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5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晨的雾气正浓,走不多远,就打湿了头发,身上的衣袍也湿哒哒的。
  街上没有行人,马蹄敲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声音。
  路上或巡街或洒扫的厢军听见这声音,都抬起头看,猛然看见黑影里出来的青罗伞的仪仗,吓得急急忙忙闪到路边让路,头也不敢抬起来。
  等到队伍过去,这些人议论纷纷,大清早的,怎么会有宰执相公从城外来?看队伍的方向,也不是去上朝,城里发生了什么大事?
  转到汴河边的大道上,路上开始出现了三三两两的生意人,挑着担子快步走在路上,一个个低着不说话。等到马队从他们身边掠过,才猛然抬起头来看。
  开封城里甜水巷两条大街,东边的是第一甜水巷,西边的是第二甜水巷。李咨和徐平一行,一到第二甜水巷的路口,蓦然发现这里竟然点着不少火把,照得亮如白昼。
  见火把下站着不少厢军,李咨和徐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李咨叫了自己的随从来,上去找领头的问一问为什么这么人在这里。
  那随从一提马缰,走上前高声道:“枢密院李相公在这里,你们是谁带队,快快出来,相公有话要问!”
  话声刚落,一个四五十五的武官从里面跑出来,一边跑一边高声道:“小的左二厢巡检使陶天立,回相公的话!”
  随从把他带到李咨面前,交待了差事。
  作为京城里的厢巡检使,陶天立自然是认得李咨和徐平,忙上前行礼。
  李咨沉声问道:“我问你,大清早的,你怎么带这么多人堵在这路口,巷里面是发生了什么事?”
  陶天立拱手道:“回相公的话,巷里面,巷里面——”说到这里,陶天立犹豫了一下,一眼扫到徐平身边的李璋,眼睛一亮,说话立即流利起来。“回相公,巷子里面有一处皇城司杨太尉的产业,昨天因为不知道什么事情,在那里他与殿前司的几位禁军发生了些争吵,双方对峙着扬言要放对决个死活。小的得了消息,急忙带了军兵来。只是,我手下这些人,如何弹压得了他们?折腾了一夜,一直到现在。”
  李咨与徐平对视一眼,点了点头,没想到自己来得并不晚。
  开封城按照区域城里城外共划分为十六厢,大致类似于后世城市的区,基本相当于县级行政单位。本来朝廷是想设知厢官,把这一行政层级坐实,只是城区都是与市井人物打交道,而且事务繁杂,读书人都不想做这个官,行政主官还是虚设。只有厢巡检这些有具体职事的,负责治安之类,是真正人员配置齐全的。
  甜水巷一带属于旧城左军第二厢,一般简称左二厢。
  城内的旧城和新城七厢归开封府直辖,城外九厢则分属开封县和祥符县。左二厢是开封府直辖的地方,晚上虽然府里有推官值夜,但不管是杨景宗,还是殿前司的武官,推官又能管得了哪个?开封府的知府来管还勉强可以。
  管又不管了,又不敢放任他们闹,出了事担罪不起,便就派了左二厢的巡检官来在这里守着,带人看住了,只要不真地打起来就好。
  段老院子给李璋分析得不错,双方并没有真要火并的意思,都是想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又有厢巡检带着兵士看在那里,对峙了一夜,也还没有动手。
  徐平和李咨连夜赶回来,正是刚刚好。再晚上一个时辰,衙门里有人了,就把这事情接了过去,反而要多费一番手脚。


第167章 情报
  杨景宗见到徐平进来,不由恨得咬牙。
  折腾了一个晚上,动手还是动了几下的,皇城司伤了两个人,邕州旧军则毫发无损。三衙的几个武官见不是对手,识趣地在一边看着并不上前帮忙。没有了三衙的武官帮手,皇城司的人怎么是对手?
  几万人中挑几十个,邕州来的这些人是精锐中的精锐,还都是在战场上打过仗见过血的,哪里是养尊处优的三衙禁军可比,就更加不要说做杂事的皇城司了。
  自到皇城司,杨景宗什么时候吃过这个亏?都是他找别人的麻烦,有哪个敢跟国舅顶撞。没想到邕州来的这些蛮子竟然不通事理,真地跟自己的人打起来了。
  真真是反了!
  徐平这个时候来,想必是要回护自己的老部下,对杨景宗来说来得正好。几个说不通道理的大兵他没有办法,徐平一个侍从大臣就不信也敢如此毫无顾忌。
  结果不等杨景宗发作,后面李咨跟着进来,他刚提起来的气势一下子就泄了。
  宰执地位尊贵无比,一个国舅算什么?更何况还是一个不成器的国舅。今天的事情怎么说都是杨景宗胡闹在先,惊动了枢密院,只怕要糟。
  徐平到了跟前,沉声对鲁芳道:“带人退下,在一边听候发落!”
  鲁芳应声诺,带人退到了一边。
  徐平弯腰问靠着大树坐着的乔大头:“大头,你觉得如何?伤得重不重?”
  乔大头扶着大树勉强站起来,昂首道:“回通判官人,我还好,死是死不了的!”
