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明确训练的标准和具体实施细则,刘和公子还会派出得力下属亲自参与到训练全程,记录各项训练数据,参照大汉军队已有的训练教程,起草全新的一套标准训练教范,同时制定符合部队实际的量化考核标准。
当刘和将整个大练兵活动的计划公布于众之后,马城的各处兵营内顿时炸了锅,士兵们对此事表现的十分热衷和期待,只因公子开出的赏罚清单实在让人又爱又怕,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既然是一场涉及全军的练兵活动,刘和自然会将活动计划的誊抄本送往宁城、高柳和广宁,命令赵云、夏侯兰和李严、孙礼都赶紧行动起来。
这是一场关乎幽州未来的重大活动,这也是刘和亲自深入底层当兵锻炼的根本原因,因为他要在四城驻军当中掀起一场关于训练的深刻变革!
当别的势力都急于招兵买马时,刘和却执意要走一条精兵强军的新路出来。这条道路看似缓慢凶险,但却最为合理也最能持久,等到各地军阀被庞大的军队拖累了经济民生的时候,精兵强军之路便会体现出巨大优势。刘和只要咬牙挺过了前期的困境,越往后走,时间就会倒向他这一边,而众多的野心家,最终只能被他逐个的荡平和铲除。
为了统一官兵的思想认识,刘和在宣布了命令之后,将城中屯长以上的军官集中起来,亲自向他们分析和解释开展这项练兵活动的重大意义,还要求这些军官人人都站起来谈感想,提意见。这种奇特的思想发动方式,既没有大声的呵斥、辱骂,也没有军棍、皮鞭之类的威胁,只有和风细雨一般的浸入和感染,因此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刘和给所有屯长以上的军官进行了思想发动之后,这些屯长回到营地又将屯内全体士兵集合起来,按照公子教授的办法,让士兵们人人站起来谈感想、提意见、发牢骚,然后又让士兵们一起动脑子想主意、想办法,同样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刘和整的这一套,其实并不高深和玄奥,不过是借鉴了前生在参加军训时那些教官们惯用的做法而已。但是,这套看似简单的手段,在这个时代却是开创性的,其价值和意义不可估量。
用一句专业术语来概括,刘和这个办法,就是在部队当中广泛地开展“军事民主”,真正把身处最底层的士卒当人看,只要稍微关心和尊重一下他们的感受和意见,就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士兵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一三二章 大练兵(中)
“大练兵”命令宣布的第二天,马城兵营内就有了大动作。
一大早,刘和就让阎老四和陶宽等人抬着一些类似门板一样的狭长木牌来到了军营,准备对所有士兵进行第一项测试。这项测试的名称叫做“目力测”,是用专门的器具进行统一标准的测量。
这种长方形的狭长木板,自然是刘和让城中木匠们赶制出来的,在平整的木板表面贴上了一层白绢,在白绢上面则写着一行行大小不等、方向不同的“山”字。说是“山”字,但形状又有古怪,因为左右两竖与中间那一竖完全等长,似乎从未见过这样有失水准的写法。
士兵们眼中看到的这些大大小小的“山”字,当然不是真的山字,而是大写的字母E。刘和虽然不记得标准的对数视力表制作时的具体规格和参数,但他也不需要将每个士兵的视力检测到小数点后面一位去,他只需要知道士兵们的视力属于特优、优、良、合格、差、特差之中的哪一档就行。
视力属于特优和优的士兵,便具备了充当斥候、观察哨和弓箭手的基本要求,而视力属于良和合格的士兵,则符合其他各兵种的基本要求,视力属于差和特差的士兵,当然也有可用之处,并非毫无用处。比如,让视力差的士兵充当近战的肉盾,一手持刀,一手持盾,因为看不清远处的战事进展情况,所以就不会影响到作战的信心,他们就可以专注地劈砍冲到自己面前来的敌人,直到战斗结束或者失去生命。
二十块木板被竖了起来,地上被划出了好几道白线,每一块木板的旁边都有负责记录的人员,而每一条白线旁边也站着一个监督的人员,“目力测”便开始了起来。
距离木板最远的那条线,是参照慕容平的视力稍微往前划了三步,只要站在这条线上能够清楚地报出白绢上面各行“山”字开口方向的士兵,就属于目力测等级特优,是今后入选射字营、充当斥候、哨兵的一条重要参照标准。
距离木板次远的这条白线,是参照军中优秀射手的视力平均值所划,只要站在这条线上能够清楚地报出白绢上面各行“山”字开口方向的士兵,就属于目力测优等,是入选射字营的一条参考标准。
