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怀柔什么的,那是清算之后的事情了。
  在这个时代,这成王败寇的时代,失败者还想享受人道主义对待?
  搞笑吧?
  这是一个赢家通吃的时代。
  胜利者理所应当享有一切,失败者不可避免,失去一切。
  包括,但不限于生命、尊严、自由和权柄。
  是以,刘彻非常,棘壁城的得失,深深的关系到了汉室朝廷他的老爹以及他的整个家族的荣辱。
  倘若棘壁再迅速陷落,那么,吴楚联军就将占据战略主动权。
  睢阳还能不能抵挡住吴楚联军的进军,就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了,即使睢阳侥幸守住了,吴楚联军也可以选择向东进军。
  所以,现在,棘壁城聚焦了整个天下的视线。
  “最起码,棘壁也必须坚持七天!”刘彻看着地图,想着。
  这是最起码的坚守时间,因为,汉军从关中出发,走武关,过蓝田,到达睢阳,最快也要五六天的时间。
  而假如棘壁在七天内失陷,对于整个汉室来说都是灾难性的。
  首先,天下诸侯就会看清楚,原来所谓的大BOSS长安只是个纸老虎啊,长安的军队,根本没有战斗力。
  那还等什么?
  除了刘彻的兄弟和他老爹的弟弟刘武外,整个天下诸侯都会用脚投票。
  其次,整个梁国军队的士气都被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于不敢再与吴楚联军交锋。
  而没了梁国的死守,靠着现在动员起来的不过十万汉军,显然不足以在野战中压制住数量是自己两三倍的叛军。
  而假如不能压制甚至压缩住吴楚叛军的活动范围,那前世周亚夫出骑兵断吴楚粮道的战术也就无从使用了。
  棘壁能否坚守七天?
  老实说,刘彻现在也没有足够的信心。
  概因为,历史已经完全乱套了。
  前世,吴楚七国之乱,声势浩大,压制住了长安。
  刘濞的选择空间比现在多得多。
  所以,他才有那么多闲工夫在棘壁城下跟汉朝的使者扯淡,讨价还价,给了棘壁喘息的机会,让梁国的士卒适应了战场。
  而今生,刘濞猛攻梁国,是孤注一掷。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濞只要不是笨蛋,就肯定知道,拿下棘壁的时间,是他成败的关键。
  恐怕,此时棘壁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
  “家上……”刘彻正在担忧着棘壁安危的时候,听到有人呼唤他,连忙抬头,就见到周亚夫一身戎装,朝着他走过来。
  在接到棘壁求救的书信后,皇帝老爹就立刻拜周亚夫为太尉,将救援梁国的重任交托于其手。
  现在,周亚夫显然是来跟刘彻这个太子拜别的。
  刘彻迎上前去,微微弓身,拜道:“一切就拜托太尉了!”
  这一拜,周亚夫是完全受得起的。
  因为,现在,整个长安政权的存亡,几乎都系于周亚夫之手了。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至少在一个月内,朝廷不可能再拨给周亚夫太多的军队了。
  荥阳方面虽然驻扎了三十余万大军,但这些军队成分复杂,窦婴能维持荥阳方向的稳定,威慑住那些不安分的齐赵燕诸侯就已经很给力了,不能再指望他有什么别的举措。
  而从关中和河东河西抽调青壮,编组成军,这些新编组的军队,没有一个月的训练和整合,仓促推上战场,除了制造混乱外,刘彻想不出别的用处。
  而长城跟陇右的大军,不到生死存亡的时刻,没有人有胆子敢调动。
  是以,接下来一个月,周亚夫率领的这十万军队,就成了汉室的全部依靠。只要周亚夫能与梁国的军队通力合作,能守住目前的战线,对长安来说,就已经是胜利。
  因为,一个月后,战争机器动员起来的长安,能迅速的武装和编组起数以十万计的大军。
  “不敢……”周亚夫躬身回礼道:“臣受陛下托付社稷之重,必当鞠躬尽瘁,以报陛下恩遇!”
  就在方才,他陛辞的时候,天子与大臣,都是希望他此去睢阳,一切以稳为主,只要能配合梁王,守住梁国,就是大功!
  说起来也是好笑,就在三四天前,长安君臣,还是一派自信满满,以为吴军跳梁小丑,不足为惧的做派。
  可仅仅三天,在吴军辉煌的胜利面前,许多人立刻就改换门庭,换了嘴脸。
  如今,朝堂上甚至已经有人在谈论和议之事。
  理由时,朝堂既然能与匈奴和亲,怎么就不能和吴王和议,大不了,不削藩就是了嘛……
  这样的论调,还真颇有些市场!
  因此,在这样的论调影响下,加之吴军来势汹汹,朝堂的舆论倾向为之一变,甚至,就是天子,也有些动摇,对于能否平定吴王叛乱,有些信心不足了。
  于是,像现在这样保守和谨慎的战略,也就变得顺理成章了。
  只是……
  周亚夫的心,却很大!
  圣人用兵,在于止戈!
