主张无罪释放。
现场气氛对金允浩极其不利,原告败诉似乎已成为定局。
场下,金允浩的亲友团都为他捏了把汗。
而包括死者家属在内的很多人,已经失去听读最后判决结果的勇气了。
正当所有人认为此案就此结束时,金允浩却在最后无关紧要的陈诉阶段悍然发动绝地反击,震惊了很多内行人。
徐贤不了解庭审过程的详情,她只觉得金允浩此刻变了,变得很不同。
那深邃的眼眸,桀骜的神采是那么熟悉,那么让她印象深刻。
跟金允浩共事过的徐贤醒悟,此刻的金允浩才真正进入工作状态!
第691章 反转、王牌
不仅徐贤看出金允浩进入工作状态,其他熟悉金允浩的人也都看出来。
不过,现在才准备反击,是不是太晚了!
此刻,观众席间,尹国洪和罗文山就在讨论、分析这点。
罗文山断言:“他没机会了!不知道他怎么想的,居然在陈述阶段反击。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看来他极度缺乏庭审经验,是这次失败的关键啊!”
包括罗文山在内,几乎所有内行人都知道,庭审最后的陈述阶段是最无关紧要的,根本就不适合发动反击。
陈述阶段是给控辩双方做最后调整的,例如调整诉讼请求。
比如,原告的诉讼请求超出法律保护部分,为了确保法律保护部分的请求得意顺利实现,原告会主动放弃超出部分,给法官方便也跟自己方便。
当然不调整也可以,没人强制要求必须如此。只不过会显得不专业而已。
而很多影视作品描述庭审场景时,经常出现主角在最后的陈述阶段宣读感人陈词,打动审判人员,最终反败为胜。其实这都是鬼扯!都是骗人的!
法律是严谨的,庭审审判工作更是追求严谨。法官不会因为某句话或者某段陈词就更改判决,而是根据完整的证据链,做出相应的判断。
因此,单凭陈述更改法官判决是不现实的,不切实际的。
除非,在质证和辩护阶段埋下大量伏笔和铺垫,然后在最后陈述时利用这些铺垫,打动法官,进而对抗实物证据,这才有点可能。
不过金允浩在前期根本没做相关铺垫,完全不具备在最后陈述阶段使用上述技巧的可能。这也是罗文山断言金允浩落败的主要依据。
听闻罗文山的断言,朴国权摇头道:“我倒不这么看。机会还是有的!”
罗文山微楞,思索片刻反问道:“您是指……囚徒困境战略?现在所有证据都被辩护律师否定,如果想反败为胜,只能使用囚徒战略。
可韩佑希会给他这个机会?那么优秀的律师不会不防范囚徒战略的。只要事先防范这点,安抚好自己当事人的情绪,金允浩根本就没机会!”
朴国权笑着反问:“可他没防范囚徒战略,甚至根本就没相关意识呢?”
罗文山不可思议道:“这怎么可能?!韩佑希怎么会没有相关防范意识?”
朴国权沉吟道:“我不知道原因是什么,但凭我观察,我可以断定他确实没想到囚徒战略!因为如果他想到囚徒困境,就不会否定所有证据。
使用囚徒困境的前提条件是:没有任何其它证据指证犯人。
金允浩提交的9项证据相互关联,只有全部组合起来才能够指证犯人。韩佑希只需要否定部分证据,使其不能组成完整证据链,就可以轻松获胜。
可韩佑希没这么做,反而无知的否定了全部证据。从而在无意间帮金允浩达成了囚徒困境的使用条件!这根本就不想防范囚徒战略的表现。
因此我才说,韩佑希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金允浩可能在使用囚徒困境战略,也根本没有相关意识和防范!”
罗文山仔细回想片刻,最终心不甘情不愿的点头认可:“的确!经过您的提醒,我才注意到韩佑希好像真没有相关防范意识。这太不可思议了!”
罗文山和朴国权是刑事案的行家里手,工作经验极其丰富。可是他们不了解美国的法律,因此不知道美国介绍囚徒战略,不知道韩佑希没接触过。
因此听闻朴国权的判断,罗文山才会诧异和惊讶,心情也十分复杂。
金允浩成为朴国权的“左膀”后,便跟他这个“右臂”有了竞争关系。因此,他是非常不希望金允浩获胜的,尤其是获得这么关键的胜利。
可现实情况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似乎金允浩真有机会最后反败为胜。
不过朴国权接下来的话,又让罗文山失落的心情重新提了起来。
“不过即便韩佑希没有防范,金允浩想凭借囚徒战略获胜也非常困难!”
罗文山顺着话题问道:“您是指哪方面?担心他无法调动嫌疑人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