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太中大夫到了大阳,你去让他去看望一下平陆候礼吧……”刘德淡淡的吩咐道。
  河东就要大开杀戒了,直不疑这种道德君子还在一边去歇歇吧!
  就像刘德的前世,便宜老爹要对刘荣下手,于是,就让中尉赵绾回家休息,把郅都从济南调回长安。
  直不疑这个人呢什么都好,就是心肠太软,是谦谦君子,未必下得了重手,所以,刘德就打算把他打发去河西郡代替他看望和慰问平陆、休两位宗室长辈。
  而刘德则坐镇河东,指使章德冲锋陷阵。
  反正,宦官的工作不就是帮上位者抗压力,背黑锅同时分散其他人的注意力的吗?
  即使弄砸了,也是家奴放肆,跟刘德没关系。
  当然,只有章德这么一个队友,就要开荒一个地狱难度的副本,明显DPS不够啊,而且,没人能抗怪。
  所以,刘德昨天已经写信给现在在荥阳的大将军窦婴,借他的旗号一用,以大将军督查河东防务的名义,先让窦婴把河东都尉申屠给弄去荥阳。
  这样不管申屠是不是跟周阳由有牵连,都可以断掉周阳由狗急跳墙的机会。
  这个面子,刘德觉得还是会给他的,毕竟,只是传召河东都尉,对窦婴来说举手之劳而已。
  可是,只有一个宦官扛着,DPS还是明显不够啊!
  于是,刘德命汲黯去垣县传召垣候刘赐。
  垣候食邑五千三百户,在河东郡算是个大块头的彻侯家族了。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垣候是匈奴人啊!
  其实,汉匈之间这么些战战合合,两边手里都拿着些对方的叛徒和逃臣。
  譬如现在汉家军队中与曲周候俪寄一同负责骑兵的弓高候韩颓当就是匈奴降人,还曾做过匈奴单于的大当户!
  而在匈奴那边,刘邦时的燕王卢绾名声最大,其他历代叛乱中失败逃亡的将领和官吏也有不少。
  其实,汉匈之间虽然相互封闭,但了解却也很多,两边都专门有人负责研究对方,而各自手里的降臣和叛将无疑是最佳的研究目标。
  反正在现在,汉室这边政治斗争的失败者,就往匈奴跑,匈奴那边的失败者往汉地逃,已经成了常态了。
  两边都争相以高官厚禄相待。
  匈奴那边,汉室叛将降臣,全部封王。
  汉家这边,匈奴叛将降臣,全部彻侯,而且食邑经常是两千户以上。
  垣候刘赐就是先帝时投降过来的一个匈奴贵族,被赐姓刘,封在河东。
  对于汉家天子来说,这些匈奴的降臣,是用的最顺手的一个群体,同时,这些匈奴降臣,也是汉家天子最忠实的拥护者和最忠诚的大将,臣子。
  因为他们已经背叛了他们的国家、民族和信仰,必须也只能忠诚汉家天子了。
  后来刘彻远征漠北,霍去病麾下的骑兵,十个里面起码有四个是异族人。
  这些异族的组成是由少部分的月氏人,一部分的乌孙人,剩下的全部是匈奴人!
  让人大跌眼界的是,汉军中,这些士兵最能打,也最敢打。
  胭脂山一战,霍去病正面白刃冲击,打垮了匈奴单于庭的主力,跟随霍去病发起冲锋,跟匈奴人白刃交战,最后战死胭脂山的士兵中,曾经的匈奴人占了一半。
  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最狠的敌人是叛徒这句话。
  传召垣候刘赐,对于刘德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因为要清洗整个河东官场,所以,必须要有河东本地的彻侯站出来为刘德摇旗呐喊,其他彻侯都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不敢配合或者干脆是跟河东的官僚里应外合,传递消息。
  但垣候不会!
  他会坚决的坚定的站在刘德这边。
  毫不夸张的说,就算刘德让他去吃翔,他也会屁颠屁颠的真的去吃。
  因为叛国者没有祖国,想要生存,他就必须比其他所有汉臣更像汉臣。
  翻开汉代的史书,这些匈奴的叛臣,绝大部分可以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八个字来形容。
  譬如,刘彻时他身边的匈奴休屠王世子金日磾,刘德就记得,后来王莽篡汉,天下噤声,只有金日磾的子孙,为汉室社稷流血。
  “对了,义氏姐弟,可回来了?”刘德又问道。
  义夫人能暖床,义纵能做事,不说别的,此来河东,收获这两人,刘德已经赚大了,若能真的实现他计划中的事情,毫无疑问,更是赚的盘满钵满!
  “回禀殿下,应该已经回来了……”王道答道:“奴婢先去问问看,有了消息,奴婢马上来禀报!”
  “去吧……”刘德挥挥手,走到山顶的一个亭子里,靠着柱子,闭上眼睛,假寐了起来。


第182章 神器!
