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秦朝当皇子-第3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聊聊里,微言人品绝佳,来一个粉一个!!!】

    扶苏退出了校场,直至此时,众将士也未有知道这个平易近人却莫名带着威压的男子竟然是堂堂扶苏殿下。扶苏又视察了军中训练进度,呆了三日,便回了晋阳行宫。

    此次去东大营,扶苏的任务基本圆满完成。

    除了东营,还有扶苏训练新军的其他三营。其中北方有期泽主持,那里兵力少却是扶苏最为精锐的骑军所在。是聚集了扶苏所有骑军精粹的地方。尽管人数只不过四千余,却是老兵比例最多的一个营。便是扩军五万后军官种子急剧缺乏,这个骑军的基层军官也没有担心过。

    而后来在楚汉之争,北伐匈奴中大放异彩的楼烦骑也在北大营中。一千五百楼烦骑,被大规模稀释,彻底掌握在了扶苏手中。

    北大营不仅是最为精粹的骑军训练营,也是扶苏最为省心的地方,其主将期泽也是扶苏最初的武将班底,和伏承一起是扶苏的心腹亲信。而期泽也不负扶苏所望,其部训练成就,为四营之冠。

    和北大营相对的南大营是人数最少的一营,也是扶苏去的次数最多的一营。无他,这里是扶苏亲卫队训练所在。扶苏所在军中,十有**便在南营。南营因为是训练青龙营的所在,故而也名作青龙营。

    但只要进入过南营的人,也许都会对此摇头。因为除了青龙营,扶苏已经开始组建朱雀营。扶苏亲卫四营,具是军中最为矫健精锐之辈。战时,也是扶苏极重要的底牌,常常成一举抵定之势。在东南行朝一战时,扶苏的青龙营便经历了战场的考验,成为扶苏的一大利器。

    而今诸军渐成,青龙营也不会时时刻刻投入战斗。但重要性,却是有增无减。五百青龙营被扩充到了一千五百人,成为一曲,故而又被称为青龙曲。而今扶苏又建朱雀营,却因为出色的军官种子和老兵太少,不得以搁浅。

    虽说旗号没有打出来,但一千五百的朱雀营还是建立了起来。默默训练,随时都有各军中发现的好种子被填充进来。

    南营的主官是羊牟,是扶苏亲卫出身,而今依旧为扶苏训练亲卫,专业对口做的颇为出色。若不是扶苏常驻南营,将羊牟的光彩给掩盖了过去,这羊牟的能力也是颇为出彩的。

    至于最后一营西营,在其他三营之中光彩就要黯淡许多。西营人数也不少,有万余人。但这其中训练的却不是主战兵种,除了弩兵,砲兵以及工匠营外,最受到重视的或许就只有弓手了。除了这些外,还有数量更多的专业辎重兵。

    可以说,西大营是除了主战兵种外的辅助兵种。除了弩兵、砲兵和弓手外,其余的并不具有战斗力。弓弩兵还好理解,大秦重弩,后世《墨攻》里面,秦弩力透城墙,强悍无匹。数千弩兵扣动扳机,犹如一座大山一般飞向天空咂向敌军所在。

    而弓手,尽管比起弩手看似要黯淡一些。但实际重要性更高,尽管秦弩威武,发射简单,一个小老百姓训练个把月便能熟练使用。但弩存在着损坏率高,装填繁琐等弊端。故而,往往打了一阵,就得哑火。但弓手不同,长弓尽管在秦军中比重不多,可军中勇将,那是个个都学的。长弓命中率高,射程也超过弩,而且装填比起弩要简单许多,强悍的能把长弓玩成机关枪。当然,人力有穷时,数十箭射完就必须歇息了。不然,手臂都给射你废喽!

    至于另外一个砲兵,诶,没错,就是砲兵。但此砲非彼炮。前者是石砲,也就是投石机,后者是火炮,粗大的铁管子。这会的砲兵,是攻城必备兵种。大秦在军用技术是颇为强悍的,而墨家内附大秦,一代巨子都服务大秦,造就了大秦在军用技术水颇为强悍。

    数十弩炮架起攻城,尽管准确率低的令人发指,可那巨石呼啸,光是想想也令人头皮发麻。扶苏要进攻的是秦陇腹地,尽管扶苏占用大义名分,未必会城城都是死战,可难保不会出现个对胡亥死忠的。到时候攻城战没石砲,还真玩不转。

    这西大营除了各种技术兵种,弩兵、弓手、砲兵还有的就是纯粹的辅助兵种了。比如工匠营,是扶苏以部的架子设立的编制。这在当初,是令众将佐极为不解的。士农工商,尽管大秦这玩意还未成形。但古代工人的地位一直都不高,扶苏抬高工匠营的级别,就是抬高工匠的社会地位。这让很多人都觉得不解。

    但在扶苏的授意下,李左车一力坚持,力陈匠艺之用,还举出了三关口外萧何拿出墨家连弩车得以战胜匈奴人之旧例。秦人功利,说好听的也是务实。而在军中,更是要不得那种华而不实,故而务实的秦军将佐这才同意,工匠营以部之级别设立,这才通过。

    至于最后一个辎重兵,通过倒是没什么异议。古代行军打仗,辎重神马的,都是民夫转运的。每战时,都会征招民夫。这军役可不单单指战场打仗,更多的,是服务于军中后勤。故而每每论战,都会有大臣觉得打仗是扰民困民之举。故而,成立职业的辎重兵大家反而都觉得很有必要。纷纷说扶苏深谋远虑、高瞻远瞩!

