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不波及秦州,自己的日子难得安生。以后只能尽量不管朝廷事务,让他们不要牵扯到自己身上。
第43章 赐姓
数日之后,徐平的奏章得到答复,同意他在秦州继续推行自己的政策,但务求谨慎。
王守规还是留了下来,不过又派了一位武臣走马承受,李昭亮的长子李惟贤来。
李家既是将门,也是外戚,是到这个年代为止最成功的外戚将门。其祖李处耘在太宗年间议定的太祖从龙功臣中居首,后一代李继隆又是太宗年间无役不与的重要将领,虽然有君子馆之战的败绩,但总的算起来还是胜仗居多。特别是晚年最后一仗澶州之战,为大宋换来了数十年和平,契丹也从此不敢轻易南下。
因为太宗李皇后牵涉到了太子之争,谋废真宗,真宗登基之后李家受到了牵连。不过在李皇后去世之后,李家又重新得到重用。李昭亮在父亲李继隆去世之后,主动投靠刘太后,李家再次兴旺起来。当刘太后年迈,李昭亮又及时主动离开京城,避过了赵祯继位清算太后时权臣的风波,继续得到赵祯的信任。
以李惟贤的家世,一般不会来当边路走马承受这种容易引起争议的职事,不过赵祯一向重用外戚,他既然把李璋都派来了,再派一个李惟贤来也不算什么。在心里,他还是相信徐平能把秦州的事情处理好,带挚这些外戚带些军功在身上。
得到了朝廷的答复,徐平重新启动了秦州军改,核心还是放在训练、作战、指挥以及后勤等的专业化上。不仅仅是设置专业人员,而且定下规例,编制操典,务求每件事情都有章可循,真正把禁军变成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军队。
在禁军进行整训的同时,秦州的经济和政治改革终于开始,三司铺子正式开张。
七月流火,暑气开始渐渐退去,早晚的天气凉了下来。一队蕃人骑着快马,乘着早晨凉爽的天气,到了秦州城外。看见城门前人头涌头,在壕沟外早早便下了马。
一个浓眉大眼的汉子看着秦州城门,对身边的人道:“许多日子不来州城,看起来还是跟以前一样吗,只是人多了一些。”
张香儿笑道:“城门能看出什么来?你要里面去,才知道秦州跟以前大大不同了!”
几个人一边说着,一边牵着马向城里走去。
到了城门处,几个守城的兵丁看见几人牵着的马甚是神俊,对他们喊道:“兀那几个羌人,你们的马不可以在城里私售,要卖牵到三司的铺子里去,那里有买马的牙人!”
张香儿奇道:“自十几年前,不就不许私自卖马了?听你的意思,若是我们的马差上一些,还能够在城里卖不成?”
兵丁指了指城门旁边,口中道:“帅府新规,不合作战马的,可以在城中售卖,不过只能在三司铺子里的市集那里卖。那里写的有马格,旁边有马样,你们的马一看就是中格能做战马的。似这等马,只能卖与帅府,敢私自售卖的一律治罪!”
几个蕃人有点尴尬,官府的布告,除了上面的大红朱印能约略猜出来,上面其他的字谁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只要有马格马样,并不耽误将来卖马。
张香儿到城里的次数最多,对兵丁说了这是自乘的马,并不售卖,几个人进了城。
过了城门,张香儿对身边的浓眉汉子道:“阿厮铎,我们去看一看卖马的地方,如果一般的马这里也收,过几天赶上几十匹来卖。最近秦州城里商贾多了起来,有不少的新奇货物,把马卖了换些回去也好。”
阿厮铎道:“我也正有此意,只是不知道那个什么三司铺子在哪里,刚才也没有问一问。”
一边的瞎厮铎心道:“三司铺子便就是原来的纳质院,我们蕃人,还有不知道那个地方在哪里的?几十年前,你们药家族不一样纳过质子。”
“原来是那里,我知道了。”阿厮铎点了点头,不再说话。
田仁朗任秦州都巡检的时候,对周围蕃部杀戳甚重,周围但凡大一点的蕃部,都不得不向秦州纳质。后来党项赵继迁反叛,出于利用蕃部对抗党项的目的,才对蕃羌改为笼络为主。后来好几任知州都曾放过一些年迈或有病的质子,药家族便就是那时候不再纳质了。
秦州城不大,几人走了并没有多远,便就到了纳质院前。见到那里人山人海,几个人不由吸了一口凉气,面面相覤道:“这里怎么变成这样?如此多的人!”
刚到门前,就有两个排军走上前来,拦住几个人道:“要卖马吗?你们的马只合卖给帅府,其他人一律不得收买。如若违例,且到秦州牢城里走一遭!”
张香儿忙道:“这是我们自己骑的马,不卖,不卖的!”
排军仔细打量了几个人,有认得他们是附近大族的头人的,才道:“中马格的马一律不得私卖,不然被人首告了是重罪!你们切记!”
