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4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纷纷开始拿郡中的大户开刀,尤其是商贾属性的大户。
  这倒是没什么问题。
  抓些商人,送来关中,一来解决地方上的一些难以用律法或者正道手段剪除的豪强,避免门阀势力的出现,另一方面,也能丰富从上到下的各层官员的口袋,更有利于关中经济发展和财富的聚集。
  只是……
  刘彻想打击的是那些违法作歹,在地方上臭名昭著,同时以高利贷、保护费维生的寄生虫们。
  可没想向实体经济开刀。
  现在,这叫个什么事?
  河南郡的郅都,把盘踞雒阳五十年的师家连根拔起,送来关中。
  这在一开始,是个好事情。
  师家在雒阳待了五十年,再待下去,就可能发展成类似世家门阀的怪胎——他已经有这么个迹象了。
  但你南阳把宛县孔家给报上来,这是个什么意思?
  要知道,南阳的孔家,刘彻可是颇有好感的。
  这个家族,虽然说在崛起的过程中,难保干了许多坏事,原罪多如牛毛。
  但,这个家族,却是汉室少有的技术达人。
  前世,盐铁官营政策的起源,就是孔家的孔仅推动的。
  虽然这个家伙不是什么好鸟,推行盐铁官营,只是为了自己家赚钱,玩官商,顺便打击其他竞争者。
  但孔仅在任上和之前,还是干了不少好事情的。
  并且推动了铁器农具在天下的普及。
  南阳郡正是在孔家的努力下,才成为了汉室的另一个冶铁铸造中心。
  况且,南阳郡如今,那么多的地主不报,为什么偏偏报一个根基还比较浅薄,除了冶铁就是爱好养鱼的孔家?
  刘彻不由得对南阳郡的官场很不放心。
  于是,因此导致的后果就是,刘彻任命张汤的小弟宁成为南阳郡郡尉,前往老家,好好的查处一下当地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以及士绅势力。
  另外,荥阳方面报上来了宣曲任氏家族……
  刘彻看到荥阳方面的奏报后,只想把荥阳的县令的脑袋塞到他的屁眼里。
  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荥阳任氏家族,是汉室所有商贾中唯一一个曾经被太宗孝文皇帝称赞的商贾,是“长者”是汉室自己立起来的牌坊。
  你这家伙是想打太宗皇帝的脸还是自己智商实在不够用了?
  刘彻不由得充满了恶意。
  “或许,这些事情,只是某些人纯粹想恶心朕……”刘彻脑洞本来就很大,很快他就又想到了这么一个结果。
  关东地区的官场,腐朽已久,地方上的土地兼并,愈演愈烈。
  要说没有官方插手甚至合流,鬼信呢?
  这些家伙明着不敢对抗,暗地里玩这些恶心人的把戏,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老虎不发威,当朕是病猫?”刘彻哗啦的翻看着各地送上来的名单,越看越怒。
  这关东,就没几个郡让他省心的。
  “去,把张汤和王温舒,给朕召来!”刘彻吩咐下去。
  “老刘家太久没掀桌子了,看来,很多人都忘记了,天子一怒,流血漂橹,伏尸百万!”刘彻心中冷笑着,看着那些卷宗:“朕得让某些人知道,什么叫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只是,这打击面,不能太广。
  杀鸡骇猴就可以了,毕竟,虽然关东的地方郡国,已经腐朽。
  要是全部收拾了,不是不可以,但,一下子打掉太多官僚,必然会引起动荡。
  而且,如今,汉室也实在缺乏可靠的官员。
  考举的士子们想要成长起来,独当一面,需要时间沉淀。
  “任家……呵呵……”刘彻复又拿起荥阳县令的奏报,看了一遍。
  这任氏家族,在汉室天下,是一个颇具传奇的商贾家族。
  说它传奇,是因为,同样是土地兼并,别人占个千把顷,地方官府就开始提防。
  但任家几乎将它的老巢宣曲的土地给吞了大半,却只引来齐声赞扬。
  在汉室所有商贾中,任氏的吃相,都不算文雅。
  但偏偏,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有仁义道德的“长者之家”,且颇有古风。
  这算个什么事嘛!
  更离奇的是,历史上小猪发动告緍,天下所有商贾大户,基本都灰飞烟灭。
  唯有任氏,依旧好好的在荥阳称王称霸。
  甚至还得到了小猪的褒扬……
  这样的手段和心机策略,后世所谓的绿茶婊,大抵就是如此!


第517章 长水胡骑
  王温舒抬步走上未央宫的宫门台阶,他感觉,自己的双脚都在颤抖,提着绶带的手,更是紧张的有些发白。
  面圣!!!
  这是王温舒过去根本不敢想的事情。
  而在今天,梦想成真了!
