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要做海上贸易这船队和安全问题便是重中之重,大商家也都知道海上贸易是最赚钱的一条路,可就是船只和保卫力量的缺乏让他们的雄心只能深藏心中。
唐明看重的就是这一点,郑和一走如今宝船厂几乎就只剩一个空壳,花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建造好的宝船厂就这样闲置着不是太可惜了吗?
物尽其用,闲着没事打造一些商船,再自己训练一些水手还有航海的人才,为他们这些商人保驾护航,收些保护费和商税就足够宝船厂自给自足了,哪里还用得着从国库里拨款。
虽然现在是宝船厂的闲置期,每月从国库拨款的银两都有30万两左右,省下这些钱唐明只需再填上20万两便足够抵消皇后每月50万两白银的要求。
皇后这每月要唐明上缴50万两白银,朱高炽这个做儿子的都感觉到不好意思。虽说这50万两白银对整个大明来说简直就是九牛一毛,可皇后这样做似乎有些强人所难。
唐明被皇后轰走后,朱高炽本来想劝劝自己的娘亲,别太为难唐明。可他也一样被自己的老娘给轰了出来,还被狠狠的教训了一顿。
唐明在门外听得清清楚楚,没想到朱高炽还如此仗义,刚才被人硬加包裹的小小郁闷顿时烟消云散。
朱高炽被老娘训了一顿,出门见到唐明未走心里惭愧,看唐明的时候脸上都是尴尬的神色,随拱手歉意的言道:“你也听到了,不是我不帮你,这每月50万两白银确实让人难办,你可想好了要从哪里捞钱,不然我娘估计不会轻易放过你!”
唐明笑了笑,这会与刚才在皇后面前装得可怜兮兮的完全不同,脸上满是自信的神采。
“安心啦,区区50万两白银而已,我威海候若是被这点钱就难倒了,还谈什么发展经济富民强国。倒是你得跟我去一趟宝船厂,有条财路关照你,这可是看在你刚才在皇后面前替我抱不平的份上。”
唐明从来不会说大话,朱高炽这段时间与其相处下来早已了解。本来他还真为唐明担忧,没想到自己是瞎操心,刚才还尴尬不好意思,这会哪里还会跟唐明客气,立刻叫来侍卫换上一身常服便跟随唐明向宝船厂而去。
朱高炽自从真正接触到政权时,他才了解到如今的大明从表面上来看是蒸蒸日上,可内里却还是千疮百孔。国库的入不熬出让他的父皇和母后变成了如今的财迷。
可这些就让朱高炽很不明白,既然国家的财政已经超过了负荷,父皇却还大肆的兴建北平的皇宫。要迁都北平以保北方边疆,这无可厚非。可这宝船厂就有些鸡勒了,他有查过宝船厂每月的用度,数额之大令他咋舌。
在高峰的时候每月两百万两白银,这还不包括一些物资和人力,就像现在闲置着的时候,每月还得拨款30多万两白银给宝船厂维持。
这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投进去,却不见任何收益。照朱高炽的想法就应该趁早把这宝船厂给关闭了,省下来的这些用度放到别的地方去便可减轻国库空虚的压力。
自己的父皇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他这个做儿子的不敢问,可现在是唐明在管理宝船厂,又是自己的兄弟,如此机会自然要向其问个明白。
第212章 谣言
朱高炽不明白其父皇为什么要勒紧裤腰带,从牙缝里挤出这些钱财弄这个宝船厂,从一开始就没有过任何盈利的宝船厂到底有什么值得去投入这么大。
他自己不懂也想不明白,而身边坐着的唐明深懂此道,或许能在他这里得到解释。
“你可知父皇为何如此看重宝船厂,这里面投入的每年都是一个天文数字。国库里现在本就空虚,父皇和母后却还是勒紧了裤腰带死命的往里面填,就连郑督师都带着船队出海了,宝船厂现在就空置着,每个月还要花费35两白银去维持,有这个必要吗?”
朱高炽前面说了什么唐明左耳听右耳立刻就出,反正帝王家的事,尤其是关系到家事他都不想参与进去。倒是朱高炽最后那句35万两白银让唐明精神一震。
好家伙,他自己原先只估计宝船厂每月的用度只有25万两白银,现在好了太子殿下这无意中说出来的数字很令唐明动心。35万两啊,那他每月不是又可以省下10万两白银。
这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唐明瞬间心情大好,呵呵笑道:“其实你何须去管这么多呢,以前的宝船厂怎么样我不知道?每月每年得花费多少也不需去知道,总之我来接手宝船厂就不会让他亏本,太子殿下就等着数钱吧!”
