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血沙-第2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大陆潜艇遭遇的时候,美军潜艇也暴露了行踪,还被对方用主动攻击声纳“问候”。
  在水下对抗中,这种行为非常鲁莽,甚至会因此擦枪走火。
  十多年前,一艘俄罗斯海军的攻击核潜艇抢先占据有利位置,逮住了一艘正在跟踪俄罗斯战略核潜艇的美军潜艇,用主动攻击声纳“打招呼”。此举被美军潜艇指挥官误判,认为俄罗斯潜艇在挑衅。美军潜艇立即调头,冲向俄罗斯攻击核潜艇。两条钢铁巨鲸在海面下迎头相撞,美军潜艇的指挥台围壳被撞了个稀巴烂,俄罗斯潜艇的艇首被撞破,双方数十名水兵伤亡。
  水下对抗,不能打旗语与灯光信号、也无法使用无线电台,声纳是唯一沟通手段。
  潜艇使用主动攻击声纳,等于战斗机使用火控雷达,都属于非常严重的挑衅行为,很容易引发冲突。
  大陆海军不像老毛子,一直比较温和。
  这次却用上了主动攻击声纳,而且是抢先出手,绝对不简单。
  查清楚那艘参与演习的货轮是从日本东京出发,目的地是马尼拉。因为临时被大陆海军征用,所以进入南海后就改道前往广州。CIA立即断定,那台失窃的F…135…800发动机就在那艘货轮上。
  可惜的是,等到CIA想明白,发动机已经转移到了大陆海军的航母上。
  美国再牛比,也不可能在公海上拦下大陆海军航母,要求登船检查吧。
  这些线索,足以让CIA相信,偷走发动机的就是大陆军事情报局。
  问题是,CIA拿不出证据。
  没有证据,就不能摆上台面,通过常规渠道向大陆施压。
  从一开始,特纳与里克尔就没想过通过常规渠道解决问题。
  搜捕行动偃旗息鼓后,日本当局集中全部力量,搜救岛上的幸存人员。
  这是一份更加艰巨的任务,那些没来得及撤离小岛的自卫队官兵还好说,几个活着的都被送进了医院,死掉的也都得到妥善安葬。
  关键是被埋在地下实验基地里的科研人员。
  因为小岛已经彻底坍塌,爆炸后只有几处较高地点露在海面上,其余都被海水淹没,地下实验基地也被海水吞没,所以搜救工作开始的时候,日方就没抱多大希望。基地里的科研人员没被杀死,也被淹死了。
  日本当局想要的,还是几百名科研人员的心血:FPF项目的实验资料。
  培养新的科研人员需要很多时间,非常麻烦,但是一切重新开始的话,不但之前投入的科研经费全都泡了汤,还得花更多时间。
  要是能找到实验资料,FPF项目就有希望起死回生。
  为此,日本当局不但出动数艘舰艇封锁了小岛周边海域、严禁一切船只进入,还调集了全日本的水下搜救部队,甚至出动了一支海自陆战队的蛙人部队,从驻日美军那里借来了几台水下探测器。
  可惜的是,搜索行动仍然举步维艰。
  实验基地深埋地下,最高处离地表也有二十多米,核心区域离地表大约四十米。随着全部沉入海底,要想在海面下挖掘出一条进入实验室的通道,绝非易事。更重要的是,爆炸使小岛全面坍塌,实验基地的地下通道肯定被堵死,进去后也不见得能够进入实验室,拿到至关重要的实验资料。
  同时进行的,还是针对被炸货轮的打捞行动。
  相对而言,这边的麻烦就少得多了。
  虽然要将一艘被炸成两截的万吨级货轮捞上水面也很麻烦,组织策划与调集设备就得花上几个月,但是从货轮中捞出一些有用的东西,比如监控系统的控制计算机,就不是那么困难了。
  仅仅两天,潜水员就在货轮上打开一处缺口。
  蛙人进入船体后,找到了控制中心,也找到了那台在爆炸中严重损毁的控制计算机。
  这也难怪,为了安全起见,控制中心设在底舱。虽然爆炸点在十多米外,但是五十公斤高能炸药的威力绝对不可小觑,爆炸产生的碎片不但杀死了控制中心里的警卫,还顺带损坏了绝大部分设备。
  那台计算机没能幸免。
  计算机硬盘已经损毁,就算密封外壳没有损坏,海水没有进入硬盘内部,可以用别的办法读出硬盘里的信息,也得花不少时间。
  组织打捞工作的,正是情报本部。
  外界的目光集中在四十多公里外的搜救行动上,为情报本部提供了不少便利。
  大木容谷早就知道,首相需要一个可以拿到华盛顿去与美国总统讨价还价的理由,因此货轮这边的打捞工作更加重要。
  只要确定了袭击者的身份,就能搞清楚谁在幕后搞鬼。
  货轮上有几十部监控摄像机,袭击者驾驶炮艇,还使用了炮艇上的机关炮,肯定被监控系统拍了下来。
  只需要从计算机硬盘里储存的监控画面中找到一张可以辨识的面孔!
