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庆丰军-第2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便已恩断义绝,而今你还敢前来劝降?左右,与我推出去砍了,以坚我与大汉共存亡之心!”

    “且慢!”张必先用昔日的余威,喝阻冲上来的宿卫,对张定边且哭且诉道:“三弟,我豫章战败之时,只是与宋虚与委蛇,希求有朝一日,重返汉土,与三弟一同与大汉共存亡,而今汉王已经投降,大势已去,抵抗无意啊,难道你我还能凭借这一支孤军,东山再起不成?”

    张定边听闻张必先身在宋营心在汉,乃是战败无奈而降,眼神中闪出一丝光芒:“二哥倘若有心,如今大哥二子理儿就在我军中,如今我们尚有甲士数万,又有夏十万,倘我等重新拥立理儿为帝,或许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没用的!”张必先绝望道:“如今后方基地尽失,山中能有多少存粮?我等补给不及,黄石关虽然险峻,士兵们总不能饿着肚子打仗吧!”

    “我在宋地待过,宋土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全然不似汉地。”

    “那一番景象,和经文中的光明王道,似乎有颇大相似之处,我看着郝仁,便是尽百年的‘明王降生,弥勒转世’啊,宋一统天下,此为天意不可逆转,三弟不要让士兵作无谓的牺牲了!”

    张定边特重感情之人,听闻张必先并未真心归顺郝仁,兄弟金兰情义,便又在心中作怪,既没有赞成张必先,也没有反驳,只是沉默良久,不发一言。

    大夏军统帅张文炳奉命出兵援助大汉,后路断绝进退失据,听完张必先前来劝降,径直走向张定边的军帐,厉声指责道:“好你个张定边,我都帅大军远道支援,尔等却再次商量与大宋媾和?难道要出卖我大夏的兵马吗?”(。)

 第三百九十三章 是谁背盟

    “倘非大汉割让土地,大夏又岂能出兵,而今战事不利,此乃天意,并非**!”张定边反驳道:“而今后路断绝,敢问张枢密,你可有什么退敌良策?”

    “夏汉乃是联军,既然有敌方使者前来劝降,为何太尉大人独自接见,而不知会与我?莫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想抛弃我们,独自归降大宋?”张文炳反问道。

    张文炳异地作战,地形不熟,粮草全靠大汉供应,夏汉联盟是利益关系,地位并不稳固,张文炳确实怕自己被张定边出卖,以自己兵马为代价,讨好郝仁。

    毕竟张必先是张定边的结拜兄弟,又是大宋的豫章伯,纵然分属不同阵营,也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关系。

    “而今唯一起死回生之路,莫不如先假意归顺郝仁,郝仁为人敦厚,必然不肯加害众人,带我等取得郝仁信任,西联明玉珍,以图在起之计,方为上策!”张必先见一计不行,只能用假投降的手段来哄骗二位。

    郝仁确实向来敦厚,目前投降的敌人,从来没有加害过一人,被郝仁俘虏的那些张定边的同胞替身们,现在还被郝仁好吃好喝的供养者呢。

    而利用郝仁的妇人之仁,先假意逢迎,未尝不是上策,先保住军队和自己脑袋再说。

    夏汉联军首脑无计可施,却听从了张必先的假意投降的计策。

    黄石要塞,专门为防备长江下游而设计,主要火力要塞,都用在常遇春、俞通海进攻的一面,郝仁从背后杀向黄石关,就显得容易多了。

    郝仁都帅大军,在黄石关下久候张必先不归,恐怕其中有变,又怕关内的夏军,引来明玉珍从背后偷袭汉口,也不等张必先回报,一声令下,水军、火军、步军、骑兵一齐猛攻。

    一时间,炮声隆隆,硝烟四起,新附军急于立功,冲锋在先,前仆后继,锐不可当。

    而夏汉联军,早已经知道后路断绝,无力回天,宋军所到,敌兵或是四散奔逃,或是整营投降,待张定边等人打着白旗出关投降时候,宋军已经连破敌营二十四座。

    十余万大军,整建制投降,郝仁还是第一次遇见,如何处置这些战俘,确实也让郝仁头疼。

    张定边向来桀骜,郝仁屡次劝降都不肯归顺,这次虽然势穷而投降,郝仁却也不可能就此相信他。

    “陛下无须烦恼!”突破黄石关的常遇春规劝道:“此时我军新得江汉平原,立足未稳,其中多有大夏兵马夹杂,倘若我军与大夏交战,这些降卒在背后捣乱,该如何是好?此时应该效仿白起,将这十余万兵马,挖坑活埋,永绝后患!”

    郝仁也意识到,将人杀掉,是最粗暴的解决问题方法,却有最简单有效,此办法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

    不过元末战争,战争造成的人口减员太多,向来有天府之国著称的川蜀之地,此时也不过户籍八万多户,把人都杀光了,郝仁给谁当王去?

    这十几万的大军,可是上好的劳动力,用来垦荒拓边,最好不过,不过首先的保证这十几万人,彻底的归顺!

