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6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东西,窦彭祖原本是想不到的,但是,他的叔父,却有着一双似乎能看破未来的眼睛。
  经过叔父的描述后,窦彭祖都被吓出了一身冷汗。
  震惊之后,就是难以抑制的冲动。
  擅权——我也要控制、掌握。
  当然,作为臣子,窦彭祖不需要跟天子那样,让擅权们完全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他只需要搭个便车,分一杯羹。
  而窦家的地位,有这个资格入场喝汤。
  当然了,假如要是天子不约束,不警告,那偷偷摸摸做些小动作,偷一点天子的权柄,自己拿来用用也是无可厚非的。
  天授不取是要遭天谴的!
  打着这样的主意和算盘,窦彭祖领着数十位被传召来到未央宫,已在殿外吹了大半夜冷风的擅权们自宣室殿的侧门,鱼贯而入。
  这些擅权,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得到了通知,并且在太常衙门里,接受了月余的礼仪培训。
  但,当他们走进宣室殿之中,看着这金碧辉煌的汉室神殿,国家的最高权力殿堂,望着那光滑的能倒映出人影的地板以及分坐两侧的那一位位平日里如雷贯耳,连名字都不能直呼的大人物。
  胆小的已经战战兢兢,小腿肚子都要抽筋了。
  即使是平素最自信最自得的人,此刻也是将脑袋低的低低的。
  他们清楚自己的身份。
  说的好听点,他们是准官员,说的难听点,其实就是个市井之人,无赖罢了!
  甚至,就是有人骂他们一声贱民,他们也得接着。
  主流舆论跟朝野数十年的宣传洗脑,不止使得天下百姓跟士林都确信,商贾=贱民=末业,就是商贾自己也信了。
  不然,天下何以每年都会有那么多走赀官的人?
  何以当初晁错输粟捐爵,会引发天下的狂热?
  何以,几乎所有商贾在发家之后,都不会第一时间选择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而是回到家乡,疯狂买地,兼并?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不就是想要自己跟自己的子孙后代,不再是贱民,不再是被人歧视、唾骂的市籍之人?
  尤其是擅权们,对这些东西,都是深信不疑,甚至奉为圭璧的。
  因为,他们跟官府,跟百姓,跟贵族打的交道是所有商人中最多的,受过的有形无形的歧视也是最多的。
  在整个舆论和整个社会的一致歧视下,他们自然而然,就产生了自卑感。
  倒是那些被塞进擅权队伍里的勋贵外戚的家奴跟子弟,稍微正常一些,但也正常不到那里去。
  这些人跟着太常窦彭祖,战战兢兢,亦步亦趋的走到宣室殿的殿中,然后,集体扑通一声,就匍匐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只能喊道:“粗鄙野人,某县擅权,某某,幸蒙天恩,得见圣颜,吾皇万寿无疆!”
  太常窦彭祖则拜道:“陛下,关中诸县擅权,号平贾者,计六十九人,皆已带到,臣彭祖向陛下交旨!”
  “太常请回!”刘彻站起来点点头道。
  然后,他就看向那跪在大殿中间,有些紧张的过分的擅权们道:“公等来了,很好!”刘彻的声音非常柔和,就向春风一般吹拂在擅权们的心坎上,融合着他们的紧张与恐惧,尤其是,这些擅权里,有几位曾经在三年多前,曾经在刘彻的太子思贤苑里见过一次刘彻,多少知道,今上不是吃人的老虎。
  这样,他们才稍微平静了些,但依旧死死的趴在地上,纷纷道:“天恩浩荡,我等感激涕零……”
  “请诸公入座罢!”刘彻笑着吩咐下去:“公等虽布衣,但身负一市平贾之权……上帝贵平,公等多年列市贾肆,调和官民,平物定价,均输一方,古者所谓士,亦不过如此,可在殿中列座!”
  刘彻这番话下去,擅权们不分大小,立刻就全部哭着拜道:“圣恩如海,竟沐我等低贱之人,愿万死以报君恩!”
  可能后世的人,不会有这样的思想。
  但在此时——士为知己者死,是行之于天下颠破不变的真理和普世价值观。
  自春秋以来至今,为了一诺或者一饭之恩,舍弃性命报答的,不知凡几。
  作为皇帝,刘彻的地位,凌驾于一切之上。
  别说是他现在高度评价和认可了这些擅权,哪怕只是说一句“公等的努力,朕知道了”,也足以让很多人为之感动流泪甚至以死报答了。
  而且,地位越低,这种效死报君恩的观念跟决心就越强,反倒是高层的贵族跟大臣,少有如此。
  这大抵就是所谓的距离产生美,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但士大夫们就不这么看了。
  尤其是博士们都快暴走了!
  陛下居然称呼一群商贾贱民为士?
  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公理正义跟三观了?
  这绝逼不能忍啊!
  只是……
  天子一句“上帝贵平”堵得他们浑身难受!
  “平”这个字,在汉室有着特殊的地位。
  汉室的最高法院兼司法解释机构叫廷尉,为什么会叫廷尉,而不是所谓的大理呢?
