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河套,河套是个好地方啊。当年孝武皇帝从匈奴手中夺下河套,设立州郡,但没几年就破败了,实在汉人稀少啊。大规模迁徙又劳民伤财,恐引起民愤。河套也就一直荒废。后来南匈奴人归降,干脆就送给匈奴人了。实在可惜,你如果能迁徙汉人北上,屯田,牧马。不提功名什么的,只提实惠。就能让你赚一座粮仓。一座源源不断的供应战马的牧场。”听到曹禅的计划,荀爽也忍不住惊叹一声。这孙儿的魄力实在是大啊。
没魄力的人是不敢这么干的,建立是需要时间的,同样,收益也是需要时间的。前期投入的资本会很大,这会影响曹禅进一步讨伐不臣的脚步。但同样效果会很大。
河套若立,则是牧场,是粮仓。供给军需源源不断。算是稳扎稳打,缓缓而图之。
荀爽真的是放下了心了,这个孙儿的羽翼不仅是丰满了,而且极为坚硬。可吞天下。
见荀爽凝心静听,曹禅反倒是担心荀爽耗费心神。忙笑道:“孙儿帐下有文若等人谋划,师公不必担心。”
“我不是担心,我是为你欢喜啊。”荀爽慈爱的看着曹禅,道。说到这,荀爽顿了顿。问道:“若河套立,不知你心中可有名字?”
“这孙儿到是没想过。”先前荀爽一阵慈爱的目光,令曹禅有些不自然。但听荀爽这么说,曹禅一愣道。
“叫别州吧。意为别部土地。你打下来,巩固的地方。当年孝武皇帝打下灭南方三越,立交州。打下夜郎,立蜀郡。功业可盖天。你若立别州,论功业也不比先贤差了。”荀爽笑道。
“别州?”曹禅心中默念了几句,觉得还算顺口。就算是不顺口,荀爽说的,曹禅一定会认同。于是点头道:“孙儿记下了。”
但是什么功比汉武,曹禅却是不怎么在意的。也不想攀比。
汉武帝之功业,千秋万载。说实在的,曹禅挺敬仰的。
“嗯。”荀爽轻嗯了一声,眼皮微微闭起,疲乏道:“该忙什么就忙什么去吧,不必担心我的。”
曹禅本想留下来多陪陪荀爽说几句话,但见荀爽不容置疑。心下一叹,拜道:“那孙儿先走了。”
“去吧。”荀爽挥手道。
曹禅深深的看了眼荀爽,起身离开了。
出了门外,荀辉还在。曹禅对着荀辉深深一拜道:“我身有重职,不能在师公身边尽孝,还请叔父多多代为照料。侄儿感激不尽。”
“宗嗣放心吧。有我呢?”荀辉还礼道。
回头看了眼屋内,荀爽已经完全闭起了双目,神色疲乏。曹禅狠了狠心,转身走了。
次日早朝。曹禅罢免了荀爽太傅位。但以荀爽功高,立为平阳候,封邑二千。历来封侯者多为武将,得一千户以上列侯位的,文臣中更是凤毛麟角。
老实说,荀爽封的实在太高了。但曹禅坚持,群臣自然无一人反对。
早朝结束后,旨意就下来了。第三日,绶带,紫冠,侯服也都赐下。
第二百五十三章 一门五侯,荣宠不衰
气温渐渐下滑,河东的深秋很是寒冷。
庭院中,曹禅穿着一条厚重大衣,望着北方出神。隆冬将近,正是兵将出的日子。
目前河东城内吕布部,赵云,曹纯统帅的一万五千骑兵,数万匹战马,以及负责运送物资的数万民夫,正在积极调动。
准备北上讨伐白波军。
一定要功成吞并州,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曹禅心中一片坚毅。
城中的街道中,一辆马车直奔大将军府。车上一人,浑身素白,脸有哀色。正是荀辉。
到了大将军府后,荀辉直接闯门而入。门前士卒认得荀辉,因此没有阻拦。荀辉进入后,立刻问人曹禅何在。得到答案后,立刻朝着庭院飞奔。
“宗嗣,父亲他毙了。”一入庭院,荀辉压仰的哭声终于宣泄了出来。
他虽然年已而立,但实在是受不了这样的打击,荀爽在,荀氏安,荀爽去。他能支撑门户吗?
心下动摇,荀辉在第一刻就来到了大将军府。寻曹禅商议。
曹禅浑身一震,愣愣的看着荀辉。自从三月前,荀爽罢官后,气色渐渐好转。偶尔也能出门走动走动。前日,荀爽才来了他的府上,用了顿膳食,抱了抱曹真,曹颜两兄弟。
谈笑自若,很是轻松。
只两日,就毙了。毙就是死。天子死为薨,诸侯死为毙。士大夫死为卒。
曹禅僵硬了片刻,艰难的转过头,问道:“可有痛苦?”
