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7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回答他的依然是一声:“呸!”
  “别假惺惺了,张氏子弟,永远不会为夷狄走狗!”
  这让楼烦王,有些气急败坏。
  但是,他也不是没有收获。
  有两个汉朝男子,在听到了楼烦王的保证后,经不住诱、惑,选择了屈服。
  他们跪下来,拜道:“幸蒙大王不弃,愿为大王麾下之将!”
  在他们想来,这匈奴楼烦王,能屈尊降贵,亲自招降,许以好处,也算一个明主了。
  毕竟,在中国,他们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前途!
  这让楼烦王多少挽回一些面子。
  但,除了这两人外,其他三人,却是一脸不屑的昂头挺胸,都说道:“夷狄酋长,不需废话了,要杀便杀,要剐便剐!”
  “本王就不信了!”楼烦王摇摇头道:“来人,将这几人,统统押回南池,看管起来,待本王会师,将他们带回祁连山!”
  “你们既不愿意做匈奴人,那本王就将你们带去匈奴,不做也得做!”
  楼烦王与汉朝打交道二三十年了。
  在这过程中,他渐渐的知道。
  刀子和弓箭,是无法征服汉人的。
  杀戮和鞭笞,就更不可能了。
  更重要的是,每招降一个汉朝的义士和人才,对匈奴,尤其是他的部族,都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
  这些汉人中的人杰,每一个都是匈奴无法培养的精英。
  他们能帮助楼烦部族,管理人民,制定规章制度,训练士卒。
  好处大的无法想象。
  甚至,在楼烦王的心中,入侵汉地,所得的最大收获,其实不是抢了多少财富,战胜了多少汉朝军队。
  而是,收了多少汉朝的人才。
  每多收一个人才,精英,楼烦部族就会强大一分。
  若能得到汉朝的官员和工匠臣服,那好处就更多了。
  为此,最近十余年,楼烦王渐渐的走上了怀柔道路。
  让部下唱白脸,他来做好人,以此收服人心。
  可惜,汉朝人中,有很多人的骨头,都硬的可怕。
  杀、打、折辱,都无法屈服他们。
  这让楼烦王也感到有些无奈。
  幸运的是,并非所有汉人,都是这样的硬骨头,也并非所有的硬骨头都无法屈服。
  美色、富贵、刑罚,总有一个能让人低头。
  即使这些都不能屈服,也还可以慢慢的用水磨工夫感化。
  一般来说,只要这些汉朝的硬骨头,在匈奴生下孩子,有了后代,就会渐渐认命。
  所以,楼烦王一点也不担心。
  “这次来汉朝,最少也要得个几十的义士回国……”楼烦王在心里盘算着:“若是能在得到几百工匠,那就再好不过了!”
  “不过,我得提防折兰王来坏我大事!”
  与他不同。
  折兰王和他的部族,是彻彻底底的疯子和野蛮人。
  这个部族历次入侵,都会将沿途的一切,烧成白地。
  杀光抢光烧光,就是折兰部族的信条。
  折兰的骑兵,甚至还停留在过去的原始时代,以谁家收藏的脑袋多为荣。
  此番进军,楼烦王心里认为最大苦楚,不是汉朝军队,而是折兰部族的那些疯子。
  “我得去找白羊王谈谈……”
  这样想着,楼烦王就重新骑上战马,向前而去。
  ……
  此时此刻,过去的汉朝边塞,分割着文明与野蛮的武州塞内外,已经变成了骑兵的海洋。
  数以万计的匈奴骑兵,正在井然有序的通过武州塞,进入到汉朝境内。
  战马和人流,延绵长达数里。
  “可惜,还是让汉朝人点燃了烽火!”尹稚斜骑在马上,远远的望着那一路延绵至远方的狼烟。
  这是匈奴人对汉朝边塞最头疼的地方。
  每次匈奴入侵,面对这些汉朝的边塞的抵抗力量,都无比的烦躁。
  这些边塞,驻军虽然少的可怜。
  但每每都能成功的将狼烟点燃。
  然后,一个个烽燧台,不断的点火,烽火将直接延绵到汉朝的腹地。
  用不了半天,太原的汉朝军队和飞狐口的汉朝军队,就都会动员。
  最迟三天后,长安就会得到警迅。
  然后,就是可怕的动员。
  汉朝人在曾经的历史上,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动员出了五十万的大军,北上抵抗匈奴军队。
  而这样的可怕动员速度和规模,是匈奴人最畏惧和害怕的。
  这样规模的军队数量,足以将匈奴人一路逆推回草原。
  然后,两国军队,就在长城边塞脚下,开始玩起了大眼瞪小眼游戏。
  直到双方都筋疲力尽。
  “有朝一日,我若为单于,我就要想好,怎么破解汉朝人的这个政策的办法!”尹稚斜在心里想道。
  至于现在?
  “这事情就让军臣去头疼好了!”尹稚斜在心里冷笑着,然后扬起马鞭,对左右下令:“传令全军,进入汉朝境内后没有本王命令,不可轻举妄动!”
