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男儿行-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知道自己的道路在哪,但有了多出了的几百年记忆,他至少知道,哪些路根本行不通!
  所以,他只能从一开始就防微杜渐,在尽量不动刀子的情况下,有限度地接纳旧官吏和士大夫,同时立刻着手打造自己的文官班底。
  而这个选择,无疑符合淮扬总管府内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特别是当琢磨清楚第三条,“举贤不避亲”里边所包含的意思之后。几乎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在淮扬大都督府坐到了他们这个位置,试问谁没几个亲朋故旧找上门来寻求照顾?以前摸不清楚朱大总管的意思,又惹不起像看门狗一样逮到谁咬谁的苏先生,大伙即便有照顾自己人的意思,也不敢做得太露骨。现在好了,朱大总管亲自给大伙开了口子,谁要是再不抓紧机会,就是自命清高了。大伙一起对他不客气!
  “大总管鸿恩,属下定粉身碎骨为报!”
  “大总管放心,臣,臣一定把家中,家中最争气的孩子叫过来,替,替大总管牵马坠蹬!”
  “臣,臣有个远房表弟,仰慕大都督已经很久了。臣,臣这就写信让他过来听候使唤!”
  “末将有两个弟弟,可堪大都督驱使!”
  ……
  当即,众淮扬总管府的高层们就纷纷表态,愿意将各自身边的所有人才贡献出来,为朱总管效力。仿佛谁推荐得少了,就是不够忠心耿耿一般。甚至互相之间暗中攀比,唯恐自己吃了亏,让别人占了便宜。
  最后,还是逯鲁曾行事老辣,发现事情要变味儿。赶紧用力咳嗽了几声,板着脸宣布,“凡事都得有个规矩。主公让大伙荐贤,是相信各位的胸怀和眼光。但吏局这边,老夫肯定要把丑话说到前头。每个人每年最多有五个名额,每个名额只限使用一次。人才来到扬州之后,必须经过吏局统一把关,统一调派。谁要是滥竽充数的话,最后被涮了下去,名额作了废,可别怪老夫不讲情面!”(注2)
  “如果所举荐的贤才得了官位,却不肯用心做事,或者勾结外敌的话,诸位可别指望一点瓜落都不吃!”苏先生向来脸色黑,用包了金的铁拐杖朝着地上顿了顿,冷冰冰的补充。
  “那是自然,户部会定期考核他们。有了功绩,推荐者也脸上有光。如果尸位素餐的话,就只能按照规矩罢免了。届时,老夫也不会看在他是谁推荐来的份上,就多留几分情面!”
  “若是真想替咱们淮扬大总管府效力,却在才能方面稍有欠缺的话,可以先入府学就读!学局这边按月供应米粮和书本、衣服!”禄鲲怕自家父亲犯了众怒,立刻出言补充。
  他们三人两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倒也让大伙说不出什么话来。毕竟淮扬大总管府今后走得越远,才越附合大伙的利益。正在奋发向上的时候,傻子才会拖自己人后腿!
  “不光是来做官的,如果想找个地方潜下心来做学问,或者开书院,朱某也一定倒履相迎。别的不敢保证,给每个书院定期拨一笔金银,应该还是有的。咱们淮扬大总管府,如今,最不缺的可能就是钱了!”唯恐大伙被逯鲁曾和苏明哲两个打击得失去了积极性,朱重九又及时补救。
  话音落下,议事厅里边登时爆发出一阵会心的大笑。所有人,无论军队上的,还是文职官员,都绝对不会否认,自家主公在弄钱方面,绝对堪称天下第一。
  且不说以供货紧张为名,越卖越贵的四斤炮,就是水泥、香皂等物品,如今也能让大总管府日进斗金。再加上不断翻着跟头往上涨的淮扬商号股本票子,整个大总管府,被称作金子打出来的也差不多。
  所以拿出些钱财来,襄助一些名人来扬州开书院,根本不会对大总管府的财政造成什么负担。相反,通过赞助这些远道而来的名士骚客,还能给外界制造淮扬大总管府尊儒敬贤的印象,让大总管府与其他红巾势力比较起来,愈发显得鹤立鸡群。
  好名声这东西,虽然表面上看来,在这个乱世当中起不到任何作用。但事实上,潜移默化的威力却非常巨大。比如眼下的淮安军,与任何敌人作战,对手一旦见到大势已去,都不会做困兽之斗。无他,朱佛子不杀俘虏的名声早已传扬开了,凡是手里有着三吊五吊余钱的,只要放下武器,就有机会自赎自身,何必非要一条道走到黑?更何况了,即便没钱赎罪,只要不是像张明鉴那样罪大恶极的话,还可以通过做苦工来抵账呢。也就是三五个月的光景,随便熬一熬,就可以获释了。走的时候据说还能拿到一笔遣散费,又何乐而不为?
