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国色-第6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江南,河东是作为临时行台,其行台主都不是由尚书省官吏接任,而是由军方大将,以及地方官吏担当,所以地位就逊色一筹。
  但是其功能却与河南道行台共一般,设立之后可各自独当一面,作为独立军团行动。取消了原先各郡郡兵,府兵,地方行政各不归属的局面,而是作为战时临时机构整合起来。
  这与和平时代,军政分权不同,战时的行台,就是将权力都集中到各行台左右仆射的身上。
  因此行台以及后世节度使,也常常成为野心家造反的代名词,如北魏末年高欢为大行台权倾天下,孝武帝为了分高欢之势,让贺拔胜为关西道大行台,总督二十州军务。
  贺拔胜死后,宇文泰接任,最后埋下了东西魏分裂的种子。
  但是行台之制,虽有弊病,但却适合于瞬息万变的战争,如通过行台之位篡权的高欢,也是任命侯景为河南道大行台,镇虎牢,拥兵十万,专制河南,指挥对西魏、梁朝的战争。
  当年隋伐陈时,杨坚也让杨广为淮南道大行台,总督五十余万人马攻陈。
  李重九在洛阳定下三大行台之制后,同时李唐的朝堂上,也是决定了设立陕东道大行台,行台长总督关外六十余州军务,政务,位高权重。


第七百六十一章 生乱
  陕东道行台,下辖关中以西诸州,几乎占了李唐一半的国土。本来众人以为行台长,必为李渊的二子,且身为尚书令的秦王李世民。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李渊并没有让李世民担任此职,而是将行台之权,大胆放给了宗室河间郡王李孝恭。再派外戚纳言窦抗,侍中齐王李元吉,李靖三人为辅,将陕东道大行台的班子定下。
  消息传出,不仅仅是长安一片哗然,连李重九也是有些意外,历史在这里再度转了一个弯,本来这个陕东道大行台历史上是授给身为尚书令的李世民的。
  现在李世民没有成为陕东道大行台的行台主,唯一的可能就是自己的离间计,真的奏效了,李渊对李世民彻底失去了信任,连陕东道大行台都不给李世民担当。
  在李重九下首,薛万述亦是道:“陛下,按道理而言,这离间计应是并不高明,采用的手段也颇为直接,为何李渊竟会中计呢?”
  李重九笑了笑道:“正是因为不高明,所以能够奏效,李渊是何等人,要瞒过他岂是容易。但是越是聪明的人,越是多疑,我们计谋粗浅一点,李渊反而容易相信。”
  薛万述听了点点头,深觉得有道理之后道:“说到底,还是帝王之家的悲哀,李渊坐在这位置上,就注定了他不可能信任何人,就算是亲儿子也一样。加上他们父子二人相互猜忌已久,彼此早已生嫌隙,微臣猜想从此以后,李渊断然再不会将兵权给李世民。”
  说到这里,顿了顿薛万述又道:“陛下,微臣观李世民此人,是有宏图之志的人,你说他会甘心,成为看客受人摆布吗?我看就算李世民没有这想法,他天策府内那么多才杰也不会甘心吧。”
  李重九听了心想,李世民是怎么样的人,历史上早就证明过了,现在他也差不多到了逼入绝境的时候了,那么他也会像历史上那样,上演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吗?
  但是凭他现在的实力够吗?而且李元吉这时候也不在长安,而是调到了陕东道大行台,难道李世民只杀一个李建成?而放过李元吉?
  李重九看向薛万述问道:“若李世民有意兵谏夺权,你说我们该怎么办?”
  薛万述听了道:“陛下以目前的局势,李世民兵谏夺权,当然是有利于我们,只要李唐内乱一起,我们就可以乘此起兵,大举进攻李唐。”
  这时候在李世民身旁一直不说话的虞世南开口了。他开口道:“薛公的意思,是帮李世民一把,但是可以帮吗?让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登基,他即位后,若是更胜于李渊,那么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虞世南满脸忧虑,看来对李世民十分忌惮。
  李重九笑了笑,现在局势于历史上玄武门之变不同,李世民杀李建成后,那时候天下已定,除了突厥外患之外,没有其他势力能与李唐争锋。但是即便如此,身在幽京的罗艺,也是以卵击石般地宣布起兵反唐。
  而现在支持李建成,李元吉的亲信那么多,李世民一旦兵变,那么忠于李建成,李元吉的势力,担心遭到李世民的清算,肯定会有一部分动摇的,就算不动摇,自己在李世民内乱之际,出兵伐唐,又何必惧之。
  大势所至,非人力可以逆转,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只要大势在自己一边,李世民一个人再厉害又有什么用。
  迷信个人的力量,相信历史上那些所谓真命天子,集大运于一身,都是一种愚昧。并非是真命天子才能聚集大势,而是站在大势一边的,才能成为真命天子。普通人也是一样,只有站在大势一边,顺势而为的才能成就英雄,否则同样的人,逆势而为,可能才出马就被对方小兵的干掉了,青史留名只是个笑话。
  李重九道:“李世民要去夺位就让他去夺位,只是我们不能让他轻轻松松地去办,无论他谋反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要让李唐的内耗达到最大,只要变乱一起,李唐内部分裂,就是我们全力伐唐的时机!”