  他现在,只有一个万骑的力量。
  也只有这个能保障可靠和忠诚的力量。
  自然而然,要保护好。
  反正,尹稚斜已经打定了主意。
  冲锋陷阵,就让白羊、楼烦跟折兰人去做。
  一旦发现事情不妙,他就马上丢下这三个军臣的奴才开溜。
  “遵命!”左右轰然应诺。
  然后,一面绘着狼头的大纛,就开始在匈奴军队中升起。
  跟着这面旗帜,匈奴右贤王的本部万骑,开始入关。


第808章 出关
  义纵站在一个山坡上,借着灌木丛的掩护,远眺远方道路上的烟尘和人影。
  “匈奴这次可真是下了血本了!”义纵对着左右笑道。
  “现在已经确认了,白羊王的大纛和楼烦王的大纛,已经进入武州塞内的平原!”一个校尉禀报道:“另外,右贤王的狼头大纛,也已经在方才进入武州塞,只有折兰王的大纛还未确认方向!”
  大纛,无论在汉朝还是匈奴,都是一支军队最为显目的标志。
  大纛在主帅在。
  换句话说,大纛在,则该部族的主力,就能确认方位。
  而且,匈奴比中国,更加重视大纛的作用。
  在匈奴,大纛就是一个部族的灵魂。
  匈奴有法律,在战时,大纛有失,则尽斩保护大纛的卫队,还要追究该部族首领的罪责。
  有时候,甚至会将丢失大纛的部族首领,送上祭天台,将之作为祭品,献祭给神明。
  所以,汉匈一旦发生战争,汉军最重要是的事情之一,就是辨认来犯匈奴部族的大纛标志和方位。
  以此确认敌人的身份和数量。
  汉军上下,很多人,都能对匈奴的各大主力部族的大纛模样和标志,倒背如流。
  譬如,白羊部族,其大纛是一只白色的羚羊。
  折兰部族,以雕为旗。
  若卢部族,将猿猴作为图腾。
  楼烦部族则用弓做图腾,看到一张绘制了长弓的大纛,就能确认,这是楼烦部族的主力。
  至于右贤王,用狼头为旗,左贤王以猛虎为标志。
  单于,则用应龙做大纛。
  而这些大纛,也都能在某些程度上反应这些匈奴部族的某些特性。
  像是白羊部族,速度最快,反应最快,其回身射战术冠绝匈奴。
  每一个汉军边塞的将领,都会被告知,遇到白羊部族,绝不可追击,追击则亡。
  折兰部族,则是如雕一样凶狠,是匈奴所有部族里,最擅长的白刃冲锋和肉搏的部族。
  这个部族,甚至与其说是骑兵,倒不如是一群随时会下马跟人厮打撕咬的凶悍部族。
  所有曾经与这个部族交手的汉军,都对他们的凶残和残暴,记忆犹新。
  而楼烦?
  汉室最熟悉的部族,就是它了。
  因为汉军内部,就有许多的楼烦人。
  甚至于,最初的中国骑兵,就来自于楼烦人组成的骑兵部队。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取经的对象,就是古楼烦王国和林胡部族。
  楚汉争霸时,项羽的楚军和汉军,也有许多的楼烦将领,充当骑兵将官。
  乃至于今天,汉军中依然有着为数众多的楼烦人或者楼烦人的后代。
  当然,这些都是已经汉化,并且在中国生活了无数代的楼烦人。
  要知道,战国时期,楼烦王国,可是长城内的一个王国,与赵国毗邻,甚至曾经受到过周天子的册封!
  在今天,长城内的楼烦人,已经都将自己视为了纯正的诸夏子民。
  而长城外的楼烦人,则依旧被发左袵,为夷狄之属,甚至给匈奴人卖命,甘坐鹰犬。
  因此,长城内的楼烦人,是不认自己的这个表亲的。
  义纵身边,就有好几个祖上是楼烦人的汉将。
  “这些叛徒又来了吗?”一个背着一张长弓的汉军校尉冷笑着道:“当年,他们放弃祖居之地和人民,逃奔匈奴,我们就发过誓,要将他们做成箭靶,射成马蜂窝!”
  现在,生活在中国的楼烦人中,都流传着一个故事。
  当年,赵武灵王击败楼烦王国,然后,收复和纳降了大部分的楼烦人。
  但当时的楼烦王,却带着部分族人,抛弃了自己的人民和土地,逃遁到了塞外。
  从此,长城内的楼烦人就发誓,要将这些叛徒抓回来,献祭给祖先。
  这种怨念残存至今,甚至成为了许多楼烦故人的心中执念。
  而每一个楼烦人,都是神射手。
  楼烦王国,自古就是以骑射闻名天下。
  义纵对这些故事,当然知道。
  他闻言点头道:“会有机会的!”
  然后,他转头,对身后的传令兵下令:“可以给塞候发信号了,让句注军和飞狐军,开始出关吧!”
  “诺!”
  ……
  雁门关内的句注军军营之内。
  被任命为前将军的大农直不疑,一身甲胄,站在中军营帐之内。
  “将军!”一个背负着令箭的士卒直奔入帐中,拜道:“骠骑传讯:匈奴已然入瓮,请将军速发大军出关!”
  “善!”直不疑大喜。
  他在这里,已经等了足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