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屠夫-第2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宰郑居中回过心神,左右看了看,又看了看童贯蔡京,哪里还不知道这里面的猫腻,出得几步便道:“启奏陛下!澶渊之盟至今百余年,兵不识刃,农不加役,虽汉唐的和亲之策,也不如我朝的安边之策。如今四方无虞,却要冒然毁约,恐招致天怒人怨。且用兵之道,胜负难料。若胜,国库必乏,人民必困;若败,遗害不知凡几。以太宗之神勇,收复燕云,两战皆败,今日何可轻开战端!”
  赵佶听得郑居中言语,眉头一皱,也不答话,只去看童贯。
  童贯早有应对,看了看手中的笏板,开口又道:“郑太宰此言差矣,檀渊之辽,与今日之辽,岂可同日而语,今日之辽,内政**,外敌强横,正是内忧外患之时,先帝夙愿,便是要收复燕云,我辈岂可不遵,如今正是机会,收得燕云十六州,往复汉唐之雄风。
  陛下本我明君,雄才伟略,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从古至今,居安不思危者,哪朝哪代不是落个凄惨下场,如今我大宋能有明君在位,岂能不开疆拓土,奠定万世基业。
  何况燕云,本就是汉人故土,陷于蛮夷多年,我辈若是不思进取,放任华夏之民于水火,如何能面对列祖列宗。”
  “童太尉,童枢密,你巧如舌簧,可不闻自古圣贤,皆是信义为本,檀渊盟约在前,今日若是背信弃义,又如何面对天下道义。若是再起战端,于我大宋子民与战火,又如何面对我大宋先皇列祖。”郑居中已然有些激动,便是在他心中,这般开战,实在有违道义,更是拖累国家于水火之中。
  童贯听言,轻轻一笑,看了看笏板,扬起头左右看了看说道:“背信弃义者,非我大宋,实为北辽,我大宋与西夏战,近百年来,辽人暗地里兵马钱粮援助西夏,何曾记得檀渊之事?此番我大宋刚败西夏,兵峰正盛,起兵燕云,燕云之地旧民,必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必然马到功成,何来郑太宰说的子民于战火。”
  郑居中临时面对,哪里说得过童贯准备许久,便是只得赶紧左右去看,用眼神示意旁人出言。
  蔡京见得此时,上前一步开口来道:“郑太宰言语也有些道理,为国为民计,句句真挚。童太尉话语更是极为有见地,为社稷千秋,为华夏一统,为后代子孙。依老夫之见,即便要开战端,也要与女直同盟,共伐辽人,才是万全之策,今日廷议,是否攻辽,待日后再谈。便是这女直之事,可先行派使节去商谈一番,才可定夺与辽之战。诸位以为如何?”
  满堂反对开战者不少,摇摆不定者更多。却是蔡京一语,便把这个事情看似拖了下来,以后再议。众人皆想着童贯今日话语,必然是准备许久,仓促来谈,也没有一个反击的言词,蔡京出言调停,正是时候,皆是点头称是。
  蔡京此言,看似极为有理,却是已然把这攻辽之事往前推进了一步。显然蔡京童贯早已商量得极为透彻。以开战之事来开局,最后以与金人结盟之事来结束。
  似乎还没有开战,却是这开战与否,便是用这结盟之事能不能成来决定,已然达到了战略上的胜利。
  赵佶更是点头说道:“蔡卿说得有理,兵事凶险,不能轻易而起,且看女直如何,来日再议。”
  便是这一日,廷议还在继续,却是这大宋联金的事情已然定妥,往辽东联金的使者便是这原来的辽国光禄卿马植,也就是赵良嗣。


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俅十有八九会来(大章,写得停不下来了,又熬到半夜。)
  高唐城外,忽然就出现了几千兵马。=
  旌旗无数,迎风招展。将起之上,便是“宋”一个大字,宋自然就是宋江。
  今日的梁山之兵,与两个月前在祝家庄的时候已然有些不同,头前一千余人皆穿了甲胄,简易的铁甲不少,皮甲也是不少。
  便是这队列都严整了许多。弓弩也多了许多,箭矢也用牛车来拉。队列头前,长梯无数,还有简易的冲撞车。
  高唐知府高廉站在城墙之上,看得城下漫山遍野的人马,粗略一算,竟然五千不止,心中也有些许慌张。昨日下午,这宋江刚到之时,高廉便吩咐亲随赶紧写信往河间府与大名府求援,临近州府自然也有信件而去。还有信件快马发往东京枢密院,贼人攻州府城池,已然就不是一般事情,便是真正的聚众造反了,危及国家社稷之根本。
  但是主要还是大名府与河间府两个河北大府,两处本也是屯兵重地,兵多将广。其他如博州恩州亦或是齐州,便小上许多。高廉也深知这些小州之地的军备情况,能出千余士卒已然就是极限。
  沧州在高廉看来自然也如恩州这种地方差不多,何况这沧州还比较远,更是边境贫瘠之地。
  高廉自然也是有些见识的,这般情况分析也是不错,沧州若是没有郑智,只怕一千士卒都凑不齐,即便凑齐一千,也是乌合之众,驰援高唐州也就是一个笑话了。
