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岁约阿希姆-第5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法进行拖延,法国政府虚弱无力的抗议引发了积蓄已久的革命怒火——示威、罢工席卷全国,交通陷入瘫痪,而后阿尔卑斯山区的巴斯洛内特,革命者发动起义,宣布建立苏维埃政权,国内呼应四起。短时间内,位于阿尔卑斯山区的三个大区就出现了十多个苏维埃政权,而且红色革命者从一开始就抱定了用武力推翻法国腐朽政权的路线。起义武装占据城镇,阻断道路,建立防线,在苏俄顾问的帮助下接连击退了前来围剿的法**队。

    法国政府派出代表与革命政权进行谈判,但后者提出了法国政府无法接受的要求,再次担任总理的普莱恩加先是宣布法国南部进入紧急状态,随后将这一范围扩大到全国,并调集大量军队前往南部省份。虽然起义者缺乏武器装备,但法国现役部队的状况也没好到哪里去。十年来,他们所使用的武器装备几乎没有更新,机枪大炮的装备密度仅比大战末期略高,而军队的训练方式还基本停留在大战之前。军官们没有革新意识,士兵们斗志涣散,革命思潮深入人心,不少部队都出现了秘密的苏维埃组织。罗讷…阿尔卑斯之战,四万法军竟全线溃败,大量士兵以连排为单位临阵倒戈,加入革命阵营。

    此战之后,法国政府几乎失去了对国内形势的控制。

    出于对马克思革命思潮的畏惧,欧洲国家在1919年通过各种方式支持苏俄国内的旧势力,德军总参谋部甚至准备派出三个主力军团进行越境干涉,但德国高层担心重蹈拿破仑法国的覆辙,又觉得占领俄国徒耗军力、无利可图,只会让敌对国家坐收渔利,故而放弃直接干涉,转而加固小毛奇防线,联合各国从经济和外交上封锁苏俄政权。现如今,毗邻德国、面朝大西洋的法国对同盟国阵营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若是这个西欧最大的国家被苏维埃政权所掌控,对德国而言无疑是一场堪比金融危机的灾难,所以不等加利埃尼政府提出请求,德国主动施加压力,要求法国接纳同盟**队协助其镇压暴乱。

    普莱恩加被迫妥协。

    应法国友邦之邀,驻扎在法国的德**队迅速南下,而在这短短几个星期的时间里,法国的革命浪潮就已从阿尔卑斯山脉扩展到整个法国南部地区,普罗旺斯…阿尔卑斯、里维埃拉、罗讷…阿尔卑斯、阿基坦、奥弗涅、南部…比利牛斯、朗格多克…鲁西永纷纷建立苏维埃政权,革命组织正酝酿建立自己的苏维埃国家。

    面对区区数万革命武装,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德**队似乎可以轻易碾压之。投入干涉行动之后,德**队迅速占领阿基坦、奥弗涅、南部…比利牛斯三个大区的首府,意大利军队则在法国南部登陆,策应德军对朗格多克…鲁西永和普罗旺斯…阿尔卑斯大区的军事占领。在南部…比利牛斯和朗格多克…鲁西永,法国革命武装的正面抵抗遭到粉碎性的打击,其伤亡人数超过两万,正规武装全部撤退到了里维埃拉和罗讷…阿尔卑斯的山区,但是革命的火种已经播下,在德国和意大利军队的占领地区,革命者以游击战的方式不断袭扰外国干涉军,并且仿照苏俄在乡村广泛建立革命政权,干涉军四下出击,却到处碰壁,霍然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在面积近二十万平方公里的法国南部地区,革命者顽强而灵活的抵抗让来自德国和意大利的干涉军深感兵力不足,德国迅速从本土调集了十万部队,意大利增兵五万,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爱尔兰、西班牙皆应德国要求向法国派遣军队,而美英提出派兵参加行动却被拒绝。

    寒冬时节,分属11个步兵团和4个骑兵连的爱尔兰陆军部队在相对温润的法国波尔多登岸,而在此之前,编入德军驻法部队的爱尔兰第5战斗机联队已投入对法国革命的干涉行动。对于爱尔兰军队的到来,法国的官方报刊勉为其难地表示了欢迎,普通法国民众则用冷眼和嘘声表明了他们的态度。

    在适应法国的天气之前,爱尔兰军队主要在毗邻大西洋、接壤西班牙的阿基坦大区驻扎,与西班牙军队一道驻防港口、桥梁、铁路沿线以及工业区。进入12月,爱尔兰军队进入游击队活动频繁的南部…比利牛斯大区,接防先期至此的德军部队。法国和爱尔兰远日无冤、近日无仇,近些年爱尔兰在法国的投资还为法国人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劳动条件比不少法国本地企业都好,但双方既已兵戎相见,便无任何情面可讲。接管防务之后,爱尔兰军队日夜巡察,缉捕可疑分子,将其移交给法国政府。与此同时,爱尔兰军队不断有哨兵、巡逻队以及辎重车辆遭到袭击,进入南部…比利牛斯大区的头一个星期,就有1名军官、3名士官和15名士兵死亡,失踪人员达到14人,另有40人不同程度受伤,而这还算损失比较少的。在地形复杂的普罗旺斯…阿尔卑斯大区,一支意大利部队在驻地遭到围困,前去支援的意军部队纷纷遇伏,一系列的战斗下来,意大利人光直接伤亡就已超过了两百,还奉送给对方不少武器弹药。


