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嬿婉及良时-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年十一月初七卯时三刻,天色将明,众臣便在几位老臣带领之下进入含元殿,宣读先帝遗旨,跪拜新君,山呼万岁。
  辰时一刻,礼毕,新帝降旨加恩天下,同日,册封皇太后。
  锦书仍旧住在甘露殿里,先帝嫔妃挪出旧宫,她原也该挪到长信宫去,只是长信殿年久失修,承熙不肯叫母后到那儿去住,吩咐人修缮,便叫她先留在甘露殿。
  至于他自己,因为年幼的关系,虽然象征性的搬了东西往含元殿去,但晚间入睡时,也仍旧留在甘露殿里。
  皇位初定,宫中未必全然安泰,还是叫他留在甘露殿中,更为稳妥一些。
  再则,锦书自己其实也不怎么想挪到长信宫去。
  先帝去世其实早有征兆,但在她看来,却是快的猝不及防。
  甘露殿承载了他们太多太多的回忆,从相知相守,到生死相隔,连承熙,都是在这里孕育的
  短时间内,她迈不出那个坎儿,也不忍离去。
  皇太后与天子同日行嘉礼,先帝留下的宫嫔们却不成,得再过些日子才能有加恩旨意落下。
  先帝驾崩几日,德妃也消减许多,同大公主一道往甘露殿去,见了锦书,不觉泪流,曲婕妤也在这儿,这些年过去,几人虽不说是亲如姐妹,但情分总是有的,一个落泪,其余人也是伤怀不已。
  “母后别这样,”大公主温声劝慰:“父皇在天有灵见到,不知如何难过呢。”三公主也在边上劝。
  几人勉强停下,彼此劝慰着说了几句话,约莫过了大半个时辰,便听外边内侍回禀,说圣上往甘露殿来请安。
  后宫头一次见驾,皆起身行大礼,承熙同样跪地向母后问安,被叫起后,方才示意众人起身。
  这样关头,圣上与太后必然有话要讲,众人寒暄几句,便识趣退下,只留他们母子二人叙话。
  “母后,”承熙目送她们离去,道:“加恩后宫的旨意,位分上边,您有什么想法吗?”
  “将曲婕妤升上一升吧,”锦书靠在一侧软垫上,轻轻揉额头,道:“加你在内,你父皇只有三子,楚王不必多说,左右有权在手,不计较这些,反倒是魏王,他日上朝领事,生母只是婕妤,脸面上不太好看。”
  承熙点头,问道:“那就加恩昭仪?”
  “先帝去了,她们也只能再加最后一次,”锦书想了想,道:“淑妃吧。”
  承熙微微蹙眉:“加恩曲婕妤,也不好叫德妃纹丝未动,大姐姐的面子,总要顾及。”一直以来,他都同大公主私交很好。
  “那就叫德妃加封贵妃,”到了这会儿,锦书已经不太在乎这个:“大家情面上都过得去。”
  “不行,”承熙却拒绝了:“母后当初便是父皇的贵妃,即便这会儿空置,也不能给别人。”
  锦书斜他一眼,笑道:“刚刚做了天子,就连母后的面子都不给了?”
  先帝过世后,她便很少笑,即便是笑了,也多是凄冷而惨淡,令人心生叹息。
  好容易欢喜一回,倒叫承熙松口气,他年纪小,也不在意那些外在,靠到母后怀里去,闷闷道:“父皇不会喜欢别人占母后位子的,曾经的也不成。”
  这句话叫锦书感伤,见承熙担忧,也不多说,只道:“那就依你。”
  “加封德妃为淑妃,叫曲婕妤做德妃吧,”末了,承熙道:“孙婕妤抚育三姐姐,也该升上一升,四妃之中倒有贤妃之位空置,然而那位子……”
  此前的贤妃萧氏死的难堪,这位置拿去加封,别人只怕会觉得是警告与羞辱。
  “叫她做昭仪吧,九嫔之首,”锦书笑着拍拍儿子肩膀:“她性情敦厚,人也和善,这位子当得起,再吩咐尚宫局,与她德妃之位的份例便是。”
  “还是母后想的周到。”承熙感叹一句。
  “明日你便要上朝,母后是妇道人家,帮不到你什么,你若有疑问,便问何公等几位老臣去,人都是一步步锻炼出来的,不要怕丢脸,”锦书握住他手,谆谆教诲:“你是天子,一言九鼎,到了朝堂上不要急着表态,要多听多看,知道吗?”
