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6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问题是,汉室负责马政的是太仆衙门……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
  太仆衙门怎么跟少府要钱?
  这无疑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所有见识过后世天朝跑部进京盛况的人们应该都不会模式类似的情况——想从别人里撬东西吃?这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过去六十年,所有汉室马苑,全部是皇帝下令,然后才建起来的。
  太仆衙门只负责这些马苑的运营情况,而其资金来源,全部由皇帝特批后走少府的帐。
  这固然避免了浪费,但也造成了另外一个后果:马政建设及其缓慢。
  在历史上,汉军的骑兵化,在刘彻老爹上台前,几乎停滞。
  大步兵主义,弓弩无敌主义,充斥军方。
  这固然是保守主义在作用,但未尝没有马政不给力,国家根本无马可用的问题。
  直至刘彻老爹上台,才大力营造马苑。
  史载,景帝统治期间,总共新建了三十六处马苑,国家养马数十万匹。
  而在这之前,汉家的战马,向来就是老大难问题。
  如今,刘彻老爹早死,其主要的政绩,三十六马苑,只有四个得以兴建,总计养马数量,不过三四万匹而已。
  刘彻即位三年来,倒也加快了养马速度。
  但库存马匹数量,也不过十万匹上下,每年最多只能供给军队战马万匹左右。
  这无疑是不行的。
  而且,少府的官僚系统积重难返,很难快速的响应,又给马政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掣肘。
  因此,刘彻决意改革马政,将更多的资源倾斜到太仆,使之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度。
  但少府却是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力,刘彻自己也不会煞笔到了将算赋的资金使用权,从少府划归到外朝——一个没有钱的皇帝,还不如一个傀儡。
  所以,刘彻就把少府跟太仆衙门叫到一起,让他们组织一个类似委员会的机构,专门审核和批准马政资金,并接受刘彻的领地。
  刘彻以天子的威权,亲自下场,勉勉强强的按着少府和太仆同意了这个要求。
  但随后的事情,就没有这么简单了。
  太仆说,既然国家马政,是俺们负责,那这个机构,就应该是俺们做主,少府你只管出钱就行了。
  少府回以四个字:干汝娘亲。
  然后就打起来了。
  然后,会议就被武力暂停。
  一连三天,会议最终都是以扯皮开始,互殴结束。
  太仆袁盎跟少府刘舍都在斗殴中被人揍的鼻青脸肿,衣冠不整。
  看了三天戏,刘彻算是看明白了。
  无论少府还是太仆,都不希望改革。
  为什么?
  因为改革会破坏现有秩序,导致很多人的利益受损,尤其是马政系统这样庞大的,复杂的,各种利益集团盘根错节的系统。
  没有什么贵族官僚,敢以一己之力,来对抗整个系统上上下下的利益集团。
  所以,他们干脆就以这个办法来拖,拖到实在拖不下去,让人无话可说的时候,他们就会顺水推舟,达成妥协。
  这样,他们就完美的将锅甩给了刘彻这个皇帝——不是我们不给力,实在陛下压力太大,不得不如此。
  好嘛,这还只是刚刚开始,还没深入到马政的敏感地带和核心问题呢!
  这少府跟太仆,都已经用这样的方法来拖延了。
  “若朕要动‘复马令’你们还不得跳起来?”刘彻腹诽着想道。
  照现在这样的进度,刘彻觉得,要是让这些官僚继续扯皮下去,可能到明年这个时候,也未必能讨论到具体的马政措施和制度革新之上。
  所以,刘彻决定,甩开这些官僚。
  “准备好车马和仪仗,明日朕将巡幸骑马和承华两厩,传书给丞相和御史大夫还有执金吾,命令他们明日陪同朕一同考察,汉家马政!”刘彻对着王道下令:“命丞相等,不可将朕将巡幸之地泄露!”
  “诺!”王道领命下去。
  ……
  翌日,刘彻的天子车驾,在元德三年的新年,第一次驶出未央宫。
  随后,丞相、御史大夫与执金吾,相继率领自己的主要官员和属官各曹千石以上属官随同。
  浩浩荡荡的仪仗,自出现在御道上,立刻就吸引了全城的注意。
  天子大朝仪后,第一次巡幸,所代表的含义,使所有人都不敢松懈。
  而天子仪仗出了御街后立刻直奔骑马厩,则让无数人立刻嗅到了一股诡异的味道。
  汉家自定鼎以来,整个马政系统,就分为了两个部分。
  其一是专门给皇帝、皇后、太后、皇子和百官公卿服务的内厩。
  内厩在长安城中,内厩所养的马匹,基本都是给皇帝和大臣服务的公共用马或者御马。
  素来得到关注最多,上级检查也最多。
  历史上,著名的典故,巧言释罪,就发生在内厩的未央厩中。
  未央厩令上官桀,完美的用自己的机智和狡诈,给所有人上了一课,这个课程的名字就叫做“如何扭转领导对你的不利印象”。
  与之相比,可怜的义纵,因为同样的缘故“汝以为吾不复行此道”而被小猪给杀全家了,就只能说明,义纵实在太老实了……
  而跟内厩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外厩。
  按照传统,外厩的马匹,主要是供给军队战马。
  除了军方,很少会有人去关注。
  就算想关注,也得要时间、精力。
  因为外厩基本都在长安城外,最近的一个骑马厩也与长安城有着半天的路程。
  丞相和御史大夫,能偶尔想起来,派个官员或者代表去检查一下就已经不错了。
  至于皇帝?