  微微出了一口气,王温舒自己也有些不太相信,他的命运,在过去一年中,居然会经历如此大的反转。
  去岁考举,他最后是杀进了第三轮,最终成绩也不差。
  一开始,王温舒被告知,他已经被分配在内史下属的华阴县,将出任华阴县县尉丞,秩比四百石。
  这个职位,起点很高。
  华阴县素来就是关中的大县,各方势力混杂,很适合王温舒这样的人施展才华。
  更关键的是,华阴县当地有御史大夫衙门派驻的御史,等于说一举一动,都能上达天听,出了成绩,天子第一时间就能知道。
  当朝治粟内史直不疑,最初就是从华阴县县令的位置上做出了成绩,从而被太宗皇帝简拔的。
  只是,奈何天有不测风云啊!
  王温舒甚至还没来得及摆酒庆贺,一个晴天霹雳就炸响在他眼前——负责筛选官员的少府和丞相府的有关部门,在面试了他以后,居然给了他一个“五官不正”“略输威仪”的评价。
  这个评价,可真是要命!
  要知道,汉室是个看脸的政权。
  长的歪瓜裂枣的家伙,等于自绝于仕途,甚至,长相不够帅,勉强进了仕途,前途也有限的很。
  王温舒自问,自己虽非什么伟岸大丈夫,容貌也不算帅的惊天动地,但自己的那张脸,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所谓的“五官不正”吧?
  至于威仪,那更是为官之本,没有威仪的官员,怎能压得住下面的官吏与百姓?怎能让百姓士民服从?
  得知了面试结果后,王温舒真是恨不得剁了那几位负责面试的官吏。
  但少府与丞相府的评价,别说是他王温舒这样出身低微的一般人,就是列侯子弟,恐怕也无从更改。
  只有三公九卿,天子心腹一级的大臣,才能让少府与丞相府,将自己说出去的话给吞回肚子里。
  他王温舒自然翻不起任何浪花。
  甚至连扑腾扑腾的资格,都没有!
  好在,他前脚刚刚得知了面试结果,后脚就有贵人上门了。
  天子亲信,贴身内侍,大宦官王道亲自拿着礼物上门拜访,给出了绣衣卫直指使者的官衔,许下了“君可自由翱翔”的承诺。
  若是稍微有些节操的文人士子,恐怕第一时间就要拿着棍棒赶人了。
  阉竖之辈,安敢欺我清白?
  可惜,王温舒早就没有节操了。
  更何况,对方开的条件,确实很够意思。
  秩比六百石的绣衣卫直指使者,可持节监督百官,风闻奏事,必要时,更可持节调动军队,便宜行事。
  更重要的是,俸禄很诱人!
  外朝一位六百石的佐吏,一岁俸禄也就是六百石粟米,外加逢年过节的赏赐,一年四季所给的官服布匹,再加些外快,撑死也就千把石粟米的收入。
  但绣衣卫却不同。
  以王温舒为例。
  他除俸禄和赏赐外,每个月还能拿到三匹布帛,八百余钱,一石酒,十斤肉的“绣衣卫津贴”。
  另外,还有三百钱每月的房租补贴,二十斤麦粉每月的营养补贴。
  而且似他这样的绣衣卫高级成员,每年还持有二十万钱的特殊经费以及三个名额的死刑豁免权。
  按照绣衣卫的规定,他可以无条件的随时支取和使用那二十万钱的特殊经费以及死刑豁免权。
  用于招揽人手,组织情报网络。
  只需要每年年终列一个报表给上官,详细说明所用经费用途明细以及死刑豁免权的使用过程。
  而且,绣衣卫是天子爪牙、心腹,干的好了,就能进入天子眼帘,算是一条飞黄腾达的捷径。
  待遇好,有前途,王温舒几乎没有扭捏,就丢到了自己的节操,答应了王道,加入了绣衣卫。
  事后王温舒才知道,原来,他的那个华阴县县尉丞之所以飞了,是因为他被人推荐给了王道,以王道的身份,自然轻易的就能让丞相府和少府的吏员,指鹿为马,睁眼说瞎话。
  不过,现在王温舒心里是一点芥蒂也没有了。
  反而觉得,这绣衣卫才是他这样的丈夫施展拳脚的地方。
  在绣衣卫不过三个月,他王温舒就已经做出了好大的成绩。
  三个豪强家族,被连根拔起,十几位六百石以上的京官被投进了廷尉大牢,就是在这长安城中,王温舒三个字,也渐渐有了些分量。
  “这还不够!”王温舒在心里说:“大丈夫生于世,当建功立业,列鼎而食!”
  而今天,天子的召见,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思索间,王温舒就被引导的宦官带到了温室殿的殿门前,无需旁人指点,王温舒立刻就跪在门口,拜道:“臣绣衣卫直指使者温舒请见天颜!”
  不多时,殿中走出一位宦官,正是王温舒现在的顶头上司王道。
  “陛下命你入觐!”王道面无表情的道。
  “诺!”王温舒连忙再叩首,然后随着王道走进温室殿。
  一进温室殿,王温舒就立刻跪在殿中,匍匐在地,拜道:“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起来吧……”只听到一个男声和气的吩咐着。
  王温舒这才敢起身,站在殿中,偷偷用余光瞄了一眼那端坐于上首的天子,然后迅速低头。
  在王温舒眼中,天子很年轻,但极有威严,一双眼睛仿佛能看透人的心神,只是瞄了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