  此外,因为名声好,底层百姓,对淮安军也非常拥戴。前一段时间落网的奸细,还有阴谋暴露的士绅,有七成以上,都是被老百姓们偷偷揭发出来的。这让大总管府在巩固政权方面,无疑省去了很多力气。同时也让各级官吏和将佐,对自己的未来,越发充满了信心。
  有道是,不怕见识短,就怕没见识的机会。当发现好名声所带来的巨大红利之后,无论是黄老歪,苏先生,还是后来科举入幕的陈基,罗本等人,如今都开始本能地维护淮扬系的整体形象。所以对于资助书院这种给读书人涨脸面的事情,他们是一百二十个赞成。
  “家师,家师当年有位好友……”深深吸了一口气,扬州知府罗本壮着胆子说道,“是个当世大才。天文地理,历法术数,几乎无一不精。只是,只是此人以前,以前……”
  “不用只是,只要他肯来,你尽管写信去请便是!至于他以前做过些什么,只要不伤天害理,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唯恐罗本有所顾虑,朱重九非常爽快地打断。
  因为傍晚刚见过施耐庵和沈富,他对罗本推荐的人,充满了期待。而后者也没让他失望,很快,就收拾起心里的忐忑,拱了下手,大声补充道:“他以前做过蒙元那边的官,但是因为不肯跟别人同流合污,所以一直都郁郁不得志。最近臣听恩师说,他刚刚从杭州那边逃出来,正找不到去处。如果能请到扬州来,无论进入大总管幕府也好,自己开书院也好,总比便宜了别人强!!”
  “做过蒙元那边的官?”朱重九稍有犹豫,然而看到逯鲁曾,就立刻下定了决心,“无妨,只要他肯来就行。你尽管给他去信。此人叫什么名字?在士林当中声望很高么?”
  “他叫刘基,字伯温,是元统元年进士!”罗本想了想,正色回应。(注3)
  注1:关于张献忠屠蜀的事情,流传甚广。有人居然信誓旦旦地记载,被杀六万万,也就是六亿。而当时中国总人口,不过一亿出头。
  注2:上文中,把吏局和户局的关系弄混了。负责选拔人才的应该是吏局,不是户局。已经改了过来。
  注3:本章和上一章,都是朱重九的一些感悟。稍显凌乱,但不能忽略,大伙如果不喜欢,尽可以跳过。


第二百七十七章 国士
  “刘伯温?你是说曾经作了《烧饼歌》的刘基刘伯温?”尽管昨天晚上已经被施耐庵和罗贯中师徒给震惊过了,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朱重九依旧差点没把眼睛从眶子里给瞪出来!刘伯温,居然是刘伯温!英烈传里头那个手持羽扇,摇一摇就前后推算五百年的那个!妖魔鬼怪见了都得退避三舍,人世间更没对手!
  自己做梦都想把这个人给翻出来,哪怕是三顾茅庐也在所不惜。却没想到人家早就做了蒙元朝廷的官,几个月前才因为红巾军进攻杭州而失业!
  对于自己记忆中所掌握的历史,朱重九现在于细节方面,早已不报太大希望了。从文武双全的胡大海、大字不识的徐达到怀才不遇的朱元璋,跟自己记忆里那些形象,基本上就没有一处是能对得上号的。更可气的是扬州知府罗本,在自己眼皮地下晃了快一整年了,若不是昨天晚上见到了施耐庵,自己居然还想不到他居然就是写了三国演义的大神罗贯中!
  现在又冒出来了一个刘伯温,结果也是一样!居然不好好地在家里研究星相,推算真龙天子出于何处。却跑到蒙元朝廷那边做官,还不受人待见……
  正乱七八糟地想着,却又听见胡大海高声说道:“烧饼歌肯定不会是刘伯温做的,否则,蒙元朝廷那边早砍了他的脑袋。不过,这个人很有本事,人品也极为端正。当年在江西做官,秉公执法,不畏强权,被老百姓称为刘青天。后来虽然因为得罪上司被免了官职,却闯出了偌大的名头。凡是他住过的地方,士绅豪强都主动收敛。地痞流氓也不敢做得太过份。”
  “此人师从郑复初。文采斐然,见地也远超常人!”逯鲁曾想了想,也低声点评。“不过此人对朝廷一向忠心,当年曾经竭力反对朝廷招安方国珍。在任上时,杀起明教子弟来也毫不手软。”
  “居然还是个双手占满了义军鲜血的反动派!”闻听此言,朱重九心里忍不住打了个突。从前第一段时间扬州当地士绅们的反应上来看,自己好像也不怎么受他们的待见。贸然派人去邀请刘伯温,万一对方直接翻了脸去出首,那以后就只能用刀子打招呼了,彼此间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
  “他当年杀明教子弟时,天下还没出现大乱的迹象。此外,明教子弟,也是良莠不齐。难免有一些作奸犯科地落在他手里,被杀了也是活该!”看出朱重九脸上的犹豫迹象,罗本赶紧出言补充。
  “哼!那帮神棍里头,能找出几个好人来!”胡大海撇了撇嘴,毫不客气地说道,“怂恿着别人去造反,自己遇上危险就立刻脚底下抹油。满嘴上扯的都是大义,碰上个实诚的,就往死了骗,不害得人倾家荡产决不罢休。不信大伙去打听打听,也就是咱们淮扬。徐、宿这一带,明教的人还收敛一些,不敢太造次。在汴梁那边,都快成一群螃蟹了。做得比蒙古人还要过分,刘福通却不肯管上一管!”
  “通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