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5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带了一个少年过来,叫卫朴,十八岁的年纪,长得虎头虎脑的,看起来就是个憨厚少年。不过眼睛看起来有些奇怪,一直眯着,像是睁不开的样子。
  经贾宪介绍,才知这少年竟然是个算学天才,尤其是精于心算。不管多么复杂的加减乘除,别人一说,顷刻间就在心里算出答案。
  徐平制了望远镜放在司天监里,得到了大量以前所不能观测到的数据,现有的人员无法应付,便向天下广求贤才,知楚州的屯田员外郎便就荐了这个人来。
  卫朴出身贫寒,但于算学极有天分,但凡此类的书,看过一遍便就终生不忘。不过这个年代算学没有进身之阶,卫朴再是天才,也只能困守乡村。
  到了司天监,楚衍一见便就惊为天人,日日带在身边,一身所学倾囊相授。徐平要找人才制新的计时器具,如果成了也是件功劳,楚衍便就找贾宪商量,把这个少年一起带了过来。
  制新的钟表虽然是徐平的个人行为,一应花销也是他自己承担,但这种器具对国家影响重大,真地成了献给朝廷,自然会有赏赐下来,参与的人也会叙功。
  自古以来,中国一向都讲究天人合一,得天时,是极为重要的事情,绝不是后世定个标准时间可比。
  徐平看着这虎头虎脑的少年,眼睛不停地眨啊眨的,着实显得有些怪异,心中一动,问他:“看你眼睛貌似不便,不知是不是有什么眼疾?”
  卫朴上前行礼:“回禀待制官人,小的自幼好学,但凡得到一书,不一气看完如论如何无法安歇。省吃俭用,买了油来点灯看书,时间长了,想是被烟熏得厉害,便就落下这么个眼疾。平日但凡离得远一些,看什么都不真切。”
  这哪里是被烟熏的,明明就是经常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眼睛近视了。这个年代的书印的字都大,又习惯举在手里看,近视的人并不多。据徐平所知,自己认识的这么多读书人,也只有欧阳修有轻微的近视,并不影响日常生活。这个卫朴,竟然是自己到这个年代见到的第一个重度近视。
  在徐平的前世,对于很多人来说,近视眼镜几乎是必须随身带着的,一摘下眼镜来,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了。这个年代则不然,老花眼镜比近视眼镜有用得多了。徐平制了老花眼镜在三司铺子里卖,近视眼镜却想都没想过。
  卫朴看着徐平,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还不停地一眨一眨的。
  这样子着实有些不庄重,一边的楚衍怕徐平不快,忙道:“待制,这孩子身体诸般都好,就是眼疾难治。他看人都是这样,不然难以看清,待制莫怪。”
  徐平笑了笑:“无妨,我也是病人,知道有病在身的苦恼。不过这种眼疾,倒也未必是不能医治,以后多想一想办法。”
  楚衍口里应着,却没往心里去。卫朴的这眼疾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病症,找过几个知名的郎中看过,都说不出病在哪里,怎么医治?
  徐平也不说破,他现在还不能确定卫朴就是重度近视,且等近视镜片制出来了之后,让他试了再说。能磨老花镜,玻璃务里的匠人也就能磨近视镜。不过看这卫朴眼睛近视的程度,用到的近视镜片不知道要厚成什么样了。
  因为还有一个郭谘没有到,且不忙说正事,徐平便就随便出了几道题考卫朴。
  本来徐平并不怎么在意,这个年代说是算学精通,终究由于时代的限制,解决的还是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于卫朴,徐平也只是认为他只是算得比别人快而已。
  哪里想到,加减除,徐平出到千位数,卫朴依然低头一想,便就立即说出答案。
  加减倒也罢了,四位数的乘除,这个年代可没有名目繁多的各种速算技巧,卫朴竟然也能一口喊出正确答案。
  徐平越听越是心惊,难道今天真碰到了一个算学天才?尤不死心,干脆不考加减乘除,出一些简单的方程问题问他。传统的算书,大多都是用实例讲解数学问题,就是徐平前世上学的时候的应用题。这种实例里,经常要用到方程,司空见惯。
  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徐平一问,卫朴立刻给出答案。
  最后,徐平干脆出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问题。卫朴果然一下子被难住,低头想了一会,试着报出一个数字。
  徐平心算能力只是一般,一次方程他还能在心里算出答案,二次方程便就无论如何也不能心算了。本来只是难一难卫朴,试一试他的极限,却不想他还能给出答案来。
  见卫朴眨着睁不开的一双眼睛认真地看着自己,徐平着实有些尴尬,这答案对不对他自己也判断不了。
  抬头,见燕肃、楚衍和贾宪也都认真地看着自己,徐平不好意思地笑一笑:“我却不擅心算,对与不对,还是要手算一番。”
  燕肃出了口气,还以为徐平竟然精进到这种程度了呢。
  楚衍随身带的有算筹,这是他吃饭的家伙,须臾不离。把算筹取出,在石桌上摆好,不大一会,便就算出了答案。
  徐平虽然对算筹不精通,现在用还是能用的。目光在桌子上随便一扫,抬起头看着身前的卫朴,脸色已经变了。
  连一元二次方程也能短时间心算出来,这卫朴是个什么怪物?


