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空降抗日突击营-第5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不用他人提醒,多年的征战和异于常人军事才干,无论是长于攻守的陈赓,还是精于阵地攻防的宋希濂,抑或是军政俱佳的蒋鼎文,不由自主地勾起了心中的那一丝丝遗憾。

    没错,假如战争即使不扩大,只要再继续照这个规模打下去,一方的收获,绝对要在一方的惨败之下完成更大的掠夺。

    不用说,突击营最终将完全控制整个蒙古。

    因为明面的战局就摆在眼前,第一天苏联红军大海般波澜壮阔的进攻,第二天突击营如蚕食桑叶一般的肢解态势。这里面,还不包括斯大林公开或不公开的兵力大调动、大部署,甚至连战前一刻苏联红军远东空军一个航空团的偷袭行动,他们都没有计算在内。

    其实,假如没有这一次的空中偷袭,无论是重庆还是延安,或许各自所占的立场尚不会如此鲜明和决绝。

    现在各方情报来源都已表面,克里姆林宫对于毛、蒋二公子的秘密蒙古之行的细节和行程,是心知肚明的。既然掌握的如此清楚,那么这一次的空中偷袭的目标和目的,便有些面目可憎了。

    甚至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这些人高马大的老毛子,其心可诛!

    可以说,假如没有那场莫名其妙的十分不成功的空中偷袭,他们三人的重聚首,绝对不会如此其乐融融。

    三人不约而同的同仇敌忾了一番之后,马上又不约而同地将目光一起望向了沙盘。

    围棋手终局,大多都会复盘。

    他们三个人,无论是谁,都堪称大高手。加上这场难得的“两日战役”。不来一场华山论剑岂不太可惜?

    甚至可以预期。经过他们这些已日渐狠辣的战术高手一起检讨,没准还能一下子从中找到孟遥的真实用兵之道,从而——

    想着想着,宋希濂忽然打了一个寒颤,不敢在让自己胡思乱想下去,张嘴就对陈赓说道:

    “陈赓,我想邀请你一起沙盘推演一番,就像多年前我们在孟教长的那个步战合成系的大教堂时那样,再好好学习一下孟教长的指挥之方,琢磨一下突击营的用兵之道。你看可否?”

    陈赓一愣之后,仅仅沉思了一下便哈哈笑着应道:

    “好哇老宋,我也正有此意,反正就算找到了其中的关窍。孟教长也是我们的老师,别人也说不得我们在偷师。”

    陈赓的话里话外,宋希濂哪有听不出味道的。不过他还没搭腔,蒋鼎文却已接上了茬道:

    “无妨,我们可以让所有的随行参谋一起旁听,最后再将你我三人的沙盘论道汇成文字,整理成册之后递呈孟将军过目即可,诸位以为如何?”

    陈赓、宋希濂听完,忽然对视一眼,猛地竖起大拇指道:

    “不愧是坐镇一方的大员。有礼有节,有凭有据,佩服,佩服。”

    蒋鼎文赶紧摇摇手,定目凝视着突击营北方新城交界处的一片广袤的大草原,神往不已地说道:

    “骑兵军对骑兵军,我想说的是,对这场战斗我更看重的,不是它史无前例的堪称我汉民族的一场真正现代意义的骑兵大决战,也不是孟将军面对已经可以预料的巨大牺牲而义无反顾的决策。我更想说。是孟将军绝无私心而又胸怀博大的大帅之风,才是我最为敬佩和敬仰的。”

    陈赓、宋希濂闻言,马上也是极其认真地点头附和道:

    “没错,这一点恐怕是很多人的共识。因为古往今来,能够临阵机变。却又可以虚怀若谷地修正自己制定的作战方案的大帅,的确是很不多见的。”

    当然。陈赓说完脸上却是一片神采奕奕。因为他很自然地就想到了过去的四渡赤水,这个现在已被很多军事集团公认为军事杰作的经典战例,不正是伟大的老毛不断修正出来的杰作吗?

    而宋希濂说完,脸上却是黯然一片。很显然,恐怕他也不由得想到了他的蒋校长大人,那些过去许许多多臭不可闻的指挥。当然,我们的蒋委员长也不是一无是处,指挥打仗差了一些,但在许多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以及民族的大义至少,他还是十分拿捏得住的。

    一帮小参谋看了看三人,忍不住在心里回忆了一下三位将军在嘴里刚刚议论过的骑兵军大战,那些高昂的伤亡数字,在他们嘴里如滚油一般翻腾了多次之后,终究还是没有一个人愿意自我牺牲地将它报出口来。

    罢了,作战参谋也不是只懂军事的笨蛋,竟然几位将军都说这一场仗打得就是政治,那他们还讲什么军事性呢?

