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黄埔军校的故事,刘彻可是非常清楚的。
  吩咐完这个事情,刘彻就问少府令刘舍道:“少府,武苑及太学教材,如今完成的如何了?”
  刘舍马上出列奏道:“回禀陛下,臣受命陛下,督造《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太公兵法》及俞候所著《梁王用兵纪略》、丞相周亚夫所著《用兵纪要》、卫尉广及曲周候寄、弓高候颓当等合著之《离合书》等,计有九书,经合并增注后,共两百二十一卷,百余万字,今已雕刻完毕,即将付印,武苑开启之前,应能印刷完毕!”
  刘彻听了,满意的点点头。
  其实,少府本来是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就完成这样规模的雕版印刻工作。
  但孙子、吴子等传统兵书,早在两年前,就已经雕刻了数套雕版。
  至于其他新兵书,则是刘彻鼓励和怂恿俞候栾布、周亚夫还有李广、俪寄、韩颓当们写出来的。除了俞候栾布外,其他人是刘彻游说了很多次,许下了许多好处才答应的。
  毕竟,这些经验和心得,都是这些家伙的吃饭工具,若不是刘彻是皇帝,根本不可能让他们交出来,公开给其他人去学的。
  但,这些代价是值得的。
  周亚夫就把他老爹的兵书跟他自己的用兵经验心得贡献了出来。
  而李广、韩颓当、俪寄三人则合著了二十多万字的骑兵训练和指挥、作战、管理和使用心得,命名为《离合书》取骑兵本以离合之兵的意思,算是当代骑兵建设和使用的最前沿心得、理论。
  但这还不够!
  刘彻看了看列侯们,道:“九本啊,朕觉得,还少了一本啊!”
  “朕听说,昔年淮阴侯,著有一册兵书,名为《韩子兵法》,世人俗称曰《淮阴兵书》,石渠阁之中,就收录了一册上卷,但还有下卷,下落不明……”刘彻托着下巴,问道:“朕闻说,此兵书下卷,为人分成三册,各自收录啊,未知在哪三位爱卿手里啊?”
  当年,淮阴侯韩信,为吕后、萧何设计诛杀。
  其生前,著有一本兵书。
  韩信本人,极为自傲,于是将之命名为《韩子兵法》,其意是要跟孙武、吴起、孙膑、司马骧且这些兵家先贤之作相提并论。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作为楚汉争霸中的绝世天才,用兵如神的当时第一名将。
  韩信这么起名,自然是名正言顺,没有人敢说什么。
  但是,韩信死后,作为乱臣贼子,韩子兵法这个名字就不能用了。
  于是,被人改称为《淮阴兵书》又或《淮阴遗策》《淮阴兵法》等称呼。
  上卷,被萧何从韩信的宅邸搜了出来。
  但下卷,却成了疑问。
  传说,韩信死前,已经有所预料,所以,偷偷将这下卷,分别交给了他的昔日部将保管。
  甚至有的部分是数人持有。
  这些人,得了韩信的兵书,自然将之当成了传家宝,秘密收藏。
  别说皇帝了,就是这些人,也不清楚除了自己外,还有谁持有。
  当年,韩信的部将,或者曾经在韩信手下为将的人,又是多如牛毛,遍及各军。
  就像周吕候吕泽一样,根本没办法清算跟搜查。
  于是,这就成了悬案、疑案。
  历代天子,也没敢提起这个事情。
  怕的就是引起君臣离心。
  但现在,刘彻命岑迈在茂陵邑之中,起了凌烟阁,为汉室历代功臣名将立碑左传,画像,甚至立人物雕像,并且四时祭祀。
  其中,本来朝廷认定的“乱臣贼子”们,像淮阴侯韩信,周吕候吕泽、梁王彭越、九江王英布、韩王信、燕王卢绾,都是画像而不名,立传而不述,虽不祭祀,但褒以庙谥,列其传、功勋,作其简述。
  而天字第一号大反派,BOSS,项羽,更是被刘彻封为“鲁国公”,过继了刘舍的儿子,去给他继承香火,准许他永为汉宾客。
  更将谷城,化为项羽享受血食的祭祀之地。
  这样一来,原先所谓的担忧和顾虑就没有了。
  于是,刘彻就光明正大的催问了。
  毕竟,韩信的兵书和用兵思想,是楚汉争霸时,汉军这一方的精髓所在。
  虽然,可能很多,都已经不适合未来战争的需要了。
  但是,其用兵思路跟战略思想,却是能共通的。
  即使不考虑这些,单单就是给子孙后代,留些物质文化遗产,保全韩信的心血,也是很有必要的。
  然而,列侯们听了刘彻的询问,却都是眼观鼻,鼻观心,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主动捐献。
  刘彻看着也不急。
  他清楚,这些家伙,就算愿意捐献,也不会在这样的公开场合捐献。
  不然,那不就成了谋反了?证明了他的祖先当年瞒着惠帝、太宗,私藏逆贼之物?
  欺君之罪,可是要掉脑袋的?
