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纨绔邪皇-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次的问题是粮草,这次嬴冲带来的粮草很多。中军里有大量的四轮粮车,高达数万。其中光是各种粮食,就高达二百四十万石。又因秦军弃用了战马的缘故,所以粮食的损耗,远小于匈奴。
  以每位将士,平均一日损耗十斤粮草来计算,这二百四十万石,就足够全军四十日所需。此外他们的后面,还有许多的牲畜跟从。总计有二百万头,亦足够六十万人,吃上两个多月。
  这些食物,如只为扫荡草原,确实是足够了。
  可嬴冲的目的,却是大军直进阴山南麓。综合考虑,至少需储蓄半年以上的粮食,才能保证万全。
  故而沿途中,嬴冲不得不遣军四出,搜刮匈奴各部,以战养战。
  可他们在初入草原时,成绩还算不错。掠夺了足足一百二十万头牛羊,为大军增了一月之粮。
  可同时他们也救出了十余万秦人牧奴,这些牧奴只能随军而行,也是十几万张嘴。需要吃喝。
  之后待秦军深入千里之后,匈奴人就有了警觉。以游骑时时刻刻,关注着秦军动向。
  嬴冲遣各部出击扫荡,非但一无所获,反而数次遭遇匈奴人伏击,战况惊险万分。
  只有一次,冀州暂编第一师的镇守使岳飞,反其道行之。以自身为诱饵,使匈奴骑军落入陷阱,再一次重创匈奴,斩首近四万级。
  加上之前的那场大胜,令全军上下,吃了十几天的马肉。
  到了六月十九日,秦军已远至云中郡二千七百里。阴山南麓,已是遥遥在望。
  此时秦军与后方的联系,几乎断绝。只能以几只金翼迅鹰与特殊的符箓,与咸阳城那边联系。
  李靖无名坡大胜,斩首十七万级,据说此战,使咸阳再次沸腾。令大秦上下,都狠狠舒了口恶气。
  可同时枢密院的叱责,也不出他意料的随之而至。
  这次嬴冲北征,禀知枢密院的理由,是趁虚而入,扫荡云中周边,使匈奴左翼七部数年内无再战之能。
  可之后他还未经枢密院允可,就已率军北上。待得大军深入千里之后,又将原本目标更改,全军指向阴山。
  严格说来,这也不算是临机应变的范畴,而是‘先斩后奏’。此举自然是令枢密院反感,即便是他那位‘师祖’,荣国公陆正恩,据说也极度的恼火。


第四二八章 阴山之南
  枢密院的斥令,一连七封,强命嬴冲领大军回返。他却完全没放在眼中。看过之后,就丢到了废纸堆里,不加理会。
  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这只是枢密院而已——
  他这次要做的事情,如走正常的程序,是无论如何都没可能在枢密院那边通过的。
  只有先做了再说,倒逼枢密院去接受。
  枢密正使陆正恩,是他父亲嬴神通的老师,本身深通兵法,不会不知此战的意义,也不可能看不到机会。
  可这位现在,更多的是考虑其权位,与枢密院承担的责任。
  这些斥令,并非是真的要逼他返回,而只是伏笔。
  这次北上之战,他若能得偿所愿,那就是临机应变,可予嘉奖;可如失败了,那就是专断跋扈,不从军令。
  哪怕是几个月后,他将大军全须全尾的从草原带回,也一样要被问罪。
  嬴冲并未感觉到半点压力,这一战,胜则全胜。可要是败了,估计他本人,亦无法从草原全身而退。
  只是感觉这位荣国公,果然是做事滴水不漏,老谋深算。明面上虽是恼火万分,不给人半点把柄,可暗里却又尽力支持。
  不但加大了对凉州军军需的供应,使武德郡王得以安心出塞,又调遣凤翔军六万七千人北上,入镇冀州,以稳固冀州局面。
  之后咸阳城那边,再还有一个消息,就是他的幕府中,终于有了一位长史。且随着这位的到任,他那封地,也终于有了眉目。
  据说整个过程,不显山不见水。他这位长史在咸阳城的能量惊人,只是动用了一些私人的关系,就无惊无险的让户部点了头。
  只待他从草原回返,就可走完所有的程序。正式将聂县,列为他的封地之一。
  “谢安么?”
  嬴冲若有所思,而后就笑了起来,眼含期待之色。
  按说这幕府官员,原本该由他举荐才是。而一位长史,首要的是忠心,才能方面反倒居于其次。
  可既然是天圣帝,与那谢灵的交易条件之一,此事又经过了郭嘉的认可,那么他这边也只能同意了。
  且他也没什么好委屈的,这位可是嵩阳七子之六,咸阳最出色的几位大才之一。
  错非是此人六年前,犯下了‘以下克上’的官场大忌,磋磨了六年时光,如今的官职,又何止是一位五品郡丞?