  薛万述,虞世南当下一并抱拳道:“是,陛下,只是我们该如何去作,还请陛下示下?”
  李重九道:“先让风闻司的人,抓紧收买李建成,李世民二人身边的亲信,要打听到他们二人的动作,才能有下一步行动的机会。但是刀子还是要李世民,或者李建成自己来挥的,我们只是借他们的刀,来办我们的事罢了。”
  薛万述道:“太子府上倒还是好办,只是秦王府自从上一次我们劫秦王妃后,一直严加戒备,我们的细作一直渗透不进去。”
  李重九道:“没有关系,那就在太子府上安插人手,李建成必定也会留意李世民的一举一动,我们通过太子的人,得到李世民的情报也是一样。”
  “记住,无论是李渊,李建成出手对付李世民,还是李世民出手对付李建成,李渊,我们都不要阻止,因为这对我们都很有利,只是我们不能让他们一团和气,李世民不想造反,我们就想办法逼他造反,李渊,李建成不想处置李世民,我们就制造证据和谣言,让他们父子二人不得不动手,对付李世民。记得这些证据,不要是伪造的,要切切实实的才行,否则伪造的太假了,李渊李世民父子也会看穿了。”
  “朕知道此事并不容易,但朕给风闻司每年十万贯的经费,都可以再编练两万府军了。现在朕要他们动起手,办成此事,就算对得起朕每年拿这么多钱养着他们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是他们办事的时候了。”
  薛万述,虞世南听了心底生寒心道,是啊,李渊与李世民现在本就缺乏信任,在大赵密探无孔不入的刺探和挖掘下,若是真得弄出一点什么证据来,送上二人台前,那么李唐内部的大乱就不远了。


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团
  李重九与虞世南,薛万述商议完国家大事后,披衣而起。
  从早上的传旨朝会,至李重九与方才薛万述制定对李唐攻略的大计,不知不觉已是快到了中午。
  李重九从大殿走出,看见日头正好照在洛阳宫的琉璃瓦上,遥遥望去一片金碧辉煌。宫殿四面都有甲士守卫,李重九带着侍卫,前呼后拥向宫门走去,但见在大殿上旁的廊庑旁,刚刚领受封赏的官员们,正坐在廊庑上席地用饭。
  这也是一直传下来的规矩,原来大臣每次早朝之后,已是三四个时辰,都已是饥肠辘辘了。朝廷为了体恤官员,故而特意在早朝结束后,在廊庑上赐食,这顿饭就叫“廊下食”,算是朝廷官员的工作餐。
  李重九见了当下走向廊庑,廊庑上的大赵官员见李重九亲自走来,都是放下碗筷连忙起身参见。
  李重九点点头道:“众位臣工辛苦半日了,不必多礼,继续用食吧!”
  众位官员得旨后,当下又重新坐下,李重九想起后世高官一些亲民的作风,当下也对一旁的官员道:“朕也在此用午膳吧!”
  内侍官听了当下道:“诺,就在这给陛下传膳。”
  “不必了,与诸位爱卿吃一样的就好了。”
  李重九下令后,内侍们都是不敢有违,当下造着办。李重九指了指薛万述和虞世南,让他们二人也一并陪同用膳。
  不久内侍官在廊庑上摆上几子,用褥子铺地,李重九坐上后,内侍给李重九端上了一碗,加了羊肉的黄米粥,按照当时的规矩这叫做黍臛。黍臛上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对于当时的平民百姓而言,能够吃上一碗这样的肉粥,可是十分奢侈的。
  这也是赵国对官员的福利,李重九当下点点头,当下拿起木勺,舀着黄米粥吃了一口,顿觉得暖腹。附近官员见李重九动手,也跟着吃起粥来。
  李重九对左手旁一名官员道:“若朕没有猜错,你就是博陵崔仁师吧!”
  这名官员十分年轻,听李重九一声叫出了他的名字,当下侧身拜道:“陛下慧眼,正是微臣。”
  李重九笑着道:“不必如此,坐起来说话。”
  李重九这次给与崔仁师高官厚禄,并非是他这样的士族高门子弟多有才具,而是这样人身后代表的潜在力量。
  天下士族五姓七望,当时博陵崔氏隐隐居首。博陵崔氏渊源传承,之前就是有名的士族,到了南北朝时,更是显赫北魏吏部尚书、白马公崔宏,司徒崔浩都是显赫人物。
  连李唐也是重用,李渊当初是以崔民干博陵崔氏的号召令,配合山东道安抚大使李神通,招降山东士族。
  而今博陵崔氏的崔仙师来投,据李重九所知是博陵崔氏内部有人,看到清河崔氏的崔君素仕赵后,得到李重九重用,故而与之齐名的博陵崔氏这才按捺不住了,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