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在城阳,曾有吴逆使者过境,使者尝与臣言:济南、胶东、胶西、济北、淄川及齐,皆以从吴逆之倡,欲起兵,使者威迫臣说:大王若不从吴王之倡,他日大兵压境,大王宗庙社稷,必不能保!”
  “然臣深受太宗、先帝之恩,不敢或忘,安肯行此背主叛上至行,于是,臣喝令左右,斩吴逆使者之头,以献先帝,并详奏其所言之事,献于先帝!”
  “陛下可调阅先帝起居录及批阅奏疏,当可知臣所言,无有半句虚言!”
  “先帝以大德,赦济南谋逆大罪,其仁德不可谓不深!而彼辈居然不思悔改,反而越发猖狂,臣以为,陛下不可再放纵……臣喜,昧死以奏!”
  刘喜这番话一出口,顿时,整个宣室殿都安静了下来。
  无数人只感觉自己的背脊都有些发凉。
  吴楚作乱的时候,全天下都知道,吴楚拉拢了那些诸侯王。
  除了已经坐实了谋反罪名的吴王、淮南王和赵王外。
  齐鲁槐泗诸王,也都在预备反贼名单里。
  但他们终究不是没反叛吗?
  先帝也没追究。
  刘彻即位后,也当做没有这个事情。
  大家也都在心里面以为,这个事情已经是过去式了。
  但,现在,城阳王刘喜,却果断捅破这层窗户纸。
  这意味着什么?
  但凡稍微有点政治敏感的人都清楚。
  “秋后算账!”无数人相对而看。
  假如是真的,那么,问题就不仅仅只是一个济南王药丸。
  而是齐鲁六王。
  齐王刘将闾,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胶西王刘卬,济北王刘志,济南王刘辟光。
  这六个齐悼惠王的子孙,一个也别想跑!
  许多人在心里面想想,也马上明白了,为何梁王和先帝诸子,会跳的这么欢了。
  齐鲁这六个齐悼惠王的子孙封国,一旦废除。
  那么,临江、长沙、常山,这些在穷乡僻壤里吃糠咽菜的难兄难弟,就能搬到经济繁荣,土地肥沃,交通发达的齐鲁去称孤道寡了。
  就是江都、淮南,也能从这个事情上面捞好处。
  另外,先帝两个至今没有封王的子嗣,也能从这个变局里获益。
  一下子多了六个空缺封国可以挑。
  相信两位废妃,也会用尽所有可以用的办法参与其中了。
  “难怪我听说,废太妃,今日一早就去了东宫永寿殿,甘愿去给薄太后请安了……”有消息灵通的人在心里想着一些反常的事情:“其他先帝太妃,也都去给太皇太后请安……我原以为是怎么了呢!原来,是因为这个啊!”
  于是,无数人立刻就决定,在这个事情上管好自己的嘴巴。
  绝对不乱说!
  道理很简单,先帝诸妃,可是一个省油的灯也没有。
  她们联合起来的力量,哪怕是天子,也要退让一二,得罪了他们,自己跟自己的子孙,就要永无宁日!


第771章 转变的想法
  “果然如此吗?”刘彻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转过头去问大将军窦婴:“大将军曾持节驻屯荥阳,制齐鲁燕赵郡兵,城阳王所说,可是事实?”
  窦婴闻言,只能硬着头皮出列道:“回禀陛下,臣在荥阳,偶有风闻,亦曾上奏先帝……”
  这个话,他已经是说的非常客气了!
  当年,他奉先帝之命,以大将军身份,节制齐鲁燕赵五十万郡兵。
  临行前,先帝嘱托他的任务就是,防备齐鲁燕赵兵作乱,必要时,可便宜行事。
  他此时,若是捅出先帝交代的任务。
  齐鲁六王,马上就全部要变成乱臣贼子的化身。
  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
  很多事情,哪怕是传的全天下都知道了,但只要在朝堂上,没有捅出来。
  大家也就会当做不知道,不清楚。
  但一旦被人在朝堂上捅出来。
  呵呵……
  多半不死也要脱层皮。
  至于这种谋逆之事……
  别说是有证据了,哪怕是个流言,也能要人命!
  当年萧何这样的元勋,都不得不自污,以保全性命!
  窦婴其实本不想卷进这趟浑水之中——无论情况怎么变化,他都没好处,甚至极有可能,染上一身骚!
  尤其是齐鲁诸王,都是齐悼惠王的子孙。
  齐悼惠王,为高帝长子,虽然因为出身低微,不能立为太子,然而,他的封国,却是汉室诸王中最大的。
  而且,不管怎么说,齐哀王(刘襄)都有大功于社稷的。
  弄死他们简单,难的是弄死他们,身上还能干净。
  窦婴向来爱惜羽毛,是怎么都不愿意参与到这种极有可能染上“迫害宗亲”名声的事情里面去的。
  只是,他不说也不行。
  因为,所有的事情,都有据可查。
  回头天子必然会调阅先帝时的奏疏档案。
  到时候,他要是被发现撒谎,马上就要被安一个欺君之罪!
  “大将军都这样说啊……”刘彻却不管不顾的叹了口气,道:“为防万一,请尚书令,调阅石渠阁相关先帝御批奏疏与档案吧!”