  那就更加鲜有去巡幸的。
  一直以来,骑马、承华和路等三外厩,一直都是为太仆所掌握,缺乏监督,弊病丛生。
  刘彻花了三个时辰,抵达骑马厩时,骑马厩中已经是一片鸡飞狗跳。
  很显然,厩中上下,都没料到,天子会搞忽然袭击,而且还带上了丞相、御史大夫、执金吾这三个巨头一同陪同巡幸。
  这顿时就让骑马厩令和丞以及下面的厩监吓得尿裤子。
  他们几乎都以为,自己过去偷偷摸摸干的事情被人发觉了呢!
  好在,他们还没被吓傻,立刻就醒悟了,真要是那样,来的就不会天子仪仗,而是廷尉司曹的差官了。
  即使如此,这些家伙也是战战兢兢的全部匍匐到骑马厩门前的道路两侧,一个个都在心里面祈祷天子和丞相只是来随便看看,不会仔细查验。
  只是,他们万万没想到。
  天子御驾,刚刚停下来,立刻就有着一帮兰台尚书,拿着算盘和各种笔墨,直接找上了负责监督骑马厩的运营的牧监,直接就开口:“奉天子诏,核查贵厩马匹数量及出入文书,请诸公配合一下……”
  骑马厩令,当场就晕倒在地上。
  不为别的,只因为,骑马厩在册马匹数量是五千零七十一匹,但实际上,整个牧场中,现在最多只有四千匹。
  刘彻从御撵上看到这个情况。
  这一点也不出他的意料之外。
  实际上,在来之前,刘彻已经调查过了。
  绣衣卫的探子和下面报告的马政情况的档案,在未央宫的档案馆里堆满了整个屋子。
  刘彻更加清楚,他此行的目的是什么?
  循天朝太宗故智,南巡以安天下议论。
  某些东西,你要不把脓捅破,把事情摆到天下人面前,那么,官僚集团肯定是能拖就拖,能挡就挡。
  “国家养马,岁耗钱粮以数万万,天下黎庶,人丁出算赋以百二十钱,百姓以顷出刍藁,供给社稷养马之用。诗云: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朕为百姓民父母,自当为朕子民问一问,国家岁收刍藁算赋,以数十万万计,这些钱与刍藁,可都用到了马政上?”刘彻对着陪同视察的周亚夫、晁错、郅都说道,然后缓缓走下撵车,理正冠帽,手持着天子剑,看向那些跪在道路两侧,瑟瑟发抖的家伙们,然后,命令:“传朕的命令,清点所以在册马匹,核查全部公文往来档案!”
  刘彻转过头来,对执金吾郅都道:“执金吾,朕授权给卿,一查到底,尚书令在旁配合,不可有半分懈怠、推诿!”
  “诺!”郅都与汲黯立刻下拜。
  而御史大夫晁错,此刻眉毛都快笑得飞起来了。
  无论如何,这次太仆袁盎,恐怕要有麻烦了。
  而袁丝有麻烦,就是对晁错最好的消息!


第662章 【南巡】(二)
  刘彻带着群臣,走进骑马厩中查看。
  本次巡幸,刘彻的命令是丞相府千石以上司曹官员并御史大夫衙门六百石以上诸主事官及执金吾都尉以上将佐陪同。
  所以,整个陪同巡视的队伍非常庞大。
  仅仅是有资格簇拥在刘彻这个皇帝身周,聆听圣教的官员就足足有百余人,恭着身子,低着头,在外围等候刷脸机会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刘氏天子素来喜欢有事没事就找中低层的官员询问。
  譬如太宗皇帝时著名的故事——冯唐进言。
  当时的冯唐担任的是什么职位呢?
  答案是:中郎署长。
  这是一个五官中郎将下面的属官。
  其地位大抵相当于天朝的神京警备司令部某预备役团长。
  另外,张释之虎圈进谏的故事里,甚至出现了太宗皇帝与负责虎圈维护工作的廧夫之间的对话。
  这个故事里的那个廧夫的级别就更低了。
  而在历史上,刘彻的老爹在晁错死后,更是特地找了个从前线归来的司马询问前方战事情况以及天下人对杀晁错这个事情的看法。
  小猪朝时,小猪更是不止一次的跟中下层官员发生对话。
  甚至其晚年的罪己诏,都是在一个给刘邦守陵的老头子的一封书信下推动的。
  所以,无数人都在摩拳擦掌,等待时机,许多人都在暗暗做着准备,随时回答天子可能的忽然提问。
  刘彻能感觉到,他每一次回头,每一次转身,每一次行走,都有着无数双热情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