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帝师-第3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纹身男人走到主位上坐下,等待下人上完茶以后纹身男人摆摆手道:“出去吧,守住门,任何人不得进来打扰。”
  “是!”正厅里的几个下属应声以后走了正厅。
  纹身男人对着江彬伸了下手,道:“江大人请用茶。”
  江彬摇了摇手,说道:“坊主,我这边情况紧急,所以就不跟你兜圈子了。大明要赶绝我,希望贵国能考虑收留在下。当然,若是贵国有兴趣。我在宣府四镇这些年倒也有些亲信,可以一同带到贵国。”
  “江……江大人说的这是哪儿的话,什么贵国不贵国的?咱们不都是大明人吗?”纹身男人神情极不自然地说道。
  江彬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宣府是大明边关要地,蒙古在这里安插探子眼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为了便于管理和防备,我一般发现这样的地方后不会动手铲除,因为一旦铲除了,肯定蒙古还会派探子来,并且会隐藏的更深更隐蔽。所以我往往都只会派人严加监视。
  扎那大人,在下把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你真的还要和我继续卖关子吗?”
  纹身男人的脸色一变再变,因为江彬所叫的“扎那”正是他的名字,在蒙古语,那是大象的意思。
  嗯,倒是与他本人的形象极为贴切。
  见江彬已经把话挑明了,扎那倒也的确不好再继续装傻。他看着江彬叹了口气道:“江大人你的意思扎那不是不明白,但是江大人。你也知道扎那只是一个负责打探消息的小喽啰,用你们汉人的话来说,叫做人微言轻。
  而江大人要说的事又太过于事关重大了,况且你这样直接跑来跟我说这个,扎那也很难相信你啊。”
  江彬叹息一声,他从怀中取出京师派人传来的圣旨递给扎那,然后说道:“麻烦你把这东西带给你们答鲁城的阿穆隆大人,他看过以后就会明白的。若是阿穆隆大人有了决定,还请扎那大人早点儿派人来通知我,我在府上静候佳音。”
  扎那接过江彬的圣旨后立刻展开看了几眼。他能够被鞑靼人挑选出来在宣府潜伏,通晓汉人文化这是最基本的条件。
  扎那看过那道圣旨以后目光有些深邃地看向江彬,沉吟片刻以后扎那很认真地问他:“江大人,你大概能带多少兵马走?”
  江彬想了想,也没吹什么牛,说道:“不会太多,大概五千人左右。不过我掌管宣府四镇多年,从宣府四镇到居庸关的布防我一清二楚。”
  “好。”扎那已经听到了他认为最具有价值的一句话,扎那当即点头道:“江大人可以先回府上等候,最多三天时间,成与不成扎那都必定给江大人回话。”
  江彬点了点头,起身对扎那抱拳道:“那好,江彬静候佳音。”
  卯时初,天色接近将亮未亮的时候,基本上来说……就是没亮。
  对于后世的孩子来说,这个时间段肯定还在安然入睡。而对于朱载江来说,这个时间就应该起床听太傅大人授课了。
  之所以会挑在这个时段不是为了故意折磨朱载江,而是因为皇帝上早朝就是在这个时间,虽然现在应该皇帝年幼,早朝每三日才开一次,但朱载江却要开始习惯这个起床的时间了。
  按照朱厚照的遗诏,朱载江的官方唯一认证太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江夏。
  不过对于教人江夏并不擅长,所以像什么为君之道,大学、中庸之类的江夏就请了杨一清和李东阳来教导他。
  等到二人教完了,江夏再去教朱载江《九九乘法表》、加减乘除、以及一些简单的常识性物理知识之类的东西。
  当然,对于一个还未满六岁的孩子来说,一直学习死在是太过于枯燥和乏味了。
  所以江夏也没忘记给朱载江讲一些有趣的故事,比如金瓶梅啊……这个当然是不能讲的。多数还是什么《小红帽》、《白雪公主》之类的童话故事。
  刚刚教导完朱载江,江夏正准备离开乾清宫时,杨一清和李东阳突然赶来了。而随之一起赶来的还有杨廷和、王琼、夏渊明。
  看到五人神色凝重的模样,江夏知道指定是出事了。
  五人全都把目光投向王琼,王琼脸色有些尴尬,硬着头皮对江夏说道:“大事不好了,江彬带着大批宣府四镇的将领失踪了。而鞑靼那边的探子传了消息回来,鞑靼正在集结兵马,可能会对宣府用兵。”
  
  第405章 姐夫相公
  
  乾清宫里,江夏等六大顾命大臣坐在一起。
  大家都没有说话,气氛显得有些怪异。江夏坐在左边第二个位置,在杨一清上面,在李东阳下面。
  他对面坐着的就是杨廷和、夏渊明以及王琼三人。
  江夏的目光从三人身上一一扫过,三人虽然强作镇定,但神色之中多多少少也透露出了一些尴尬。
  江夏最终还是先开口说话了,不过尴尬的气氛不仅没被打破,反而更加加重。