  情报本部全力以赴,拿到计算机之后,把日本最出色的系统恢复专家、以及计算机硬件维护专家请了过来。
  此时,菅野直人紧急访问美国的日程也定了下来。
  按照官房厅长官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布的消息,妥善处理国内突发事件之后,菅野直人将访问美国,在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商讨购买F…35B战斗机的相关事宜,随后还将前往洛马公司总部。
  陪同菅野直人访问美国的,除了日本政界要员之外,还有十多名工程师。
  这些人全都来自三菱重工。
  发动机失窃,让日本当局非常失望,取消了川崎重工在该项目中的主导地位,由三菱重工取代。
  因为国会还没批准购买F…35B的预算案,所以菅野直人不会在华盛顿签署购买合同。
  去华盛顿,主要还是商讨针对一系列情报安全事件的报复行动。
  也就在菅野直人为访美做准备的时候,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就大联合达成协议,刘威也回到了横滨。


第九十九章 钱的问题
  因为对桥本康太郎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所以见到他的时候,刘威有种很奇怪的感觉。
  这个老家伙,能够从无到有的把兄弟会发展成日本头号社团,让桥本家族进入日本上流社会,头脑手腕绝不简单。虽然刘威并不认为康太郎已经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但是对招赘这件事,不得不多留个心眼。
  一个什么都做得出来的军国主义分子,绝对不会在乎自己的孙女。
  哪怕是唯一的孙女。
  再说了,女人在日本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由女性继承家族的案例几乎没有。康太郎只有一个孙女,但是健次郎有几个儿子。即便没有桥本由美,桥本家族的基业也不会落入外人手中。
  想归想,刘威没有表现出来。
  他留在大阪处理两大家族联合经营的相关协议时,康太郎已经通过李廷轩搭的线,用家族资产做抵押,先从李氏基金会换取等价股份,再拿到汇丰银行获得等额贷款,而这些钱全都转到了三菱东京银行的账户上。
  由李氏基金过手,桥本家族那些灰色资产成功漂白。
  短短数日,康太郎就拿到了大约四十亿美元的贷款,刘威回来的时候,他正在处理最后一笔大约五亿美元的贷款。
  按照与绪方樱香达成的协议,这次桥本家族将出资四十五亿美元。
  剩余的三十亿美元,由绪方家族支付。
  绪方家族获取资金的方法与桥本家族一样,也是拿家族产业置换李氏基金股份,再拿股份去银行做抵押贷款。
  这么做有没有风险?
  刘威不懂经济、对金融更是一窍不通,也就没有多问。
  即便有风险,因为此事是李廷轩亲自操办,又有李家全力协助,所以早就做好了防范措施。
  最大的风险,就是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借此机会进入李氏基金,削弱李家实力。
  严格说来,这个风险还不小。
  要知道,李氏基金的总资产也就一千亿美元左右,李家只占了五成五的股份,其他四成五股份属于当年跟李家老爷子一起开创李氏江山的几个手下。经过几十年,这几人也都有了自己的家族,而且股权分散在家族成员手里。
  除掉自筹的二十亿美元,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需要通过李氏基金获得一百三十亿美元。
  因为没有让基金会的其他股东介入,所以这一百三十亿美元贷款,只能拿李家的股份做抵押。按照七成五的抵押贷款率,总共需要价值一百七十三亿美元的股份,相当于李家在李氏基金拥有股份的三成。
  也就是说,如果到时候还不上钱,这些股份就会被银行拿到市场上拍卖。
  要是有人借此机会大肆收购,即便李家仍然是李氏基金的大股东,也将因此失去基金会的控制权。
  为了让李振兴放心,李廷轩拿出军事情报局二十亿美元的固定资产做担保。
  这些固定资产都是在过去数十年中,军事情报局的谍报人员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的,与那些用来掩护谍报人员的固定资产不同,属于灰色资产,不在军事情报局的预算之中,也就不在国家监管之下,由军事情报局自行管理。
  只是这点钱,根本不定用。
  为了最大限度的消除风险,李振兴做了两件事,一是保留基金股份的赎回权,二是把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的置换产业打包做成二级信托资本。
  要说手段,李振兴才是真正的行家里手。
  保留赎回权,让他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动用家族资本,把抵押的股权赎回来。要是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过河拆桥,李振兴还能把相当于二百零五亿美元的信托资本拿去交易,收回全部投资。
  正是如此,李振兴才放心大胆的把李氏基金股份拿去抵押。
  真要闹翻脸,吃亏的不是李家,而是桥本家族与绪方家族。
  看得再透彻一点就能发现,只要李家获得强援,在不动用自家资本的情况下,保住了基金股份,就能拿用来赎买股份的资本,收购两个日本家族的产业,从而控制两个日本家族的半数资产。
  走到这一步,李振兴要做的就是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