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徐平面前行礼,韩综道:“通判,上个月的奏章朝廷批复了,中书行下文来,一切照准!”
  听见韩综的话,徐平一下从交椅上站了起来,接过韩综递来的文书,仔细看了一遍,拿在手里。
  一个多月过去了,黄从贵不见踪影,徐平也没有任何动作,外面难免起了风言风语,嘲笑徐平不知天高地厚。这些话也传进徐平耳朵里,他就当没听到,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好像自己一个月前什么都没说过一样。
  徐平在等自己这道奏章的答复,为了不被驳回,他甚至还给宰相吕夷简写了一封私信,详细说明了事情的经过,邕州的情况,这样做的后果和好处。还给自己的同年中比较熟悉的去了信件,让他们帮着造势。天圣五年的进士,除了状元王尧臣,其他还有几个已经崭露头角,比如韩琦,比如文彦博,比如王曾,这些人合起来说话也已经有了份量。
  诸般努力,终于等到了全部照准的消息。
  这个结果全靠吕夷简一手主持,压下了所有反对声音,以至于在很多人眼里,徐平已经成了吕夷简的人,实际上两人并无私交。
  奏章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是徐平和知州冯伸己的分工,明确了徐平兼提举左江道溪峒事,冯伸己兼提举右江道溪峒事,分管羁縻州县事务。曹克明任知州的时候兼提举整个邕州的溪峒事,冯伸己则兼了邕钦廉三州巡检,没带这一职事,现在明确。此时徐平的本官已不在冯伸己之下,通判的职事基本由判官代理,徐平只是掌着印画押把握住本州大事,这样分工也不会让冯伸己为难。
  二是仿淳化年间冯拯在端州故事,邕州左右江两道,除了田州和波州及其周边的几个小州小县外,全部行“扩丁法”。自今以后,土著酋长属下的部曲、家丁及提陀百姓,全部入朝廷编户,奴仆只能雇佣,掠人为奴者斩。民间诉讼凡杖刑以上,由州县寨朝廷官员决断,土官不再有这一权力。土州土县属下民众有对审判不满的,允许至上一级的州县寨投告,土官不许阻拦。
  第三太平寨改为太平县,由原管勾蔗糖务公事段方为知县。新设的太平县属下户口数万,直接为上县,同样是知县,段方已不是在如和县的时候可比。
  第四太平县境内增厢军两指挥,福建招募,三个月后到邕州,所需钱粮由蔗糖务以飞票拨福建路。
  第五太平县增乡兵两指挥,从本地壮丁中征集,乡兵役可代替差役。这两指挥乡兵赠番号,建旌旗,州县教阅。
  第六设太平军,统管属下兵马,提举蔗糖务徐平兼太平军使。
  徐平出了口气,抬头看看天上,云层已经厚了,又起了风,云的形状千遍万化,只等一声惊雷化成雨落下来。
  备注一下:宋朝的军分两种,一是与州平级,主官为知军,统管军政民政,相当于下州。再一种与县平级,主官为军使,主管军政。知县或县令除非带兵马巡检之类的官,是不管正规军队的。两种军北宋前期统一都称为军,到了仁宗朝中期以后才区分开来,与州平级的称军,与县平级的称军使,一般由知县兼军使。书里因时代关系,还是统称为军,由更高一级的官员兼军使,而不是知县兼。


第81章 祭奠
  韩综见徐平很长时间都没有说话,小声问道:“通判,自上月命太平寨属下各州县捉拿逃犯黄从贵,至今没有消息,外面起了风言风语。这道奏章要不要揭榜晓示地方,以止众人之口。”
  徐平回过神来,对韩综道:“不必了,你去和段方依奏章里安排,做好诸般准备。这些事情做起来千头万绪,不是一下就能做好的。当然如果有人问起来,那就直言相告,也不用藏着掖着。”
  韩综点头称是。
  徐平笑笑,又道:“你去到处揭榜,会让人以为我多么在意那些流言,一有消息就要去平息。我堂堂一个七品官员,如此行事不让人笑话!”