  且谢氏既然主动要让这位入他幕府,那也就说明,谢氏已准备将他的安国府,视为依靠与后路。而谢安本人,也早该做好了,视他为举主的准备。
  且这位,应是他最需要的那种人才。那咸阳城来的文书中,说的简略明白,让嬴冲一看就知是怎么回事。
  谢安能为他的拿下聂县,并非是依靠什么奇谋妙计,而是依靠他编织出来的关系网络。彼此互通有无,只以一个安国府的人情,就轻易将此事办下。过程牵涉到至少三位侍郎,十位郎中,甚至那位户部尚书之子,也在无意中出过力。且许多人自始至终,都不明所以。
  也正因如此,才使嬴冲看重。只因他的幕府中,正缺这样一位人物。
  日后他迟早要在这满朝上下,撒出一张大网。而谢安此人,无疑有资格,成为这张权利网络的编织者与掌控之人。
  此时他麾下臣僚,那魏征与王猛二人,虽也有这样的潜力与能耐。可受他们寒门身份所限,有着许多的不便之处。对与世家间的一些规矩与忌讳,也不甚了了。
  只有谢安,有这样的资格——
  就不知此人,他能否真正信任?
  嬴冲并没在此事上,费太多的心力。甚至对咸阳城里的朝局,他现在也无瑕去关注。
  除了每日在炼神壶中苦修武道,兼习玄法之外,他其余时间,都是专注于军务。
  随着秦军深入敌境,接近阴山,他们的行军之速,越来越慢。而此时在附近,也有越来越多的匈奴骑士集结,数量已超过了三十余万。却并不与秦军接战,只是跟随在侧,保持距离,时时刻刻在威胁着秦军。
  出塞之后,前七日他们走了一千九百里,可后面八天,他们却只走了八百里,就是因匈奴人的骚扰与游击。尤其是后方的羊群与粮草,正是这些匈奴铁骑针对的目标。
  嬴冲在战场上的直感惊人,从未让他们得手过。可这连续十数日,他都不得不保持高强度的戒备,身心俱疲。
  除此之外,嬴冲也感觉自己与麾下六十万秦军,渐渐陷入到了一个‘黑箱’之内。
  以往在冀州,匈奴人的一举一动,都在他的掌控中。对于各处的地形,也是了如指掌。
  可此时北出草原之后,却完全无法掌握匈奴人的动向。草原的地形地势,也只能依靠之前李亿先留下的舆图。且这图并不精准,嬴冲需得在每日天气良好时,以摘星甲升空七千丈观望四野,与舆图比对。
  还有哨骑探马,也是大面积的洒出去,与匈奴人的游骑绞杀缠斗着,每日伤亡都高达百人,却最多只能触探到周围一百里。
  一百里外的形势,嬴冲就茫然不知。这种眼瞎耳聋的感觉,极不好受。
  此时远离故土,四顾皆敌,哪怕以嬴冲的心志与毅力,也生出些不安,只觉压力沉重。不断的自我怀疑,他这次的决断是否恰当。
  好在嬴冲可以借那霸王枪解压,不断的在幻境中,与那些天位战斗,借此排除杂念。
  且他的臂膀得力,军务方面可以依靠嬴宣娘,他的二姐身为女子,远比男人更细心周到;军略方面,也可与李靖商量。嬴冲发现这位的承受能力,远比他强得多。出塞二十日,李靖的心志毅力,都仍是稳如磐石。
  心态平稳的结果,是这位对战局的判断,往往更为准确。
  此外岳飞,也已从众将中脱颖而出。这位在战场上的嗅觉,不逊于他。数次发现了敌情,使大军转危为安。
  最后嬴冲,干脆将手里的五个‘速狼师’,都交由这位指挥。岳飞也不负所托,之后的数日,反使匈奴人损伤惨重,死伤近两万人,再不敢轻易靠近秦军。
  有时候嬴冲也在想,自己有这样的良将辅佐,这一战又怎么可能会输?
  而之后数日,当六十万秦军终于抵达楞河南岸时,形势终于如拨云见日,渐渐明朗。
  在楞河的南岸,一处被嬴冲命名为‘炉丘’的所在。云光海与数位阴阳师联手,借助大量的墨石,只三日时间,就使一座坚城,耸立于炉丘之外。
  有了这座城池为依托,六十万秦军终是军心大定。嬴冲本人,也已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第四二九章 胜利果实
  新建的‘炉丘城’,长宽只有四里,城高七丈,小而坚固。位于一百四十丈高的炉丘之上,将大片的河滩草原,都笼罩于箭程之内。
  之后数日,又有两座名为‘征北城’、‘定虏城’,与炉丘城同样规模的城堡建成,彼此间相隔百余里,各据险要之地,互为犄角。
  且三者之间,还有无数的碉楼耸立,将楞河南岸,一片长达二百余里,水草最为丰美的地域,圈在了这三座城池的内围。
  再随着炉堡中,一座高约七百丈,几乎耸入云端的观星台建成,嬴冲也再次恢复了他的‘耳目’。
  借助裴修元手中的魔天镜,以及那观星台之助,嬴冲可随时随刻,看到千余里之内,任何一处的情景。
  ——其实只需有足够灵脉,监察周围敌情的玄门阵法有的是。只是不如魔天境这么方便而已,范围也是远远不如,最多只能远及三四百里外。
  此物确不愧是白云观的镇教之器,只需照定一处,就可将那里的数十里方圆,都巨细无遗的显于镜中。
  哪怕对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