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和三镇接壤的是突厥和契丹以及韦室人,回纥在他们的背后。从战略位置上来看,回纥的态度对于边境安全影响很大。远交近攻,维护好和回纥的关系,意义十分重要,有了回纥在他们背后的牵制,突厥等国就不敢轻易进犯我大唐边境。因此,这笔钱还是要给的。
其次,向回纥购买战马违约,主要的责任在于朝廷,由朝廷出面解决也是恰当的,对于安抚三镇的文武官员,也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朕决定,由户部拨款给兵部,再由兵部拨款给安禄山。”
杨国忠的提议不仅被否决了,而且还显得他对大唐东北边境的局势不了解,却随意攻击安禄山,明显地被打脸了。
杨国忠很想知道李二宝的第二份奏章说了什么,他问道:“李二宝还有什么建议?”
李隆基笑道:“这个是他和朕个人之间的事情,你就不必问了。”
在以前,李隆基对于杨国忠十分信任,杨国忠帮助李隆基干了很多上不了台面的事情,可以说是李隆基绝对的心腹。可是自从李二宝出现以后,在不少事情上,李隆基开始对杨国忠有所隐瞒,杨国忠逐渐意识到了一丝危机感。
杨国忠和李亨等人走后,李隆基来到了杨贵妃的寝殿。
“玉环,二宝写来了奏章,可是专门写给你的。”李隆基高兴地说道。
“是吗,三郎,小宝他说了些什么?”杨贵妃感兴趣地说道。
李隆基说道:“小宝在饶州发现了一个大金矿,年产量可以达到不低于三千两。你的胡人儿子安禄山为了孝敬你,每年会给你送来一成的收益。”
饶州在唐朝就是现在的承德,其中的宽甸县峪耳崖金矿储量丰富,1997年,峪耳崖金矿产金突破了32000两大关,昂首迈进“吨金矿”行列。唐朝技术落后,年产三千两,李二宝还是有一定的把握的。
唐朝全年的黄金产量不过11000余两,杨贵妃每年平白得到了300两黄金,她明白是李二宝在孝敬自己,心里也很高兴,她说道:“小宝就是能干,金矿都能够找到。”
李隆基心里比杨贵妃还高兴,他看到的是他和李二宝商定的计划正在一步步实现。
当初,李隆基和李二宝谈了整整两天,他接受了李二宝的建议。李二宝的主要提议是:
其一,暗中加强关内道、陇右道、河南道的军事力量,对三镇地区进行军事防范。
其二,在三镇地区大力开展工商业,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使当地军民满足于富足安定的生活,减少他们谋反的欲望。
其三,在边境地区实行分化,区别对待周边国家。对于回纥采取拉拢的政策,对于突厥、契丹和韦室人也要打拉结合。适当的情况下,挑起边境纷争,鼓励安禄山对外征战,一方面消耗安禄山的实力,一方面为朝廷开疆拓土。
饶州地处唐朝和突厥边境,境内居民主要是奚族人,而这些奚族人现在分别处于唐朝和突厥人的统治之下。在这里开金矿,很容易引起边境地区的利益纷争,唐朝和突厥之间发生冲突也是必然的,这就达到了牵制安禄山的力量的目的。
李二宝的两份奏章,既处理了回纥的问题,也处理了安禄山和突厥人的问题,同时也达到了发展三镇地区工商业的目的,可谓一举三得。
李隆基笑道:“不错,二宝这个小家伙,真是有办法啊。”
杨贵妃说道:“三郎,小宝和燕儿的婚事,妾不能去范阳参加了。妾准备了一些礼物,你这次派使者去的时候,替妾捎给小宝和燕儿吧。”
李隆基马上感到这是个拉拢安禄山的好机会,他笑道:“不要顺便捎给他们了,干脆,就以咱们两人的名义,专门派出一个使者,去给他们祝贺。”
“好呀,还是三郎考虑的周到。这样显得隆重多了。”杨贵妃赞成道。
范阳,大帅府。
在饶州发现大型金矿的消息,让李二宝风光了一把。接着李二宝从朝廷要来了4万贯钱,也令范阳的百官高看一眼。
兵部派人送来了4万贯钱以后,安禄山、李二宝、史思明、安庆绪、支度长张通儒和行军书记刘骆谷一起商讨此事。
刘骆谷战时担任行军书记官。平时担任大帅府的长史,负责对外联络事物。他说道:“回纥使者这几天就要到范阳了,英武威远可汗药罗葛磨延啜的王世子药罗葛移地健亲自前来,想和大帅面谈。他们主要就是为拿到这笔赔偿款的。”
支度长张通儒说道:“大帅,属下已经将兵部送来的钱入库了,除去给回纥的赔偿款,还结余了4232贯钱。属下已经把赔偿款分别装箱,等回纥人一到,直接交给他们就行了。”
史思明说道:“大帅,我原本担心因此事得罪回纥人,那会惹来很大的麻烦。这下好了,李监军帮助大帅解决了这个问题,可喜可贺啊。”他对李二宝的印象不错。
安禄山的说道:“行了,这件事就不用再议了,就这么办吧。他奶奶的,过年了,老子没钱发福利,却要把钱给这些回纥人,真是晦气。”
“等等,我有话说。”李二宝说道。
众人都看着李二宝,不知道他想说什么。
“大帅,这笔钱用不着给回纥人,眼看年关将近,拿去给文武官员们分了吧,让大家过年也高兴一下。”李二宝说道。
其它人听了都很高兴,可是安禄山却瞪了他一眼,说道:“二宝,你不给回纥人赔偿款,难道是要挑起大唐和回纥的纷争吗?”
