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学中学都有教五线谱啊,你都忘了?”
“我早忘了……”邓晓莹尴尬的吐了吐小舌头。
“没关系,我帮你回忆一下,do ri mi fa so la xi do你应该会唱吧?”
“我不知道唱的准不准,我试一下吧。”
“OK,我先给你做个示范,你跟着我唱——do——ri——mi——fa——so——”
林在山一个音一个音的教邓晓莹唱,邓晓莹做梦都没想过林在山会像老师一样耐心的教她音乐,她特别感动,也很珍惜这个被教的机会,她非常认真的跟着林在山一起唱了一系列简单的音。
林在山之后又各升降了一个调,带着邓晓莹唱,邓晓莹学的很标准,音拿的很准,这说明她在听力和音准方面的把握都是相当不错的,尤其是几个低音,邓晓莹唱的很有感觉,音很沉实,这其实就是已经是天赋了,有些女生的音根本沉不下来,但邓晓莹可以。
邓晓莹的高中低三个音域很均衡,没有什么明显的瑕疵,这林在山就放心了。
之后林在山让邓晓莹按照刚刚拿捏好的音准,看着谱子去唱一段简单的旋律,这个邓晓莹可就搞不定了,让她按照音阶的顺序唱音可以,但打乱顺序让她自己去找音准这就太难了。她磕磕绊绊的试了好几次都不太行。
“林老师,我是不是很笨啊?这么简单的东西都搞不定。”邓晓莹气馁了。
“你没专业学过,肯定唱不好。没事的。”
“您知道我没专业学过,还让我唱,肯定是有原因的。是不是很有天赋的歌手,他们不怎么学都能唱好啊?我应该没有这个天赋吧?”
“也不能这么说。你别老自己给自己挖坑。我只是想试试你的学习能力。这样吧,学谱子可能对你来说很难,要变成一首歌,你学起来可能就快多了。”
林在山坐到了音乐键盘前,将谱子放到了琴上,告诉邓晓莹:“咱们就学谱子上这首歌吧,这是我之前写过的一首歌,叫《后会无期》,旋律很简单,加上歌词你可能一学就会了。”
“《后会无期》?”邓晓莹感兴趣的问:“您发表过这首歌吗?”
“没发表过。这不是我给我自己写的,我是希望能有一个很好的女声来唱这首歌,你未来要走这条路了,或许会唱到这首歌哦,我觉得你的嗓子很适合唱这类歌。”
“这是很抒情的作品吗?您刚刚说过,我适合唱抒情类的歌。”
“算是抒情吧,也有点小文青。这首歌讲的主题是告别。”
“这歌光看歌名就够告别的了,都后会无期了。呵呵。”邓晓莹开了个小玩笑。
“呵呵。这首歌的情绪是比较感伤的,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不愿意发现和朋友间彼此相聚已间隔着距离,更不愿意去直面失去的残酷,但很多时候,我们都改变不了成长的现实。本与自己对面相望、并肩而行的人,甚至本应珍惜和拥有的感情,都会逐一的变成我们内心中解不开的谜。最后我们不得不去接受逝去的现实。而当我们搞明白这一切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我们还来不及告别,其实就已承受告别了。”
林在山这番描述,瞬间就给邓晓莹带入了一种文艺的状态。
林在山弹出了应景的钢琴音,随着忧伤抒情的旋律,又跟邓晓莹讲:“和昨天的自己告别,其实也是一件很让人伤感的事,有时候你没察觉,就已经和昨天的你后会无期了。我们虽然无法改变这样的现实,但我们可以带着更坦然更积极的心态去迎接明天。如果你觉得昨天的自己不够好的话,那就不要再继续下去,你要努力的改变自己,好让未来的你和今天的你告别的时候,能欣慰的说一句:后会无期。”
邓晓莹会意的点点头,虽然口条不顺,但她是个绝对聪明的女孩,她能明白林在山给她讲这些是什么意思。
或许,今天的她就是和过去的她后会无期的一个契机。如果能在内心深处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她或许才真的能把握住眼前的机会,创造出一个不同以往的未来。
林在山弹着键盘柔声开唱了——
……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
当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
他们为何离去~
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
……
当一辆车消失天际~
当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
他们为何离去~
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
……
林在山谜一样的歌声都要给邓晓莹听化了。
在这么近距离的听林在山唱歌,邓晓莹在被林在山的歌声刺穿心房的瞬间,都要分不清现实和梦境了,更想不起来林在山给她唱这首歌,是让她跟着学唱了。
第511章 百口莫辩
……
当一辆车消失天际~
当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
他们为何离去~
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
……
在每个银河坠入深谷的梦里~
我会醒来~也忘记梦境~
因为你不知道~你也不会知道~
逝去的就已经失去~
……
当一艘船沉入海底~
当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
他们为何离去~
那声再见竟是他最后一句~
……
当一辆车消失天际~
当一个人成了谜~
你不知道~
他们为何离去~
就像你不知道这~竟是结局~
……
当林在山唱出最后四个字“竟是结局”时,邓晓莹仍处在陶醉的状态中不可自拔,整个人就像被施了定身魔法一样,一动不动的站在林在山的侧后方,痴痴的看着林在山的手指从键盘上挪开。
林在山扭头看向了邓晓莹,微笑着讲:“怎么样?这首歌还可以吧?”
