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5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就应当知道,此人,不仅仅只是一个江湖术士。
  准确的来说,他是一个思想界,哲学家。
  算命只是兼职。
  就好比留候张良,军事家和政治家只是其兼职,本职是修仙者一样(虽然他走错了位面……)。


第557章 诱饵
  司马季主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常常带着门下弟子与童子,周游天下。
  刘彻即位曾经三番五次,派出使者前去寻找这个汉室神棍界的巨头。
  当然,只是做做样子的。
  司马季主是当世为数不多,真正不想当官的人。
  太宗在位时,曾经屡次征辟司马季主。
  但人家只想逍遥自在的过自己的生活,不愿意趟政治这趟浑水。
  所以,历次礼娉,都被拒绝。
  但样子还是要做。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这样的把戏,就是后世蒙元与满清都要冠冕堂皇的做做样子。
  所以刘彻登基后,照例就派出了使者,征辟那些天下知名的各派名士,自然,司马季主也在其中。
  价码嘛,也很高。
  全部是以千石甚至两千石的待遇礼娉。
  只是职位,全部都是博士……(这是刘彻发明的,跟以前比,博士官职变得有等级了,有八百石、千石、两千石等三个级别)
  跟后世的想象不同,汉室初期,征辟名士,一般都不会直接任命实权官职。
  当初,吕后延请天下闻名的大名士“商山四皓”来给刘盈的太子大位保驾护航,给出的价码,也不过是所谓的建成候吕泽客卿,虽然财物待遇比拟王侯,但职位却是连编制也没给……
  征辟名士,真正给出编制和地位的,还是太宗。
  但那也只是博士而已。
  虽然职位待遇,都比较高。
  但实权却是一点也没有。
  皇帝高兴或者兴趣来了,就去公车署或者传召博士们随行,谈经论道。
  除此之外,博士官们想要插手朝政,影响政局,几乎是不可能的。
  翻开史书,小猪之前,真正能将名声转换成权力的,一个也没有。
  哪怕是教育出了晁错这样的法家能臣的法家巨头张恢,曾经门下有着两代楚王,四位九卿,两千石数以十计的浮丘公,也不曾因其名声,出任过什么官职。
  最多,就是统治者会非常尊重他们。
  但想要实权?
  免谈!
  这个政策,刘彻认为是很好的。
  务虚的,搞理论的,就去务虚,搞理论吧!
  跑出来当官那是害人害己。
  当然,你实在想做官,也不是不行。
  你要愿意从基层干起,刘彻举双手欢迎。
  只是,这是不可能的。
  事实证明,刘彻的改革非常成功。
  许多过去“不愿意为五斗米折腰”的巨头,这次纷纷倒在了两千石博士的糖衣炮弹下,乖乖的跟着使者来到长安,出任了千石至两千石不等的博士官。
  虽然他们很快发现,除了级别变了外,一切然并卵,甚至连常朝,他们都不能参与,只能在朔望朝刷刷存在感。
  九卿各衙门和少府兰台尚书们的闭门会议,更是连结果与讨论的内容,都不给他们打声招呼。
  但,文人嘛,就是那样,面子上满足了就好。
  许多人对两千石这个头衔,甘之如饴。对自己的绶带与官印的颜色,更是欢喜得不得了。
  当然,本着资源利用最大化的原则,最近,刘彻开始在博士们中间动员起来,鼓动他们去即将成立的太学与大汉皇家学苑担任祭酒、主教,教育年轻学子。
  效果还不错。
  只是,世界上总有些异类或者说真正淡泊名利的高人。
  司马季主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刘彻直接开出了两千石的黄帝内经与道德经博士的价码,但人家依然是不鸟。
  好吧,不鸟就不鸟吧。
  当时刘彻也没放在心上。
  但许负的事情被刘彻调查清楚后,刘彻就开始重视司马季主的作用了。
  因为刘彻发现,汉室的宗教界或者说神棍界,比他想象的更加混乱无序。
  虽然在前世,刘彻就听说过一个笑话。
  这个笑话是这样的。
  某次,皇帝(小猪)开了趴体,召集了当时长安城所有的神棍名人,问计这些神棍,某日纳妃可乎?
