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此时此刻,在太圆的议事侧殿之中。第五代成国公却只是坐在尾端倒数第三个座位上的,其上还有十一人。
要知道古代座位排序,那可是十分有讲究的。若是一个排错,那对于当事人来说就是极大的侮辱。
开国名将之后,军中势力盘根错节,影响力不小的五代成国公朱凤,居然只能在这议事侧殿里的十五个人中,排倒数第三。
那么在其上面的,又都有哪些人?
其余人,暂时不一一赘述,只说主位上的那一位。
萧清。
若单说萧清此人,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他的来头。那就多说一点,兰陵萧氏。
说到此处,相信不少人已经知道了。号称华夏古代,最顶级的门阀之一。有“两朝天子,九萧宰相”之美誉的萧氏,足以坐那个主位了。
第574章 皇上亲政
苗仁虎,已经被控制。崔紫薇,已经被控制。崔政义,已经被控制。此三人据朱载江所言,乃是害他的主谋。这其中崔紫薇不能杀,但是却可以先行软禁。至于苗仁虎和崔政义二人,江夏已经决定要将二人千刀万剐。
江夏明白,能够策划如此大事的,肯定不可以就只有他们三个人。在崔氏父女的背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所以苗仁虎和崔政义江夏暂时都没有杀,而是用严刑逼问着二人,幕后主使者,究竟有哪些人。
其实策划这样的大事,江夏也很清楚,幕后主使之人一般情况下轻易都不会暴露身份。但江夏不管,他就要让苗仁虎的崔政义历经天下所有酷刑。等到他认为时机到达的那一刻,才正式将二人凌迟处死,小刀细割,一块块地剜掉二人身上的肉。不按刑法记载割足三千三百五十七刀,江夏不会让二人轻易死去。
所以说,有的时候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不如死。
三日以后,按照惯例理应进行早朝。
早早的,江夏让尹人面入宫,给朱载江好好的易容了一番。站在那丈八高的铜镜面前,看着镜子里面那俊朗的外形,飞扬的剑眉,似乎精致到了完美的五官,朱载江眼眶一下就红了。
人若从未拥有过,可能对于渴望拥有的东西,并不会让其产生多大的痛苦。但人若是拥有过,却又失去了,而失去的又恰好是自己渴望和在乎的东西。那对于人来说,必将是莫大的痛苦和折磨。
比如朱载江,现在就是如此。铜镜里的那一张俊容,他曾经拥有过。可是现在,他永远都不可能再拥有了。所以此刻越是看见,就越是让他觉得痛苦不已。因为他很清楚,铜镜里的俊容是假的,而俊脸之下,是一张何其丑陋的五官。
看见朱载江那副模样,江夏也不知道该如何劝慰了。他走到朱载江的身后,拍了拍朱载江的肩膀说道:“你放心,从今以后但凡你需要跟外人见面的时候,都会是以这幅易了容的面目和他们见面。只有在面对我时,你才会除去易容。太傅向你保证,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你还是当初那个朱载江。在大明君临天下,坐拥四海的明君!”
“太傅,我……”朱载江很想流泪,但是他不敢。因为易容填充的东西太多,若是流泪恐怕会对易容的效果有影响。
江夏伸手揉了揉朱载江的头,眼中流露出的,是犹如慈父一般的目光。江夏道:“你放心,无论在什么时候,太傅都不会丢下你不管的。走吧,随太傅一起,上早朝。”
朱载江看着江夏,心中暗自决定:“无论如何,自己也绝不能让太傅失望。朕要做一个太傅心目中所希望的好皇帝,朕一定要做一个像太傅一样的人。”
一时间,朱载江红红的眼眶似乎闪烁起了光彩,原本有些颓废的他,在这一刻仿佛焕发出了无穷的斗志。
乾清宫外,护送朱载江上早朝的宫中仪仗早已经准备妥当。为了保障朱载江的安全,皇宫里的每一个人江夏都仔细筛查了一遍。任何身份可疑的人,一律被他逐出皇宫。现在整个皇宫的人,几乎都是江夏可以信任的人。
江夏比朱载江提前一步到了太和殿。
进入太和殿时,由于心情不好,百官跟他打招呼他多数也没有理会。大家看见这一幕,心中忍不住又想起了三天前,皇上准备褫夺他官职的事。紧接着,百官又想起了三天前宫中传言,锦衣卫入宫戒严整个皇宫的事。
这三天的时间里面,皇宫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由于江夏严密的封锁了消息,百官无一人知晓。只是猜测,应当是发生了什么不平凡的事才对。
很快,御前近侍高声叫道:“皇上驾到。”
百官立刻开始准备行礼,朱载江在宫中仪仗的陪同下,重新走上四方台,走到了那张龙椅前面站定。
这一刻,江夏带头下跪,对着朱载江行礼道:“臣等参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载江看着跪在地上的百官,心中终于再次生出豪意。他深吸了一口气,高声喊道:“众卿家,平身!”