几个人答应着,才进了三司铺子的门。
院子里是搭好的台架,三司铺子租给到这里做生意的人。每个摊位一天十文钱,象征性地收一点,防止争抢摊位惹出矛盾。这些都是普通商人,售卖的也都是以前秦州城里都有卖的货物,并没有什么稀奇。不过这么多货物聚在一起卖,还是让这几个惊奇不已。
一个须发花白的老人骄傲地道:“我的儿子甲寒曾经给族里写信,说原来的纳质院改成了三司铺子,里面售卖各种珍奇货物。不过好物不在院子里,在里面那些房子里。那里面才是三司铺子发卖货物的地方,天下各种奇珍,应有尽有,跟开封府一般!”
阿厮铎道:“据说你儿子学字是最快的,他能写信也信得过,但你能看得懂?”
老人道:“前些日子有个商人到我族里,是认字的,我请他念给我听。”
众人点头,话题不自觉得就转到了甲寒身上。
自从纳质院搬到城外,开始教书识字,甲寒是最用功也是学得最快的。就在前几日纳质院进了第一次的全体考评,甲寒无论是考试成绩,还是平时表现,均位列第一。徐平特意上奏朝廷,对他赐姓名。本来纳质院定的规矩是姓从百家姓中拈阄,但因为甲寒是第一个得到这种待遇的,赵祯特例赐予赵姓,既是国姓,也是百家姓中的第一姓。
虽然徐平定的规矩是质子赐姓名只及自己,与部族无关,但还是被他的部族当成极大荣耀。瞎厮铎心父子此次到秦州,便就是为庆贺此事而来。他们族中比较重要的人物,几乎全部一起到了秦州。
第44章 细盐
一边议论着甲寒的表现,几人一边向纳质院里面走去。
瞎厮铎心听众人盛赞自己的弟弟,不知怎么心里有点不舒服。弟弟的未来会怎样?他想象不出来,不过听说朝廷定的是与本来的部族无关,才让他安心一些。否则的话,以现在甲寒的声势,如果回到部族,十之八九未来会接首领的位子。
说了一会甲寒,张香儿问阿厮铎:“你是不是听说甲寒被赐了姓名,才要把药厮哥送到纳质院去?现在的纳质院好是好,不过进去之后,可就跟本来的部族无关了。你一向都要药厮哥接你的位子,他进纳质院,你岂不是还要另选别的人?”
阿厮铎笑道:“我早就已经打听过了,入了纳质院后也不是不能回本族,不过要举族奉迎,全族归顺。到时我们药家族把他迎回来说是,别人能说什么?”
听见这话,瞎厮铎心的父亲忙回头问道:“还有这种事吗?那我们族里岂不是也可以把甲寒迎回来?不知道朝廷有没有说,回到族里之后可不可以不做首领。”
“不做首领你们迎回去做什么?他在朝廷做事,有品级俸禄,不是更好?”
“说的也是。”老者点了点头,低头想着心事,不再说话。
瞎厮铎心的心里猛跳,突然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父亲的话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把弟弟迎回族里?如果甲寒真地回去自己怎么办?还能顺利接首领之位吗?
其他人并没有注意瞎厮铎心表情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讨论着各自的儿子在纳质院的表现。张家族的戍奈因为不是张香儿的亲儿子,不可能被迎回去,反而洒脱一些。反正秦州不追究他用义子冒充儿子纳质,现在对戍奈好一些,将来真有出息了对本族也有好处。
这些质子不说将来做大官,哪怕就是在秦州当一个公吏,对本族都有极大的好处。你在官府里有人,便就可以比别的部族得到更多的关照,不管是赏赐还是贸易,随便从官府手里露点好处出来,都受用不尽。
看看快到走到房子那里的时候,张香儿突然道:“咦,这里还有卖盐的?这盐好细,怎么又白得跟雪一样,跟以前秦州卖的盐不一样啊!”
盐是很敏感的物资,几个人凑上前去,围着摆着的几盒食盐看了又看。
这几盒是样品,真正要买要到另一边堆成大堆的那里,是以他们这里倒不挤。
看了又看,瞎厮铎心看了看父亲,问一边站的吏人道:“不知这盐什么价钱?”
那吏人看了看几人,道:“这是上好精盐,无泥无沙,最有盐味,一斤十文足钱。”
听了这话,瞎厮铎的脸色一下变得铁青,悄悄拉了拉父亲的衣袖,小声道:“这里卖的上好细盐,一斤十文。这样下去,我们族里盐池出来的盐还有谁买?”
先前陕西沿边州军食盐实行入中法,按运送粮草物资道路的远近,各地盐价不同。秦凤路高于鄜延、环庆、泾原诸路,给商人的价钱是每斤十八文。但这是官府给商人的优惠批发价格,招揽商人的,真正的解盐的市价则要三十多文。而从古渭盐池和党项、吐蕃来的青盐,一般售价为每斤十五文,所以秦凤路的居民,实际上大多吃的是走私来的青盐。
为了打击走私,朝廷的做法是按人户强行摊派食盐。如陕西路中部和东部的永兴军和同州、华州等地,强行摊派给人户的食盐价格是近五十文。这件事情的逻辑是这样的,解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