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会上,手捧着厚厚的机构设置以及官员任命花名册,章仇兼琼手下的几个能吏轮番“朗诵”着,满朝文武有的神色激动,有的情绪低沉,而有些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巨大不满。
既然新政已经不可阻挡,朝臣们就将精力转移到了自己的官位上,试图争取一个更有权力和油水的位置。但是,新政的机构设置由章仇兼琼带人统一调配,单独在吏部衙门中闭门进行,门口有萧睿派去的数百士卒守卫,纵然是裴宽也是说不上话去,众人注定是白忙活一场。
朝廷的机构和官职等于是全部打乱,重新洗牌。既然是整体的调换,当然就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很多朝臣虽然对被任命的官职很不满意,但在萧睿的强力震慑下,只能暗自在肚子里嘟囔两句罢了,根本不敢公开站出来反对什么。
就连皇帝都保持着异样的沉默,遑论是这些中下层官僚了。
李琦复杂的神色从众臣身上一一闪过,突然摆了摆手,站在他身后的小太监孟光清了清嗓子,站出来朗声呼道,“皇上有旨,按大唐律,任命靖难郡王萧睿为军机院大元帅,郑陇、哥舒翰为副元帅。任命哥舒翰兼任为西域道大将军,郑陇兼任剑南道大将军。任命李嗣业为京畿道大将军,任命李光弼为陇西道大将军,任命令狐冲羽为陇右道大将军,任命……”
“皇上有旨,任命章仇兼琼为政务院内阁总理大臣……任命裴宽为监察院监察正使……”
孟光一口气宣布了上百道任命,大唐军政大臣以及各道巡抚大臣及大将军人选新鲜出炉。这些,基本上在众臣的意料之中,因而他们的表现皆沉默不语。
原先各镇节度使,除夫蒙灵察之外,皆异地担任了各道巡抚大臣,各道大将军除了李嗣业、李光弼、令狐冲羽这三人之外,则多是各镇军中的名将。至于哥舒翰和郑陇,兼任了军机院副元帅,地位仅次于萧睿之下,也算是实至名归。哥舒翰是众望所归,郑陇则是拥有靖难平叛拥立之功。
从此,大唐朝廷军、政、监察三权开始分立,重新划分后的各道更加适宜地方政府管理,而地方军政权力拆分之后,再加上朝廷监察院建立在各道的分院加以监察督导,则直接釜底抽薪消弭了地方长官坐大对抗朝廷的可能。大唐军马重新配置,除了重点边疆地区布防重兵之外,内地诸道陈兵数量大大减少。
接下来的事情,一切要走上正轨,就需要时间了。这些推行新政和机构设置、兵力配置的具体事宜,皆交给章仇兼琼、裴宽等人去处理,而他自己则清闲了很多。
萧睿明白,在半年的时间里,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军政监察权力机构设置应该就能基本到位并开始尝试运转了。在这其中,当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障碍,甚至还会有叛乱,但只要动用军权强行推开,假以时日新政一定会渐渐常态化和制度化。
目标是清晰的,但过程却是曲折的,萧睿早就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在他的计划中,他准备用2年的时间推行新政,再用2年的时间巩固新政,然后再用十年的时间富国强兵,在他的有生之年,他一定会竭尽全力打造出一个全新而强大的泱泱大唐来。
新政推行到现在,萧睿渐渐有了一些感悟: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类似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改良,不在于中国人没有民主的意识,而是在于,新政推行需要上位者的权力让渡和强力推行——试问,有几个皇帝肯甘心放弃手中的权力?
而他这个穿越者的到来,则无形中为大唐政治制度的改良埋下了一个有力的伏笔。而促动萧睿下定推行新政的决心,还是因为大唐海纳百川的民风,以及相当强大的国力。唐人都能接受一个女人当皇帝,推行新政又有何不可?
既然当年武则天能以一个女子之身,以强力手段篡位称帝,萧睿觉得自己也一定能将大唐带向一个更加安全稳定运行的历史轨道上去。
而新政后的大唐,经济会更繁荣,社会会更开放,文化会更包容……只要唐人习惯了更加民主的政治体制和社会氛围,大唐皇帝想要再次复辟的可能性几乎等于是零。对此,他深信不疑。
而真要到了那个时候……萧家的书房里,萧睿兴奋地长出了一口气,放下手中的书卷,透过窗户望着窗外的落叶纷飞和秋风涌起,嘴角浮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容。
不知不觉之中,秋天已经到来。而过了这个秋冬,到明年,新政应该就开始初见成效了。萧睿淡淡地笑着,心里一片坦然。
而正在这个时候,一个俏丽修长而熟悉的身影进入了他的眼帘。
第341章 影子的秘密及鸿门宴(一)
萧睿眉梢一挑,面色顿时阴沉下来。他往前走了一步,而那个丽影正犹豫着似乎要进门来。他抬起头来,正好与那张神色复杂的绝美脸庞来了个“对对碰”。
感觉到萧睿眼中的阴沉,杨兰那柔媚似水的大眼中禁不住浮起一层薄雾。
“……杨兰……”萧睿淡淡地道,伸手去抓住了杨兰的肩膀,“告诉我,你们父女究竟在搞什么鬼?”