  廷者,平也,治狱贵平,尉者以尉尉人也,在汉代凡掌贼及司察之职者,皆号以尉。尉还有一种解释,就是罚,以罪罚奸非。
  在汉室,尤其是法律界跟思想界,要求公平,呼唤正义的声音非常强大。
  上至皇帝,下至基层的吏员,都深受这种思潮影响。
  譬如对待法律,汉初的统治者普遍认可和接受“天下公共”的思想,什么叫天下公共?就是法律在制定,并且经过了朝臣一致表决后,就立刻具备了法律效用,在没有废除前,哪怕是皇帝,也不能更改它,这就是所谓的“公谓之不私也”。
  所以故廷尉张释之,才能屡屡用法律,制止了皇帝想凭借自己喜好断案的想法。
  后来,武帝朝的廷尉杜周就很生动的跟人形容了汉室律法的结构问题,他说: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
  在这个故事里,杜周告诉了世人,老刘家废除掉的先帝之法,比起新立的法律,要多的多。
  现在,刘彻打着“上帝贵平”的招牌,行驶自己的天子特权,特赐一批对国家做出了贡献的人以荣誉士大夫的头衔,谁能唧唧歪歪?
  难道,有人认为皇帝有错?
  那廷尉跟御史大夫,一定会非常乐意跟他探讨探讨——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真理、正义以及物理定律由谁来决定的问题。
  更别说,博士官的群体最近扩招了好几倍。
  人多嘴杂,各种思潮此起彼伏,根本没有一个能镇得住场子的带头大哥。
  于是,他们只能忍着,等着,等着接下来的机会,再发难。
  反正,作为自诩的士大夫阶级中的绝对精英,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天地间真理的知识分子们,是绝对不愿意也不想跟商贾、泥腿子、贱民坐到一个阵营里,共享一个称呼的。
  哪怕是天子承认了,他们也绝对不会承认对方的地位。
  倒是擅权们,一个个擦完眼泪,喜滋滋的满怀着对天子的崇敬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在殿中的导礼官们的带领下,坐到了宣室殿中的一个偏僻的不能再偏僻的角落里,而且,还是两三人共用一张案几。
  但,即使如此,也足以令他们心潮澎湃,甚至不能自已了。
  能在宣室殿里有一张自己的坐位?
  这是过去哪怕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情啊!
  如今,却是真切的事实。
  有人甚至掐了一下自己大腿,以确信自己没有做梦。


第691章 平律(一)
  等到擅权们都坐下来后,刘彻就对汲黯吩咐一声:“尚书令,去将拟好的《平律》拿出来,分发给千石以上朝臣以及诸列侯勋贵、博士官六百石以上,以及特进元老!”
  “诺!”汲黯恭身一拜,缓缓退下。
  所谓《平律》,其实就是换了个马甲的《商律》。
  不!
  更准确的说,这部律法,并不仅仅只是商律。
  它更是一部商人规范和指导性的法律。
  收税,只是次要目的,它的主要目的,潜藏在条款跟各项有关规定之中。
  半刻钟后,汲黯就带着数十位尚书郎跟侍中,捧着一册册装订印刷好的小册子走进殿中,然后,依照地位高低跟职位排序以及爵位,依次发放给在场贵族大臣。
  丞相周亚夫是第一个得到《平律》的大臣。
  虽然,作为丞相,周亚夫早就知道尚书台在忙着办这个事情,也看过一些草稿跟送到他面前审核的意见。
  但,这部全新的法律的全貌,周亚夫却还是第一次窥见。
  因此,他端坐于席位上,轻轻翻开了面前的册子。
  这本装订好的书册很薄,大约也就三五页的样子,但它相当的宽。
  用的是汉室律法传统的标准宽度——三尺规格。
  因此轻轻翻开书页,入目的就是一行行竖排的整齐小纂。
  “居然还有序言……”周亚夫扫了一眼,露出笑容。
  自近代以来,文人墨客,已经开始流行给自己的文章跟著作做序,阐述自己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赋),以及希望看到的结果。
  但,作为国家,“序”还是第一次被应用在法律政策的制定之上。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能让天下士民知道,国家、天子和朝堂,为什么要这么做。
  “《洪范》曰:天子做民父母,以为天下王。诚哉斯言!汉兴,高祖躬神武之材,行宽仁之厚,总揽英雄,以诛秦、项。任萧、曹之文,用良、平之谋,骋陆、郦之辩,明叔孙通之仪,文武相配,大略举焉。
  天下既定,生民即安,乃许天下休养生息,使民得便。
  自太宗孝文皇帝以来,国家已兴,生民已安,天下已康,此先帝及太宗之大德也!
  然,近年以降,御史大夫所遣采诗御史,于郡国奏报:天下安康,商贾大兴,富者阡陌连野,出行比拟王侯者,比比皆是。
  士大夫公卿列侯,无不痛心疾首。
  昔者,贾长沙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