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9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河套及河西地区的关键位置,放上一个诸侯王,至关重要。
  一个刘氏宗室坐镇于此,就可以保证河套和河西地区,永为汉土。
  为了保住自己的封国和社稷,诸侯王们会不惜一切代价的。
  而且,一个刘氏诸侯王,尤其是皇帝的弟弟亲自坐镇当地,可以有效的对当地进行开发。
  诸侯王们开发自己的国土,可比官僚用心多了。
  譬如朝鲜君刘明,在朝鲜干的就是官僚们好。
  朝鲜被纳入中国版图不到三年,现在,朝鲜王国就已经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尽为华夏衣冠。
  过去的夷狄之礼,落后的部落制度,统统荡然无存。
  今天的朝鲜王国,变成了三郡二十五县的中国诸侯国。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官僚治理地方,会磨洋工,更会出现得过且过,不敢下手的官僚毛病。
  对官僚来说,保住乌纱帽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他们不敢对当地的原有的土著和部落下死手,就怕激化了局面,出了问题,上面追究。
  所以为了维稳,他们必然对当地的宗族和土著妥协。
  但诸侯王不同。
  分封给他们的土地,在他们眼里就是自己的了。
  自己的地盘上,居然还有人敢反抗,敢作死?
  别的先不说,灭了再谈其他的!
  而且,他也有这个底气和背景来做这些事情。
  像刘明在朝鲜为君三年,前后杀了三千多人。
  基本都是企图对抗他的“仁慈统治”和“王化”的旧贵族和旧部族。
  刘明模式的成功,给了刘彻继续推行相关模式的信心。
  放一个刘氏宗室到未来的河套与河西走廊之间,统治广大的阴山地区,成为了刘彻既定的国策。
  如今刘非愿意去做这个萌王,哦,蒙王,也算了了刘彻心头的一个问题。
  但刘非却更高兴。
  对他来说,打仗的兴趣,高于一切。
  只要有仗打,诸侯王都可以不当!
  “寡人回国之后,马上就要准备未来移封之事!”刘非搓着手在心里想着。
  他当然不可能单枪匹马一个人过去称王。
  而刘明之国朝鲜,也给他做了个很好的榜样。
  “钱粮与人才,都要开始储备了……”刘非在心里想着:“寡人要节衣缩食,励精图治,争取更多的人才和百姓归附!”
  刘明去朝鲜,带了足足五万大军外加移民数万,除此之外,还带去了无数的资源和粮食。
  正是这些,保证了这位朝鲜君能始终掌握朝鲜局面,让任何企图反抗其所带来的“王化”的旧贵族成为了杯具。
  而他若将来移封到河套,自然需要比刘明更多的军队和人口追随。
  但刘明有个好爹,他却只能靠自己。
  假如还跟以前一样整天不问国政,只想着打猎和游戏的话,注定不会有多少人追随。
  于是,刘彻彻底的改变了一个原本要混吃等死的诸侯王的命运轨迹。
  而刘非的这番表态,同时也意味着他放弃了对赵国社稷的争夺。
  剩下的兄弟们,顿时就兴高采烈的投入到了争先恐后的表态和拍马之中。
  刘余说道:“臣……臣弟……以为……当……立以……仁君……而王邯郸……”
  刘余现在是很高兴的。
  他甚至认为自己胜券在握。
  因为,最大的竞争对手,刘荣、刘非,都已经出局。
  江都王阏远在南国,不足为患。
  而刘端又确定将王曲阜,就更没有问题了。
  剩下的兄弟里。
  年纪最大的刘彭祖,今年也才十四岁不到,根本构不成威胁。
  最重要的是,刘彭祖和刘胜兄弟的母妃贾姬当年可是得罪过东宫薄太后的。
  这样一来,他的胜算就更大了。
  至于其他什么刘发、刘彘、刘寄……
  压根就不是个事!
  他正得意洋洋之时,忽然听到自己的皇帝哥哥问道:“何以为仁?妇人之仁?宫室之仁?”
  他顿时就卡壳了,同时吓得汗流浃背,立刻就跪下来,连口吃的毛病也一下子好了,叩首道:“臣弟有罪!”
  “你啊……”刘彻意味深长的对他道:“先帝在时,对尔多有怜悯和爱护,朕亦常有赏赐和嘉赏,王切莫辜负先帝与朕的拳拳爱护之心……”
  “诺!”刘余战战兢兢的叩首。
  “昔者汤曰:苟日新,日日新……”刘彻对他训诫道:“王其戒之!”
  “诺!”刘余心中顿时又起了希望。
  然而,这个希望的火花,刚刚燃起,却又被刘彻无情熄灭。
  “邯郸社稷,朕以为,还是小七和小八比较合适……”刘彻扶着手,说道。
  刘彭祖和刘胜立刻就喜不自胜起来。
  纷纷拜道:“唯陛下之命是从……”
  这让刘余眼里妒火旺盛,熊熊燃烧起来。
  只要一想到,赵国的美人们就要被刘彭祖或者刘胜抱在怀里肆意亵玩,他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哼,尔等不要以为自己赢了……”刘余在心里想着:“东宫两位太后,可未必喜欢你们!”
