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走了,锦书独坐,心底却有些凉,像是烧尽的纸灰里,只有两三个火星勉强泛热,对着镜中人看了不知多久,终于无声叹一口气。
圣上差人说今晚早归,然而御膳房早早奉膳,等了一刻钟有余,竟还不见人影。
“大抵是突然有事,”一侧宫人劝道:“娘娘暂且再等一会儿。”
锦书淡淡扫她一眼,径自夹了一筷子醉下群仙用,显然是不打算等。
周遭人虽知这不合规矩,但念及圣上宠爱贵妃,倒也没人敢站出头来说三道四,算是默许了此事。
锦书胃口不算大,面前碧粳米用了小半碗,身前几盏菜略用了些,便觉半饱,不等她将筷子搁下漱口,便听外间脚步声并问安声一道响起。
圣上过来了。
“怎么也不等人?”他也不动气,先一步扶住她手,低声道。
“明明是圣上自己回晚了,” 锦书道:“怎么反倒怪在我身上。”
圣上转过身去,自身后宁海总管手中接过一枝盈盈桃花,递到她面前去:“朕听他们说,这是南苑今春第一枝,就前去折了,带回来与你一见。”
“桃花绚烂,”锦书瞧一眼那枝烂漫桃枝,道:“却也轻薄。”
“怎么,”圣上低声问她:“不喜欢?”
“罢了,”锦书道:“里头还有个花瓶空着,拿它装点便是。”
圣上手指微微用力,含笑捏了捏她手指。
一夜无话。
如此到了三月。
圣上一直没提侍寝之事,锦书亦是只做不知。
三个多月相处下来,外头贵妃专房之宠的酸水,几乎要将这座皇宫淹没,也只有偏殿里伺候的人才知道,这二人虽夜夜同寝,却是半分旖旎都没有。
圣上不急,贵妃不急,他们瞧着的,都有些急了。
陈嬷嬷明里暗里的说过几次,锦书只当没听见,毕竟是下人,到最后她也不好再开口。
一直到了四月中的某一日,临近傍晚时,陈嬷嬷正侍立一侧,却听贵妃忽的道:“去前殿问问,圣上今日朝政若少,便请他早些过来用膳。”
这话将将落地,陈嬷嬷还当是自己听错了,然而瞧见一侧宫人面上同样诧异,方才反应过来。
这么久过去,这位主子终于肯松口了。
“嗳,”深深看她一眼,陈嬷嬷道:“老奴这就去问。”
锦书没理会周遭那些诧异探寻的目光,只将窗推开,瞧着外面那从开的正好的御衣黄,轻不可闻的叹口气。
她跟承安,是在四月十三那天遇见的。
一直到前天,不多不少,整整两年。
从前还在一起时,他们曾经约定,每到这天,都要一起庆祝。
可这会儿她是圣上的贵妃,而承安在那日之后没多久,也被打发到江南去,同她远隔天涯。
伯劳东去燕西飞,再次去回想,只觉凄凉讽刺,无限感伤。
她的任性,该结束了。
“叫小厨房早些奉膳,”锦书想了想,又道:“再热些酒来。”
谁都知道柳贵妃是圣上的心头肉,哪里敢怠慢,她开口没多久,便有人依次入内,呈了上去。
锦书心里劝自己认命,然而终究不忿,也不等圣上,便提起酒壶,也不动筷,自酌自饮起来。
陈嬷嬷去回禀时,圣上与她心境相通,只当是听错了,静默片刻,方才回过神来。
面前奏疏还有很多,可这会儿她肯松口,他半个字也看不进,起身往偏殿去。
人走到半路,又返回去,换了衣袍,对镜细观,方才安心。
这一趟时间拖得久了,等圣上过去时,锦书已经半醉,目光迷离,面色酡红。
他知她是借酒浇愁,她也明白他知道,然而彼此到了这时候,还是糊涂些为好。
她没有起身见礼,圣上也不在意,在她身畔坐下,顺势叫她靠在自己怀里:“酒量不好,还敢喝这样多,也不怕明日头疼。”
锦书反倒笑了,媚眼如丝:“不是有圣上在吗?”
这句话说的轻柔,她吐气如兰,隐含凛冽酒香,圣上思及那夜迷情,酒还未饮,先自醉了三分。
摆摆手,他示意周遭宫人内侍退下,方才凑过去,在她面颊一亲,气息微急:“不后悔?”