  即使刘彻真的不追究,也会成为自己祖先的污点,被人指指点点。
  但私底下,上交捐献,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而且,刘彻也不是没有听到些什么风声。
  毕竟,几十年了,当年的绝密,到了今天,其实很多都已经有了风声跟传说了。
  甚至有的当年的当事人,如今已是被废除了封国,旧时王谢堂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些秘密,就更难守住了。
  现在,刘彻就知道了,至少两部分《淮阴兵书》的下落。
  所以,假如某人不想给的话,刘彻会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强制捐献。
  对文化知识,刘彻向来的态度就是——不能变成某个人的私藏。
  好比《孙膑兵法》汉室之后,就遗散了两千年,直到后来天朝考古,才从坟墓里挖出来,这像话吗?
  还有,现在依然在传承的许多先贤著作,都是因为某些家伙喜欢藏着掖着,结果,两汉之后,就只剩下了书名跟大概概述,其他内容,全部不可考。
  《尚书》当年孔子编辑跟整顿的时候,还有一百篇。
  现在,就剩下了二十八篇,就这还辛亏是有伏生,在秦朝宫廷时,记下来的。
  不然,这二十八篇都没有了!
  刘彻可不想两千年后,后代子孙,想看看祖先的思想跟文化时,却发现,一大堆的遗散、遗失、失传。
  所以,这武苑、太学、甘棠,其实也有保存和保护,传播、弘扬先贤先圣文化思想的作用。
  因为,文化跟思想这东西,只要知道的人多了,就必然不存在,失传的可能性。
  尤其是雕版印刷跟白纸出现后,更将这种可能性降到了几乎为零的地步。
  可以说,除非日后发生核战争,地球被蘑菇犁一遍,或者出个十全老人,玩文字狱,人为性毁灭和消灭、禁绝!
  不然,先贤们的著作跟论述,以后就不大可能再失传了。


第700章 学阀们的狂欢
  问完这个问题,刘彻就继续对刘舍道:“卿继续报告,太学诸校本的情况吧……”
  “诺!”刘舍点头,继续奏报:“臣受命,督办太学诸经典之印刷,至今,已将《吕氏春秋》计一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商君书》计三十一篇计十六万七千字;《尚书》二十六篇,《诗》三百零五首,《大学》四十二篇,《论语》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九章算术》及北平文候所献《九章算术经略》《今政略要》及《算数书》《周算》两千石易经博士司马季主所著之《律书新观》等共计七十八卷,一百二十七篇,五十九万字,这些皆已印刻完毕……”
  刘彻听着,非常满意。
  这下子,以后东方朔再也没办法吹牛逼说哥读了三十二万字著作,牛逼的不要不要的。
  就刘舍现在嘴里吐出来的这些已经雕刻完毕的字数,就足以让东方朔目瞪口呆了。
  “另外,前时,少府有司,已经雕刻完成了《道德经》《黄帝内经》《老子》《慎子》《伊文子》《宋子》等先贤著作,此外,《韩非子》《庄子》《墨子》等著三十余册,还在印刻之中……”刘舍继续汇报着:“汉兴以来,历代名臣及大贤论述等,五十余册,四百多卷,则暂且押后再刻……”
  这也是没办法。
  少府在强,也无法完成这样浩大的雕刻工程。
  你要知道,一个合格的雕刻工匠,一个月,也只能雕出几千字而已。
  少府现在最多一千多,不足两千的工匠和学徒,就算每天天一亮就工作,一直到晚上,可能也要五六年,才能将全部先贤著作雕刻完毕。
  但人又不是机器,不可能天天工作。
  尤其是雕版这样需要聚精会神的精细工作。
  一般一个工匠,雕刻两个时辰,就得休息休息了。
  连续工作三天,就得散散心,休假一天。
  老实说,少府能用三年时间,搞定两三百万字的雕刻工作,刘彻都想给岑迈跟刘舍发个一吨重的奖章来表彰了!
  “卿与少府诸位匠人,辛苦了!”刘彻站起来表扬道:“传朕的命令,少府所有参与雕刻的匠人,皆赐爵一级,免徭役赋税三年,赐酒肉各一石,钱人一千钱,有罪及刑耐,除罪一级!斗食之官,皆列为有秩,百石以上者,皆以其功劳,各升其秩比,至于卿……益封一千户!故少府将作大匠岑迈,赐爵关内侯!”
  刘舍立刻就喜滋滋的拜道:“陛下隆恩,臣代少府上下拜谢!”
  其他大臣,也是一点意见都没有的。
  这文教盛事,不会有人意见。
  更何况,这个事情,还关系着自身学派与理念的未来与前途。
  大家更是只是拍手鼓掌跟感激的份。
  甚至,就连刘舍,许多人都觉得看的顺眼多了。
  “董公、胡公、张公……”刘彻将视线投向现在在长安的三大学阀,温言道:“所有雕刻完毕的典籍经典,朕会让少府拟个名单,交于三位,三位皆长者,可自书录名单之中自行选择各自所要讲授之经典,朕将令少府优先印刷!”
  现在,少府,其实哪怕是印刷力量,也是紧张的很。
  甚至纸张都有些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