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跟你想的一样不一样?”
  徐平想了一想,微微摇了摇头:“虽然臣知道嫦娥桂树不过是无稽之谈,却也没想到上面是这个样子。说心里话,若不是亲眼得见,谁能想到是如此呢。”
  赵祯点头:“是啊,什么事情都是眼睛看见了才靠得住。朕在起,月亮上是这个样子,那么太阳上又是什么样的呢?难道也是这样?用望远镜能不能看见?”
  “回陛下,望远镜是聚拢光线到人的眼里来,所以看到的东西比平时多,比平时更加清楚。太阳白天眼睛就不能直视,用望远镜去看,只怕会毁伤眼睛。”
  “看来这望远镜也只能在晚上观天象。”
  说完,赵祯转过身,对杨惟德道:“你指出天上紫薇之类星宫,让把望远镜对准那里,朕再看一看。”
  别的星可以不看,帝星赵祯是一定要看一看的。
  杨惟德领命,让捧着望远镜的司天监学生对准天上的紫薇星宫,自己上前仔细调得准了,躬身请赵祯上前御观。
  紫薇星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向被当为帝王之星,自古以来就被赋予了许多神秘色彩。
  赵祯上前,面色凝重,轻轻凑到了望远镜的观测窗口上。
  包括徐平在内,所有的人心都提了起来。
  月亮是个什么样子其实只关系到一些神话传说之类,在星象学中的意义并不重大,紫薇星宫可就不同了。多少年的流传,这星宫代表着帝王,代表着朝廷,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命运。这星宫中的几颗星星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而且著之经典,一直都说主宰着人间芸芸众生的命运。再是相信子不语怪力乱神,也不会把这些等闲视之。
  没有人知道赵祯会看到什么,会怎么想,会不会把看到的附会到朝政上去。
  现场的气氛变得极为凝重,徐平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声。他对天文也不熟,什么紫薇星他根本就不知道在哪里,这夜空里,也就是北极星那有数的几颗他能指出来。而实际上就连北极星,很可能也跟他前世的那一颗不一样,他听说过北极星是会随着时间变的。
  只有杨惟德的神色比较轻松,调的时候他已经看过,虽然只是粗略的一眼,凭着丰富的经验也确定跟肉眼看到的没多大分别。只是从望远镜里看出去,看到的星星更多,看到的星星更亮。这就没什么关系了,大不了以后补充星象学典籍而已。
  趴在望远镜上看了好一会,赵祯才直起身来,神色明显轻松,口中道:“原来紫薇星旁的辅星远不止典籍里说的那几颗,从望远镜里看,不知多了多少。”
  吕夷简长出一口气,上前一步,捧笏朗声道:“陛下以仁孝治天下,亲政以来,四海升平,朝政清明,蛮夷畏服。当此盛世,仁人贤士不管在朝在野,都尽心辅佐陛下。平时看不见的这些辅星,正是此时未闻达的贤士,日后辅佐陛下的能臣!”
  见赵祯面现喜色,在场的一众大臣一起恭贺。


第221章 废折支,发实钱
  徐平或许由于自己经历的影响,对今天晚上到底什么事情最关键没有概念。只是觉得让现在的帝王大臣通过望远镜看天象有一些风险,风险在哪里却说不上来。
  其他的包括两位宰相,两位翰林学士,更不要说司天监和翰林天文院的官员,却都是心知肚明。赵祯要看的,最重要的就是帝星,代表他自己的那一颗星辰。如果透过望远镜看到帝星隐晦不明,或者旁边有别的星亮度盖过帝星,心里难免就会留下钉子。
  至于其他的星辰,什么文昌、文曲星,左辅、右弼星这些,有点问题也是应在别人身上,不是动摇国本的事。如果司天监官员通过望远镜看了星象,明天上书说是哪颗星阴晦不明,主朝中大臣有难,他可能会难过,但不至于吃不下饭。
  看过了紫薇星宫,赵祯对其他的星象便就没有了兴趣。真想看星空,反正望远镜就在宫里,带个自己钟爱的妃子来看多好,跟一帮老头在这里有什么好看的。
  赵祯离开望远镜,让吕夷简带着在场的人一一上前观看。司天少监杨惟德在一边讲解,什么星宫,主什么,气氛慢慢活泼了起来。
  今夜明月高悬,万里无云,是难得的好天气。从望远镜向星空望去,很多被月光隐藏起来的星星都赫然在目,众人啧啧称奇。
  众人轮流看罢,王曾上前行礼道:“陛下,通过这望远镜看天空星象,比只凭眼睛不知道清楚了多少。依今夜看来,也并没有其他奇异之事,只设于司天监和翰林天文院着实可惜。臣请于崇文院也设一具,让馆职任职的词臣学士也能够用此观天象,与馆阁中藏的典籍相比较,也利于他们校勘书籍。”
  赵祯问吕夷简:“吕相公觉得如何?”
  吕夷简道:“王相公所言甚是,朝中精研星象的,除了司天监和天文院,就只有馆阁可以遍览历朝古籍,让馆阁人员用些与典籍对照也好。”
  “那便如此定下来,三司再制一具这种望远镜,安到崇文院去。”说到这里,顿了一下又道,“不过一具望远镜在天文台上少了一点,杨惟德——”
  杨惟德上前一步:“臣在!”
