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的最强纨绔子弟-第8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俅老儿还觉得,从开封府买地,林摅那老小子虽然存在一定程度放水,给予了优惠政策,然而也是真金白银买下来的地,高家不买的话,和当年的京县一样,五年都不会有人去开发。这些财狼真够猥琐的,坑害起将门来始终不遗余力。
  蔡京在旁边脸颊微微抽搐。老蔡是愿意看猪肉平笑话的,但作为一个喜欢敛财的大贪官,眼看着这条黄金般的铁路要被朝廷抢走,说实在的,老蔡现在真为猪肉平肉疼,这哪是路,简直是聚宝盆啊。
  老蔡不方便为高方平说话,也不方便为张叔夜说话。不过眼看时机成熟了,于是察言观色的出列道:“既然说到了这事,老臣有要事禀报官家。开封府林摅存在严重问题,小高总体是忠勇的,折腾的事物也是神奇健康的。但林摅身为开封府守臣,辜负陛下信任,他审批划地时候存在明显放水行为。造成国有利益一定程度流失,致使了宰臣张叔夜的当众死谏,此为林摅不检点之一。其二,他在之前京师治安严打过程中,手段过于酷烈,涉及过广,虽然在司法上暂时没明显错误,却总体违背了我大宋开朝以来的宽松政治原则,至少定论为不合时宜,不讲政治。经由两事综合,老臣以为,林摅其人不在适合于京城任用。”
  赵佶不想放纵张叔夜从小高手上抢利益,于是想转移话题。此外怼道士的行动毕竟太大,是瞒不住皇帝的,于是之前张叔夜已经上报了。赵佶便了解到京城严打中,“误伤”了很多道士,对此赵佶当然不高兴,无奈碍于林摅是亲戚的面子,一时不好发作。
  这下好,既然老蔡京现在转移了话题,正好说道了林摅的问题上,简直瞌睡遇到枕头,赵佶便不高兴的样子道:“原来最坏的事是林摅,朕记得这个人,最早以前他居然给朕念文报都把字念错了,被赶了出去,这些年下来,还道是他学问有了长进,让他混回京来,却仍旧没文化,没文化真可怕,难怪戾气那么重,想学小高的风格却学的形似而神不似。对这个人,本着不伤害林太妃和皇弟赵偲的感情,朕不想把他一竿子打死,但他在京放了错误便不能留京,中书门下需尽快有个处理他的决定。”
  张叔夜听得眉头大皱。林摅不是老张的人,但老张还真有些适应林摅风格,想把这个骨骼惊奇的人才留京。
  却无奈蔡京和小高是鲨鱼,这两高层现在急于装作忠勇,想把在京坑道士的事甩干净、找人背锅,真够龌蹉的啊。
  蔡京不等张叔夜回应,便道:“老臣尊旨,会尽快代表中书门下给出林摅的处理意见。”
  不是宠臣的悲哀就在这里,其实范仲淹名气这么大的人,何尝不是被鲨鱼们这样给整的死去活来,遮天的就这么几只手,他们说什么,除非遇到李世民朱元璋,否则一般皇帝就真的认为是什么了。
  林摅作为开封府掌柜,这个场合当然也在。
  他怀着一副悲壮的心情,并不辩解,只低着头。他这么聪明的人当然知道这就是结局,所以当初他不敢轻易答应猪肉平出来做酷吏,酷吏的下场都这样,尤其宋朝最不能接受酷吏,不过好在,大宋对酷吏的处罚也会轻些。
  死不掉就行,进入下一个循环。只是这次也不知道被这些大鲨鱼弄到什么边角去?然而无所谓了,最坏就是去海南岛做野人,林摅却已经有了一个强大计划,可以依托猪肉平带起来的航海技术,展开番不一样的事业。三至六年后,照样又混回京来了。
  林摅还觉得,千万不能去亳州,那个地方最喜欢安置被贬的比较跳的文青。譬如被张商英那个棒槌知过一任亳州后,民生底子倒还好,然而风气不对,到处是一群文化人整天显摆诗词,显摆书法。林摅识字不多所以最恨那些识字多的人,去了难免又怼起来,那肯定被张商英打击报复,就永远别想回京了。
  这边YY着,那边赵佶见林摅还算识趣,并没否认,没有让朕下不来台,于是又略微气消了些,总体上还算对林摅满意。
  有了这个满意的心思后,赵佶随和又念旧的性格开发发挥了,想到了林摅当年还是机智的,有些好处的。这家伙虽然没什么文化,但毕竟是亲弟弟赵偲的舅舅,这么想下去,赵佶难免又有了少许不好意思的情绪。
  但贬他出京的决定已经下达,君无戏言,此点是暂时不会更改的,以后有转还。
  那么在不好意思的情绪下,赵佶难免又会有点补偿一下他们家的想法,于是就经由这个“林舅舅”,想到了弟弟赵偲,想到了赵偲日前来说了一些郑居中的坏话。
  赵佶不太喜欢这种私下搬弄是非的事,所以日前越王偲去进谗言时候,赵佶还以哥哥的身份训斥了赵偲一顿。但现在由于对林舅舅的愧疚感,加上郑居中已经失宠,赵佶开始有点接受赵偲说的那些话了。
  就这么的,原本最容易忘事的赵佶,又经由这事,把郑居中那些不好的前科回忆了起来。
