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世富贵-第9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次放了之后,他在周边的蕃落偷到了第一批蹄子,换到了酒等紧俏物资,回去之后立即就收买了一批帮着做事的人。党项到底是比较落后的地区,法只能说酷,跟严完全不沾边,地方治理到处都是漏洞。从军队到地方,他们本来是部落式管理,主要靠的是部落株连重压下的自主管理,真正官府能管的其实很少。康狗狗完全不顾这一套了,他也没有什么部落投靠,全然没有了顾虑,用钱开路自然如鱼得水。而且现在张元疯狂印钱的反噬已经开始,这个秋天大家过得相当艰难,更给了康狗狗广阔的用武之地。
  当然,康狗狗这厮还极为狠毒多疑,谭虎收拾他的办法给了他启发,全然不管什么证据之类,只要对哪个人起了疑心,直接下毒手弄死。这么一个没了底线,全然不管不顾将来会怎么样的人,从谭虎那里得到大笔财力支持,闹出的动静连谭虎都怕。
  别人觉得康狗狗向西寿监军司的军马下手是胆大妄为,在他看来却是理所当然。不趁着有路子的时候赶紧多赚钱,瞻前顾后地有什么出息?这一带马虽然多,但讲起最多最集中哪里也比不过军马,而且军马又乖,最容易下手。不弄军马,康狗狗才会觉得奇怪。
  听谭虎讲着康狗狗的事情,徐平觉得匪夷所思。讲真话,康狗狗用的很多手段,让徐平都有些心惊胆战的感觉,这厮已经完全没有做人底线了。还好康狗狗只在党项胡闹,若是秦州有这么个人,徐平肯定会不管一切,直接派人收了他的性命。
  最后叹了口气,徐平对谭虎道:“这个人你盯紧一些,让他只在番境为恶,胆敢到秦州来作乱,立即取了他的性命。”
  谭虎道:“还好,最少现在看不出他有违背我命令的事。再者,现在他盯紧了西寿监军司,那里大量的军马在他眼里都是钱财。上次到榆中县,还说最近找到了天都山南院那里的路子,要向那里下手。我怕的是,他手伸到那里,昊贼很快发觉。”
  “由他去吧,现在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过不了多少日子就要开战了。让他到天都山闹上一闹,给番贼惹些乱子,对我们是好事。这种人,昊贼发觉了又如何?就是拿住他把来杀了,对我们也没有什么影响。战事一开,这些小节就没有意义了。”
  现在秋粮已经收完,正是耕地种麦的时候,等到麦子种完,就要集结打仗了。只要有了情报来源,党项的军事行动其实不是秘密。什么时候集结,征多少人,多少粮食,到哪个地方,一切都有脉络可循。甚至战事在哪里开始,会有多大规模,都可以大致估算。
  战争自有其客观规律,当从什么计谋之类的主观猜测中脱离出来,专心研究战争本身规律的时候,一切都会变得清晰。根据最近元昊的动作,徐平能够断定接下来的冬天,元昊的战略打算是集中全力进攻环庆路和泾原路,特别是环庆路,而对秦路取守势。这不需要去猜测元昊的心思,只要掌握了西寿监军司的动向,知道了天都山一带的集结情况,一切都摆在了眼前。惟一的问题,只是朝廷对此要如何应对。


第187章 包拯
  正在徐平和谭虎商量康狗狗的事情的时候,一个公吏进来禀报,说是朝廷新任的会州知州兼提举坑冶事到了,正等在外面。
  这是徐平要求朝廷设置的官职,桑怿的驻地不断发现矿苗,初步勘查后发现金、银和铜的储量不小。而且在会州附近的黄河两岸,一直产有沙金,只是人口稀少,而且游牧民族居住,没有大规模地开发。徐平的印象里,在他的前世西北是富矿区,金、银、铜、铁均有优质的大型产地,只是这个年代开发程度不够,很多矿产都没有发现。其实最早开发的中原地区也不是矿少,只是那里数千年来就是文明中心,很多矿都被采光了。现在大宋缺少贵金属,把这些矿开发出来,对于经济有刺激作用,徐平提议专设官员。
  拿过公吏递来的新任官员的文状,徐平一怔,没想到这次派来的是包拯。天圣五年与徐平同年中进士之后,包拯便就回家奉养母亲,一直不肯出仕,直到十年之后的景祐四年才任天长知县。此时一任做完,直升知州,他的官路实在顺利得让人惊讶。
  徐平到了西北之后,朝廷里的事务基本不再参与,也不知道现在是谁在朝里为包拯出力,让他能够连跳数级,从知县跳到实任知州来。按正常资序,包拯应该做两任知县才可升通判,两任通判才可以升知州。以通判资序任知州的为权知,而像包拯这样用知县资序直升知州的为权发遣,这可是相当不得了的事情。做过了实任知州,便就有了任朝中大部分官员的资格,包拯在家里养母耽误了十年,这一出来用几年时间就把十年资序追回来了。
  摇了摇头,跟历史上这些留名的大人物比一比,徐平觉得自己初期的官路实在是步履蹒跚,慢得可以。由于功绩突出,徐平的本官升得很快,但在差遣的资序上就实在不怎么样,可以说是一直功大赏少。当然,他如果跟别人那样升,现在就快升无可升了。
