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关于那个被其他媒体捧上天去的吕丘建的!当初在京城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就看出这家伙和那些砖家叫兽没多大区别,都只剩下一张嘴吹牛了!真要让他干个什么,肯定不行!”李逸峰浑然已经忘记了吕丘建破解庞加莱猜想和帮助CERN调整希格斯玻色子实验方案的事情了,当然,这些成果他也看不懂,他只知道吕丘建现在遇到了点小挫折,那么现在不赶紧落井下石还等什么?
“……一个年仅二十二岁的青年学生,博士学位都还没有拿到,竟然狂妄自大的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科学家霍金教授进行打赌,这不是被骄傲蒙蔽了心理还是什么?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是什么样的教育制度才能培养出这般不知高低的学生来?这一定是咱们国家教育体制的问题……”总编念着他文中精彩的部分不时点头。
李逸峰此时又刻意忽视了吕丘建曾经获得普林斯顿和京师大学双重博士的事实,更给霍金套上了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物理学家的名头,也不知道海森堡、狄拉克、杨振宁和温伯格这些人看了是何感想。不过以他的水平恐怕也只听过霍金的名字吧?
“嗯!文章不错!”总编大人可是牢记自己家主子的利益,肯定不乐于见到华国出现一位世界一流的科学家,要是这篇文章能把他搞臭就再好不过了,“找个好版面,名头见报吧!”
第332章 抹黑
“哎,你说咱们国家的这些年轻人怎么一点都不谦虚呢!小小年纪连博士都没拿到竟然跑去和霍金打赌了!”第二天报纸面世的时候,果然有许多不明群众上当了;开始有人把报纸的内容发到网上,并且抒发了一番对国家体制的担忧。
“咦,吕丘建这名字怎么感觉有点熟悉啊?好像是个踢球的吧?咱们国家那些踢球的文化水平你们懂的,这样的人闹出笑话来也不稀奇啊!这次丢人丢到国外去了吧!”逐渐开始有人加入到讨伐的队伍之中。
“就是!人家米国都没研究出来的东西,他还想研究出来,简直是做梦啊!”这是米国的精神国民。
慢慢的,楼层越盖越多,大家开始尽情抒发着对吕丘建的鄙视;不过总算有些知道一点大概的人出来反驳了,“科学实验么?哪有一次就成功的,而且霍金和人打赌的次数多了,这不过是同行之间的玩笑罢了!上次一楼那谁和人赌切丁丁不是也没切么!”
“打赌也要实力相当才能打赌啊!他一踢球的和人赌物理学?有没有搞错啊!”
“吕丘建可不只是球员,人家还是京师大学的博士,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
“京师大学怎么了?国内的学校能和国外的比么?至于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我虽然没听说过,不过国内的评奖怎么回事,大家还不清楚么?”这是一位有良心的网民。
“那普林斯顿的博士又怎么说?沃尔夫奖又怎么说?你说国内的不行,这俩可都是国外的!吕丘建拿可不只是国内的学位和奖项!”啪啪,几记响亮的耳光甩了过去。
“而且能负责欧洲核子中心试验计划的制定已经证实了吕丘建的实力,更别说他之前已经顺利帮助希格斯教授证实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尽管始终有人帮助吕丘建进行分辨,但在网上你永远不可能说服别人。大多数情况下在这里每个人在发言之前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论,根本没人认真的思考你所说的话!很快帖子被批判吕丘建的网民所占据。
看的浏览国内网站的刘禹周那个叫咬牙切齿啊!立刻登录帐号上去进行辩论,但没过多久就被淹没在回帖的海洋当中。没有掀起一丝波澜。
这让他简直抑郁到了极点啊!想给吕丘建打个电话诉苦,又害怕影响人家的情绪。只好把郁闷生生的憋在了心里。
而李逸峰看的可是极其开心,让你当初得罪我,现在见识到我的本事了吧?不管怎么说你现在在国内网民心中的形象可是毁了!不行,我得再赶份稿子出来,再把他狠狠批驳一番!看你还敢不敢得罪我!于是他又开始脑补起各种资料,又一篇新鲜热辣的文章就这么诞生了。
写完之后,他摸着下巴琢磨半天,又修改了几个自觉不是很妥当的用词。这才志得意满的将稿件打印出来,送到了总编办公室。
“总编,我这儿又写了一篇稿子,是关于批判现行的教育制度和学术制度的文章,和今天的这一篇是系列稿,我想借着这个机会就这一广大群众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李逸峰此时俨然一副为民请命的样子。
“嗯,像这种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教育坑害了多少人!现在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了!唯有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总编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他家的孩子已经开始读幼儿园了,他可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同龄的孩子一起去挤高考的独木桥。
假如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好了。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人脉关系,无论是书法、绘画还是外语、乐器,什么样的大牌老师自己找不到?这可就是真正的赢在了起跑线上!
