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4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处铺子里便在二楼专门开辟了一处专门卖书的地方,类似于徐平前世的书店,不但的书的品种是前所未有的全,而且还可以试阅,迅速就在京城打响了名气。
  以前的读书人喜欢逛大国相寺的地摊,没准就能淘到其他地方见不到的绝版书,或者罕见的石碑拓本之类。前些日子徐平派人专门去相国寺搜寻了几次,组织人力印了不少古书出来,丰富了这里的库存。如今铺子里这处专门卖书的地方,已经成了读书人最爱光顾的所在。购物券竟然能够买书,实在是他们的一大惊喜。


第14章 欧阳修认输
  看见徐平过来,王拱辰等人忙一起行礼问好。
  徐平点头示意,也不想打扰他们,转身便要离开。眼角的余光一扫,正看见欧阳修的手里拿着一本三司编修所出的《钱法类书》,脸色有些尴尬。
  看见此书,徐平的脸色一下就变了,快步走上前去,看着欧阳修手中的书道:“这书这里也有卖吗?怎么会在这里卖?谁让在这里卖的?”
  欧阳修有些茫然,扭头看了看四周,低声道:“这书摆在这里,下官看见,想起待制前些日子说的要印购物券,我还胡言乱语,便想买一本回去看看。”
  徐平平息下气息,对欧阳修道:“你要看,可以到条例编修所要一套。唉,这事情不是说你,这种书不应该摆在这里的。这是属于朝廷论政的范畴,还没有定论,怎么能够摆在这里任民间自由买了去看?事情将来怎么做还没有定论,就在民间闹得沸沸扬扬,徒乱人心!朝政也可以如此儿戏吗?”
  说完,徐平把旁边的小厮叫过来,对他道:“去叫这里的主管来,就说我找他!”
  小厮见徐平面色不善,恭声应诺,飞跑着去了。
  政策还在讨论的时候,甚至现在连讨论都不算,怎么可以就向民间公开呢?虽然限制在一定级别的官员中间也不能保密,但这是一种态度,说明现在只是议论,将来并不一定要施行。必须要等到有了确切的实行步骤,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这些内容才可以有选择的向民间大众公布。不然只会引起不必要的混乱,而没有任何好处。
  等到需要在民间找认同找支持者的时候,那就是要掀桌子硬干了。徐平现在一没有这个想法,二是没有这个必要,也没有这个准备,一切的改革还在控制中按部就班地进行。
  不一刻,一个四十多岁的主管飞快地赶过来,满脸都是紧张,到了徐平面前,只是连连拱手:“小的万死,听候副使吩咐!”
  徐平指着架上的《钱法类书》问道:“这书哪里来的?哪个允许在这里卖了?”
  “是上官说要在铺子里开卖书的地方,尤其是要卖三司和国子监印的书,小的便就去那两个衙门里找,这书是跟其他书一起送来的,都算过了价钱。”
  徐平强忍着心中怒气道:“不关价钱的事情,而这书不适合在这里卖!好了,这事情也不能怪你,把《钱法类书》全部撤下,送回三司条例编修所去,让他们算钱给你!”
  主管应诺,不过还是满脸不解之色。
  徐平道:“这些书如同官员的奏章一样,如何能够流到民间来?你以后记住了,不是什么书都能在这里卖的!”
  主管犹豫了一会,还是硬着头皮问道:“副使,那什么书能卖,什么书不能卖,也没有个章程啊。摆在这里的,都是国子监应允过的。”
  徐平转头一看,才发现国子监和都进奏院打架的那些书也一样摆在这里,看来还真不关铺子的事,而国子监那里审查疏忽了。
  如今国子监审查民间书籍,主要还是严管朝廷机密以及各种奏章,当然另一个重点就是邪教惑乱人心的,以及天文谶纬之类的禁书。像《钱法类书》这种,本来就是官方印出来的,他们只怕心里根本就没有这根筋。
  政策改革最重要的就是有效有序,最怕一动就天下大乱,怎么可以把这种书流到民间来。有心的商人,根据书中的讨论不定会做出什么动作来。
  主管叫来了几个小厮,按照徐平的吩咐把那几套有关衙门出的书都撤了下来,先放到仓库里等候吩咐。
  徐平叹了口气,看来要抽个时间跟范仲淹谈一谈,国子监该怎么查书。甚至前世的书号和版次管理的方法也可以用上,不要让书籍市场还没繁荣起来就变得一团糟。
  看着铺子里的人收书,欧阳修拿着手里的《钱法类书》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放下也不是,拿在手里也不是。
  徐平对他道:“这书便送给你了,若有什么不解的,可以随时去三司找我。这套类书印出来本就是给官员看的,不过现在不适合向民间传播。”
  欧阳修拱手:“谢过待制。不过下官以为,这些书里也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内容,让百姓看了又何妨?就当让识字的人增广见闻也好。”
  “事情哪里是这样简单!只是增广见闻倒也罢了,就怕有的人看了,会跟朝廷的政令比较,能跟书中对得上,便千方百计钻营,一对不上,就心生怨念。这书若是平常的读书人写出来也没事,但是由官方衙门印出来,特别是从三司出来,你觉得多少会仅仅看了来增长见闻?就是永叔你自己,最开始见到不也是一直要辨个明白吗?”
