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3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愧是那个在前世顶着全世界的压力,一意孤行,推动削藩的狠人。
  只是,到底河南郡的官吏为什么要杀太子的臣属,刘彻既然没说,晁错自然也聪明的没问。
  他不笨,知道这里面肯定别有内情,搞不好,估计会引发一场超级风暴,席卷整个国家。
  毕竟,关东郡国的基层,到底烂成什么样了,不是傻子都看的到!
  下邳郡就是一个很鲜活的例子!
  在陵邑制度一茬茬的割韭菜的背景下,下邳的地方豪强与地主官吏,居然能拉出一支几万人的叛军,席卷整个淮河流域,搞的朝廷居然要动员三国七郡的兵马,才能遏制……
  只能说,这些年来,地方上的问题,已经渐渐的变成顽疾了。
  对于这些问题,其实,朝廷,不是不知道。
  只是大家都把脑袋埋进沙子里,装作看不到,听不进,死都不说出来。
  反正,这些问题,再怎么严重,也伤害不到他们,受苦的,也不过是泥腿子,与吾辈何干?
  刘彻看了看晁错,又看了看赵禹。
  本来,他以为,晁错和赵禹或许会问他到底是什么事情引发了这一切,那样,他就可以抛出他现在手里拿着的这些白纸了。
  但,现在看到赵禹与晁错低着头,恭着身子的模样。
  刘彻在心中长叹一声。
  他哪里不明白,这些家伙,大概与张汤一样,对百姓面临的困境,采取了类似掩耳盗铃,哥就是听不进的策略吧?
  “嘿嘿……”刘彻心里冷笑着,他忽然对晁错道:“有件事情,好叫卿知晓,今岁六月,孤将再行考举,此次考举,将不设门槛,取消赀产限制,这事情,孤已经与父皇商议过,经过御准了!”
  晁错闻言,心情顿时五味陈杂,说不出味道。
  赀算限制,大概属于汉室独有的特色。
  依照刘邦的规定,想当官,可以,但有前提,这个前提就是你必须得有十万钱以上的家产!
  这是硬性规定,同时也是决定了西汉王朝属于精英贵族富豪阶级统治的根本政策。
  这与后世的欧罗巴在工业革命后的共和制度初期,规定选举人家产和收入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标示着,统治阶级,必然也肯定全部来自于中产阶级以上的家庭,加上苛刻的举荐制度,使得底层的上升通道几乎被堵死。
  农民的儿子想靠读书上进,几乎没有可能!
  看看刘彻手下的臣子就知道了。
  汲黯,官宦世家,世代为官,颜异家里更是了不得,良田千顷,美婢无数,即使混的最差的主父偃,丫也不是什么白丁,人家家里也是地主出身。
  甚至就连杨毅这个墨家弟子,特么的也是标准的富二代!
  刘彻手下都是如此,可以想象满朝文武,地方郡守、县令,都是些什么人了。
  想靠着一帮子地主豪强贵族勋贵商人来体贴老百姓,用屁股想都觉得不大可能啊!
  这才是百姓生活日益困苦,土地兼并持续加重,生民生计无以为继,而官吏横征暴敛,官僚欺上瞒下的主因。
  最底层的声音,皇帝永远都听不到,出台的惠农政策,就像空中阁楼,所谓的轻徭薄赋,自然就成了治标不治本的汤药,只能延缓矛盾,而不能解决问题。
  好在,刘家也不笨,每一代太子,都会特意放出去,让其深入民间,与五湖四海的豪杰交往,与三教九流同饮,多多少少,知道些事情,不会被臣子们当猴耍。
  晁错张了张嘴,似乎想要说些什么。
  但刘彻却背过身去,负着手吟诵起来:“人不患其不智,患其为诈也,不患其不勇,患其为暴也!不患其不富,患其亡厌也!其唯廉士,寡欲易足,今赀算十以上方为宦,敢问诸卿,廉士何求?”
  这可真是一个高大上的回击,瞬间就堵死了晁错任何争辩的可能。
  “御史大夫与廷尉先请回罢!”刘彻背着身子道:“中郎将留下,孤有些事情要与中郎将说!”
  “诺!”晁错与赵禹相对一视,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一丝忧虑。
  取消赀算限制,势必将对目前的政治结构产生长久而深远的冲击。
  但是,他们两个都清楚,这事情,恐怕已成定局了。
  刘家天子,一旦决定下来的事情,很少会改变,更何况,这个事情,还是刘氏天子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事情。
  扩大官员来源,扶持中产阶级,打压豪强勋贵,这就是刘氏自先帝以来的国策,更是不会改变的方针!
  送走晁错与赵禹,刘彻才转过身来,看着郅都。
  这些天,刘彻在与皇帝老爹反复谈论考举事宜时,就曾问过皇帝老爹“倘遇大事,儿臣不决,可与何人相商?”
  郅都,就是那个被皇帝老爹提及的名字。
  换句话说,在皇帝老爹眼中,周亚夫也好,晁错也罢,都不如郅都可信。
  因为,这些人都可能有私心私欲,但郅都,绝对不会有!