第131章 天才人物
  人上一百,各形各色,漫长的历史中从来不缺少天才,缺少的只是适合天才成长的环境。卫朴家境贫寒,也买不起什么书,凡是有关算学的,便就去跟人借来看。借的书分外爱惜,仔细看过,里面的内容便就像用刀刻进了他的脑子里。
  不只是书,就连正规的算筹他也买不起,自己弄了些小木棍摆弄。就靠着这些极其简陋的条件,竟然成了楚州数得着的算术天才。而且被简陋的条件逼着,极其擅长心算,数字算起来比别人用算筹打算盘都快。
  不过会算学吃不上饭,小地方也没有相关的书籍让他更进一步,这一两年开始向六壬遁甲上用功,想着靠这个给人算命,也是个糊口的手段。直到被招直司天监里来。
  天文之类的学问是受到朝廷限制的,司天监里的那些人很多都是祖传下来,有自己的小圈子。卫朴这种野路子,又太过厉害,鹤立鸡群,便受到他们的排挤。还好楚衍爱惜人才,把他带在自己身边,才在司天监立下脚来。
  听楚衍介绍,徐平愈发觉得这个少年不简单。或许,这就是个数学天才,只要学会自己前世的数学方法,说不定就会把这个时代的数学推进到一个无法想象的境界。
  让众人落座,上了茶,徐平仔细问卫朴所学。
  听着卫朴的回答,徐平心里叹息,他的路子走得有些偏了。由于时代限制,数学家大多都兼职天文学家,这一点中外没有什么不同,欧洲数学也是从天文学取得突破开始大发展的。只是中国有一套奇特的太极五行八卦之类的理论系统,相信世界是按照某种规律演化的,数学家到了一定程度,经常就把心力投入到了这里面去。
  卫朴也不例外。尤其是到了司天监,楚衍的言传身教,再加上未进京前就自己学习六壬遁甲,心思也慢慢开始向太极阴阳演化方面用功。有些可惜了。
  趁着这个机会,倒可以把他引导到纯数学研究上来,说不定成一代宗师呢。
  直到天近晌午,郭谘才到了后园。
  跟楚衍一样,郭谘也带了一个人来。四十多岁,中等身材,脸上的皱纹已经很深了,一看就是劳动人民。
  徐平吩咐看座,郭谘带来的那个人却坚持不坐,口中只是道:“小的是个什么身份?几位官人面前,哪里有我坐的地方?若是说出去,要被人骂没有规矩的!”
  见徐平用询问的眼光看着自己,郭谘道:“这是场务里的一位熟手工匠,名叫李胜荣。他最是生得一双巧手,不但各种稀奇玩意都能制出来,最难得的就是做得极其精准,那一双眼睛,比尺规都精准得多。副使要制新刻漏,便要用到很多精准的小东西,我便带了他来。用到什么随手便就做出来,不至于耽误功夫。”
  看看李胜荣,虽然长得貌不惊人,但一双不大的眼睛却精光内敛,徐平心中暗暗点头。用前世的话说,这就是一位高等级的钳工了。三司那些新开的场务都是郭谘管着,他又天生对机械痴迷,经常到制作现场去,能够发现人才。
  平常人的概念里,工匠是下等人,甚至等同奴仆,李胜荣便就自认低人一等,无论如何也不敢跟几位官人坐在一起。
  场务里面,李胜荣这些熟手工匠的收入很高,但地位却不高。在那里管理的公吏虽然到手的俸钱没有多少,但颐指气使惯了,对这些工匠都是呼来喝去。
  徐平说过几次,但多少年来形成的习惯,怎么可能短时间改变?从五代时起,工匠们已经除了奴籍,一样都是编户齐民的国家良民,比唐朝时候的地位已经高了不知道多少。但前朝延续下来的习惯,总是被人把他们的身份看低。
  徐平对身后面站着的孙七郎道:“这是跟你端一样饭碗的,你去招呼。让人去搬几张交椅来,你们坐到一起去。”
  孙七郎应声诺,走出亭子高声吩咐候在外面的下人去搬几把交椅,转身回到亭子里,拍了拍李胜荣的肩膀道:“这位哥哥,都会什么手艺?”
  李胜荣见孙七郎一样穿着官服,跟自己如此亲热着实吓了他一大跳,忙道:“官人有什么事情就喊小的名字,吩咐就好!官民有别,怎么敢——”
  孙七郎不耐烦地又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口中道:“我们郡侯最是随和,既然来到了这里,你便把平时那些小心收起来!你若真有手艺,大家自然会敬重你!”
  李胜荣诚惶诚恐,口中只是连道不敢,腰深深地弯下去,向孙七郎行礼。
  下人取了交椅过来,孙七郎接过,随手放在其余几人下首,一把按住李胜荣坐在交椅上,口里说道:“你怎么如此不爽利!跟个婆娘一样!”
  李胜荣屁股沾到椅子,本能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