李二宝笑道:“大帅,这件事交给我处理,我保证让回纥人满意。这样吧,如果他们不满意,这笔钱我个人掏给他们。”
第二百四十章 李大宝
过年了,给大家发福利,收买人心,安禄山自然愿意,可是他没钱啊,李二宝雪中送炭,安禄山十分满意。对于李二宝的能力,安禄山还是信得过的,他说道:“好,通儒,你就把这四万贯钱按照品级,都给官员们发下去吧。”
看到安禄山如此慷慨,史思明等人都很高兴,消息传出去后,大帅府里一片喜气洋洋。
众人走后,安禄山问道:“二宝,你到底有什么办法?”
李二宝说道:“我想通过这件事情,和回纥人建立稳定的联系,简单的做法就是通商,我打算在三镇建立大型的工厂,也就是作坊,拉回纥人入股合伙经营,这样,突厥人夹在咱们和会和人之间,就方便对他们进行控制了。具体的做法是……”李二宝给他将了一系列的开展工商业的构想。
安禄山点头说道:“好,你放心大胆地干,我支持你。”
不久,回纥王世子药罗葛移地健来到范阳。
回纥王世子药罗葛移地健今年20岁,身材瘦长健壮,长着一张现在新疆人的脸孔,皮肤白皙,十分英俊。更难得的是,他操着一口流利的汉语,行为举止彬彬有礼,看起来比起咱们李二宝那是有涵养多了。
安禄山在大帅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宴席上,药罗葛移地健对李二宝说道:“我在回纥就听过你的大名,听说你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搞商业也是一把好手。今日一见果然风采出众。”
李二宝心道:“你小子长得这么帅,跟我提什么风采,这不是损人吗?”他笑道:“王子殿下才是风神如玉,一表人才呢。”
药罗葛移地健说道:“等办完了事情,我要和李监军好好谈谈,不知可否?”
李二宝说道:“那是一定的,我正有很多问题要向王子殿下请教呢。”
安禄山说道:“正好,王子殿下,你要的那笔赔偿款,就是李监军从朝廷要来的,具体的事情你们谈吧。”
宴会散后,各自回去休息,晚饭,就由李二宝单独邀请药罗葛移地健。
在晋阳郡公府,李二宝和安燕儿招待了药罗葛移地健。
药罗葛移地健说道:“听说李监军能够六步成诗,更胜过昔年的曹子建,能不能让我见识一下?”
唐朝的主流文化以诗歌为主,药罗葛移地健学习汉文化,自然也在诗歌上有很深的研究。李二宝说道:“请殿下出题。”
“我来范阳时,路过阴山,望见阴山雪月,深有感触,总想吟诗抒情,可惜不能达意。请你以此为题赋诗一首。”
李二宝吟道:“阴山·阴山祠下月如霜
阴山祠下月如霜,不为吟猿断杀肠。折得检花无处赏,带枝分与棹船郎。”这是宋朝诗人周文璞的作品。
安燕儿最喜欢李二宝作诗了,她早就准备好了纸笔,将李二宝的是誊写了下来。
药罗葛移地健接过诗稿,研究了一会儿,赞道:“好诗。李监军才华横溢,名不虚传。”
接下来,他们谈论起诗词歌赋,戏曲音律,李二宝总是能够给出超越时代的见解。药罗葛移地健叹道:“我曾经师从多位汉学大师,可是他们的见解比起你来,相去甚远。和你交谈之后,有茅塞顿开之感。我能不能拜你为师啊?”
李二宝笑道:“咱们年纪相仿,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咱们互相学习,以兄弟相称如何?”
药罗葛移地健十分高兴,说道:“好,固所愿而。”他的汉文化比起李二宝来说可要深厚得多了。
安燕儿说道:“王子殿下,您这个名字实在是难记,奴家有个提议,既然你们以兄弟相称,二宝年纪比您小,您不坊起个汉人名字,就叫李大宝吧,这样亲切。”回纥曾经是唐朝的附属国,李世民曾经给他们的皇室赐姓李。
药罗葛移地健笑道:“大宝,二宝,好,是一对儿兄弟的名字,那好,我今后就叫李大宝了。”
李二宝说道:“既然成为了兄弟,小弟先给兄长一份儿见面礼吧。”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布包。安燕儿一猜就是胡珠,她曾经多次问李二宝,可是李二宝总是说没有了,现在却又拿出来了,她不由得直撇嘴,顺手在他的大腿上狠狠地掐了一把。
果然,李二宝拿出的是胡珠,一共两颗。
李大宝看到这样的极品胡珠,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