  徐平点了点头,示意来两个兵士,扶着乔大头,口中道:“你到这一边来,我和枢密院李相公有话要问你。如果身体不适,尽管就说出来。”
  乔大头道:“通判官人要问我话,我就是要死了也忍住,总要把话说清楚了才咽气!当年若不是官人,我哪里有今天。我和陈阿爹都是粪土一样的人,只有官人到了邕州才把我们两个当人看,如何不知道感恩?”
  徐平见乔大头的嘴角有鲜血渗了出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不再问话。
  到了李咨跟前,李咨吩咐拿了一把交椅给乔大头坐下,自己在对面坐了,才开口问道:“你是哪里人氏?因何会在五台山?在那里看见了什么?怎么就认为他们是细作了?此事干系不小,务必一一如实说来。”
  乔大头勉强要站起来,咧了咧嘴,又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对李咨叉手道:“你是相公,天上星宿一般的贵人。我只是个不成器的除役厢军,如何敢坐着说话?”
  李咨见乔大头的嘴里不住有血渗出来,急忙向他摆了摆手:“你身子不适,不必多礼,只管坐在那里说话。今天的事,着实让你受苦了。”
  不管是李璋,还是徐平,都强调乔大头的脑子不是那么好使,好听一点就是为人耿直,不好听就是缺根筋。李咨先入为主,心里对乔大头有些看不起,也不觉得能从他嘴里问出什么有价值的话来。只是碍于徐平的面子,不得不来走这一趟。
  待到见到了,没想到乔大头还真有几分豪迈气概。尤其眼看着人都快不行了,对自己还是礼貌有加,不由就对他有了几分好感,神情也严肃起来。
  其实对乔大头来说,什么枢密相公他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只是徐平对李咨态度很是尊重,他也跟着尊重。这一辈子,除了陈老实,徐平是乔大头最感激佩服的人,哪怕要他去死,那也是二话不说把命献出去。
  擦了擦嘴角的血,乔大头道:“禀相公,小的祖上是河东路并州人氏,因阿爹故去的早,乡里籍贯委实是不知道了。太宗皇帝的时候,我阿爹与陈阿爹都在京城里面做个禁军,随着孙团练征伐交趾,不合打了败仗,便就流落在邕州为生。”
  李咨点了点头,乔大头的这番话跟旧事都能够对得上。太平兴国五年,交趾黎桓废丁氏篡位,宋太宗大怒,加上他一直有收回交趾重新郡县其地的想法,便发大军征讨。兰州团练使孙全兴一部,正是从邕州进攻。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乔大头忍不住咳嗽了两声。
  等乔大头吐了两口血,重新平静下来,李咨道:“不要急,你只管慢慢说来。”又转身吩咐随从,去取碗茶来,给乔大头喝了暂时压一压伤势。
  杨景宗见徐平一到,就把乔大台叫到一边由李咨问话,而且问的都是自己从没想过要问的蕃邦细作的情报。心里知道要糟,情不自禁地就凑了过来。
  离得近了,徐平感觉到,回头冷冷地看了他一眼,目光像刀一样。杨景宗只觉得心里一冷,猛地就停在了原地。
  这个时候,杨景宗才想起来自己白天打的乔大头是徐平曾经的部下,给他出头的更是徐平在邕州的旧部。这算不算是自己不给徐平面子?他会怎么报复?
  杨景宗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如果徐平一到,便就与自己理论不该打人,理论皇城司跟那些邕州旧将谁做错了,杨景宗心里就不担心了。这种事情哪里讲得清?闹到天上去,自己一个皇城司的副长官还打不了一个刁民了?更何况还有杨太后呢!
  偏偏徐平不提这些,只是问乔大头发现细作的事情。这要是乔大头真讲出个子丑寅卯来,也就不用徐平对付自己了,台谏言官就能把自己给生生剥皮吃了。
  想到这里,杨景宗不由吓出一身冷汗。
  乔大头端着茶,仰头喝了一口,在口里漱了漱,一口吐了出来。那茶里混着血沫还有半颗牙齿,在石板上显得分外触目惊心。
  又喝了两口茶下肚,乔大头对李咨道:“我好多啦,相公尽管问话!”
  李咨呼了口气,心里也佩服乔大头是条硬汉,问他:“你为什么事在五台山?是怎么发现蕃邦细作的?一一详细说来。”
  “回相公,小的在五台山,是要给陈阿爹做一场法事,让他来世不要再像这一生如此辛苦,投生到个好人家去。不想五台山的和尚们势利,眼皮子浅,见我身上带的钱财不多,一再推托,事情便就耽误下来。”
  李咨问道:“你说的陈阿爹,又是什么人?”
  “陈阿爹也是河东路并州人,跟我阿爹一起做禁军的,一起征伐交趾,兵败之后一起留在邕州啦。我阿爹去得早,是陈阿爹把我一手养大。本来我们两个在邕州做个厢军看官酒务,泥土一样的人,没人在意。通判官人到了邕州之后,知道我们两个是征交趾大军回来的,便加意照拂。后来通判官人带大军与交趾作战,陈阿爹带着我也参军去,在军里做个向导,一起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