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脾气还真怪。
郝威说这技术员叫张楠,赵风以为他是一个不修边幅、胡子拉碴的大叔,实在没想到是一位高冷的素颜美女,吃惊不小。
就在赵风感叹时,张楠已经走远,赵风回过神,连忙小跑跟上。
一进有农科所的农场,赵风就感到进入植物园一样,各种各样的花、村还有植物,有禾苗、玉米、黄瓜、白菜、青瓜、萝卜、龙眼树、荔枝树、香蕉、波萝等等,有的认识,有的完全没见过,它们被种植在各个区域,有的种在地上,有的种在营养箱,有的种在薄膜大棚里,不少地方,都布置了自动灌溉装置,有的还插了温度计。
就像一座百宝园。
张楠在前面说道:“这里有不少是珍稀品种,眼看手勿动。”
“明白了,张姐。”赵风笑着说。
面对赵风主动拉近乎,张楠并没什么反应,走到一畦菜地前,一边整理,一边开口说:“说吧,找我干什么,要是想拿到便宜的种子或果苗,最多给你八五折,要想拿到更好的价钱,你找所长去。”
邓伟人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适用,人们也越来越重视优良品种在农业中的作用,不少人瞄上农科所,一有什么好的品种,想方设法拿出来作二道子。
想找张楠拿种子、果苗的人多了去,她以为赵风也是其中一员。
赵风有些为难地说:“张姐,我不是想拿什么种子果苗,嗯,我来找你,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意见?”张楠楞了一下,放下手中的镰刀,开口问道:“你想听什么意见?”
第一次见看到这样的人,张楠一下子有了兴致。
赵风把自己农场的情况简单地说了一遍,大致是自己用自然肥料种植那近三十亩的土地,但是面临经济体薄弱、产品单一,效益差等难题,说到最后,一脸真诚地说:
“张姐,你说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高农场的效益呢,最好不要太复杂,因为我农场的人,文化水平不高,要是太复杂,我怕他们学不来。”
“哦,那你没准备换一些高素质的员工?或者说,你是图那些人文化水平不高,可以少给一些工资?”张楠有些不以为然地说。
这年头,老板为了多赚一些钱,压榨起员工可不客气,有些地方还招未成年人,那些初中没毕业的孩子,一个月拿二三百的工资,可是干活不比大人少,这是压榨童工。
赵风苦笑地说:“张姐,不瞒你说,我农场的员工,工资最低是800,没办法,不是同村就是亲戚,开这个农场,就是想帮他们一把,肯定不会在工资上克扣。”
这话还真不是吹牛,开农场,主要是掩饰洗金,那田里的产出,对赚取暴利的赵风来说,可有可无,花高价把胡大叔他们请来,还是希望能帮他们一把,让他们有机会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
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一年到头,也没见能赚多少,主要是人多地少,而南方又多是丘陵地区,不好大规模耕种。
张楠这才抬起头,用正眼看着赵风,眼里流露出欣赏的神色。
毕业于南省农业大学张楠,不仅出自农村,对农民和土地也有一份独特的感情,很多人看不起种田,瞧不起农民,而赵风能说出这一番出自肺腑的话,让她备受感动。
“赵风,没想到你是这样想,我一开始以为你只想来这里走后门、拿好处,没想到你这么伟大,是我看错眼,得向你道歉。”
“不,不,张姐,你这是哪的话?”赵风马上说:“是我冒昧了才对。”
张楠性子有些冷淡,为人有些迂腐,但是为人并不笨,要不笨,也考不上大学、当不了省级农科所的技术员,闻言开始给赵风分析道:“你只有几十亩,地太少,也就是说,传统的种植基本可以抛弃,要种一些经济方面的作物。”
“你有大量的自然肥料,这是一个优势,而你手下,都是一些没什么技术的人,也局限了一些复杂难养的经济作物,嗯,我想想,地少、员工素质不高,还得充分利用肥料多的优势,种菜吧。”
赵风苦笑说:“张姐,我们现在就是种菜,可是效益并不高。”
不少菜,十天半个月就有收成,产出快、产量高,又能有效消耗那些洗金出来肥料,赵风一开始,就设定这个基调。
张楠不以为然地说:“你那是最原始的方式,没赔就不错了,要想有效益,还要种一些特加的品种,最好是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就像西瓜,有的一毛一斤没人要,而一些改良过基因的无子西瓜,价钱翻上十倍也供不应求。”
“那是那是,不知张姐有什么好建议?不会让我种西瓜吧?”
“花城的天气,不适宜种,就是种出也不甜,白费劲”张楠肯定地说:“种菜,然后种一些像蓝莓这种新奇、又能富含营养的作物。”
赵风马上追问道:“张姐,你说种什么菜?”