  “诺!”汲黯立刻出列拜道。
  不久后,就有十几个尚书郎,捧着一份份竹简,来到殿中。
  “陛下!”汲黯奏道:“先帝三年,所录奏疏、御批、起居档案,皆已调来,臣黯查验无误,城阳王确曾上报先帝有关吴逆之事,先帝也曾御批:……”
  说到这里,汲黯就面朝阳陵方向,叩首拜道:“齐鲁诸王,狼子野心,从来久矣……王(城阳王)忠臣,当小心周旋,倘事有不预,即以朕节,发淮泗、城阳、衡山、庐江、淮南兵,拒其等城阳之外,以待王师……”
  “另大将军婴,到任荥阳后奏报先帝曰:臣婴以陛下节,制齐鲁燕赵郡兵,使使入齐鲁燕赵郡县,查得诸王所与吴逆勾结、串联之事,具奏陛下,伏请陛下圣断!”
  随着汲黯的口述,整个殿中,都是一片嗡嗡嗡的议论声。
  到这个时候,哪怕是那些拿了齐鲁钱的官员,也不得不与他们切割了。
  先帝既然都已经说了“齐鲁诸王,狼子野心。”为防备他们叛乱,特意诏命城阳王,一旦齐鲁起兵反叛,就马上动员城阳和周围郡兵,固守待援。
  这说明了什么?
  先帝信不过齐鲁诸王,而且将他们视为贼子。
  任何一个自认为自己是汉家忠臣的人,都必须与这些先帝眼里的贼子,做殊死的斗争!
  否则,他们就不配为先帝忠臣,当今肱骨,他们就是为齐鲁贼子卖命的祸国奸佞。
  人人皆可得而诛之!
  在这宣室殿之中,可不是没有流过血的!
  旁的不说,当年剪除诸吕时,大殿之中,流血漂橹,殿中内外,积尸如山。
  在涉及到有关忠奸问题时,稍微一个立场不确定。
  马上就会有“忠臣”持剑手刃贼子,取其头,向天子表忠!
  至于为什么大家会知道?
  因为,他们已经自动代入了“忠臣”模式,许多人摩拳擦掌,在寻找着“奸佞贼子”的踪迹。
  很多人,都已经做好效仿当年城阳景王刘章在吕后面前,拔剑杀人的准备。
  可惜,能坐在这殿中的,都是智商正常的人。
  就算曾经有过智商不正常的家伙,也在过去三年的政治倾轧里,被淘汰出局了。
  大家在发现,没有贼子可以给自己刷声望后,不由得失望的叹了口气。
  但嘴上跟行动上,很多人也都没落下。
  无数官僚,纷纷俯首拜道:“齐鲁诸王,竟如此狼子野心,臣等不察,请陛下赎罪!”
  更有人义愤填膺地说道:“请陛下遣廷尉、御史,穷察此种内情,扫清奸佞贼子!”
  卖一卖齐鲁的诸侯王,反正也没有什么成本。
  只要能一棍子敲死他们,死人,难道还能报仇不成?
  更何况,还能借此,邀得先帝诸王的好感。
  去了一个齐鲁诸王,再来一个仁宗诸子,大家该有的进项,依旧能有,甚至更多。
  既然如此,何乐而不为?
  刘彻看着这个局面,心里面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悲伤的想道:这些官僚,果然都是随大流的骑墙派!
  事实上,别说是他们了!
  就是当初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名将元勋们,其实也是这么一个模样。
  当初,吕后活着的时候,什么樊哙、灌婴,陈平、周勃。
  一个比一个怂!
  在吕后面前,抢着比谁更恭顺!
  也就是王陵,周昌等少数功臣,敢于反抗。
  但,王陵与周昌的所谓“反抗”,其实也就是回到封国,把自己家的大门一关——劳资不伺候你了。
  于是,吕后以一介女流之辈,临朝称制,将一个个刘氏子孙,逼入绝路,一连弄死了三个姓刘的赵王,还废黜幽杀了惠帝唯一的子嗣。
  这满朝文武,英雄豪杰,可有半个人曾经据理力争,誓死捍卫过?
  所以,自刘彻的祖父起,刘氏天子,就已经看得明白了:这天下官僚贵族,一个可靠的都没有!
  永远不能完全相信他们。
  唯一可以相信和凭依的,唯有枪杆子,也只有枪杆子!
  但跟所有的皇帝OR统治者一样,刘氏虽然知道这个道理,但总会不可避免的,对官僚勋贵有所幻想。
  总觉得——应该能有忠臣吧?或许会有忠臣吧!
  然而,事实却一次次让人失望。
  哪怕是当年执掌天下权柄十五年,功勋卓著的北平候张苍,其实也不是那么“纯粹”。
  至少,他去职后爆出来的什么任人唯亲,私相授受,接受贿赂,以权谋私的丑闻,也足足能装一个大篓筐。
  “朕早就该从所谓的‘君明臣贤,众正盈朝’的幼稚幻想里清醒过来了……”刘彻的眼睛,从群臣身上扫过,他感觉自己仿佛又成长了一些:“于皇帝而言,这天下,就没有一个可信之人,对官僚勋贵,永远要不惮以最大恶意去揣测他们!”
  这个想法,虽然偏激,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是身为一个合格的皇帝,必备的天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