    夏汉联军,排着一眼望不到头的浩荡队伍,一件一件的交出自己的兵器,郝仁望着绵延不断的队伍,心中却已经想好了计策。

    “将千户以上的将领,一律另设立营地,首先让军官与士卒隔离开来,下面就算是有零星的百户们想闹事而,缺乏集中领导,恐怕也难以成就大事!”郝仁与一应将领道。

    “那这十多万士卒如何处置呢?”俞通海道。

    “选择其中锐健壮者,分散编入各军,老弱者,就地安置,其余发往徐州付友德处,编入为军垦,垦荒戍边,如此岂不是好!”郝仁解释道。

    “那,那些千户以上的将领,就由末将代劳,将他们全部杀死!”常遇春道。

    “千户以上将领,集中办培训班,对其进行再教育,从御史中选能言善辩之人,对其进行劝解悔过,擢其中真心归附者,下千户晋级上千户,破格录用,必然有拔擢出为我所用者!”郝仁道。

    ……

    张定边与张文炳被关押的地点,离战俘营的位置并不远,二人迟迟没有得到郝仁的召见,心中已经颇觉不妙。

    每日只能听见战俘营的操场上,战俘们出兵跑步的声音。

    宋军的将领们吆五喝六,这个将领时,来声称要挑走五百人,那个将领来时,声称要挑走三千人,最后,诺大的战俘营,居然只剩下七八千人老弱残卒。

    待问了看守的士兵,才知道,大部分士卒,已经分期发往北地屯垦,戍期为五年。

    张定边的心,算是彻底凉下去了。他知道,并不是张必先欺骗了他,而是现在时代变了。

    当初郝仁乍起兵时候,势力单薄,收降敌方的军队为自己所用,是最快速提高自己战力的手段,郝仁甚至为了赢得俘虏们的信任,冒死用战俘充当自己的宿卫,这其中就包括目前身居伯爵位置的吴六玖和徒单斛,被郝仁引以为股肱之臣,颇堪大用。

    而如今郝仁羽翼已经丰满,战力的提升已经不用单纯的靠俘虏了。保证战俘不出乱子,代替了当初以战俘为我所用的战略,更不会像以前一样,轻而易举的让投降的敌方主将,再轻易的自成一军。

    说的直白一些,郝仁已经有了固定的班底,而这些忠诚的班底人才,已经足够郝仁调度使用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郝仁这些所谓的班底,也要有很多人被淘汰换血,比如丁普郎,再比如欧普祥,至少汉军的将领,破怕要逐渐在将领的名单上消失了。

    “完了!”张定边无比绝望:“大汉彻底完了,再无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张定边猛然回想起来,自己在江州与郝仁鏖战月余,给宋军造成的巨大杀伤,郝仁如此冷落他,想必是要杀他而后快。

    而与自己相结拜的同生共死的兄弟们呢?

    陈友谅虽然死了,可他的儿子当了大宋的侯爵,不失贵位!

    张必先呢?居然也当了宋的伯爵,后半生也可保荣华富贵!

    而他自己呢?昔日用全家性命辅佐的大汉今天又何在呢?

    几个兄弟要么战死,要么被俘,而自己有身下囹圄之中,恐怕人头朝不保夕!

    苟富贵,勿相忘?

    昔日结拜的兄弟,究竟是谁背弃了谁呢?

    二个兄长及其后裔身居高位,锦衣玉食,自己却为三兄弟打下的天下战斗到最后一昔,身陷囹圄,朝不保夕。

 第二百九十四章 出川之虎

    明玉珍本是天完政权倪文俊手下将领,倪文俊在世时,便分兵攻掠巴蜀,在陈友谅袭杀倪文俊前,明玉珍地位与陈友谅是相当的。

    当陈友谅袭杀倪文俊,又袭杀徐寿辉自立为大汉皇帝,明玉珍认为陈友谅的良心大大的坏了,毫无恩义可言,便封闭东归的栈道,发誓再不与陈友谅这个逆贼往来。

    明玉珍治军有方,基本占据整个巴蜀之地,自己为大夏皇帝,先用周制,后又改为宋制。

    蜀道向来险峻,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胜时可出川四处攻掠,败时可以闭关自保,明玉珍行的便是此道。

    陈友谅亡故后,明玉珍对大汉的夙愿略微减轻,陈善儿为了自保,自去皇帝号而称汉王,以子侄礼侍奉明玉珍,又西割膏腴之地,希求得到大夏的助力,共拒宋军。

    毕竟明玉珍也是天完旧部,他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汉主暗弱,利于操控,在得到名利双收之后,出兵黄石关,协同大汉防守黄石关。

    本以为凭借黄石关的天险,宋军无法逾越,熟料宋军技高一筹,将战船拖到黄石关背后,出其不意绕过要塞,汉幼主陈善儿惶恐投降,郝仁尽数掠定江汉平原之地。

    夏之十万雄兵,反而被孤立在崇山峻岭之中,进退失据。

    明玉珍大惊之下,亲自都帅在渝都的水、步、马三军共计十二万人,顺江而下,出川东下,希求接应张文炳大军。

    行至半路,听闻张文炳率众投降的消息,明玉珍顿兵于宜州,逡巡不敢向前,明玉珍心中十二分的憋屈。

    蜀地本就兵马不多,而今黄石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