“我这农科所,种类可多了,嗯,有三个选择。”
“愿闻其详。”
张楠笑着说:“一是我给你提供一些优良的品种,虽说赚了什么大钱,但也不至于赔本,二是你投点钱,建立大棚,种一些反季菜,这样利润更高,最后一种有点冒险,就是你出钱,购买一项专利技术,这样就可以推出独一无二的新品种。”
反季菜,一直都很受欢迎,不过相对成本也高,因为要用到大棚种植技术,要想做大做强,大棚种植是少不了的。
赵风对最后一个提议很感兴趣,连忙问道:“张姐,你说购买一项专利技术,是什么专利技术?能同意吗?”
做生意的精髓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最好赚的生意,莫过于垄断,没竞争,还可以自己制定游戏规则。
张楠微微一笑:“别的技术还难说,不过有一个技术,肯定没问题。”
“什么技术?”
“菜心改良技术”张楠一脸自信地说:“传统的菜心,火候掌控得稍为不好,就会变老、变涩,口感的体验也不够好,如果培养一个新品种,把这些缺点都消除,变得爽、甜,富含维生素,你说市场大不大?”
说罢,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过这技术还不成熟,因为所里停了我的研究资金,所以说,如果你想要,还得出钱支持我研究才行。”
原来是这样,难怪购买这个技术没问题呢,说到底,是张楠一个被砍断的项目。
“这个新品种的菜心,靠谱吗?”
“研究进到了一半,风险是有的,不过我觉得可行性很大”为了让赵风信服,张楠耐心地解释道:“我把菜心和甜菜杂交,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进展很顺利,就是在培育母株时出了一点小问题,如果有足够的经费,我想这些都不是问题。”
071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
这个张技术员,脾气还真是怪,在离开省农科所的农场时,赵风再次想起郝威说的这句话。
无它,经过和张楠一番交谈后,赵风被她说动,出资供她研究菜心和甜菜的杂交实验,第一笔投资就高达十万,当为回报,张楠研究成功后,会将技术独家转给赵风。
除此之外,张楠也成为农场的技术顾问,这一点也是赵风比较看重的。
幸好洗地金的利润高,来钱快,花出去也不是很心痛,如果还是打工,一个月赚个三五千的,一下子就要投去几年的积蓄,还真不敢拿这钱去赌。
现在是洗那些首饰厂多年的“积蓄,一个星期的利润大多有三十万到五十万之间,这笔投资,相当于不见二天的利润,这对赵风来说不是压力。
当然,也不可能每个月都有这样的收入,洗完这一批,以后就是一年洗三到五次的频率,也收益就也会直线下降。
就像一个金矿,挖得多了,产量和蕴藏量也会下降的。
这也是赵风一直开创办企业的原因。
现在赵风有两个产业,一是洗地金,二是农场,有了张楠的加入,显得更为成熟、完备,要知道,洗地金赵风在行,但是种菜却是门外汉,胡大叔他们都是野路子出身,平日种菜也就是种来自家食用,要他们理解什么叫最大的经济效益,绝对是一问三不知。
像种菜分阶段的,例如投入多少把料,就能产出多少效率,如是要投入低于产出,也就是到了收割除时候,像有的人说养鸡一百天、养猪是半年,为什么一百天或半年就出栏,原因很简单,超过这些时间,鸡和猪那是吃得多、长得少,不符合经济效益。
经过交流,张楠还说,她有一套更先进的除臭技术,这样一来,整理出来的天然肥料摇身一变,变成受市场欢迎的有机肥,自己用不了,也可以卖给别人。
又是一条财路。
达成合作后,第二天张楠就来查看农场,着手规划改造,赵风放手让她搞,自己开始着手处理其它环节,也就是请人,赵风一口气又多请了三个人。
两个司机接手环卫所的工作,有什么事,不用赵风和胖子出马,就让他们开抽污车去处理,当然,那些含有金银的废水还是要拉回农场处理,像农场种出菜,也有请来市场专员负责售卖。
人手多了,意味着开支也大,不过赵风并不介意,洗地金有胖子,农场有胡大叔和张楠,赵风就可以做甩手掌柜,开始筹备创业自己的首饰加工厂。
刚开始,没有客户,资金也有限,只能小打小闹。
现在是改革开放,各种工业区、厂房拨地而起,现在找厂房并不难,而赵风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合的人。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一说要人,赵风第一时间想起自己那帮合作默契、手艺精湛的老部下。
也不知赵飞、杨舒、王成他们过得怎么样。
华夏有五千年璀璨的文化,饮食文化也是其中一项,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