  “下官疏忽了,没想到这一层。这便就去找段知县商量。”
  韩综没想到徐平是这样想法,倒是显得自己想得太多,告别匆匆离去。
  徐平是不愿费那心思,在他看来,这种事情当然是兵马压阵,强行先拿下各地方的土官,再跟底层民众讲清楚才有意义。跟土官们宣扬,那不是与虎谋皮吗,打这种嘴炮会有什么结果。
  在徐平前世,那种社会条件下,翻身农奴把歌唱也不是田园诗,与其指望着与奴隶主谈扩丁,还不如把力气留下来应付接下来的麻烦。
  韩综离去,徐平在交椅前轻轻踱步,考虑着后续的事情。
  这种天翻地覆的变革,绝不可能靠一道旨令就完成,要想砸碎成千上百年形成的奴隶制枷锁,就要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准备。
  对上层要准备好对付他们的雷霆手段,对社会下层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有足够的力量去保证这种耐心。上层奴隶主必然会反扑,下层民众不会一下就意识到这种变革对他们的意义,很大一部分人会被煽动。
  好在徐平负责的是左江道地区,面对的困难少得多。
  与右江道和靠近宜州的其他地区相比,大宋朝廷对左江地区的经营要深入很多,自太宗时候就划分为四寨,各州县峒都纳入管辖。一个多月前徐平招集的地方土官就是原太平寨管下的,只有申峒是例外,原属古万寨,后来因为与蔗糖务关系紧密才划到太平寨治下。
  四寨当中迁隆寨因为地方偏远,交通不畅,管理成本太高,真宗朝实际上已经放弃,那里的土官自治性最高,也注定了是徐平要头痛的地方。
  再一个自这里的土官纳土归顺,朝廷逐年增加了许多州县峒,导致大的势力越分越小,不成气候。这种手段中央王朝的官员们驾轻就熟,自汉朝削藩就被熟练运用,现在已纯熟无比。日久天长下来,蛮人势力被分成一个一个小山头,难以组织起能与朝廷对抗的力量。
  例为的是法外之地广源州,朝廷势力延伸不到那里,侬家不断吞并,势力越来越大,独立性也越来越强。
  以徐平前世而论,现在左江地区的土州土县及与县平级的峒,一般的都是一乡一镇之地,少数的几个大州相当于那个时代的县,当然是在那个时代来说是人口相当稀少的县。还有为数不少的只相于几个村子大小,完全不用考虑。
  面对一盘散沙的土官,徐平想的是不需要造势,不要吓他们,最好让他们感觉不到即将到来的是怎样一场狂风暴雨。等到时机成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解决,再从容处理遗留的各种问题。
  “官人,在想什么呢?”
  听到声音徐平才从沉思中回过神来,见段云洁站在不远处,正微笑着看着自己。印刷时要与油墨打交道,她的袖子挽了起来,露出如白玉一般洁白的手腕,手中托着一小叠纸张。
  秀秀站在段云洁身后,同样拿着纸张,表情木然,看着远方,也不知她心里在想什么,更可怕的是她可能心里什么都没想。
  徐平笑了笑:“在想一些杂事。怎么,印完了吗?”
  “先印了册出来,官人看看没什么要改的,便就照着印了。”
  徐平接过纸来,略看了一下说:“先放我这里吧。再去印一套,给韩综那里也送过去,让他也看一看。”
  段云洁笑道:“还好我已经想到了,秀秀手里拿的不就是。”
  说完,把秀秀手里的纸张取了过来。
  秀秀乖乖地松手,等纸张离开自己的手,突然开口:“刘小妹姐姐离开四十九天了。”
  段云洁听了,无耐地摇了摇头。这些日子秀秀经常这样,你问她今天是初几她不知道,自己时不时莫名其妙冒出一句,刘小妹离开多少日子了。好像自那一天开始,秀秀的世界里不再有年月日,一切都从那天开始算。
  徐平听了心中一动,对段云洁道:“四十九天,那今天不是尾七?”
  “可不是,唉呀,我怎么忘记了。”
  段云洁拍了拍脑袋,有些懊恼。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人,最近又有些忙,段云洁再是细心也不能关注到所有细节。
  这种日子不用担心秀秀会算错,有的时候她报的时间里都带着时辰,那是分毫不会差的。她现在这个状态,完全不知道她怎么会记这么清楚。
  徐平对段云洁道:“你准备一下,一会我们去祭奠一下小妹。”
  段云洁点点头,拉着秀秀转身走了。
  徐平想了一下,回到自己住处,到书房寻了笔墨,在书桌上展开纸张,皱着眉头冥思苦想。
  过不了多少时间,段云洁和秀秀寻到徐平房里,见徐平在书桌前苦苦思索,想一会写几个字,看一会又涂涂改改。
  段云洁道:“官人在这里写什么锦绣文章?时间也不早了。”
  徐平在纸上添几个字,出了口气,把放下道:“为刘小妹写篇祭文,她为蛮人求不生而为奴,自当为人纪念。”
  “官人说的是。”
  段云洁走上前来,看徐平写的祭文。
  徐平扔扔头:“时间仓促,总觉得这文里意思不到,你帮我改改。”
  他们两人之间已经没什客气,改改文章是很平常的事。
  段云洁看过,想了一会,点头道:“有几处改一下会更好。”
  徐平站起身来,让段云洁坐下,这才注意到跟在后面的秀秀。秀秀收拾得很整洁,浑身上下都仔细收拾过了,这是最近这段时间里从来没有过的事。秀秀的目光还有发僵,但此时多了一分凝重和认真。
  秀秀站在一边,看着徐平和段云洁两个人忙碌,不言不语,动作也没有变过,好像在等待一件神圣的事。


第82章 祭奠续
  徐平和段云洁琢磨祭文的时候,外面传来脚步声,徐平一看是谭虎回来了,对段云洁道:“祭品买回来了,我们走吧。”
  段云洁点头,收拾下,把祭文誊录过了,拉着秀秀,随着徐平出了房门。
  谭虎让一个军士挑着祭品,自己又带了六个军士一路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