  提起前事,欧阳修便有些尴尬,对徐平拱手道:“是某见识浅薄,今日见了三司的购物券畅行无阻,而且发到我们自己的手里,也一样觉得方便,才知道在钱法上待制洞见深远。以前在钱法上得罪之处,还望待制见谅。”
  他倒也是干脆,错了就是错了,虽然以前的赌约并没有说定,最终还是算了,但坦然承认自己错误,并没有死不认错,胡搅蛮缠。
  不过认错归放错,却说得清楚是在钱法上面的认识。他一个没有真正理过政务的年轻官员,输给管钱粮的三司副使,也没什么丢人。但在其他方面,欧阳修依然自信满满,是绝然瞧不起徐平这个只会管钱粮的三司官员的。
  名臣以大道佐君王,凡事都讲条文惯例,小吏所为。
  徐平不但凡事都讲法例,还巴巴地印书让众人讨论,这种做法是欧阳修所看不起的。自己认准了的事情,就该上书朝廷推行天下,徐平这样做,显然就心虚,对自己不自信。
  读书人读圣贤书,明圣人大道,对天下之事自然要能够推而广之。心中存正大浩然之气,做事自然应该自信有气度。像徐平这样,连自己都没有把握,左试右试,一副拿不准小心翼翼的样子,欧阳修天然就看不上。
  徐平看着欧阳修,见他认错的态度很诚恳,但骨子里那一股傲气却怎么都掩饰不住。
  轻轻摇头笑了笑,徐平也懒得说话。这种自信,只有未经世事读了几天书的人才会有。真正做过了事情,或者把事情想通了,想装这种自信都装不出来。


第15章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欧阳修这些人天天读的那些圣贤书,不能说错,只是已经与社会脱节。偏偏他们又特别地自信,绝不肯承认错的是自己和圣贤的言论,错的只能是世界。严重一些的,甚至就此倾向于与社会实际脱离,只活在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世界里。
  进士出身的官员必须从州县干起,本来就是纠正这种不通世事的弊端,因为这个年代的很多县只能跟后世的乡镇相比,算是政权的最基层。偏偏欧阳修在州县的这几年,对政事几乎完全不参与,快快乐乐一混就过去了,导致他的这种不通世事的倾向愈加严重。
  跟这种人讲道理是没有用的,他觉得他自己就是道理,只能靠以后让事实说话。
  出了这件事情,徐平也没有心情再在铺子里闲逛,与李璋便要离开。
  王素上前道:“待制,莫忘了后天在我庄里相会。”
  徐平点头,与李璋随便给盼盼买了两个泥制的小玩具,便就一起出了铺子。
  到了州桥边,与李璋分别,在路边顺便买了一小篮新鲜的樱桃,便翻身上马,带着随从缓缓向城外行去。
  徐平最近在思考前世学过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问题。
  大量的改革思潮出现在这个年代,绝不是没有来由的,不是哪个人拍脑袋想出来。如果说历史上的庆历新政还是传统的政治思想的延续,再稍后的王安石变法就带有颠覆性的革命性了。虽然表面上看依然是对管仲、桑弘羊和刘宴等人理财思想的延续,实际上因为让官营商业无孔不入地涉及到了工商业的方方面面,已经与以前的政治思想大不相同。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思,这种改革思潮由王安石集大成并不是偶然的。
  自晚唐五代时起,中国的南北方差距越拉越大。北方连年战乱,除了刚刚过去的这几十年,就没有个太平时候,而南方则相对平静。就是在太祖平定江南时,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战争,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一直稳步向前。
  真宗朝的休养生息,使这种差距越来越明显。
  北方所恢复起来的小农经济,正是养育传统儒家思想的土壤,北方学者多道学家,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而南方依靠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了统一后全国市场的形成,商业更加繁荣,一种新的重商主义的思潮正在慢慢形成。
  与这种思潮同步,南方官员大量进入中央朝堂,新的政治思想慢慢形成气候。这一大批南方来的官员,所形成的政治力量,才是最终由王安石掀起狂澜的倚仗。
  如果不能改变北方的这种经济现状,还是任由小农经济缓慢恢复,那么历史上王安石所遇到的改革阻力,终有一天徐平也会遇到。这是由现在的社会现实决定的,并不以哪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改革与保守,背后是整个国家经济现状分裂的现实,并不是简单的政治立场,更不能简单机械地认为支持庆历新政的中小地主,几十年后就成了反对改革的官僚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