“岂止是还可以!是好听爆了好不好!”俨然从一个记者的身份变成了粉丝,邓晓莹对林在山的称呼都改了,双手握在胸前,兴奋的叫着:“林大叔,你太厉害了!你写的歌为森么都这么好听!为森么!”
“你别老为森么了,我是在问你,这首歌不难吧?你应该能学会吧?刚刚我唱这遍,你记住了多少?”
“呃……我……我完全忘了要学这首歌了。”邓晓莹尴尬的拍起了马屁:“我就顾着欣赏您这首歌了,您这首歌写的太好听了!曲子好优美啊!”
“怎么个优美法?”林在山想借机看看邓晓莹的音乐鉴赏能力。
“就是优美啊,很动听,很走心,一听就能让人特有感觉。”邓晓莹形容不出心中的感觉,虽然她是当记者的,但她对音乐的鉴赏力比较有限。
林在山微笑着点点头,就不强求邓晓莹来评价这首曲子了。(注:这首《后会无期》的原曲是美国女乡村音乐歌手Skeeter Davis的名作《The end of the world(世界末日)》)
随后,林在山弹着琴,一句一句的教了邓晓莹唱这首《后会无期》。
果然如林在山所料,有词以后,邓晓莹学起来相当的快。虽然她现在唱的水平还远没有达到好听的程度,甚至连一般的业余歌手水平都无法企及,但林在山还是能从邓晓莹的歌声中寻到不少邓紫棋的影子。通过学这首歌,林在山对邓晓莹的乐感也比较满意,他更加看好邓晓莹的歌唱前景了。如果肯好好学,邓晓莹一定会在演唱领域有所建树。
“——咚咚。”
门响了。
是刘萌萌来催林在山该动身去海星台参加新闻发布会了。这个活动他可不能爽约。
邓晓莹一直在和林在山聊音乐,学唱歌,都把时间给忘了。
刘萌萌进来提醒了林在山后,邓晓莹才惊觉着看了手腕上的表:“啊,都快一点了!林老师,您要出去了吗?我……我还没采访您呢?”
“你还想着采访啊?”林在山笑着问邓晓莹。
邓晓莹怯声讲:“我要拿不到您的采访稿,我就该被主编骂了。”
“那这样吧,我在去海星台的路上,你简单的采访一下我,估计只有15分钟的时间,够吗?”林在山既然答应了接受邓晓莹的采访,肯定不能反悔。
“够!够!”
“那好,我准备一下咱们就出发。”
林在山由刘萌萌带着去换了参加新闻发布会的正装,随后带着邓晓莹上了他们公司新买的高档保姆车。
两个人并排坐在车中部,邓晓莹借这机会简单的对林在山做了个采访。
她今天本来也没做好采访的计划,时间又太赶了,所以只问了林在山一些很幼稚的问题,比如林在山喜欢什么颜色?喜欢吃什么东西?最喜欢的歌手是谁?喜欢什么风格的电影?
这些问题给林在山问的无奈而笑,他更加确信这小姑娘不适合当记者了,她的前途应该是朝着歌唱界迈进的。
邓晓莹问的问题虽然很幼稚,但林在山回答的还是比较认真的。
比如邓晓莹问他最喜欢的颜色,他就给了邓晓莹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答案:他最喜欢黑色。为什么?因为在他看来,黑色是最纯净也是最不会被受影响的颜色。
在大多数人眼里,最纯净的颜色应该是白色,但林在山不这么看。在他看来,白色很容易就被染脏了,什么颜色往白色上面一涂,白色都会跟着变色。如此善变,这不是真正的纯净。
黑色则不然,不管被什么颜色给染到了,黑色依旧是黑色,这就像他们这些歌手的初心,不管受到了什么样的影响,他们的初心都不会变,这才是真正的纯净。
邓晓莹问的好几个问题,林在山都给出了这样很有水平的答案,这让这次本该很幼稚的采访变得很有看点。
邓晓莹对这次只有15分钟的车上访谈满意到不能再满意了,整理好稿子后,她拿着采访录音和稿子回了《Music King》杂志社,第一时间去找主编邀功了。
“主编,这次你肯定不说我吹牛了,我已经把林在山的采访写好了!”
邓晓莹兴奋的将采访稿交给了她们杂志社40岁的女主编刘薇薇看。
“真的假的?你真采访到林在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