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己的长相。
  两个人在镜子面前,看着自己老态龙钟的样子,想起家里的美婢小妾,不由地有一种失落感。以前看不清楚自己的样子,总是在心里笑话老朋友,都一大把年纪了,花白的头发花白的胡子,走路都快要人搀着了,还有心思去撩拨年纪轻轻花枝招展千娇百媚的小娘子。万万没有想到,原来自己也是这个样子。
  感叹了一会,梅询问台子后面站的小厮:“这一面镜子我少钱?”
  小厮满脸堆笑,殷勤地道:“回客官,七十七贯足。”
  “什么?你这个主人家做生意怎么如此奸诈?”石中立听了价钱,心头直跳。“七十七贯足,你怎么不直接说一百贯省?”
  小厮笑得更加灿烂了:“回客官,铺子里交待,我们这里都是用足钱。”
  三司管账的,谁耐烦跟人用省陌?还要展来展去,平白多用换算的人员,自然全都是用足陌好算账。足陌七十七文相当于省陌一贯,这镜子外面说起来正好一百贯。
  石中立咬了咬牙,从镜子前面挪开脚步,对小厮道:“你们这里,是不是镜子越大越贵?越小越便宜?”
  “自然是如此,客官英明!”小厮一边说着,一边手就搭上了大镜子。
  石中立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对小厮道:“给我拿一面十贯的来。”
  “客官稍等。”小厮脸上的笑容不减,就要把台子上的大镜子拿回去。
  不想梅询却一把按住:“石学士掏不出一百贯,你怎么知道我也掏不出?”
  这大镜子本来就没有几面,摆在这里抬揽客人的,梅询说出这句话来,倒把小厮吓了一跳,手紧紧按住镜子道:“客官真地要?”
  “那是自然!不过没人带着一百贯钱出门,我要回家去取,镜子给我留在这里!”
  小厮这才确认梅询真地是要,脸上笑得像开了花一样:“不用如此麻烦,我们铺子里有专人给客官送上门去,顺便收钱回来,便利得很!便利得很!”
  石中立暗暗叹了口气,突然有些恨自己兼着的通进银台司的差事。兼着这差事,虽然平常多了些差遣钱,但也少了许多外快。
  到了翰林学士这职位,可就不是靠着俸禄活了。前些日子王曾由枢密使升宰相,张士逊任枢密使的时候升使相,大除拜的制词都是梅询执笔,每家给他的润笔都是几千贯。有了这外快,如今的梅询,跟石中立比起来可是财大气粗,花钱的气魄都不一样。


第187章 时代特色
  石中立看着自己手中的镜子堪堪能照出个脑袋,不住地摇头叹气。一百贯他肯定也是能够拿得出来的,但却不能花在这上面,谁知道上面还有什么令人心动的东西呢?梅询一向是臭美惯了的人,远近驰名,自己又何必跟他比?
  太阳慢慢升到了中天,还穿着冬天厚衣服的人已经感到燥热了。
  徐平带着编修所衙门的几个人,一起笑着出了三司衙门,向州桥行去。
  旁边的是李璋,特意来到三司衙门,让徐平带着他去买东西。苏儿早已经打听清楚了铺子里会卖的东西,自己写了一张单子,让李璋照着单子把东西买回来。单子上的东西倒不全是苏儿用的,大部分还是给李用和夫妇。越是这样李璋越是说不出话来,总不能让妻子的一片孝心成空。可自己手里哪有那么多钱?又不好向徐平借,本来徐平家里造出来的东西都有送给他,怎么好意思再开这个口。想来想去,只好去找自己那位富有四海的表哥皇上赵祯,厚着脸皮硬是要来了几十两黄金,揣在怀里去铺子里办货。
  到了御街上,见上头攒动,都是向州桥那边去,好多人还在热烈地讨论着铺子里卖的货物。徐平见自己一番心思没有白费,也是感到高兴。
  走了一会,离着州桥不远,只见桥那边国子监里的学生也三三两两地过桥来,徐平心中一动,对身边的王彬道:“今年科举也有高丽的宾贡生来,已经过了省试,依例,当会赐进士出身。如今宾贡生一般不会留在朝廷为官,当该遣返高丽。先前与你说起过通高丽海路,商贸往来,不知能不能托他们告知高丽一声,朝廷有这个意思?”