    东大营和西大营分别为军中人数破万的大营,两营的主官扶苏也都是慎重地量才而用。且不提东大营,西大营的主官任命通过无人反对。因为这个拥有三部编制的西大营主官是庆倪,庆倪是长城军团这个野战军出身的军团,扶苏初到北疆时便收用的老资格军官。为人极是严谨,一直以来都是扶苏麾下的军法官,此次出任技术兵种加辅助兵种大集合的西大营主官,谁都没有意义。

    只不过有些知晓内情的就嘀咕了,扶苏和王家关系日远,据说前些时日扶苏和太子妃因为秣陵吕雉之事弄得颇为不愉快。这庆倪身为王贲王家一系将领,却从位高权重的军法官转任技术兵种加辅助兵种大集合的西大营主官,这到底是扶苏和王贲越行越远,还是真的给庆倪提级别?毕竟,以前庆倪不过是大庶长的军法官,而今转任西大营主官,不管怎么说,手下已经有了三个部,管理三个校尉。级别就提了一级至少成了左更!

    扶苏的心意,委实难测。光是此次东大营,扶苏难道就真的只是为了推广蹴鞠、马球?

   

第八章:君意难测四营事(下)

    【头疼,状态欠佳。 呼……今天收藏滑落了,估计和状态下降有关联。】

    【急需支援,求收藏、红票!!!】

    非也。

    东大营是四营之中人数最多的,尽管论起重要性可能介于第二第三之间,但训练的却是未来的主站部队。两万四千余人,一共四个部怎么会不重要?

    故而,东大营可谓是扶苏用心极多的一营了。主官有后世闻名的兵法大家李左车,又有军中闻名的勇将坐镇。应当无误了?可让扶苏无奈的却是李左车的资历!

    循资续进是各种体制中最常见的东西,排资论辈更是被约定俗成的规矩。而今李左车以一个五大夫的军功爵,骤然主政有四个主战部曲的东大营,谁会心服?

    更何况,在东南一战之前,李左车不过是个官大夫的军功爵。再怎么升,在一干军功爵至少五大夫的人面前,也会感到一种新人到来的滋味。

    换后世的说法,那就是李左车这个当兵不过一两年的家伙以中校军衔,任职集团军司令员。而这集团军下面,光是大校师长就一大堆了……

    可以说,李左车到东大营是鸭梨一大堆的。便是再如何努力,而今又不打仗,没有军功的李左车极难折服麾下四个部的将佐。故而,扶苏必须想办法给李左车加砝码,给李左车鼓气加油,力顶李左车!

    毕竟,除了李左车。扶苏麾下已经没有多少得用的人物去主持了!

    经过了此次营啸,想来在扶苏的帮助下以李左车的资质,应当能够借助推广蹴鞠,执掌后勤在东大营站稳脚跟,做好东大营主官之职。若不然,也太让扶苏失望了。

    至此,军中的事情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但后续,却不会这么轻易消融。最为直接的,便是此次军中流传的后勤补给跟不的问题。

    扶苏知道自己推行新政会和帝国旧体制产生相当大的冲突,但也想不到这个冲突竟然会影响到军中的供给。这是扶苏始料未及的,好在营啸的后果并不严重,不然扶苏就要悔的肠子都青了。

    回到行朝,扶苏第一件事便是将许谨、萧何、蒯彻、曹参等一干人找了过来。扶苏麾下,文臣武将无数。但得用能独当一面的却不多,许谨、萧何、蒯彻、曹参都算。其余的,都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

    而今许谨在扶苏体制中依旧为廷尉,却代掌丞相事,实际是扶苏麾下的百官之首。对于这位一直以来支持着扶苏的老臣,扶苏保持了极大的尊敬。但许谨年岁不小,而且这么多年过去了,身体也不大好。尽管代掌丞相事物,可对于纷芜繁杂的政务多是有心无力。

    故而,许谨大多时候只是作为定海神针般的作用,在哪里,为扶苏镇住场子。毕竟,身为廷尉,许谨在朝中的威望是极高的。而具体的庶务,则多由萧何主持。

    而今的萧何,官秩不显,却是丞相府的主簿。实际诸多政务多由萧何主持,只有重大事情才会找扶苏、许谨拍板。

    至于另外扶苏麾下可独当一面的文臣,蒯彻主要是担任外交事务。而曹参,则因为刚来不久,在各处官署熟悉政务,还未及重用。

    这,便是而今扶苏的文官系统。可以说,颇为混乱。行朝在扶苏手中,因为缺失太多,实际并未如何运转起来。以至于朝政尽出丞相府,其余官署,如同虚设。

    “东大营的营啸,想必你们都知道了!”扶苏目光平淡,看不出喜怒。

    萧何首先请罪:“臣下不查,请殿下降罪!”

    其余人也都是出声请罪。

    扶苏摆摆手,道:“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