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皇族之外,李持盈和李白邀请的外臣权贵也不多,大概是往日里相熟的一些人。
远远地,张瑄一身锦衣华服,手中摇着折扇,身后跟着一个身着劲装手持宝剑的美貌侍女,而另外一个护卫则给张瑄抱着几卷书和一坛酒。
张瑄就这么施施然走了过来,神态从容,俨然一副公子哥儿的装束和打扮。
“玉真殿下,太白先生!”张瑄哈哈笑着走了过来。
“大都督大驾光临,白与有荣焉。”李白向张瑄深施一礼。
“玉真殿下,两人新婚大喜,张某就送太白先生几卷书、一坛美酒,权当贺礼了。”
李持盈一开始并没有认出杨金花来,直到李白跟张瑄寒暄完毕,杨金花跟着张瑄往里进的时候,她才骤然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呼:“你……你莫非是凤鸣?”
杨金花默然垂首,两只手却是攥得紧紧的。
张瑄回头来扫了杨金花一眼,又冲着玉真公主拱了拱手随意道,“玉真殿下,哪里有什么凤鸣,这是张某新收的侍女花奴儿——”
“花奴儿,还不快快拜见玉真殿下和太白先生?”
张瑄一声轻斥。
杨金花紧咬牙关,躬身拜了下去,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来,生硬之极,“奴婢拜见玉真殿下、太白先生!”
李持盈目瞪口呆地望着杨金花亦步亦趋地跟在张瑄身后走了进去,神色闪烁起来。
但对于此刻的李持盈来说,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过了这么多是非之后,她的心思已经变得娴静下来。不管凤鸣道姑为什么会成为张瑄的女奴,她纵然再好奇、再震惊,也绝对不会多管闲事了。
跟随张瑄参加玉真和李白的“婚宴”,这是花奴儿第一次在长安权贵面前公开亮相。也就是从今日开始,长安城上流社会里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张瑄身边有一个武艺高强的美貌侍女,名叫花奴儿。
此是后话,姑且不提。
李持盈面带一丝羞红,举杯笑着邀饮道,“诸位,奴家与青郎多年情分终于结成正果,如今我们当众结为夫妻眷属,请诸位做个见证!”
众人举杯齐声恭贺。
一角,王维放下手里的酒杯,望着玉真公主与李白好事成双含情相对的样子,面色微微有些复杂。
张瑄无意中扫了王维一眼,心里不由一动:记得有野史上戏言,这王维也是一个情种,看他这样子,想必对玉真公主也怀有几分暧昧的心思。只是被李白拔了头筹,心里定然有几分失落。
不过,张瑄看来,王维是一个君子,当朝名士,纵有不舍和嫉妒,怕也只会深深隐藏在心底。此时此刻,他所能做的也就是祝福和祈愿李持盈与李白花好月圆而已,仅此而已。
而一些皇族中人心下也暗暗感慨,玉真孤苦了这么多年,终于算是有了一个理想的归宿。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有个家、有个知疼知热的男人其实比荣华富贵更重要。只是到了这个时候,李持盈才悟通了这个理儿,但愿还不算太晚。
张瑄朗声笑着,举杯拱手道,“张某恭祝玉真殿下和太白先生,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永为连理枝,今生今世,恩恩爱爱,白头偕老!”
张瑄这句祝福说得很是真诚,不管玉真之前如何,李白之前如何,这两个有情人苦熬了这么多年终于走到一起,这本身就让人唏嘘不已。
李白和李持盈举杯回礼,“谢大都督吉言。”
张瑄哈哈笑着,回头扫了杨金花一眼,大声道,“张某身边这花奴儿剑术甚高,曼妙多姿,不若让花奴儿举剑而舞,为玉真殿下和太白先生助兴。”
周遭传来权贵们轰然的喝彩声和起哄声,几乎所有人都将目光聚焦在垂眉顺眼身形婀娜的杨金花身上,更有不少好事者开始热烈鼓掌。
杨金花眉梢一挑,紧紧咬着嘴唇,嘴角渗出一丝血迹。
默然片刻,她突然纵身场中,宝剑出鞘,舞动起来,剑光闪出,若九天蛟龙。而紧锣密鼓之间,她的剑舞越来越密集,又如那暴风骤雨一般,只能见剑光盘旋,而不见身形。
众人看得痴了。
李白则仗臂高歌,吟唱起了他的挚友杜工部之前所作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一诗来——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李持盈则默然不语,眸光中闪过一丝奇色。
这凤鸣道姑竟然真成了张瑄身边的女奴,这种事儿,李持盈越想越觉得诡异和惊讶。
……
……
酒过三巡,歌舞乐起。
悦耳婉转的丝竹乐声中,一个肤色黝黑的羽林卫军卒匆匆奔至,绕了一个圈进了场中,伏在张瑄耳边轻轻说了几句。
张瑄脸色大变,霍然起身。
向李持盈和李白以及众人拱了拱手道,“玉真殿下,太白先生,诸位,张某军中突发要务,需要处理,就此告辞了!”