  江夏道:“不是说要杀掉‘六虎’以振朝纲,让宵小之辈不敢妄动吗?现在知道事儿大了吧。
  ‘六虎’和江彬一样,都是先帝一手提拔培养的人。如今新君刚立,江彬这样的人原本还在观望,看朝廷会怎么对待他们。所以这个时期是他们最敏感的时候。
  你们先是杀了‘六虎’,令他们觉得朝廷这是要清理先帝的宠臣。然后你们又急急忙忙的想召江彬入京述职。先是通令,接着又是圣旨。
  这么大的阵仗人家以为你们这是要骗他入京,然后将他缉拿杀掉。人家也不是傻子,自然就先跑咯。”
  “江太傅,我……”王琼张了张嘴,但是却没能把接下去的话说完。
  因为他也的确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好,毕竟一开始振振有词的人是,叫着要振纲纪的也是他,而最后出事的人还是他的下属。
  一直没有说话的杨廷和终于开口了,他神情有些凝重。“太傅大人,现在不是论谁是谁非的时候。眼下的当务之急是鞑靼大军已经开始调动,宣府危在旦夕。
  这宣府乃是大明北方门户,若是被攻破,后果不堪设想啊。我等还是急思对策,看看眼下究竟该如何应对此事吧。”
  杨廷和说完,江夏难得地点了下头。不可否认,这一次杨廷和说得很对。
  无论他和杨廷和如何争斗,始终大家都是大明的臣子,同坐在一条船上。这条船就是大明。
  无论他们要的是权力还是财富,或者是责任与托付。他们首先要保证的一点,那就是大明这条大船不能出任何事,如此他们所想要得到的一切才有可能得到。
  所以在这一点上,江夏和杨廷和算得上是有共识的。
  未等江夏说话,李东阳却先叹息了一声。
  “现在恐怕这事很麻烦。”
  毕竟是六大顾命大臣里面最德高望重之人,李东阳一开口,其余五人立刻看向他。
  李东阳却抬头看了一眼正在偏殿骑木马,玩儿的不亦乐乎的朱载江。
  李东阳道:“现在新君刚立,天下人心浮动。如果再起战事,恐怕有人趁机落井下石,浑水摸鱼啊。”
  李东阳的话一说出口,江夏他们全都大为赞同地点了点头。
  朱载江这才刚刚登基没多久,加上他年纪尚幼,大明不知道有多人已经开始心思浮动了。
  若是大明这个时候再出现个什么战事,恐怕趁机浑水摸鱼,或者拥兵自立的人应该不会在少数。
  而这种事,有一就有二。一旦第一个拥兵自立的人出现了,朝廷却又没立刻派大军进行平乱,那么第二个、第三个就会跟着出现。
  到时候大明很可能就像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了一般,一下分崩离析。
  这样的可能性很大,在场的六个人谁都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李东阳说完以后,江夏直接为此事下了一个基调。
  “所以……不能战,只能求和。”
  “求和?”夏渊明看向江夏,问道:“我们该如何求和?要是新君刚立就分疆裂土,那恐怕也会招致天下人的不满。况且鞑靼人恐怕也很清楚,现在对大明发兵,于他们来说最是有利。”
  江夏沉吟了片刻,最终说道:“这样吧,我去鞑靼求和试试。”
  “你去?”
  李东阳、杨一清、杨廷和、王琼、夏渊明五人齐齐露出惊讶至极的表情。杨一清想都没想就反对,“不行!你去怎么行?你乃是大明太傅,又是大明的顾命大臣。朝中大小事务都还要等你决断,皇上还需你教导。你若前去,万一出了意外如何是好?”
  “没错,议和而已,何须你亲自前去?”李东阳看着江夏道。
  江夏沉吟了片刻,其实心里也很纠结。他何尝不知道,自己一离开就会给杨廷和他们留下很多机会。
  根据眼下的潜规则,国家大事一旦不能抉择之时,六大顾命大臣就会开始投票。以少数服从多数。
  江夏在的时候,大家基本上都会相互权衡,各自根据对方的态度做出一些退步。
  但是江夏若离开,那么他这个阵营里面就只有李东阳和杨一清两个人。那么在这期间,杨廷和他们就能够占领非常多的政治资源。
  所以从内心最深处来说,江夏其实是不愿意离开的。
  但是同时江夏又很清楚,这次议和只有他去才有可能成功。
  鞑靼不是傻瓜,他们不会不知道大明新君幼主正值刚立,如今就是他们攻打大明的最好时机。
  对于北方诸族来说,拿下中原不仅仅只是占领一块土地。对于真正的有识之士来说,拿下中原更加象征着一种进步,一种从落后到先进,从野蛮到文明,从贫穷到富有的过渡。
  所以历朝历代,北方诸族都没有放弃过对于中原的觊觎。
  如今最佳时机已至,且不说大明现在还不能分疆裂土。其实就算是分疆裂土求和,鞑靼也都不一定会答应。
  所以江夏明白,除了自己整个大明还真找不出更加适合的人选了。
  江夏想了一会儿后,最后叹息了一声说道:“其实我们六个人自己都很清楚,我们各自有自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