  他是天子的鹰犬,刘氏的猎狗,冷酷无情的执法者。
  天子的命令,他会不打折扣的执行。
  不管是杀人还是救人……
  是以,有些话,不方便告诉别人的,可以告诉郅都,由郅都来当这个传声筒,传递给皇帝老爹。
  特别是像今天这样的事情。
  刘彻自己跑去宫里禀报,太显眼了!
  通过郅都来传声,就好多了,最起码,不会有太多的眼睛,去盯着郅都。
  河南郡发生的事情,刘彻知道,这有多敏感,毫不夸张的说,这个盖子要是揭开了,一个不好,可能还会烫伤他自己的手!
  刘彻可不相信,这样的事情,就一个河南郡有!
  整个关东郡国,类似的事情,应当是全部存在的,只是轻重程度不同罢了。
  杨丰记录的文字里,就多次提及乡间农民的抱怨,就没有一个不抱怨,官府收税收的太多,生活日益艰难的!


第361章 缘由
  “卿先看看这些罢……”刘彻拿着手中还带着血迹的纸张,递到郅都手中。
  郅都看完,表面上虽然默不作声,但刘彻明显能看到,他手上暴露的青筋。
  刘彻看了,心里微微点头。
  郅都的性格,向来嫉恶如仇。
  前世,郅都主政南阳,不过两三年,就杀的整个南阳地主豪强人人自危,调任中尉,更是大开杀戒,长安公卿皆称其为“苍鹰”。
  如今,见了河南郡的地方官如此作为,他能忍得住才怪!
  但,在这个问题上,刘彻很清楚,他要做的,只是将问题汇报上去,至于皇帝会怎么考虑,怎么决定,那暂时与刘彻无关。
  “麻烦卿将这些材料,秘密呈递给父皇罢……”刘彻淡淡地叹道。
  其实,现在,刘彻也隐约猜到了,类似河南郡的地方官僚私自征缴算赋,收上去后,拿去干嘛了。
  刘彻又不笨,想想大天朝当年摊派统筹款,提留款是拿来干嘛的?
  无非就是发放各级衙门胥吏的工资,然后,上上下下,都分润一些好处,公款吃喝养养小三二奶什么的。
  这个道理,古今如一,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
  因而,刘彻心里很清楚,这个盖子,暂时还揭不得!
  只是,刘彻好奇心比较重,按照杨丰记载的事情来看,河南郡等地的地方官,绝对不至多收了一次算赋。
  他们几乎春夏秋冬,都会催缴。
  河南郡,根据去年的上计和人口普查,总共有二十四万七千户。
  以每户正常一年上缴六百钱的算赋来计算。
  河南郡的官员,一年要多收数千万钱的算赋。
  这么多钱,一个小小的郡守的能耐显然是遮掩不了的,哪怕,他姓窦。
  这官场上,一件小事,都可能被政敌拿来大做文章,何况是每年数千万钱的买卖!
  御史大夫衙门,廷尉衙门,还有丞相衙门,居然都在这个事情上,成了哑巴,刘彻甚至都没听人说过,有这样的事情。
  嘿嘿,难道不奇怪吗?
  姓窦可不是护身符!
  朝廷上不鸟窦家,不喜欢窦氏的人,一抓一大把!
  不然,当年,窦广国为相的风声刚刚放出来,朝野物议怎会那么汹涌?
  于是,送走郅都后,刘彻一头扎进了少府的档案室,一直蹲到夜幕降临,方才出来。
  走出档案室的刘彻,一脸的无奈。
  数据,永远不会骗人!
  刘彻现在已经差不多知道,这里面的猫腻了。
  在少府的档案里,刘彻发现,被划归给他这个太子的十个封县,居然照常有算赋和田税以及刍藁税入库,分文未少!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就是老刘家自己也是这场盛宴的参与者!
  本应该是从租税、算赋和以及刍藁税中扣除的每户两百钱的太子食邑费用,被人摊派了农民头上。
  这还是关中!
  刘彻此时感觉,心情无比沉重。
  连国家的最高层,金字塔的顶端,都参与到这场盛宴中,你还能指望下面的官员有节操?不会有样学样?
  然而,此时此刻,摸到事情真相的刘彻,只有一个念头——这是在自己给自己挖坟墓!
  刘彻不知道,这事情,究竟是皇帝老爹自己也清楚,还是,有人在里面搞鬼。
  两者可能性,都存在!
  皇帝这种生物,永远都不要指望它的节操会有下限!
  所谓的明君圣主,掉起节操来,连暴君都会感到恐惧!
  但刘彻却觉得,这样的事情,以他老爹和先帝的性格,大抵是做不出来的。
  不然,这岂非是自己抽自己耳光?
  前脚刚喊完轻徭薄赋,免除了一大堆田税,后脚自己就给自己一巴掌,刘家人还没这么傻逼!
  那就只剩下一个可能了……
  官僚们为了政绩,没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每年十月的考绩,就是一条勒在汉家上上下下官吏脖子上的绳索。
  人口、户数、田亩、税收,哪一个都是考核的目标。
  为了头上的乌纱帽,这帮家伙,没什么事情不敢做!
  休说是区区摊派了,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