  五行家说,可以。
  堪舆家认为,当日有些不妥,建议改日。
  建除家的人说,这一天不吉。
  丛辰家以为大凶。
  历家弱弱的说,这一天有些小凶。
  天人家认为颇为吉利。
  太一家则力撑此日上上大吉。
  换句话说,面对同一个问题,神棍们能把脑子都打出来。
  即使是同样认为吉利与不吉的几个派系,相互之间也是完全迥异的态度和立场。
  刘彻即位后,绣衣卫调查发现,整个宗教界的混乱,比他想象的更加无序。
  且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同派系之间的争论,甚至开始付诸武力。
  相互砸对方场子,这是非常常见的事情。
  各派之间为了抢夺客户与话语权,甚至常常上演暴力打砸乃至于肉体毁灭一类的戏码。
  这对刘彻来说,简直是不可接受的一个事情。
  他可是来自于两千年后,那个连活佛转世,都需要人民政府批准的时代。
  神棍们,接受政府管理,在指定的场所,从事指定的活动,在刘彻看来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虽然现在条件还做不到。
  但是,让神棍们这样毫无组织漫无目的的瞎闹,也不符合刘彻的利益。
  皇帝,本身就是政教合一,受命于天,管理一切牛鬼蛇神,仙魔人鬼的至尊。
  除了虚无缥缈的老天,其他一切存在,都要听命于皇权。
  所以,最近,刘彻加大了寻找司马季主和延请礼娉此人的力度。
  希望借助司马季主的名望和声望,来整合目前乌烟瘴气的神棍界。
  至少不能再出现,各个派系,自说自话,相互矛盾的尴尬局面。
  只是,想让司马季主乖乖听命,还是有些难度的。
  当年,贾谊被此人喷的一脸口水,更是“忽而自失,芒乎无色,怅然噤口不能言”只能“摄衣而起,再拜而辞”从此不敢再登其门。
  就可知,司马季主,没有一个足够让他心动的价码,他是不会愿意乖乖上钩的。
  而且,这个价码与官职高低、地位高低无关。
  司马季主自己也说了“骐骥不与罢驴为驷,凤凰不与燕雀为群,贤者不与不肖者同列”所谓“君子处卑隐以辟众,自匿以辟伦”。
  在他看来,他才不屑与一群蝇营苟且之辈同伍。
  就算给他个丞相干,也不乐意!
  好在,汉室还真有这么一个理想世界。
  直属皇室管理,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外朝干扰,也不会与外朝的士大夫、官僚产生交集的太史令衙门。
  正巧,太史令衙门,目前是太史公司马迁的父亲掌管。
  无论学风还是气氛,都很符合司马季主的要求,全是淡泊名利,沉浸在历史与典籍的海洋中的同道中人。
  所以,刘彻拿出了太史令丞这个职位来诱惑司马季主。
  唯恐他拒绝,刘彻特意让使者带去了一句话:朕欲重修历法,明算天地星辰,比集论其行事,验于轨道以次之。编《历书》作《天官书》《封禅书》,以继往圣之绝学,开后世之新途,闻公当世日者,贤明播天下,朕谨具仪表,拜请公,佐证大事,翌日,流芳百世,遗泽万年,公等之任也!
  历书,重新计算年月日和四季变迁,这可不止是学术界和科学界的大事,更是宗教界和神棍界的大事,涉及道统与话语权,至于天官书,看名字就知道,关乎着重订仙神名位和星辰变化,至于封禅书,则是要追述和记录三代以来,历代天子泰山封禅以及“天”对其封禅行为的回应与嘉奖,更是了不得的事情。
  有着这个价码,刘彻就不相信了,司马季主还能坐得住?
  任你再怎么淡泊名利,不屑为官,也得乖乖的来给朕的大业出力!


第558章 绣衣卫改革(一)
  翌日,温室殿。
  数十位绣衣卫的高层官员济济一堂,像小学生一样,规规矩矩的跪坐在殿中的蒲团上等待着天子的到来。
  作为一个新生的特务机构。
  而且还是由宦官掌管下的特务机构。
  绣衣卫注定了,从它成立的那天开始,就是主流舆论眼里的异类,普世价值的死敌。
  自然,不可能有什么身家清白的良家子,或者出身尊贵的贵族子弟。
  甚至,就连落榜的考举士子,稍微有点骨气和节操的,也不会加入绣衣卫。
  自成立至今,绣衣卫上上下下,加起来统管只招收到了三位考举士子,七位落榜士子。
  剩下的人,全部是来自三教九流,背景复杂的社会闲杂人等。
  整个绣衣卫里,游侠出生的成员,占去了近乎一半的名额。
  即使是从考举士子中招揽来的人,也都或多或少,与游侠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而剩下的人中,秉性淳朴的,出身来历清白的,也是寥寥无几。
  大抵只有那些负责传递公文,管理财务的文书吏和刀笔吏手上没有沾过血。
  而这些选择加入绣衣卫的“英雄豪杰”们,自然不可能有什么远大抱负,崇高理想。
  其中或许会有几个真心想为国家社稷做点事情的人才。
  但,绝大多数人,参加绣衣卫,其实只是为了借绣衣卫洗白自身。
  甚至,借助绣衣卫的虎皮,给自己谋利。
  刘彻站在温室殿的屏风后面,悄悄观察着这些人。
  心里面,许多想法不断浮现。
  最终,这些念头化作一个坚定的决心:绣衣卫绝不能再继续这样下去了。
  刘彻微微伸手,旁边的王道立刻将一个薄薄的小册子递到刘彻手上。
  册子上面,记录着现在在场的所有绣衣卫成员的名字,籍贯,背景以及职位。
  随手翻了翻这册子,刘彻就微微摇了摇头。
  绣衣卫的组织结构,实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