    只是突击营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偌大一个骑兵军,虽然令人惊叹地完成了一个接一个近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仅完美地全歼了乔巴山的一个骑兵师、苏联红军驻阿尔泰独立骑兵旅以及远道而来的第四近卫军第116骑兵师,而且还成功重创了骑兵中的王牌的王牌——蒙古骑兵团,以及苏联红军驻蒙古总部的一个半用作机动的骑兵师。但这个几乎惊爆了所有人眼球的突击营第一骑兵军,整个建制也在这场硬碰硬的相互冲锋中,被彻底打碎了。

    是的,毋庸讳言,的确是破碎了,整整一个军,丧失了全部的战斗力。

    然而就是这个已被彻底打烂的骑兵军,却在战斗结束后意外地得到了许多蒙古部落民众的拥戴,无数牧民不仅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救助和慰问骑兵军残部,而且送上了无数珍贵的哈达,让其洁白地飘满了整整一条街。

    骑兵军,骑兵军,虽破犹荣。

    如果说骑兵军打的是真正的政治仗,为了草原的民心向背完全是牺牲和风险,那么突击营陆军第一集团军打的就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战争,尤其是数量不过四个连、12辆坦克的那场大战,却是结结实实地给全世界好好上了一堂课。

    甚至直到现在,仍然还有很多人对刚刚结束的这场坦克大战难以置信。

    12辆坦克,虽然据说那所有参战的坦克都是闻所未闻的最新式坦克,但有道是猛虎架不住群狼,也不可能以一敌百?

    可事实就是如此,12辆坦克,击毁、击伤苏军坦克近百辆,俘获各型装甲战车、坦克多达78辆,同时毙敌与坦克合成作战的步兵近千人,缴获枪械、物资无数,而自身无一伤亡。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甚至算得上亲身经历,这些数字几乎可以看做是一个又一个说书中的神话,只可供人一笑而向往之。

    两个飘飘荡荡的身影,一边喟然长叹心摇神曳,一边信马由缰认准了一条道似的,不知不觉地从两个岔路上走到了一起。

    说也奇怪,两边的随行警卫也都是懒洋洋的,只是在双方照面之后,才咋呼了那么一下,然后又恢复了百无聊赖的样子,各自松松垮垮地回到了各自原来的位置。

    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所要保护的对象,在看清对方之后,竟然罕见地都没有向从前那样对彼此熟视无睹,然后擦肩而过。

    这一次,两人居然在愣愣地对视了片刻之后,竟然不约而同地地跟着就是相互点头致意,紧接着就不知不觉地走向前去,还像模像样地伸出手来,彼此紧紧地握一下手。

    是的没错,这两个被前呼后拥着的人,一个正是延安的毛家公子,一个正是重庆的蒋家大公子。

    “真是没想到,在苏联那么多的岁月我们没有说一句话,更没有彼此多看一眼,在如今同样遥远的蒙古,我们终究还是彼此握了一次手。”

    “是呀,我们真应该感谢突击营的这场前所未有的胜利,我们才有了这种相见的可能。”

    两人一人一句地说着,然后下意识地抬头看了看前方,突然又彼此会心地一笑:

    “我猜兄台肯定不是在散步,真正要去的地方,一定是那里?”

    “哈哈,看来我们这一次,是真的英雄所见略同了。不瞒兄台,昨晚我彻夜未眠,为的就是此刻不顾一切的前行。”

    “哦,如此,你我兄弟二人这次看来必然地成为同路人喽!”

    “哈哈,既如此兄台请……

第四卷 抗日烽火 第597章、两公子

    北方新城,三五成群的大鼻子、蓝眼睛们,一个个毫不掩饰地露出兴奋的表情,一面交头接耳地嘀咕着,一面又不忘翘首张望一番。

    自打获悉蒙古有事以来,他们不远万里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此,时至今日,方才得到了来自突击营的一条准确消息:鉴于蒙古战事已毕,大局初定,同时考虑到各国使节已到突击营多时,孟遥将军将于近日集体会见诸位来访使团并大宴宾客。

    等待了多日,终于可以见到声望日隆的孟遥将军,自然让这些带着各种鬼胎而来的洋人们喜出望外。而且这场迟来的会见,已经比他们刚来时的会见更有意义了。

    因为,已经正在被国际公认的这场“二日战事”虽然以临时停火而结束,但胜利者是谁,全世界都已经看到清清楚楚了。

    其中最为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以区区12辆坦克,击毁、击伤并俘获对手近两百辆坦克和装甲战车,这样的战绩,不说恐怕只有上帝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却是一定的了。

    在这座新城中,同样也是新建并刚刚投入使用的议政大楼里,外事接待大厅人头攒动,人声鼎沸。

    而身居其中的人群,很明显地自然也分成了好几个小团体:

    以美国驻突击营商务联络处总代办汤普森为首的,代表着后世北大西洋组织的一方。很神奇地已经在这个时候形成了一个紧密的团伙。

    以德国驻突击营工商业联盟商务处全权代表小福尔曼为首的、现在正在苟延残喘地进行着最后挣扎的法西斯联盟。当然了。这里面并不包括日本。因为在孟遥批准各国在突击营设立这一机构时,当时就将小日本排除在外了。

    以苏联农牧矿业联合会驻突击营代办处政治委员亚历山大为首的、其实也基本形成了后世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