  “你这几天用心,让司天监人员用这望远镜观天几日,看看到底是用几具合适,报到三司徐平那里,一发制了送过去。依朕看,一面一具,也要四具,最少不少于此数。”
  “臣领命!”
  杨惟德脸现喜色。这种天文仪器哪里会嫌多,怎么也要弄个十具八具才行。
  赵祯又问徐平:“新的望远镜三司要花时日才制出来?”
  徐平犹豫了一下,才回道:“陛下,要制新的望远镜不难,但这钱从哪里出?”
  赵祯一愣,与吕夷简和王曾对视一眼,一起哈哈大笑。
  三司新开的那些场务出来东西是要收钱的,这是徐平和三司官员的政绩,老花镜那种小东西徐平也不过只送了宰执,这种大家伙怎么能够白白送出来。
  赵祯的心情明显很好,对徐平道:“所需钱数你列出来,去内库支领。不过,钱由内库出了,你这次的功劳就先记下来,没有赏赐了。”
  徐平谢恩。他自己心里清楚,根本就没指望什么赏赐。如果这样一件事情就赏,那他隔三岔五就要领一次,明显是不可能的事情。自己的官职也到了一定的地步,轻易不会往上升了。本官再升就是右谏议大夫,大两省官,轻易不会升上去。职到龙图阁待制,已经进入了高官行列,以后每进一步都惹人注目,没有大的功劳,轻易不会动。
  君臣几人在观天台上又说了几句闲话,赵祯便就散了。
  徐平松了口气,刚要离开,赵祯却又道:“徐平暂且不急出宫,我还有话问你。你且去天章阁等候,我稍待便来。”
  徐平领命,与吕夷简等人告别,由小黄门带着,向天章阁而去。
  众人只道赵祯要问望远镜的一些细节,不理会徐平的事,一边小声说着今晚看到的天象,一边一起向宫外走去。
  此时夜已经深了,宫里到处都静悄悄的,一轮圆月当头高悬,透过花树照下来,让脚下的路斑斑驳驳的。
  徐平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赵祯要问些什么,镜远镜的技术细节他肯定没有兴趣,赵祯就没有那么强的好奇心。有那个时间精力,他不如找几个宫女看歌舞。
  怎么想也想不出个头绪来,徐平干脆不想,只管低头跟着小黄门赶路。
  几乎横穿大内,才到了天章阁里。赵祯还没有来,徐平静静地站在一旁。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徐平低头已经打盹的时候,听见传来细碎的脚步声,忙打起精神,身子站得笔直。
  “随我进来。”
  赵祯一边说着,脚步没停,直接进了天章阁里。
  这一会的功夫,赵祯已经换了便服,徐平这才注意到,赵祯刚才是穿着公服去翰林天文院的,就是平常在崇政殿议事时的穿戴。而日常与大臣会面,只要不是在崇政殿和延和殿那种正式的场合,赵祯都是穿便服。看来他对刚才的事情还真是重视。
  进了天章阁,吩咐赐了座,小黄门上了茶来。
  赵祯看着徐平,没有套话,开门见山地道:“留你下来议事,与刚才观天象的事情无关。我看了三司上来的账籍,这两个月,加上新开的铺子收入,加上三司管下的场务革除旧弊增加的钱数,一个月有一百多万贯了。”
  这个数字显然让赵祯很受震动,说完身子都不由自主地向徐平倾斜过来。
  徐平平静地道:“托陛下之福,三司这两月入账钱数确实可观。”
  “而且还每月都在增加,一月就多三五十万贯!这样下去,到年底光三司增加出来的钱,就在一千万贯开外,所有的窟窿都补上了!”
  徐平微微叹了口气:“收钱太快,现在有些麻烦了,微臣也在为这件事情发愁。”
  “愁?愁什么?”赵祯听了徐平的话明显愣了一下,“以前三司都是因为库里没钱发愁,现在府库充盈,不是好事,有什么好愁的?”
  原来赵祯与自己想的不一样,徐平转念一想,是不是因为三司现在库里充足,不向内藏库借钱了,赵祯感到有些失落?
  徐平举起手中的笏板,掩饰自己的神色,拱手道:“陛下,微臣正是为了现在铜钱都到了三司库里在发愁。若说是天下之财有定数,微臣是不信这种说法的,但天下的铜钱却实实在在是有定数的。三司的库里多了,京城百姓手里的就少了,各种商业买卖都要受到影响。钱要收上来散出去才有意义,如果积蓄在府库里,这钱也就没用了。平常百姓人家如果窖藏铜钱尚且违法,官府库里存钱,一样不是好事。”
  铜钱是货币,不同于金银,按律私自大量储存是违法的。不过几十年的通胀,也没有百姓人家大量储存铜钱,绝大多数还是储存在各级官府的库里。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官府只进不出,积压了大量铜钱,也是民间钱荒的原因之一。
  显然徐平的回答出乎赵祯的意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