当然。光依靠素质教育还是不够的,万一自己的孩子是扶不上墙的烂泥怎么办?除了强调素质教育,还要对现行的高考录取制度做攻击,强调高校自主招生!然后自己就可以去进行运作了!咱们报社本来就和很多高校有良好的关系,给自己的孩子弄个自主招生名额多大的事儿?如果有学校推三阻四,就不怕我深挖他们的黑点么?
“是!您看看咱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什么样的人?”李逸峰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抄袭人家耶鲁教授的学术成果,对霍金这样伟大的科学家出言不逊,简直把咱们华国人的脸都丢尽了!”嗯。他还知道自己的华国人,真是太难得了!
“我帮你改几处。然后你拿去发表吧!”总编拿出自己的万宝龙钢笔,在李逸峰的稿子上涂改几处。然后递了回去。
“哎呀!我就说我这文章总感觉缺了几分力度,可总找不出是哪里出了问题!现在被您这么一改,顿时给我一种醍醐灌顶之感!”李逸峰一副大为赞福的样子,看着被总编修改的那几处啧啧称赞,“本来我以为我跟您学习这么多年,总该有您一半的本事了!现在看来还差的很远啊!”
总编被这一通马屁拍的极为舒畅,摆摆手道,“好长时间不写稿子了,都生疏了!你快点回去修改吧,我给你安排个好版面!”
李逸峰这才满意的离去,第二篇文章刊登出去后,再次调动了读者们的情绪,李逸峰再接再厉,一篇又一篇的被他创作出来。
时间很快来到十月,随着李逸峰一篇篇文章的发出,在网络上人们对吕丘建的看法越来越不好了!虽然有了解吕丘建成就的大学生以及热心的球迷帮忙解释,但由于吕丘建自己始终没有出面回复,局势还是出现了一边倒的倾向。
“总编,我又写了一篇稿子,您给帮忙看看?”李逸峰又推开了总编办公室的门。
不过这次总编却没有露出笑容,他眉头紧锁的看着电脑屏幕,半晌之后才回过头来叹了一口气,“哎,这篇文章先不要发了!”
第333章 响亮的耳光
嗯?怎么了?李逸峰还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是我最近风头出的太劲被人说小话了?会是谁呢?老刘还是小孙那个贱人?李逸峰一边将平日里和自己不对付的几个同事筛了一遍,一边再次将稿子递了过去,“总编,您再看看,我这篇文章写的很用心,感觉比前几篇文章更有力度!”
“不看了!你这些东西都没意义了!”总编长叹一声,把显示器扭到李逸峰这边,“你还是先看看这个吧!”
“啊!?”李逸峰张大了嘴巴,将目光挪到显示器上,总编打开的是BBC的新闻页面,他在新闻中看到了吕丘建的名字,等新闻浏览完毕,李逸峰的脸刷的一下白了!糟了,自己这次好像是丢大人了!
与此同时,在网络上将吕丘建黑的飞起的人们都被一条新的消息吸引了眼球,局势突然发生了逆转!2005年10月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诺尔马克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用瑞典语和英语宣读了获奖者,授予比利时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罗伯特·布劳特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获奖理由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奖。希格斯玻色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预言的一种自旋为零的玻色子,它是标准模型中最后一种未被发现的粒子,它可以帮助解析为何其它粒子会有质量。
而CERN在今年年初的试验中发现了这一困扰物理界多年的粒子,希格斯、恩格勒和布劳特在四十年前的预言成为现实,他们三人将分享800瑞典克朗的奖金。
这让人们忽然发现,原来又到了诺贝尔奖的颁奖季了!就在华国的网民们开始遗憾本年度又没有华国科学家获奖的同时,李逸峰这篇文章本来打算继续借此批判华国教育和科研体制,但希格斯的获奖感言甩了他响亮的一记耳光。
希格斯在接受BBC采访时。先是回顾了自己提出希格斯机制的过程,然后用极大的篇幅赞赏了吕丘建在他获奖过程中做出的贡献,“除了上述人员。我还要感谢来自华国的吕丘建,是他改进了CERN的实验方案。并提供了更优秀的数据分析方法,才让希格斯玻色子在LHC的试验过程中顺利被发现,如果没有吕的贡献,我想我还要等很久才能获得这一奖项!甚至有可能错过诺贝尔奖,你们都知道我的年纪已经很大了!”
与此同时,恩格勒教授和布劳特教授也在比利时接受记者采访时同样表达了对吕丘建的感谢!
“听说吕博士最近在进行关于暗物质的研究,您觉得他可能成功么?要知道这毫无疑问也将是一个诺贝尔级的成果!”BBC的记者问出了大家都想问的话。
“他正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我相信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