  河东郡,汾阴县。
  宁成带着十几个从汾阴侯家里借来的奴仆,沿着泗水一路向前,遇到山坡,必然仔细查看,看到弯道,一定下水搜寻。
  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要找什么。
  就连宁成,也不知道他要找什么。
  他只知道,他得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找到一个河湾之地,河岸边必须有一个荒废多年的后土庙。
  除此之外,庙的两侧的地形必须是像个钩子一样。
  宁成找了三天,也没找到符合条件的地方。
  为此,他昨天还特地请人去汾阴县衙,翻阅了汾阴县衙所藏的档案和县志。
  可惜,也还是一无所获。
  “殿下还有几日就要来汾阴了……”宁成心中焦急万分:“我必须在殿下来之前就找到那个地方!”
  但汾阴太大了!
  泗水太长了!
  要一个个的排查完,没有一两个月,根本不可能!
  怎么办?
  宁成忽然想到了一个笨办法——他找不到,是因为人生地不熟,假如去问问当地的老人,或许能有收获?
  于是,宁成找到了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进了村,逢人就问,此地,谁最年长。
  有人告诉他,东边的村子里有一位自秦末战乱生存下来的老人。
  “长者在上,受学生一拜!”宁成恭恭敬敬的备上礼品,以弟子礼求见,在礼物和恭敬的态度下,那位老人的家人总算勉强同意宁成去拜会。于是,宁成就见到了眼前这位须发皆白,已经有些老态龙钟的老人。
  “贵客,听说有事相问?”这位长者虽然老朽,但思维和意识都很敏捷,只是身体老了,不便走动了而已,然而,在汉室,这样的老人最可怕!
  汉家以孝治天下,年六十以上的百姓,即可见官不拜,年过八十的,都有天子亲赐几杖,见了皇帝都不用跪拜!
  不止如此,这样的老人在民间,可以上打贪官污吏,下打不肖子孙,碰上一个这样的老人,一般人倘若挨了打,也只能乖乖受之,甚至还要赔笑。
  所以,宁成也不敢放肆,规规矩矩的拜道:“学生自长安而来,据说,汾阴有故魏国后土庙,敢问长者,可知此庙何在?”
  “魏国后土庙啊……”这老人想了想,道:“老朽还是孩童时,曾听长者说起过,在离此三十里之外的河湾,有故魏惠文王所建庙宇,以祀后土,不知道是不是贵客所找的后土庙……”
  宁成闻言大喜过望,他知道,十之八九,他找到了那个地方了,于是,他恭敬的再拜道:“多谢长者指教,学生感激不尽……”
  告别老人,宁成马上就迫不及待朝着老人所说的那个地方而去。
  一个时辰之后,宁成来到了一处偏僻的山坡下,在山旁,泗水奔流而过,一座破破烂烂的连砖瓦都埋在荒草丛中的低矮庙宇的残埂断壁,出现在了宁成的眼前。
  宁成仔细打量着周围的环境。
  河湾对了!
  庙宇对了!
  再看庙宇左右,果然地如钩状!
  “殿下要我找这里,究竟是要做什么呢?”宁成心中狐疑不定的想着。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宁成向前,走进草丛中,来到庙宇的面前。
  因为年代太过久远了,这庙宇的牌匾与庙中的塑像都已经化为灰飞,勉强只能在残缺的墙壁和地上散落的砖石上看到一些铭文。
  从铭文上看,此地最后一次的官方祭祀活动,应该是在一百多年前了。
  宁成拨动一块砖石的铭文,仔细查看,希望从残缺的文字上找到些线索。
  在一块砖石上,宁成看到了四个很有意思的铭文:王偃奔我。
  王偃是谁?
  宁成的历史还算不错,他马上就想起了,在历史上只有一个人符合这个条件。
  周赫王二十九年,齐灭宋,宋王偃奔魏,死于温邑。
  那么为什么宋国的末代的君主的名字会出现在魏王祭祀后土的庙宇中?
  宁成马上开动他的大脑思索了起来。
  作为末代国王,宋王偃能给魏王什么好处,以至于魏王要专门在砖石上记以铭文,还要给魏国的守护神后土禀报?
  “难道说是那个东西?”宁成猛然想起了一个传说,他吞了吞唾液,感觉心脏跳动的非常剧烈,整个人莫名的忽然有了恐惧。
  假如是那个东西的话……
  那么这里岂不就是……
  “皇天后土在上,臣宁成叩首再拜,不敢有犯,诚惶诚恐,伏维致敬……”宁成虽然混账,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是,对于那个传说中象征着天意,视为天子君权神授,从黄帝开始传承下来,禹皇再发扬光大的神器还是无比敬畏的。
  马上他就跪拜在草丛中,恭敬的叩首。
  他的心中却为他的猜测掀起了惊天巨浪。
  整个人都像打了摆子一样颤抖不已。
  天皇太一作一,壹统宇宙。
  黄帝作三,天地人三才,统治四海,使得八方诸侯臣服,九方蛮夷朝贡。
  禹皇作九,镇压神州,分封天下,真正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与之相比,所谓的和氏璧,还是太嫩了,所谓的祥瑞,太低级了,所谓的河图洛书,虚无缥缈。
  只有那东西,信史所载,代代称颂,夏商周数千年奉为神器,以祀天祭地,甚至在更久远的年代,在神话之中,它的影子也若隐若现。
  它就是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