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崛起-第1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瑶倒是非常认真的对待公务的,每天上午都是来上班的,下午嘛天气热,在家里休息可以理解。走投无路的孙元化,只好去找张瑶。还得登门拜访去,下午嘛。
  张瑶的午后很嗨皮,人造的冰块每天有人来送,城里就有制作冰块的作坊,也是神医老爷的买卖。冰镇饮料喝着,丫鬟扇子扇着,手里书看着,亭子顶上流水潺潺的,爽啊!
  想当年半路上捡回来一个侄子,现如今算是得到了超值回报了。当年老爷子举家搬离宁海州,到了登州落户,辛苦一辈子都没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联合商号才两年的工夫,家里的地窖就不够用了,摆放银子的木头架子多的都摆不下。宅子早就翻新扩建过了,年轻的丫鬟小厮也买了十几个回来,张家在张瑶的手里这才叫兴旺发达。宁海州那边的张家,多次来求他回去认祖归宗,甚至都给老爷子接了回去。周家那边就更不要说了,死活要拿银子买张瑶手里的股份。周氏捏的死死的,一个股份都不会卖。
  孙元化登门,张瑶一点都不意外。兵巡道大人也不是吃素的,登州城里的一举一动,都有眼线汇报。至于陈燮挖了官府的墙角的事情,张瑶丝毫不在意。那些匠户,在官办的匠作里头,过的就不能算人过的日子。基层的官吏,收了陈燮的银子卖匠户,那也叫事情?登州营要军械,可以直接向陈燮开的作坊下订单就是了。保证又快又好,在点绝对有保证。
  张瑶对孙元化的不满,那是登州府人尽皆知的事情。一个外来户,带着一群辽东土匪,到了登州,先排挤了总兵,接着排挤参将。排挤张可大就算了,反正那家伙没啥人缘,排挤陈燮,你去打听打听,现在那些辽东兵在登州商家那里是啥待遇?
  当然了,上官登门,礼数不能少了。面子上的事情,一定要维护好,这是规矩。
  换衣服的时候,周氏还在边上抱怨:“这个孙巡抚,太欺负人了。老爷,您可不能任他拿捏。”周氏有这个态度很正常,现在她看见陈燮,比亲儿子都亲。什么都挺满意的,就是婚姻大事迟迟没有结果,周氏差不多每天都要念叨。
  “妇道人家,这些事情是你该管的么?”张瑶很不客气的驳回,这是原则问题。当然了,就是说说,不要当真。当真你就傻了!周氏也不生气,笑了笑,亲自动手给他穿衣服。
  孙元化没等多久,张瑶就出来了,心急如火的孙元化,主动站起来拱手说话。


第一百六十六章 巡抚登门
  孙元化说什么呢?他说,老张啊,大家都是读圣贤书的出身,有不同意见是可以滴,但是不要因为私人恩怨耽误了国家大事。这句话是君子和而不同,群而不党的延伸。
  张瑶也很客气,表示公事有不同看法,我会当场提出,私下里不会使绊子。
  好吧,明朝的读书人有八成差不多是一个尿性。官面上的事情,肯定都能维持住,但是桌子下面对政敌下毒手,那是一点都不会含糊的。
  面子上的事情说的差不多了,孙元化便转回正题:“本宪欲铸炮、筑城,以固登州防务,奈何工匠皆无,张大人可有见教?”
  张瑶道:“巡抚大人何出此言,此事应询问有司,张某何来见教?”
  孙元化打开天窗说亮话,正色道:“登州有司皆言,张家庄高价挖走了诸多匠户。”
  张瑶微微一笑:“既然如此,何不去问陈思华?”
  老于宦海的张瑶,当然不是随便任人拿捏的。这个登州城,也不是孙元化可以一手遮天的。这个时候替孙元化出头去找陈燮,张瑶脑子坏了才会答应了。
  孙元化气急败坏,起身道:“那本兵宪便走一趟,难不成张家庄是龙潭虎穴?”
  说完他就走了,张瑶在后面慢悠悠的来一句:“不送!”
  出来之后,孙元化犯难了,张家庄确实不是龙潭虎穴,但他是巡抚啊。地方最高长官,就这么上门去找陈燮,颜面何存。但是不去还不行,除非他不想做点事情。回去的路上,孙元化想到法子了,不能明白着带上仪仗去,那就便服前往好了。别人看见了,就当是微服私访嘛。这样颜面可能能保住,不会让人笑话一个巡抚主动去找一个参将。
  在明朝做官,不要面子的官员不是没有,但往往都为士林所不耻!