  想着,赵佶不经意的朝郑居中看去一眼。因心思的不同,真的发现这家伙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了。


第九百四十章 变法之前的铺垫
  随行的张克公对蔡京和高方平这两奸臣忍无可忍了。小老张也知道自己的名声臭了,无法在皇帝跟前刷脸了,于是一个劲的给兄长张叔夜使眼色,想让张叔夜出面为林摅说情。
  在张克公看来,林摅问题是有的,但都不明显。譬如高方平为了修建铁路买地的时候,林摅的确放水了,但明眼人都知道这事在政策上毛病不大。
  然后在严打行动中,收缴道士资产的处理上,林摅上缴国家的比例在张克公看来太少了些。张克公不是执政官,不知道开封府面临的难题,小老张只是以纪委的思路觉得林摅存在问题。
  再然后,作为一个进士及第的人,林摅这个棒槌当年在公众场合把文报上的字给念错了,还被以学问著称的皇帝逮了个正着。你好歹低调些,犹如高方平似的只有个“同进士出身”,也就不那么拉仇恨了不是。
  这些就是张克公眼睛里的林摅问题。但暂时都可以原谅,至于在道士问题上,林摅是张克公眼睛里的第一铁骑。张克公觉得现在的京城还需要林摅。
  可惜张叔夜也有自己的考虑,严打行动涉及的群体很大,这事必须有人背锅,必须给皇帝一个交代。然而不能是蔡京和高方平背锅,所以老张即便无比尴尬和内疚,也只有默认林摅背锅的事了。
  于是张叔夜并不响应张克公。
  一般意义上的君无戏言,指的是其他朝代。在大宋的话,皇帝的话可以被宰执质疑。所以就是这个原因,大宋是抗旨事件最多的一个王朝。除了王安石这类人会大干特干外,当年就连蔡京都赶时髦,譬如当时赵佶任性,要加封童贯开府仪同三司,就被老蔡给顶回去了,直言道:“老臣拒绝任命。”
  所以现在皇帝说出了“把林摅给朕赶走”的话来后,只有宰执可以反驳。高方平是执政之一旦不是宰执,所以现在这个场合,唯一只有老张能说话把林摅的问题往回,变为一个有争议事件。
  张叔夜不反驳的话,这事就真的“君无戏言”了。
  于是在老张沉默之后,林摅叹息一声道:“臣有罪,辜负了圣恩,臣告退。”
  言罢老林转身而去。
  就此一来以赵佶的性格,内疚感又加强了些。
  张克公也犯浑了,寻思能用的人拿了牺牲掉,相反把那些个国贼好好留着,于是强势出列道:“老臣有话说,臣要弹劾国贼郑居中……”
  张叔夜急忙出来捂着张克公的嘴巴道:“这老家伙又喝高了,赶紧的,把他带下去清醒清醒。”
  汗,禁止御史中丞说话这事赵佶都不敢。不过鉴于做这事的人他哥哥,似乎也说的过去,于是赵佶不发话的情况下,侍卫就真把小老张请去清醒了。
  当然看起来效果是有了,在赵佶刚好想到了郑居中坏处的现在,赵佶并不需要真的听张克公的弹劾理由,只需见张克公如此激动的说郑居中是国贼,就能加重赵佶对郑居中的想法。
  想着,赵佶又朝郑居中看去了一眼。
  郑居中脸颊微微抽搐,觉得完蛋了,此番怕是真要被他们联手坑死。
  但赵佶最终又看了一眼颜值无敌的郑贵妃,最终什么话也没说,失去兴致的一摆手道:“就这样吧,朕疲了,回宫吧。”
  ……
  回宫之后,赵佶觉得很烦,林灵素不在的现在,于是赵佶专门把小高留了下来单独谈话。
  “小高卿家你告诉朕,今个在众目睽睽下,朕是不是对待林摅的问题过分了,他竟是一句也不辩驳,越这样,相反让朕觉得有些问题。”赵佶迟疑着问道。
  高方平摇头道:“不算过分。官家圣明,总体处理的挺好。蔡太师专门把这事拿出来说一定有其原因。宰相的当众说辞,官家您当然要回应,而林摅没反驳,所以于情于理对林摅的处理是正常的。不给朝廷和官家您添麻烦,让大家下台,也是他这个臣子的义务之一。可以从其他方式给予一定补偿,让他进成都做些事,将来视情况给予奖励便可。”
  听高方平这么一解释,赵佶又释怀了些,觉得这样似乎也不错,便频频点头起来。
  “关于郑居中……小高卿家你怎么看?”赵佶忽然好奇的道。
  高方平察言观色一番,这算个机会,但是时机仍旧还没有完全成熟,于是道:“郑居中这家伙的作为,看起来还谈不上太大毛病,谈不上大逆不道,但问题肯定有。张克公其人口无遮拦,经常说官家不爱听的,算个不好的特点,但空穴不来风,张公为人不合时宜但也算正直,郑居中把他惹得这么激动一定有原因。好在叔夜相公及时打住了他要说的,不让官家为难。否则把问题听了个全面,在官家您处理了林摅的形势下,厚此薄彼不处理郑居中、不回应御史台也就不好了。回应的话官家又较难下台,容易被贵妃娘娘纠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