杨兰娇柔的身子一颤,颤声道,“郡王,奴家没有……请郡王随奴家来。”
杨兰说完,有些吃力地甩脱萧睿的手,带头向外行去。
萧睿犹豫了一会,还是跟了上去。默默地随在杨兰的身后,上了一辆等候在门口的马车,车夫马鞭炸响,绝尘而去。
……
……
出乎大唐朝臣的意料,被李隆基派往剑南督军的忠王李亨,竟然轻车简从地带着几个护卫回到了长安城。而更加让人意外的是,他回到长安的第一天,就进宫拜见了皇帝李琦,表示了臣服之心。
他这样谦卑和低调,李琦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安慰了他两句后,甚至还陪着他去拜见太上皇李隆基。
李隆基虽然幽闭在深宫之中,每日只是看看歌舞喝喝小酒,间或在御花园中嬉戏作乐,但他关注的目光却一直没有离开过大唐朝廷。眼睁睁地看着萧睿推行新政,李隆基心里的恼火可想而知。
在李隆基寝宫的宫门之外,李琦和李亨便听见了宫殿中隐隐传出的摔东西的碎粉声以及李隆基那苍老的咆哮声。李亨面色不变,脚步不停,而李琦则稍微顿了一顿。
别人不知道李隆基的近况,他可是心知肚明。自打退位之后,李隆基的脾气暴戾无比,动不动就情绪爆发迁怒于宫女太监,短短几个月间,侍候太上皇的宫女太监们已经换了好几拨。而有几个手脚不麻利的宫女,竟然生生被李隆基派人给活活打死。
时下,就算是高力士,在李隆基身边照应着,也是诚惶诚恐,时刻保持“警惕”。
李琦明白,李隆基这是在向他发泄被夺权的怒火。但李琦却并不在乎,也就任由他在宫里折腾。
正在思量间,却见李亨已经迈步上了台阶。李琦定了定神,在一群宫女太监的簇拥下,也进宫而去。
“皇上驾到。”小太监孟光尖细的嗓门在李隆基寝宫内外响起,正在伏案饮酒的李隆基愤怒地抬起头来,苍老而浑浊的眼神直勾勾地盯着一前一后走进来的李亨和李琦。
高力士慌不迭地跪倒在地,“老奴高力士,拜见皇上。”
“大将军免礼请起。”李琦强自按下对李隆基的些许畏惧,勉强一笑和声道。
李隆基凛然的目光转向华丽的梁柱,嘶哑地叹了口气,“亨儿,你太让朕失望了,你竟然回京而来,枉费朕的良苦用心。”
李亨瞥了李琦一眼,黯然跪倒在地,低低道,“父皇,皇上相召,作为大唐臣子,儿臣岂敢不从?……儿臣,儿臣不愿意步李琮的后尘!”
李亨缓缓地垂下头去,伏地不起。
他当然明白,李隆基是希望他能在剑南一线拥兵反抗萧睿主导的大唐朝廷。但他非常清楚,就凭这数万兵马想要跟萧睿对抗,无异于螳臂当车蚍蜉撼树,与其劳而无功下场凄惨,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最起码能保全自己作为一个亲王的荣华富贵和一世安逸。
所以,他就回来了,并且在第一时间向李琦表示臣服。
当然了,他也并不清楚长安如今的局势。直到返京之后,他才霍然明白,如今的大唐朝廷已经不再是原先的大唐朝廷了,不仅换了皇帝,还换了章程。
尽管没有人愿意去触及李琦的忌讳,但任谁都明白,李琦已经彻底沦为萧睿把持朝政的道具和傀儡。
李隆基怒斥了一声,“没出息的东西,朕怎么就生了你们这些无用的废物!”
也难怪李隆基生气和郁闷,在他的儿子中,要说还就属李琮这个假儿子出息一点,其他的皇子大多不是懦弱就是无才无德。本来以为这李亨能有些指望,没想到也是一个上不了台面的夯货。
至于眼前这皇帝……李隆基嘴角的愤怒越加的重了,他缓缓起身,一把推开高力士,声音即低沉又阴森,“李琦,你准备就这样将大唐江山拱手让人吗?”
李琦心中一颤,默然不语。
“我李家皇族之中,没有你这等无用的败类……大唐百年基业,彻底沦于你手,朕……”李隆基剧烈的咳嗽起来,手指着李琦咆哮道,“孽子,你是大唐的罪人,你将来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李琦忍不住往后退了一步。但他马上就又涨红了脸,争辩道,“朕只是在推行新政……”
“狗屁的新政,皇帝不皇帝,朝廷不朝廷,乌烟瘴气,萧睿一手遮天,这就是你所谓的新政?”李隆基一步步咆哮着逼近前去,神态非常狰狞。
李琦一步步地后退着,心里虽然无尽的愤懑,但嘴上却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想说,这大唐是萧睿从你的手中夺取的,与我何干?但他面对李隆基的咄咄逼人,竟然一句话也不敢说出来。
李琦退到了殿中的柱子上,背靠梁柱,他脸上变得煞白,心中就像是开了锅一般五味杂陈。此时此刻,除了那一抹对于积威之下的李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