中间两条白线属于目力测试“良”和“合格”的标准,最前面的两条白线则是“差”和“特差”。
经过紧张的测试过后,全城五千出头的士卒当中,目力测达到特优标准的仅有二十三人,达到优等的则有三百四十五人,而处于良和合格标准的人数最多,有四千多人,属于差和特差的较少,合起来不到三百人。这样的测试结果,符合正态分布的规律,刘和看了之后并不觉得失望。
测完这一项之后,士兵们随即又被领到了十间光线非常昏暗的营房之内。屋内经过了专门布置,地上拉起了几条绳索,在绳索上面还系着铃铛。每一名士兵进屋之前,都先用厚厚的黑布蒙住了眼睛,等到进屋之后,再将黑布拿下。士兵们需要跨过绳索去将放置在屋角的一样物品拿起来,凡是行走之时将铃铛撞得叮当直响的,差不多就是“雀蒙眼”,后世则称之为“夜盲症”。
这次的测试结果令刘和有些不满,因为差不多有一半左右的士兵多少都有“雀蒙眼”的症状。就连刚才目力测试达到优等以上的三百多人当中,也有一百多个患有夜盲症。
不过刘和对于这样的结果早有心理准备,他知道这个时代的士兵因为营养不良的缘故,许多人都是后天性的暂时性夜盲或者是获得性夜盲,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和一些简单的训练就能治愈和恢复,而真正难以治疗的先天性夜盲症,只是极少数。
就算是患有先天性夜盲症的那些少数士兵,刘和也不会轻易放弃,因为一支军队并不需要每一个士兵都去打夜战,患有先天夜盲症的士兵,他们可以担任车兵和辎重兵,而这两个兵种在夜里基本上是不会动的。
对于今后如何预防和治疗军中夜盲症,刘和早就开始着手准备,甚至已经在暗中展开,比如年前处理那批马肉的时候,刘和就专门交待过,一定要将马肝留下,然后剁成碎末掺在饭菜当中让士兵食用。
食用动物肝脏,便是预防夜盲症的最简单易行的办法。
测完了夜盲症,更为新鲜刺激的其他测试也接踵而来,简直令城中士兵大开眼界。
比如有一项名曰“恐高症”的测试项目,就是在校场上搭起了数丈高的架子,顶上则是一块平台,平台的上方还悬挂着一面铜锣,接受测试的士兵必须爬上数丈高的平台,然后还要挺起身来,手持击槌敲响铜锣,便算通过了测试。
为了保证测试的安全,高台的下方拉起了好几层渔网,不小心坠落下来的士兵也不会摔成残废重伤,顶多会觉得勒得慌。
不测不知道,一测吓一跳。五千士卒当中,始终不敢爬上高台的士兵大有人在,至少占据了两成左右!
对于这些患有恐高症的士兵,今后在防御城头和攻城爬云梯的时候,自然就要尽力避免让他们参加,否则一个个还不成了软脚虾?当然了,有些士兵的恐高行为属于应急性的,今后刘和会特意“关照”他们,通过一些手段给他们强行掰过来!
又有一项名曰“反应速度”的测试,看起来十分简单,就是一根长约两尺的木尺,上面一寸一分地刻着量度,受测试的士兵四指与拇指分开,呈自然弧形,测试者将木尺垂直放在士兵的虎口附近,然后突然松手,让受测的士兵五指合拢,握住木尺。
木尺上有量度,可以清楚地反应被测者最终握住了木尺的什么位置。这个测试反复做三遍,然后取平均值记录在单兵训练档案之中。
又有一项叫做“晕血测试”,办法有点残忍,就是受测的士兵手持一柄锋利的小刀,在自己手掌上划这么一下,必须见到鲜红的血液冒出来染红了手掌,然后自己动手敷药和包扎,这才算是通过了测试。
之所以说这项测试有点残忍,那是因为痛啊!看别人身上冒出血来被吓晕过去,好歹自己不疼,可拿着小刀子给自己来这么一下,虽然不会伤筋动骨,可也够缺德的!
不过大公子也说的很清楚,如果一个士兵连这点伤痛都害怕,连自己的血都不敢看,将来怎么上战场杀敌?
还有一些是比较轻松的测试,比如“听力测试”、“嗅觉测试”、“记性测试”、“憋气测试”,并不需要花费力气,只要按照测试人员的要求做完规定的动作即可。
搞完这些“乱七八糟”的测试,真正体现个人本领的测试在随后的几天内也是紧锣密鼓地全面铺开。
第一项是测臂力,办法就是提石锁和拉硬弓,谁提起来的石锁份量越重,拉的硬弓弦越开,自然就是成绩越好。
第二项是测腰力,第三项是测负重、第四项是测速度、第五项是测耐力……每项都有具体的办法和统一规格的器械,也不知道大公子是怎么琢磨出来的这些玩意。
搞完这些测试,士兵们本以为可以喘口气,结果大公子又组织所有士卒进行专业技能的测试。也就是说,前面搞得的那些花样繁多的测试,都是基础测试,而这专业测试则是考察士兵们目前在同类兵种当中所处的位置。
比如出身为弓箭手的士卒,专业测试便考察射击成绩;出身为骑兵的士卒,专业测试便考察骑射和马上劈砍动作;出身为戟兵的士卒,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