  高唐州之兵,倒是不差,还算有几百能战之卒,也主要是高廉对于兵事还是下了一些心思,比之青州那个慕容知府,高明了许多。
  所以高廉站在城头之上,心中虽然有些慌张,却是也并不惧怕,有城墙坚守,几百士卒也可抵御强敌,何况还能征调其余禁厢之军来助战,即便战力不行,也是人手。
  宋江也不多言,心中憋着一团火气,此战哪里还能再败,已然就到了背水一战的地步。胜之才有梁山的未来,若是败了,无钱无粮不说,士气必然也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学究,如何打?”宋江显然比上次祝家庄时候显得沉稳了不少,虽然相比之下还是兵多将广,也是稳稳当当并不自大。
  吴用一身皮肉伤才好,便跟着宋江出征,此时也知这一战的重要性,只要打破高唐城池,要钱要粮都不在话下。
  “城内守兵不过几百能战,四面齐攻,主攻正面,一战而破之。”吴用计策也是简单,之前已然侦查妥当,知道城中士卒不多,四面齐攻,就是拉长战线,让城内士卒捉襟见肘。一面强攻必然能奏效。
  兵书有云,十倍而围之,也就是这么个道理。
  宋江听言,目视前方城池,点头道:“便依学究之计行事,此战以撞门为主,弩弓皆聚在城下攒射,把城头之兵压制住,奋力撞门,必然可破。”
  这高唐城,按理说也算是边关州城,百年前也算是战地,此时却是连护城河都变成了一条小水沟,可见这百年来军备之荒废。也不少高廉这一任知府便能改变的局面。
  宋江也是在祝家庄一战,收获颇多,对于攻坚之战,也有了一些见解。
  两人左右商定,又说了一些细节,宋江打马往前两步,已然就要发号施令了。
  便是宋江刚一开口就道:“铁牛,你当前锋,攻。。。。”
  话语随即一止,宋江才反应过来,此时哪里还有铁牛这么个舍命的浑人。宋江话语一止,面色阴沉如炭,心中更是有一股狂怒升起,双手青筋暴跳,却是慢慢又压制了下去。
  随即又喊:“雷横听令,命你带两千精锐,强攻正面,若是攻不下来,提头来见。”
  这命令下来,极为严厉,攻不下来便提头来见,这梁山聚义的兄弟,何曾听过这般命令。便是雷横听到也是一愣,心中大惊。
  宋江把目光转向雷横,眼神十分凌厉。
  吴用听得也是一惊,抬眼去看宋江,心下也在分析,也只有吴用真的能明白宋江的心思。此时的宋江只怕是怒不可遏了,吴用雷横李逵三人去沧州,李逵死了,雷横却活着回来了,这宋江大概就是把这心中的怒气发泄到了雷横身上。恰好这雷横与晁盖的关系又十分要好,吴用想到此处,心中惊惧非常,一种不好的念头油然而起,莫不是这宋江要排除异己?
  雷横惊骇之间,看得左右目光皆到了自己身上,只得上前答道:“雷横领命。”
  此时也由不得雷横不领这个命令了。
  宋江见得雷横领命,才把这眼神移开,再行军令于左右。
  梁山宋江打高唐州。
  郑智却是也在烦恼,倒不是烦恼高唐州之事,高唐州的事情,郑智显然也不想插手,不为其他,只因郑智知道,高唐一破,便是高俅调兵遣将平叛的时候。
  郑智烦恼的却是东京又来了密信,让郑智护赵良嗣出海,往辽东而去,寻女真谈判。
  朝廷与梁山开战在即,只要宋江破了高唐州,高俅必然调兵遣将来平叛,这一次高俅似乎不会亲自来,但是郑智怎么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离开沧州。
  但是童贯书信此时就在郑智手中拿着,也由不得郑智不去,海路而出,辽东与沧州往返一趟,加上谈判事宜,怎么也要两个月左右。若是在辽东之事不顺利,拖上三五个月也是正常。
  虽然郑智知道这一趟并没有什么危险,大宋使节并不会受到完颜阿骨打的为难,却是如此怎么叫郑智能放心去辽东。
  童贯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联金攻辽的事情,已然就是童贯这后半辈子最重要的事情了,有得西夏大胜,此时童贯对于未来信心十足,自然要确保万事妥当,万无一失。差郑智送赵良嗣去辽东,便是最好的对策。
  郑智拿着这封书信,久久不语,裴宣站在一旁,开口问道:“相公,可是有什么事情为难?”
  郑智把书信递给裴宣,裴宣看罢,又递给朱武。两人看完,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便只是担心郑智安危,这女真人两人也不了解,只知道是北方的野人,野人也就代表了不讲什么仁义与道理。
  朱武随即开口道:“相公,女真野人,不能以常理论之,这一趟只怕凶多吉少,是不是赶紧回信与童枢密,让他再派旁人去做此事?”
  童贯已然开口吩咐,郑智自然也难以拒绝,出使女真,郑智也想了许久。女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郑智心中也有好奇,若是别的时间出使,郑智倒是无所谓,也想去看看这女真人的真面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