“寿终正寝。”荀辉带着哭腔道。
一行热泪,从曹禅的眼中滑落。来到这个时代,自从陈蜿死后,曹禅就不曾落泪。但今日他却再次落泪了。只觉得无比痛苦。
他。大将军曹禅,执掌天下大权。但却不能阻止一个可敬的老人离开,离开人世。
但是看着面前荀辉的惊慌失措的摸样,曹禅知道,他不能伤心,他要让荀爽留下来的子嗣,族人安心。
曹禅要安抚他们,要让他们知道,就算是顶梁柱倒塌了。还有他曹禅。
虽曹禅不是出于荀氏,但却受荀爽恩惠。等同于荀氏子。
“问大鸿胪,按制下葬。”曹禅伸手擦去了眼中泪水,下令道。
“召尚书荀彧回府主持后事,书信往陈留召荀攸回来。他们两个都是荀氏后人中最为出色的,深受师公栽培,必须回来哭丧。”
“诺。”曹禅的一声声命令,立刻让荀辉找到了主心骨,收起了惊慌失措,抱拳道。
整个河东,因为荀爽的死,而震动。荀爽,昔日党人,今日列侯。期间起起伏伏,到晚年,助曹禅执掌大权,因此得以在太傅位致仕。
曹禅待之若亲祖。
文武百官闻风而动,上门举哀。
大鸿胪下定,五日后为荀爽发丧。
平阳侯府,大堂内。荀辉,荀彧一身素白,跪坐在荀爽棺椁旁边。礼官正在主持事宜。
棺椁内,荀爽静静的躺在那里,虽然闭目,但在一身华贵侯服衬托下,整个人气势犹在。
曹禅也是一身素白,站在棺椁旁。看着静静的躺着的荀爽,脑中不断的闪现出当日相视,认亲的一幕幕。
最终,还是一个道理。
无荀爽,就无今日之曹禅。无荀爽,他曹禅必还是草根。而这个老人,不求其他,只求能看他走的远些。看着他走的远些。
曹禅想起昔日荀爽的话,若取河套,立为别州。功在千古。
“魂而有灵,望师公慢走,待孙儿收复了河套,立下别州。希望那时,师公还在,能听见。”曹禅扶着荀爽的棺椁,狠狠的捏着棺椁,手上青筋暴起,却犹不自觉。喃喃道。
此时,礼官宣读完毕。问曹禅道:“请大将军盖棺定论。”
盖棺定论。就是一个人,死后的总结。其中要定的,包括谥号,以及功过是非。荀爽一声漂泊,功多于过。礼官已经整理完毕,送给了曹禅观看,曹禅看后。准了。
只剩下一件事,那就是谥号。
谥号就是一个人,生前最大功的定论,有善谥,平谥。以及恶谥。
“文吧。平阳文侯。”曹禅道。荀爽一生最大成就其实就是文,年轻时,有颍川八龙,慈明无双的赞言。
今日寿终正寝,谥号为文。也是中正。
文,算是上好的字眼了。但礼官却不意外,以荀爽的功业来论,就够得上这个字。再加上曹禅的权势,荀爽配这个字,实在是理所当然。
“命平阳文侯世子荀辉嗣任平阳侯,选平阳文侯之孙荀烨为关内侯。选平阳文侯之孙荀费为关内侯。选平阳文侯之侄荀彧为关内侯。选平阳文侯之侄孙荀攸为关内侯。”曹禅一口气脱出的话,却让礼官浑身震动。剧烈的震动。
金口一开,即是五侯。一门五侯,何等容重。
礼官不知,曹禅只是想要让世人不忘荀氏而已。一门五侯。只要他曹禅在世一日,荀氏一门必定荣宠不衰。
门第冠于天下。
昔日曹氏夏侯氏互为姻亲,是以盛矣。今日曹禅打算让曹氏,夏侯氏,荀氏互为姻亲故旧,共治天下。
除此,无以报师公之恩德。
“大将军。”旁边跪坐的荀辉已经呆住了,荀彧也是一脸的震惊,但荀彧反应迅速,立刻举拳,想要拒绝。
一门五侯实在是太过了。
但曹禅却没等荀彧发话,道:“我之抚慰,文若不要拒绝。”
荀彧一愣,见曹禅脸上哀色犹在。心下叹息了一声,不再说话。
这时。门外有仆人来报,说是荀攸已道。话音未落,一身素白的荀攸走了进来。
曹禅低头看去,本一脸木讷的荀攸,此时脸上挂着满满的哀伤,跪在荀爽棺椁前痛哭流涕。
昔日,荀爽在世时,除了对曹禅照拂有加以外,对族中的荀彧,荀攸都是细心栽培,认为支撑荀氏门户,非他二人不可。
荀攸也争气,胸中藏书百万。或为州官,或为朝官,或为谋臣,皆游刃有余。因此更见器重。
因此,荀彧,荀攸虽然不是荀爽子嗣,但却胜似子嗣。
是以今日哭丧,有二人。
“莫要哀伤。让师公安心。”曹禅劝了一句,随即转头对着礼官道。“宣读。”
礼官闻言,立刻简短的宣读了下荀爽一生功业,最后加上了一句。谥约“文。”最后,朗声道:“盖棺。”
曹禅冲着荀辉,荀彧,荀攸三人示意。道:“一齐为师公盖棺吧。”
四人中一人为大将军,一人为列侯,二人为关内侯。一齐为荀爽盖棺。
当日,平阳侯府举哀。曹禅与荀氏一门五侯。亲自为荀爽扶棺,下葬到曹禅选择的一处风景很美的地方。
依山傍水。很是幽静。
本来按照荀爽的身份,应该葬在祖坟。但曹禅却没有,他要让荀氏北移。与曹氏,夏侯氏一起发展。
因此,才在这地方为荀爽造墓。
墓室并不大,甚至有些寒酸,但这是荀爽的遗言,他认为现在朝政艰难,费金银修建一座庞大的墓穴,还不若简单下葬。省下金银,助军扫荡天下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