  一匹马,两个随从,孙元化就出了登州城,沿着道路往张家庄而去。此前,孙元化还没有去过张家庄,这里的一切都是听别人说的。这两个地方的距离很近,骑马不过半个时辰多一点就能到,问题是明朝的很多文官,对民情什么的根本就不关心。而明朝民间的基层权力,基本都掌握在三种人手里,一个是吏,一个是绅,一个是宗族。
  这些人,都不是官。也就是说,官的权力是靠这些人来维系。从这个角度看,明朝的官员其实远远不足,政府官员对基层的掌握基本是放弃的。
  孙元化这一路走的不快,不紧不慢的。不是他不想走快,而是这一路吸引他眼神的东西太多了。出城不过三里,走在了硬路面上,孙元化还是第一次在这种路上走,作为技术官僚,用脚趾头都能想的明白,这种道路的重要性。
  地里的冬小麦已经收的七七八八,独轮车依依呀呀的到处都能看见。收了小麦能种一季小米,所以要抢农时。这个时候,孙元化才反应过来,自己有点不务正业了。好在登州还有知府大人带着一群官吏四处流窜,难怪最近看不到宋毅的人。
  奇怪的是,为何这附近没有登州府的小吏?难道这里不是登州府治下不成?
  孙元化憋的难受,拦住一个老农问话:“此地为何不见登州府吏?”
  老农奇怪的看他一眼道:“这为先生是外地来的吧?什么时候张家庄的税收还要人来收?收税的都直接去城里的钱铺拿银子,我等只需将税粮交于老爷便是,其他的自然有人去做,不需再费手脚。”
  孙元化震惊了,这些小吏怎么能这么干?难道他们不要吃饭么?要知道,每年收税的时候,都是小吏们发财的好机会。当官久了,当然知道这里头的猫腻有多少。小吏为了中饱私囊,在收税的过程中花样繁多,各种手段层出不穷。要不怎么会出现一条鞭法呢?
  “难道他们不担心其中有错?”孙元化失声而问,老农表情淡定道:“他们不会错的?登州府的官吏,怎么会搞错?”然后人家就走了,孙元化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知道,这些小吏在钱铺里直接收税的同时,还能领到一份“劳务费”,每个月都有,每个一个小折子,到钱铺里取钱很方便。要银子有银子,要铜钱有铜钱。这家钱铺的声誉极佳,据说是好几家大户一起开的,拿着这家钱铺开出来的票据,在整个登莱治下的城市里都可以找到分店兑汇。
  当然这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孙元化此刻晕乎乎的往前走,道路一直同到张家庄,远远的看见一个集市的时候,孙元化再次变成了雕像。这个地方,竟然有一个集市?而且这个集市还不小,一条街两边都是商铺,人流如潮。这条街长的有地离谱,如果不是没有城墙,这里可以做一个小县城了。就在登州的边上,出现这么一个集镇,这里谁管啊?
  很快孙元化就知道谁管了!
  “站住!”两名身穿黑色服装的汉子出现了,伸手拦住去路,大声说话。
  “怎么?这里还要查路引不成?”孙元化按住火气,堂堂巡抚大人,你也敢拦?但他不能现在发火,还得用眼神按住身后两个往上冲的随从。
  一名黑衣汉子轻蔑的看着两名随从,冷笑:“小子,想耍横是吧?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孙元化不紧不慢的下马道:“二位,随从不晓事,你们跟我说。”
  汉子意外的很礼貌的拱手道:“这为先生请了,拦住阁下,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告知先生,走路要靠右手边,不要在马路中间。还有,这些牲口,最好留在附近的停车场,那里有转么伺候牲口的圈子,一头牲口管理费不过一个铜钱。您非要牵着走,也不是不行,看见这种兜子没有,外地来的客人不用钱,但是要在马后挂上兜子,一面粪便污了道路。”
  呃,孙元化被这个文明执法搞晕了,还有这么一说?仔细一看也是,道路上异常的整洁干净,平时在登州城,不少看见满地的污水横流,这里是绝对看不到的。
  孙元化反应过来之后,拱手笑道:“二位差官,敢问张家庄还有多远?”
  黑衣汉子笑道:“不远,过了集市,沿着道路往前直走走二百步就是。千万别往西走,那是去黄县的路。还有,我们不是官差。行了,没别的事情了,你们看着办。”说完话,黑衣人回到了路边,孙元化才发现,人家就在一个布篷子下面呆着,边上摆着不少竹编的兜子。
  孙元化决定把马留下,果然到了停车场,有人负责接待,三匹马收三个铜子,然后给了三个木牌子,牌子上有字“健马”还有一个数字008。也就是说,他们回来的时候,凭牌子领马。而且孙元化还发现,牌子有两块,一块直接拴在马腿上。
  信步过了集市,沿途东张西望的,发现这里的店铺主要为娱乐行业。客栈、青楼、酒楼、钱铺,招牌上全是这些字样。孙元化很好奇,到底是哪来的那么多客人,成就了这里的生意?
  也有些做小买卖的,但都是沿街叫卖的熟菜之类。不时有人招呼他们进某家店面。
  有趣的是,这里的客人从酒楼了出来,多为商贾打扮,基本看不到长衫方巾的儒生。
  孙元化越发的好奇了,觉得自己走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娱乐场所看不到读书人!你信么?以前肯定不会信,但是现在不由他不信了。
  总算是看见了一道围墙,不算很高,也就是一丈,外面有青砖铺成的墙面。这个围子,得花多少银子?孙元化习惯性的算了一下帐,估计没有个五万两,肯定是搞不起来的。
  陈燮正在医院里忙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