  王彬道:“这倒是不难,今年的宾贡生有我的族人,话自然好说。再者当年与我一起进士及第的崔罕也已经在高丽用事,些许小事还能够作得了主。”
  当年太宗北伐契丹,命韩琦的父亲韩国华北使高丽,连络作为大宋援军侧翼牵制。虽然当年高丽只是虚应故事,并没有出多大力,但两国也就此有了联系。王彬和崔罕都是在那之后来宋的宾贡生,入国子监学习,淳化三年赐进士及第。宾贡生一般有了进士出身之后都会遣送回去,只有王彬因为本来就是中原人,留了下来,在大宋做官一直到今天。
  来大宋的宾贡生在高丽都是出自权贵之家,又是带着天朝上国的进士出身回去,都会有不错的前程。当年回去的王彬同年崔罕,现在高丽也是高官,能够说得上话。
  徐平点头道:“这样最好。岭南蔗糖务的蔗糖一年比一年多,只在本国售卖,获利也是有限。提举庞籍虽然有心卖往南洋,但商路却被占城阻住,一时难以开拓。高丽虽然是小国,但国土临海,海路方便,总是能卖一些。再一个三司新制了不少货物,总有一天也是要卖到外面去的。京城这里有五丈河通梁山泊,那里离着密州已是不远,在密州设立市舶司极是可行。又能向外通商,又能接江南两广海路,不用去挤汴河漕运。”
  过了这些时间,邕谅路的官员都已经到位,实力也大大加强。借助蔗糖务的扩张,已经牢牢控制住了交趾,只是慢慢等瓜熟蒂落的一天,彻底郡县之地,并入版图。
  占城与大宋交好,是因为有交趾这样一个共同的敌人,如今交趾的威胁没有了,与占城的关系就紧张了起来。占城正控扼南洋商路,地位极其重要,这也是交趾坚持不懈地一次又一次打击进攻那里的原因之一。大宋比以前的交趾更加需要南洋商路,在占城彻底臣服之前,两者的关系不可能和谐。
  消化新占领的土地需要时间,培养自己的力量也需要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就必须寻找其他的海外市场。虽然市舶司的抽税是入内藏库的,但如果卖的是三司货物,三司便也就有了可观的收入,这才是徐平关心这一点的原因。
  王彬知道徐平已经起了这样的心思,不达目的只怕不会罢休,心里便牢牢记住。这对他也是好事,王家是高丽大族,利用这次机会,也可以赚取财富,巩固自己的地位。
  在大宋为官,王彬与本家其实已经没有多少联系,但那份亲情还在。而且他回来,也本是王家的布局,有狡兔三窟之意,一旦在高丽出了事,有地方可以投靠。
  走过大相国寺,便就看见了热闹非凡的新铺子。
  王拱辰小声道:“还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好物呢,也不知道贵是不贵。”
  徐平笑了笑:“有贵的,自然也有便宜的,只要合自己心意的,尽管出手采买。”
  最近徐平给王拱辰找了个赚钱的兼差,段云洁那里印书的铺子开起来,第一次印的便是五代花间词的集子,让王拱辰校注并写了序,收入很是不错。
  民间印书,自然不能跟三司和国子监一样,尽印些经史子集,要么就是农书医书,如此严肃。按徐平的意思,段云洁应该印些普通百姓喜闻乐见的,首选就是大众流行的花间词,这些风花雪月的调调,最受文人和青楼妓馆地喜爱。
  本来按照前世的印象,徐平想让段云洁印些话本小说的,结果找了几本市面上说话人的脚本看了看,只能摇摇头算了。不说市场怎么样,这种书以徐平和段云洁的身份就不能印,不然非坏了自己的名声不可。
  这个年代话本刚刚发端,这种通俗文字鄙俗些也没什么,问题是语言太过鄙陋,露骨而又低俗,完全不适合书面传播。如果是说话人在那里说,就是文人士大夫听了有时候也是会心一笑,并不会有什么不妥。但一旦形诸文字,观感就完全不同了,不堪入目。
  前世看《水浒传》,已经觉得里面有些好汉做事简直反社会,这个时候看那些原始的故事,才知道《水浒传》里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美化,还批上了一层“替天行道”的皮。
  这个时代的话本,徐平只有一种观感,就是把人性的恶劣赤裸裸地表现出来。
  比如说英雄故事,基本上没有铺垫,就是某个英雄人物今天一起来,出门一看远处来了一个客官,穿的绫罗绸缎,必是个有钱人。心中艳羡,夜里便进入客人住宿的地方,一刀了结了他的性命,然后得了钱财,如何花天酒地。
  要不就是京城里面哪个地方有个员外,如何如何有钱,过得如何好日子,话锋一转就是被哪个人盯上了,晚上入室把财物席卷一空,害了他全家人性命,还是怎么花天酒地。
  说市情的就更可怕了,直接就是哪个人出门看见了一个千娇百媚的小娘子,心中喜欢非常,要么强抢,要么拐骗。然后就是琴瑟和鸣,得谐鱼水之欢。
  满篇里充斥的都是道上人开着人肉铺子,卖着人肉包子,赚着钱财如何快活。
  这是真真正正地说盗贼,没有任何掩饰,没有任何美化,就是那么直接。
  说话人面对的大多都是京城闲汉,也就是流民,这正是他们喜欢的故事。法律和道德是他们最讨厌的东西,看上了别人的钱财,看上了漂亮的女人,那便就去抢,去偷,去拐骗,只要到了自己手里就是本事,别人的观感他们是不在意的。
  北宋有大量的流民,形成了流民社会,说话小说都是在这些人群里发展起来的。这些人的道德观就成了话本的道德观,从根本上带着反社会反秩序的特征。如果哪个说话人到最后说抢钱抢女人的英雄好汉受到了惩罚,那样没哪个闲汉来听了给自己添堵的。
  这样的内容徐平哪里敢印?段云洁更是连看都不想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