  承熙很乖的点头:“嗯。”
  锦书看着他脸上与年纪不符的坚毅稳重,心头忽的一酸。
  不管怎么说,这也只是一个七岁的孩子。
  倘若生在寻常人家,还在同父母撒娇。
  “慢慢来,”她温柔道:“有母后陪着你呢。”
  母子二人一道在甘露殿用了午膳,彼此夹菜照顾,温情脉脉。
  这里原本该有三个人的,然而这会儿他们都知道彼此心里已经足够难过,自然而然的避开了那些会令人伤怀的话题。
  新帝登基,少不得要加恩外家,承熙也没避讳,问过何公等人意见,给姚望授了位高虚职,两个舅舅官升两级,给的是实职,连带着程玮与其子都得了封赏,又加恩太后生母程氏,追赠正一品奉元夫人。
  这倒没人说三道四。
  姚家毕竟是外家,天子登基加恩,并无过分之处,姚轩与姚昭都还很年轻,本身官位不高,远远没有触及到几位托孤老臣对于外戚的警戒线。
  几位辅臣都没吭声,更不会有人在这个关头跳出来惹人注目,新帝登基,正是要杀鸡儆猴,大肆立威之际,谁也不愿意第一个冒头,随即遭受痛击。
  新朝自有新气象,承熙继位后一月,便有前线喜讯传来,薛廷伍联合河西道守军屡破敌军,趁夜奇袭,烧其粮草后又行突击,敌军溃败。
  奏疏到达长安时,匈奴已经退回漠北,河西道再不闻战鼓之声。
  这开了一个好头,匈奴退却,内政稳定,承熙更能将帝位坐的稳当。
  “瑞雪兆丰年,”何公站在含元殿内,望见远处宫阙覆盖一层洁白,叹道:“明年又是好年头。”
  匈奴压境危机过后,锦书便病了,这些日子以来,内忧外患都压在她身上,事情没能解决时倒不觉有什么,然而等危机解除,便再也扛不住了。
  承熙刚刚没了父皇,见母后病了,守在她床头默不作声的落泪,唯恐哪一天只留了他一个人,锦书又心疼,又好笑,喝药也勤,过了半个月,人便恢复过来,只是身子还有些弱,内殿里炭火烧的旺,身上也围着狐裘。
  “还要多谢何公,”锦书轻轻咳一声,真心实意道:“若不是你帮衬,圣上未必能这样快适应。”
  “娘娘说哪儿的话,”何公摆摆手,道:“圣上本就聪慧,又有先帝多年教导,便是没有老臣,也能稳得住。”
  锦书淡淡一笑,却听何公道:“不知娘娘打算如何安置楚王?”
  何公历经四朝,见得事情太多,事后略加思索承熙登基前夜之事,便知楚王有意帝位,是故有此一问。
  “他于社稷无罪,反倒有功,无缘无故问罪,只怕令天下人寒心猜忌,”锦书顿了顿,道:“走一步看一步吧,一时之间,我也没什么法子。”
  何公微微颔首,忽道:“娘娘有没有想过,赐他一房妻室?”
  他不知内情,问的自若,锦书心里反倒有些不自在,沉默一会儿,道:“他若愿意也就罢了,倘若无意,成就一对痴男怨女,反倒是罪过。”
  何公毕竟是男子,很难从男女之情的角度去考虑,更多是以朝廷利益出发:“只消为他赐婚,叫两下里亲近几分便是,倘若留有子嗣,他日生事,未必不是一条出路。”
  先将作乱之人诛杀,为堵天下悠悠之口,再加恩其子嗣,这等事情还少吗?
  一提起这事儿,锦书便有些头痛,然而何公既然问了,她不做声,也不太好,半晌,方才迟疑着道:“此前,我也几次三番想为他赐婚,只是都被婉拒……”
  何公眉头微蹙,道:“娘娘头一次提及此事,是什么时候?”
  锦书知道他想听什么,实言道:“他还在甘露殿时,我便提过了。”
  “原来如此。”何公神情微微凝重起来。
  若说前几日楚王婉拒婚事是为防范皇后,但早在许久之前,皇后于他有恩时尚且推拒,可见是当真不情愿了。
  楚王正当年少,身边既无子嗣,也无姬妾,如此行事,委实令人生疑。
  “再等等吧,”何公在心中思忖:“年夜宫宴上,便试他一试。”


第144章 夜吻
  先帝新丧; 年夜宫宴虽不会取缔,却也不会有多热闹。
  锦书吩咐尚宫局不必张灯结彩; 更不闻声乐歌舞,菜式照旧,一众人说说话,便准备打发众人散去。
  宗亲们自然是要请的,先帝的皇子公主也不例外。
  何公儿女不在京中,年夜也难归家,承熙虽不乏顽劣之时,却将何公视为亲人; 特此降旨; 请何公夫妇入宫,一道行宴,宴席结束后便在宫中歇息; 明日再回家。
  他既是老臣,又对承熙忠心耿耿,锦书听过之后自然颔首; 并无质疑之处。
  细细盘算年夜宫宴来人; 倒也有不少。
  大公主婚后日子过得和美; 同驸马生有一双儿女; 三公主这会儿才十来岁,加之先帝新丧; 需得守孝; 赐婚之事; 倒还不急,反倒是二公主,坐在大公主身侧,神情憔悴,竟比一侧皇姐还要见老。
  贤妃死后,萧氏一族被先帝追究,夺官贬黜,唯有萧循与其母葛氏得以幸免,甚至格外开恩,允许萧循出仕。
  萧循同二公主感情淡淡,葛氏更不喜这个儿媳,早先在萧家,还得顾忌其余人,到了这会儿,自然少了许多忌讳,虽不说要害她,但也没什么好脸色。
  更不必说,谁都知道二公主与太后有恶,巴不得躲开她。
  “奴婢听说,萧大人身边通房有孕,二公主为此同婆母大吵一架,”红叶动作轻柔,为锦书簪一支金步摇,道:“宗正寺打发人来问娘娘意思。”
  锦书同二公主没什么交情,甚至还有嫌隙,那也是先帝的骨肉,她不会害死她,但也不会出手庇护。
  毕竟,这条路是她自己选的。
  “不用管,”锦书淡淡道:“葛氏膝下唯有一子,二公主嫁过去这么多年,竟无一子半女,她心急,也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