  重新换上公服,徐平到前面官厅,就见到包拯静静站在那里。想起当年省试,自己好不容易碰到个前世的大名人,巴巴地跑去与包拯搭话,结果人家还理睬。十几年过去,自己现在以这种身份与包拯见面,不由感慨万千。当然那次不能怪包拯不好结交,毕竟他的恩师是主考官,要避嫌疑,只是那一次让徐平灭了结交历史名人的心思。
  见到徐平出来,包拯拱手行礼:“下官包拯,见过都护。”
  徐平笑道:“你我二人同年登科,有兄弟之情,你不必如此客气。坐吧,不必拘束。”
  分宾主落座,包拯道:“都护此时为一路之帅,朝廷托以数千里之地,岂是等闲!帅臣自有帅臣威仪,下官虽然与都护有同年之谊,公堂之上却不敢有丝毫造次。”
  包拯其实不是个古板不通人情的人物,官场上与人交往比较圆滑,不过他也确实嫉恶如仇。对于坏人能够穷追猛打,但与一般的同僚,相处还是比较愉快的。想想也是,他又不是出身名门大族,父亲只是个中下层小官,他耽误十年,一出仕就飞速升迁,不管是能力还是为人都不会差了。历史上包拯一任知县之后就是端州知州,升迁速度比现在还要夸张,处处与人为敌哪里有这种好事。
  寒喧几句,徐平见包拯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便也就不叙情,只谈公事。这种人这个年代不少见,公堂之上只谈公事,关系再亲密也要到私下去说。
  喝过了茶,徐平对包拯道:“会州新复,治下的人户很少,其实没有必要这么急着设州县。只是因为境内发现不少矿苗,多是金、银、铜类,要采矿才设州。你到那里,主要还是把心思放在坑治事上,把几个矿先开起来。现在战事正紧,秦州这种胡汉杂处,又近西域,胡商很多,全用纸币有许多不方便之处。前些日子便就有番贼印了本朝假钱,到秦州境内来使用,还好应对得当,才没有出大的乱子。以后秦州会慢慢收紧纸币的使用,百姓日常买卖货物多用铜钱、铁钱。铜铁过重,从中原运来诸多不便,一贯钱从京师运到这里来,只怕运费就超过了钱值。你也做过一任知县,应当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包拯拱手:“都护先前在三司施政及印过的书籍,下官大多看过,此事理会得。各地所用的铜钱,实际以历朝历代积攒下来的为大宗,真需要从京师运去,对朝廷就多是赔本卖卖,并不合算。秦州要多用铜钱铁,最好由本地自己铸造。”
  徐平道:“这是一,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朝廷铸钱向四方运去虽然赔本,但铜钱到了当地之后并不是只用一次,而是会不但转手用来用去,这样算下来就不赔本了。沿边打仗的几路却不是这样,随着军费大量的钱拨下来,当地却没有多少商业,铜钱来了便就被握在手里,市面上用来用去的很少,这样就对本地民生有不小危害。所以,必须自己铸钱。”
  对于国家这一层面来说,钱不能只看币值,还要考虑流通速度。商业不发达,铜钱很少流通,跟流通速度快的发达地区不是一回事。秦州也是一样,商业的繁荣只是对外贸易的发达,本地商业其实一般,钱的流通速度不快。这样从京师运铜钱来,短时间的流转次数不足以抵消掉高昂的运费,这就亏得厉害了。历史上的大宋也是一样,所以不得不使用铁钱、交子,强行把钱的运费降下去,但依然造成了巨大的财政窟窿。
  对外打仗,不能只看花掉了多少钱,还要看这钱的效率如何。徐平在秦凤路打的仗比其他地方都大,但财政一直充裕,也没有给本地造成经济虚火,社会一直平稳,便就是这个道理。以为打起仗来,我向哪个地方运去多少铜钱、多少白银、多少黄金,数目多了军费就充裕是没有道理的,钱终究是钱,只是财富的一个符号。在正常的经济条件下,钱的数目可以转化为军费,但在大规模的战争中,则是不能如此换算的。
  面对蕃落众多、番汉杂处的复杂局面,内地用纸币充作大客货币的手段在秦州变得不适用了,必须要另想办法。如果不能够在本地直接铸钱,就会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从而就相当于削减了徐平手下的军费。军费转化成的物资少了,便就只有增加数目,由此引起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打仗就是打钱粮,这话没有错,但粮是实的,钱却是虚的。粮食好处理,军费的钱却要小心谨慎,不然最终会军费越来越高,军队的待遇却越来越差。


第188章 怎么还是如此!
  政事堂旁边的议事厅里,赵祯与一众宰执听李璋讲秋后陇右徐平的作战方略。
  李璋指着身后挂的巨幅天都山一带地图,道:“此时陇右五军,张亢、田况所部驻扎榆中县,监视河湟蕃部和河西番贼,确保秦州西部无忧,秋后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