  刘彭祖和刘胜的母妃当年受宠时,飞扬跋扈看,肆意妄为,甚至有次差点令先帝陷入危险之中(野猪事件)。
  这个事情可是一直被两位太后惦记着,记在小本本上面的。
  但刘彻却只是说了那一句话,就不再提这个事情了。
  他负手走下山巅,立刻就有侍从官跟上。
  “只能到此为止了……”刘彻在心里面很清楚,这个游戏不能再过火了。
  再玩下去,就要出问题了。
  以程姬跟贾姬之间的恩怨情仇,事情挑拨到这一步,也足以让两个老冤家,打个头破血流。
  “估计有人要去哭德阳宫了……”刘彻闭着眼睛都能猜到,程姬和贾姬这两位太妃,必然有一个要撒泼打滚。
  只要他们随便一个去德阳宫一闹,这事情,东宫就没法子收场了。
  到时候,他再出来唱个红脸,安抚一下,遮掩一下。
  此事就可以就此完结了。
  从此天下太平,东宫方面不会再有脸面和借口出来干涉国家政务。
  但刘彻却没有想到。
  有时候,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
  ……
  此时此刻,在长安城的戚里,一座豪宅之中。
  宗正平陆候刘礼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
  但他依旧顽强的坚持着,努力的支撑着。
  “吾还不能死啊……”刘礼对着跪在他面前,哭的一塌糊涂的儿子们道:“先帝亲口御封吾祀楚国社稷……可恨东宫犹豫不决……吾若死了,岂非便宜了刘富那竖子?”
  死到临头了,刘礼也没有什么顾忌了,他将自己这几年来的苦闷和怨怼,全都发泄了出来,一点也没有往日的君子风范。
  在事实上,换了任何人,都会如此。
  明明先帝都下诏了,亲口承认了他的楚王之位。
  但,谁成想先帝一驾崩,东宫就矢口否认了先帝策命之事。
  这让他如何不怨?如何不怒?
  但,怨恨又如何?愤怒又怎样?
  东宫不开口,他就只能干等着!
  一直等到今天,油尽灯枯,东宫依旧没有决定。
  “吾好恨啊……”刘礼握着拳头,怎么也不肯咽气。
  但死亡这种事情,岂是你不想死就行的?
  终于,在于死神搏斗了数秒后,刘礼头一歪,双手无力的下垂。
  “大人!”顿时整个平陆候侯府哭成一片。
  ……
  刘礼的死讯,很快就被相隔不远的红候刘富得知。
  刘富得知自己哥哥死讯时,他正在吞服一种丹药。
  听到刘礼之死后,刘富兴奋的手舞足蹈。
  哥哥一死,这楚国社稷岂非就是他的了?
  但俗话说得好,乐极生悲。
  刘富没跳几下,就忽然间感觉血气上涌,身子一软,就摔到了地上。
  顿时,原本还在欢庆的红候子弟们,纷纷面面相觑,然后一拥而上,凑过来查探。
  结果却发现,老父亲的生命,已经终结。
  刘富的儿子们立刻就哭成了一天。
  ……
  在几乎相差无几的时间里,两位楚元王最后的子嗣先后离世。
  戚里顿时就哀乐齐鸣,哭声震天。
  等到了晚上,平陆候和红候的子孙们凑到一起商议双方父亲的丧事和后事。
  “两位大人先后撒手人寰,我等元王子弟,将要面临,无有继嗣之危!”有人说道:“元王遗德,难道要就此葬送吗?”
  顿时,数十位过去相互针锋相对的堂兄弟们哭成一片。
  两家的父亲同一天去世,这意味着大家都不能成为王子了。
  至于楚王更将成为奢望。
  大家都是刘氏子弟,对自己家族是什么德行,自然清楚。
  假如大家伙不做点什么事情,等两位老父一入土。
  嘿嘿嘿……
  老刘家绝对能翻脸不认人,在自己的嫡系血脉里,找一个人去楚国,继承王位。
  至于元王社稷和香火?
  从此就要断绝!
  这是大家无法容忍和容受的!
  没有了楚王宗庙和社稷,大家统统都要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要不,我等去哭太庙?”有人弱弱的提议。
  这个提议,立刻就引发群体的共鸣!
  “对!”
  “哭太庙!”
  “还要去抬棺哭诉!”
  数十位元王子孙群情激奋的振臂高呼。
  如今,他们都清楚,假如不闹一闹,把事情闹大,大家就统统要面临跟荣华富贵,称孤道寡说拜拜的命运。
  但怎么闹,也是有轻重的。
  假如要往大里闹,当然是去哭高庙,到高皇帝和太宗皇帝以及仁宗皇帝的衣冠面前,放声痛哭,哭诉自己被人欺侮和轻慢的悲惨命运。
  但,这样也容易引发天子和东宫震怒。
  但太庙就不一样了。
  太庙者,太上皇之庙也。
  太上皇刘太公在世的时候没有什么权力,死了,也照旧没有什么权力。
  去他老人家面前哭一哭,闹一闹。
  既能不让事情闹得太大,也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