第575章 汉堡会议

1927年12月中旬,夏树率领一众爱尔兰军政官员抵达德国,接收德国海军转让的拿骚级无畏舰“威斯特伐利亚”号和“莱茵兰”号,并参加在汉堡举行的欧洲首脑会议。

    最早的欧洲首脑会议可以追溯到19世纪,这类会议不定期举行,通常只有在出现重大事件的情况下才会由威望较高的国家发起,从前是英国或者法国,大战结束后换成了德国和奥匈帝国。德国政府此次召开国际会议主旨有二:遏制法国暴乱态势持续恶化,认可冰岛成为独立主权国家。

    参加完“威斯特伐利亚”号和“莱茵兰”号的交接仪式,夏树一行乘坐德国皇储小威廉的专列转赴汉堡。此番爱尔兰以“白菜价”获得两艘德制无畏舰,完全是借了利默里克海军条约签署的光,要知道拿骚级无畏舰的建造成本接近4000万马克,其主要性能虽不及后期建造的无畏舰,但可靠性经过了大海战的检验,放在德、美、英、日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都足以充当一线主力舰。世人不仅羡慕,而且对这笔交易的成形感到疑惑——英国人怎会坐视处在对立阵营的邻国凭空多出两艘威力不俗的大型战舰?

    八个海军国家在利默里克签署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是两大对立阵营艰难协商、相互让步的结果,按照条约确定的各国主力舰吨位,美英主力舰合兵一处能够对德国海军形成压倒性优势,而同盟国阵营的主力舰又对非同盟国家占据优势。德国、美国、日本的现有主力舰吨位已经超出了限定数额,需要裁减现役舰艇,其余五个国家的现役主力舰尚不满额,因而除了英国在建的超级战列舰系超过技术标准必须停工拆除,意大利、奥匈帝国、爱尔兰、奥斯曼土耳其已经开工的主力舰都可以继续建造。在这其中,意大利、奥匈帝国以及奥斯曼土耳其均有在建或在外国订造的主力舰,唯独爱尔兰没有主力舰的建造计划,但是在爱尔兰各船厂的船台上,总共有五艘航空母舰在建。

    海军条约虽然认定航空母舰不属于主力舰范畴,但航母的战术价值已经得到了海军界的普遍认可,以德国和爱尔兰海军的紧密合作关系,德国人完全可以将本国在爱尔兰订造的四艘航母转给爱尔兰海军,从而规避海军条约的限制,变相增强德国海军的实力,破坏海军条约带来的海军平衡。经德、美、英三国单独协商,在海军条约之外达成了一份不公开的协定:德国取消在爱尔兰订造的、建造进度最低的两艘航空母舰,已完成的舰体就地拆除,作为补偿,允许德国将三艘拿骚级无畏舰分别转让给爱尔兰和奥斯曼土耳其,另将一艘赫尔戈兰级无畏舰和一艘塞德利茨级战列巡洋舰转为训练舰。这样一来,德国的主力舰总吨位顺利控制在了80万吨的标准线,奥斯曼土耳其的主力舰艇将在新舰完工后接近16万吨的界线。

    值得一提的是,加入两艘拿骚级之后,爱尔兰海军主力舰的吨位依然只有16万吨标准的一半,但受到五年之内不得更新主力舰的限制,它至少在这五年内不会成为德国海军变相扩充实力的暗渠。

    除了美国和日本这两个非欧国家,当今列强的首脑人物云集汉堡。纵使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萧条,汉堡的繁华还是让十年未至的宾客深为感叹。它的港口建设不逊于大洋彼岸的纽约,上千年的历史底蕴赋予了它别样的美感,尤其是在入夜之后,沿岸建筑灯火通明,在易北河的河面上倒映成摇曳闪烁的星盏,形成一幅如梦如幻的图画。

    作为首脑会议的发起者,德国人从一开始就牢牢把控着主题。所谓遏制法国暴乱态势持续恶化,说白了就是防止马克思革命思潮和苏维埃式的武装革命扩大到其他欧洲国家,位于德俄边界的小毛奇防线已不足以完成这个艰难的使命,在这条防线的背后——同盟国占领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地区,革命势力正在茁壮成长,大规模罢工成了家常便饭,针对傀儡政权和占领军的袭击时有发生,而在西班牙东部、奥匈帝国北部甚至德国的一些地区,布尔什维克党派活动频繁,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经济萧条、失业率上升等社会问题,使得革命思潮在基层劳动者中间颇具鼓动力。

    从历史发展的潮流来看,革命犹如涛涛洪水,围堵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必须疏通社会问题和阶级矛盾才能获得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对于这一点,精明的政客们不会不懂,之所以要将欧洲国家的首脑们召集在一起,真正的意图是借着红色威胁论来提高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领袖地位,同时对美英暗通苏俄、联手对抗同盟国阵营的行为施加压力。

    至于认可冰岛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完全是德国人一手导演的戏码。早在1921年,德国就租借冰岛南部的索劳克斯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