锦书眼睫极轻缓的一眨,顺势仰头,在他下巴上不轻不重的咬了一下,却不说话。
圣上喉结一阵滚动,胸膛起伏,手臂用力,将她抱起,径直往内里床榻去,没再说话。
其实,也没必要说什么了。
暮色初降,皎月将生,正是轻柔似雾的朦胧。
内殿里帘幕无风自动,缱绻如梦,男人的喘息声混杂了女人的娇啼,在这无边夜色中,分外缠绵。
陈嬷嬷留在外头,听见内里隐约传来男女欢愉之声,倒替贵妃松口气。
这里毕竟是深宫,强占她的男人毕竟是天子,她肯软下来,自然比一直强硬着要好太多。
只可惜,苦了她。
第二日并无朝事,圣上一夜欢畅,不免起的晚些,低头去瞧时,却见她眼睫闭合,正伏在自己怀里,沉沉睡着,少有的温柔。
圣上一颗心霎时间便软了,情难自持,凑过去在她唇上一吻,温香软玉在怀,难得的令他心生慵懒,将她搂的更紧些,重又合眼睡下。
这日傍晚,二人用过晚膳,锦书往后殿沐浴,陈嬷嬷低声向圣上道:“……今早,娘娘向老奴要了避子汤。”
圣上眉头微动,顿了一顿,方才道:“她既要,你给便是,好容易才低头,朕也不忍将她逼得太紧。”
“至于子嗣,”他微微沉吟:“来日方长。”
“嗳,”陈嬷嬷低头道:“老奴明白了。”
既然有了这一夜,接下来的事情,便顺理成章起来,一连两月,柳贵妃真正圣眷正浓,专房之宠,连跟随圣上多年的老人,都不觉侧目。
如此到了五月底。
这日晨间,圣上早早起身上朝,锦书睡不着,便起身更衣,照例等陈嬷嬷送汤药过来,然而一直到她梳妆结束,也没有动静。
“圣上这样宠爱娘娘,他日娘娘有孕,莫说是皇子,便是公主,想必也爱的厉害。”
似乎没瞧见锦书微冷的目光,陈嬷嬷继续道:“娘娘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陈嬷嬷一个宫人,绝不敢擅自言及子嗣,多半是圣上暗示,故而有此一言。
锦书心底一阵泛冷,哂笑起来。
过了五月,天气一日日的热了,长安地域偏北,愈发叫人难熬。
锦书身体本是强健,只是这大半年来病痛缠身,不免体弱。
圣上虽吩咐人仔细照料,好生调理,却也依旧娇弱,日头一晒,便觉难熬,整日留在偏殿里,人也恹恹。
这日午间,她将将睡醒,不等喝一盏玫瑰饮,便听到心腹宫人传信,惊得险些将手中杯盏摔掉。
楚王承安偕同江南士绅叛逆起事,聚集十余万乡民,占据县衙州府后,竟调转过头,浩浩荡荡往长安来!
第126章 前世(十三)
“你从哪儿听到这消息?”锦书勉强叫自己定了心神:“可靠得住吗?”
“从前殿内侍那儿听到的; ”那宫人低声道:“再过几日; 想必就会传遍长安。”
显然并非作假。
锦书心烦意乱,却不好表露出来,细问几句,吩咐打赏那宫人,便如同往日那般进了内室; 坐在窗边椅上出神。
江南富庶; 少动刀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此次起事; 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她细细问了那宫人,知晓乡民起事皆因州府长官为了年终绩效; 于百姓施以苛捐杂税; 惹得怨声载道,终于酿成大祸。
这种怨愤起的快; 散的也快,只要朝廷表态安抚; 惩处首恶,没多久便会退却消散; 更不必说大周休养生息多年; 兵强马壮,远非十万乡民所能比拟。
这样简单的道理,锦书自己都能看的明白; 承安更不该糊涂才是。
他生性沉稳,即使出了她这档子事,这么久过去,也绝不会做出这等不智之事。
要么是其中有误会,要么……
是有人刻意陷害。
只是,无论真实情况是哪一种,都不是锦书能插嘴的。
圣上本就不喜这个儿子,加之她与承安本就有一层渊源,二者交叠,她若是出言说什么,只会火上浇油,害他更深,却无益处。
如此一想,锦书也就收了担忧心思,如同往常一般,不显半分异态。
事实上,直到这会儿,御书房里对于楚王之事,也没个准话。
“楚王留居江南,此次出事,必然有责任,然而,”一个上了年纪的臣子道:“究竟是他伙同叛逆,还是失陷城中,被逆党借名行事,却是未知,确切消息传来之前,不好贸然定论,若是被叛军流言所挟持,反倒害了楚王,岂非叫人耻笑?”
“周大人所言差矣,”赵王侍立一侧,闻言反驳道:“楚王兄镇守江南是事实,因他失职,致使逆党兴兵,也是事实,怎么到了你嘴里,他便是无辜受屈?即便能够回返长安,也该朝廷问罪才是。”
赵王原是圣上诸子之中最有前途的一个,这些日子却过得提心吊胆。
生母贤妃是后宫之首,也给了他诸皇子中最好的出身,然而柳贵妃异军突起,这半年以来,竟是专房独宠,简直叫人觉得那是狐妖降世,迷了圣上心魂去。
那毕竟是贵妃,先天就压贤妃一头,他日生子,出身便是诸皇子中最好的,到时候赵王既非最贵,又非最长,岂不是要到大街上喝风?
所以这一遭楚王出事,不管是真是假,他都要把握住这个机会,一举将承安踩进泥里去,永世不得翻身!
他这点心思,在座几人皆是明白,只是为了彼此脸面,不欲当场点破罢了。
说到底,最终如何,终究是要圣上拍板。
许是因为前方传来的消息太少,时局未定,许是因为不欲早下定论,到最后,圣上也只是将这事儿暂且搁置,安排将领率军平叛,又叫人前往安抚,严惩相干官员。
这事表面棘手,实际上却也简单,不出三月,想必便能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