“谢皇上。”百官谢过以后站起身来。
朱载江看向江夏,他知道江夏这次执意让他来参加早朝,是因为他有事要说。虽然朱载江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事,但他知道,这一定是一件跟自己有关的大事。
果不其然,在御前近侍宣布:“有事启奏,无事退朝”以后,江夏往前站了一步,高声道:“微臣江夏,有事启奏。”
朱载江毫不意外,立刻对江夏道:“太傅请讲。”
江夏对着朱载江抱拳鞠躬行了一礼,然后高声说道:“皇上今载,以至舞勺之年。虽未及弱冠,但却胸有沟壑,已显明君之相。如今大明国富民强,皆因皇上圣明,厚德爱民。如今大明百官团结,皆因皇上圣明,仁贤礼下。臣认为,皇上早已具备亲政之能,故今此提议,让皇上提前亲政。臣已经着钦天监查过日子,七日以后,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紫薇七星宫亮彩的日子。臣建议,就在七日以后举行祭天大典,皇上亲政!”
“亲政?连日子都已经定好了?”
“这是干嘛?这也太突然了吧,三天前还举行百官议政,反对皇上褫夺自己的官职,今天突然就要请皇上提前亲政了,这唱的究竟是哪出啊?”
江夏突然来这么一手,百官都被搞糊涂了。一时间,整个大和殿议论纷纷。
江夏微微吸了口气,高声问道:“如何?各位大人有异议乎?”
江夏这一声高呼,内中连真气都用上了。听在百官耳中,震耳发聩。百官立刻安静下来,明白江夏这已经是做出了决定。
这追根究底,皇上亲不亲政,何时亲政,都只是江夏一句话的事。江夏身为辅国都不介意皇上提前亲政,他们作为臣子的,又有何介意的立场呢。
于是百官齐声回答道:“臣等并无异议。”
“好,既无异议,那就照此行事吧。”江夏淡淡地说道,亲政一事也就就此定下了。
第575章 请萧阀放心!
门阀,这个词汇对于熟读历史的人来说,并不陌生,甚至是常见。
而常见到何种程度?不夸张的说,最远可追溯到秦汉时期,乃至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一直到宋元明清,乃至到如今。门阀都若隐若现地存在着,隐藏在历史文献的字里行间,虽不显达到人人皆知,但却显赫到底蕴深沉。
门阀指的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这在宋元以前,门阀势力大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就连历代皇上,也不得不倚重着门阀势力,以稳定天下。他们在宋元以前,垄断着朝廷最具有实权的重要官职,若是一个门阀集体事变,恐怕整个朝廷的政体都会受到莫大的影响。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都是宋元以前的事。宋元以后,国家取士多以科举恩科进取,出身背景早已不像隋唐时期那么被看重,所以门阀势力也早已没有隋唐之时那么鼎盛。
能说出此等见地之人,自然都是博闻强记之辈。但切莫忘记,烂船尚有三千钉。更何况是伴随着历史,一路走来的各个门阀。
真正的门阀,其内部结构之严谨,章法之细致,辐射之广阔,其实是我等无法想象的。就拿兰陵萧氏来说。
他们身负“两朝天子,九朝宰相”的美誉,但却无人知道,此美誉只是说了萧家底蕴深厚的冰山一角。
萧家初次兴于西汉,于东晋末年成为天下门阀之一。南梁时期、南齐时期,萧家都是皇族。整个南朝时期,萧氏一门一共出了三十多为宰相,其门阀势力之庞大,实则令人难以想象。
皇族和门阀之间,一来相互忌惮。因为皇族害怕门阀势大,毁自己江山基业,事实也证明,门阀有这个实力。同时门阀又害怕皇族来对自己进行打击,毕竟皇族手掌天下。当今对自己动起手来,即便自己有把握保存核心实力,但所受之损失恐怕也是百年难以恢复元气。
二来两者之间却又相互依靠,门阀势力遍布天大。若江山政局不稳,对于门阀势力的打击来说,也是空前巨大的。故而门阀其实很多时候,也会帮助皇族稳定政局。而门阀的发展和兴旺,务必也需皇族的支持,否则门阀也将处处制肘,行事不便。
宋元明三大朝代以来,门阀的势力固然有所虚弱。但更多的其实是由明转暗,以往门阀势力,都是家族子弟进入仕途,垄断官职政权。
现在门阀势力,却是采取暗中培养进入合适的人才,送其进入朝堂,为他提供门阀势力的支持,让他官路亨通。同时这样的人多了,门阀就坐镇中间,将这些人编织成一个无形的大网,触角触及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门阀早已放下了自己的身份,士农工商四者。他们早已不在仅仅以“士”为主,同时农、工、商三者,他们也十分重视。
门阀手中所掌控的财富,暗中所控制的行业,自身所拥有的土地、家士究竟有多少。绝对是远超一般人所想象的。
正如现在的福布斯排行榜一样,谁会相信在排行榜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