  周亚夫永远都忘不掉这句话,也不会忘记。
  作为一个带兵的将军,从军将近二十年,而且出身将门之家。
  周亚夫当然非常清楚,残酷的战争会给天下百姓带来什么?
  妻离子散,家国破灭,人命贱如草!
  吴军一路北上,沿途郡县破败,大军所过之处,黎庶能保全性命,就已经是万幸了!
  而倘若战事迁延日久,长安与诸侯相争的局面扩大化,长期化,那么,这天下百姓的好日子就要到头了!
  身为军人,此刻,周亚夫觉得自己的职责就是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将和平还给天下。
  为此,他不惜化身恶魔,不择一切手段,也一定要在最快的时间里,终结叛乱!
  因此,周亚夫抬起头,没有用任何婉转的语言,径直对刘彻道:“只是,长安彻侯随臣出征者,多有军费不足,拮据之人,臣听闻家上有程郑氏与卓氏所献五千金,因而……”
  话说到这里,刘彻就已经明白了。
  周亚夫特地过来向他辞行是来要钱的。
  刘彻自然是欣然应允。
  笑着道:“孤立刻让人将那五千金给太尉取来,若是不够,孤还可以再想想办法!”
  彻侯乃最顶级的异姓贵族,人人都有食邑之地,小者数百户,大者万户。
  这样的人随军出征,一切车马与甲胄都是自费,甚至,还要自费招募亡命之徒,组成军队。
  按照西方的说法,这是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在中国虽然没有这样的说法,但却有这样的传统。
  春秋以来,列国相争,君主出征,臣下贵族都是自带干粮跟随。
  彼此在战场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到了汉室,自然也继承了这个规矩。
  只是,现在的彻侯们基本都候二代甚至三代,整天都是忙着不是玩女人就是斗鸡走狗,根本没几个有积蓄的。
  是以前世,这些家伙连出征自己和亲兵们的武器和甲胄都配不齐。
  只能贷款,贷高利贷,而且是十倍利息的高利贷。
  战争结束后,因为汉军获胜,战利品多的所有的彻侯都笑得合不拢嘴。
  即使是打酱油的,也分到了许多。
  至于冲杀在前面的,那收获就根本无法计算!
  反正,平叛战争,随军出征的彻侯,能活着的回来,都发财了!
  甚至就连汉室朝廷自己也差点被噎着了。
  吴楚齐赵七国王室以及国中贵族、士绅、地主,几十年的积累,统统都被洗劫一空!
  因此,刘彻很清楚,这五千金拿出去,过个两个月就会回到他手里,并不会影响什么。
  但周亚夫却颇为惊讶的看了一眼刘彻。
  自古以来,肉食者鄙,上位者其实很少去关心下面的人的难处,更很少有上位者会像刘彻这样,五千金,说拿出就拿出来了,眼睛都不眨一下。
  周亚夫过去接触过很多王公贵族甚至皇子。
  那些人平时嘴上吹牛逼,一个比一个厉害,到了关键时刻,要动真格,要拿钱了,却一个比一个吝啬。
  像刘彻这样完全不将钱财放在眼里的少年皇室成员,周亚夫还是第一次遇到。
  不由得,对刘彻这个太子,印象好了几分。
  要知道,这个年纪的少年,可是很少会有什么大局观,一般能盯着自己眼前的东西,不去贪图享乐就已经是很优秀了。
  “或许,民间传闻是真的,这位太子,真是太宗孝文皇帝指定的隔代继承人!”周亚夫心里想着,在他看来,也就只有这么个解释了。
  ……
  望着周亚夫远去的背影,刘彻沉吟了一会,然后就继续看着墙壁上所悬挂的地图。
  过了一会,又有一个大臣,从内殿走出来。
  刘彻回头一看,是御史大夫晁错。
  此时的晁错,完全没有了几日前的风光与气势。
  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萎靡的不成人样。
  刘彻自然听过许多的流言和议论,清楚晁错此刻的处境。
  简单的说,因为吴军逆势而行,进军神速,在战场上风光无比。于是,晁错就倒霉了!
  不知道多少流言蜚语冲着晁错来了。
  委婉一点的大臣,可能还会给晁错留些情面,也给自己留点后路,不会说的很绝。
  但那些晁错过去改革得罪的政敌,以及一路上的死敌,就没有一个客气的了。
  袁盎就直接毫不客气的说晁错“乱国政”“至有今日之难”“斩晁错以谢天下”。
  新任中尉陈嘉也说晁错的削藩“乱高帝之治”使“天下诸侯怨怼”“以至有今日”。
  甚至就连楚王太傅越夷吾也补了一刀,上书说“贼臣(晁错)擅罚过诸侯,削夺之地”,这一刀补的相当准,直接命中要害!
  因为,越夷吾说出此话,就证明了现在的局面,是晁错的削藩策导致的。而作为楚王太傅,又是先帝的钦命大臣,知名的文学鸿儒,越夷吾的这一句话,杀伤力超过了其他所有人所说的话的总和。
  以刘氏的尿性,晁错的日子能好过才怪!
  当年,北平侯张苍因为在“黄龙事件”中得罪了先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