说完,张瑄没有任何犹豫,大步流星地就出了场,然后出观门而去。
杨金花只能紧紧相随。
第193章 兵变,下马威
出了观门,张瑄犹豫了一下,朗声呼道,“备马!”
一个军卒赶紧牵过一匹马来,张瑄翻身上马,率先驰去。
杨金花纵马相随,而身后更是有数十军卒打马呼啸而去。
张瑄带人从开元门进,穿过大半个长安城,然后又从通化门出,绕了半个圈子,直奔宫城北面玄武门外的羽林卫大营所在地。
之前,张瑄虽然就任羽林卫大将军,但他却很少来此“办公”,将整个羽林卫的指挥枢纽转移在了他的大将军府之中。
大营之外,栅栏高立,往日里那一面高高迎风飘扬的锦绣羽林卫旗帜,如今却被人践踏在了地上,营内更是一片狼藉,两帮军卒正虎视眈眈斗牛一般僵持着,手中的武器碰撞作响,而中间的地上明显有一大滩血迹。
张瑄纵马驰来,脸色变得阴沉起来。
他翻身下马,扫了一眼,便明白了情形的大概。
看这两帮军卒的军服,张瑄心里就明白,靠近自己这边的是羽林卫,而对面的则应该就是刚刚来自东都洛阳的禁卫军,东都禁卫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的标下军马。
张瑄就藩在即,陈玄礼奉太子之命紧急调军进入长安,准备接管长安防务。
这些基础军务,张瑄没有管,而是全权交给了封常清和长史周旭初。
却不料,还没有正式办理防务交接的两队军马,却发生了械斗冲突,竟然死伤十数人,酿成了流血事件。
“尔等意欲何为?”张瑄上前一步,沉声斥道。
羽林卫这边,数百军卒纷纷放弃手里的兵器,呼喝着拜倒在地,“拜见大都督!”
张瑄皱了皱眉,微微沉默了片刻。
他的嗅觉极其灵敏,这空气中仍然有未被春风吹散的些许淡淡的血腥味儿冲进他的鼻孔,他的嘴角忍不住轻轻抽搐了一下。
“封常清!”张瑄猛然大喝道。
一片沉默。
郎将顾惜膝行上前,神色惨淡道,“大都督,封副都督与周长史在城外整军,尚未赶至。”
张瑄标下的一万多羽林卫大部分已经移军城外,随时准备随张瑄开拔。而留在羽林卫玄武门大营的,就是顾惜手下这几百人。
只是不知为何,突然与陈玄礼手下的人冲突出来。
“怎么回事?顾惜,你且起身来说话。”张瑄淡淡道。
顾惜霍然起身,忿忿不平地恭声道,“启禀大都督,末将奉命驻扎玄武门大营留守。按照朝廷之命,待大都督率军离开长安之际,末将才将玄武门大营移交东都禁卫,然他们今日气势汹汹而来,手持陈玄礼大将军令牌,执意让末将率军退出大营。”
“末将军令在身,焉能擅自行动……”
顾惜的话并没有夸张。他的确是奉命驻守,准备坚持到最后一刻。
这虽然是封常清下的军令,但其实是张瑄的意思。
张瑄一日不离开长安,这长安的驻防,他便不愿意交给陈玄礼。
况且,陈玄礼的军马刚至,就连陈玄礼本人都没有当面拜会过张瑄,张瑄自然不肯放权。
起码的礼貌都没有,张瑄不吃这一套。
谁知陈玄礼竟突然派人来接管玄武门大营。
双方僵持不下,话不投机半句多,又都是一些作风彪悍粗暴的军汉,就发生了冲突。
“大都督,末将无能,属下死三人,伤十一人,请大都督治罪!”顾惜心内忐忑,声音仓惶。
按照大唐军律,为将者,酿成兵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张瑄发怒,一声令下,便可夺了他的军职官位,甚至将他绳之以法当场处死。
张瑄的眉梢跳了一跳。
就本心而言,他是一个比较护短的人。听闻死伤者竟然全部都是羽林卫这一边,他心里的怒火就不由自主地升腾起来。
他扭头扫了对面那数百神色肃然的东都禁军,冷冷道,“尔等好大的胆子,竟敢擅自闯入羽林卫大营,哗变行凶,该当何罪?”
“谁人带头?谁人未将,给本官站出来!”
一个东都禁军将领甲胄响动间大步而出,向张瑄拱手道,“末将东都禁军中郎将邱乐,见过张大都督!”
“邱乐,你好大的胆子!”张瑄上前一步,扬手指着邱乐冷斥着,“挑动哗变,违反军纪,按律当诛!”
邱乐面不改色不卑不亢地笑了笑,“大都督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我部受朝廷调遣进京接管长安防务,天下皆知;而末将奉陈大将军军令,派人进驻玄武门大营,何罪之有?”
邱乐手指着顾惜等人又冷笑道,“羽林卫阻挡末将执行军令,末将岂能从之!”
来自东都洛阳的这些禁军几乎没有人知道张瑄的名字,纵然是中郎将邱乐,也不过是略有所闻其名。这支军马在东都洛阳一向嚣张跋扈惯了,只听命于陈玄礼一人,怎么可能将一个即将就藩的藩镇大都督放在眼里?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