唐明的豪迈话语似乎也感染了朱高炽的情绪,随放开了心思跟着唐明一起高兴起来。说到底他现在只是一个暂时的代理人,后面还有老娘在看着,如果自己此时此刻就开始操心这些,未免为时过早。
宝船厂现在是唐明在当家,一早几个管事的就已经接到当家的要来视察,没有人敢怠慢,几个老家伙早早的就等在宝船厂的大门外。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用在这宝船厂里也一样,唐明是郑和的义子又是大明最年轻的侯爷。他们这些宝船厂里留下来管事的都是年老体衰的老人,都是匠户出身在官家的面前不仅没有地位,一辈子在这里干活都还没薪水,干好了是应该,干不好小命分分钟都得丢。
为什么古代的科技不发达,就是因为这可恶的匠户制度,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心血,到最后得到的却只有微薄得只够养家糊口的一点点俸禄。
这还是在郑和的手下,如果遇到一个抠门点的上司,那他们就跟牲口没什么两样。试问在这样的制度下,想依靠这些人弄出多大的成绩来。
唐明早已深知宝船厂里匠户过剩的问题,尤其是郑和对这些一辈子跟随着他的匠户,他舍不得下狠手让那些年老体衰的老人离去,而是依然把他们安排在宝船厂里,干一些杂活。
这也为什么宝船厂现在大部分的青壮年走后,这里每月的用度还依然如此大的原因,他相信自己只要能够想出办法把这些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安排好,那每月又可以省下来许多的银两。
裁员是势在必行,宝船厂只有在干劲十足的气氛中才能保持它强盛的生命力,而不是在一班垂暮老者的带领下走向灭亡。这是一个难题,但在唐明看来这并不难,所以他来了。
要让宝船厂里的老人都离开,这消息一在宝船厂里传开便引来一番不满的抵触情绪。可是这些匠户敢怒不敢言,他们只能懦弱的祈求侯爷不要把自己清理出去。
宝船厂里弥漫着矛盾的情绪,匠户们对唐明是既怕又恨,表面上恭恭敬敬的他们等在门口已有多时,他们这几个老管事都是郑和离开的时候,按照辈分和资历提拔起来的,要的就是他们能够好好的辅佐唐明把这宝船厂好好的维持下去。
可他们想不到督师前脚刚走,唐明就要来宝船厂里大清洗,断人生路比要人命还要来得严重,他们都已是一只脚踏在棺材板里的老人,死并不怕,怕的是他们又是表现出什么不满的情绪,唐明会把怒火发泄到他们的子孙身上,那他们可就得不偿失了。
煎熬中的等待终于等来了唐明,没有他们想象中的情景出现,唐明一下马车对他们这几个老干部很客气,礼数也相当周到真诚的摸样看不出有一点点欺骗的迹象。
这就让几个老管事的困惑了,昨天来传话的人可是说得郑重其事,侯爷要拿宝船厂开刀,说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要烧到他们这些老人的身上,不仅要罢了他们的职务还要把他们都赶出宝船厂,不让他们继续呆在这里,还美其名曰是要给宝船厂里的年轻人上位的机会。
但唐明此刻的表现完全颠覆了他们的固有观念,迷茫与不知所措的表情跃于几个老管事的脸上,被唐明这般表现一搅此刻他们也不知该信那一方的话才好。
几人脸上的异色唐明看在眼里,他也迷糊这些人怎么都是一副不知所措的表情,眉头一皱,唐明试探着问道:“几位老丈有事请直言,你们的一生都贡献给了宝船厂,如今不才受义父之托来管理宝船厂,几位是这里辈分最高的人,相信你们能够代表整个宝船厂所有的匠户,所以有何事情都可直言,只要本侯爷力所能及的定当不负众望。”
“此话当真!”
开口的是几人中年纪最老的一位,从宝船厂开始创立的时候他就一直呆在这里,也算是郑和最信任的第一批人。匠户出身的他们都是用勤劳的双手打拼上位的,他们靠的就是经验与技术,还有那百折不挠的勤劳。
挥洒的是他们的血水,他们是最可爱的底层劳动人民,他们的要求不多,只要家人平安****温饱足以。可这就是难以达到的愿望,他们甚至都不如那些拥有自己的土地,靠着勤劳就可以丰衣足食的农户。
老人家是个急性子,也是个实在人,别人都拉着他别说话,他却直接站出来说话。在他老人家的眼里,督师的义子绝对不会像传言那般对待他们,所以他甘愿第一个冒险出来当出头鸟。
第213章 乌云散去
老王很普通的称呼,当然,这个老王可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隔壁老王。话的自然也就非他莫属了。
“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王老伯有话但请直言!”唐明再一次肯定了老王的话,而且还给他鼓励的眼神。
这下老王再没有任何的顾虑,张口便道:“侯爷,小人昨天便听到传言,说是侯爷要把宝船厂的老人都清理出去,这事是真的吗?”
唐明点点头,他自己昨天确实有这样说过,此刻来这里也正是要办此事。可惜那个带话过来的人他只听到前面的话,后面的他根本就没听清楚,因此把这一半的话带过来自然就变成了巨大的误会。
老王的脸色瞬间剧变,刚才看唐明那么好说话,他还以为唐明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