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甲午崛起-第9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正是华皇需要的控制形态,随着对战争的了解,华皇其实对于战争越来越保守了,不是万不得已,不愿意动武,军队动一动,国民经济就是大幅度的倒退,卖军火,才是刺激经济的。

能让别人去打架,让别人为了自己去打架,这才是最牛的。如果可以对某一地区进行“可控范围内”的单向外交捆绑,这也是控制。

如果能对某个地缘保持“军事存在”和“快速反应”,也是一类控制。

所以,所谓的“战略空间”,就是通过“经济向心”,“军事存在”,“外交捆绑”,“地缘衍生”,“同盟协议”等等方式,所构成的包括本土在内的所有“实际可操作”空间,其本质是“软性扩张主义”。

和“军事扩张主义”的区别在于,不再单单依托“军事占领”。

那么这套“远交近攻”的方法论其实就扩展开来了。

华国与某些国家的交好,包括地缘上近的俄罗斯和东南亚某些国家,本质上是“攻”而不是“交”,只不过这里的“攻”不是单纯的对抗性军事手段而已。

而这个“近”也不仅仅是地缘,相对而言有经济互助需求的欧洲大陆的某些国家,也算“近”。

这就是某种意义的“近攻”。

而同样,华国与某些国家的外交冲突,虽然在地理上很近,但是在战略空间上是“远”的——因为华国目前的主导能力还不能够达到对其作出“向心”,而其往往接受着另一国家的“向心”影响。

故而,华国在外交上要么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军事僵持和外交僵局,可能是搁置争议,把关系保持在一个“中立的态度”,这也是某种意义上的“交”,现在萌总裁对沙俄的态度就是这样,虽然不便于亲自出访,但是华国和沙俄的关系复苏,一直是曾纪泽在欧洲外交的一个重心。

在北宋末期,随着契丹的衰落和女真的兴起,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这为北宋解决威胁国家安全的游牧民族问题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但是,在这一机遇面前,北宋政权却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联合女真灭辽,为正在崛起的女真消灭了客观上作为自身屏障的辽国。

其结果是,在灭辽后不久,女真就发动对北宋的战争,一举灭亡了北宋。

北宋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方面是由于和辽国多年的积怨和仇恨使之做出了目光短浅的选择,一定要致辽国这个多年的宿敌于死地而后快;另一方面历代王朝所惯用的远交近攻的策略也使得北宋认为联合女真灭辽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远交近攻是进取型的策略,需要与强大的军事力量配合使用,对于军事力量长期积弱、历来采取防御性策略的北宋政权来说在这个时期、这种形势下采取这样的策略恰恰是适得其反。

北宋的这个政治抉择称得上是南辕北辙,不仅无助于确保国家安全,反而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女真的南侵、北宋的灭亡和南宋的建立所带来的一个对中国历史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就是中国经济和政治中心的再次南移,正是这次南移使得江南地区最终成为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无独有偶,在南宋末期,当女真政权日益衰落而蒙古政权不断崛起之际,南宋政权非但没有从北宋的灭亡当中吸取教训,反而重复了和北宋相同的错误,联合蒙古灭金,这一失误理所当然招致了相同的结果。

所以,华皇认为,就19世纪末的这个时代来说,与远近的国家都搞好关系才是正路。

“远交近攻”的战略也不会完全消失。

在全球范围内,远交近攻在全球化时代已经失去了其往昔的意义,但这一政策并未远离华国,反而从新的角度成为一种常态。

在区域范围内,远交近攻依然普遍存在。“远”已经不单纯是物理距离上的远,而是国家利益的不相冲突。

但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恰恰又与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也和意识形态等不可分割。

地缘政治,不光记得远交近攻,也要记得唇亡齿寒。前者是对强国说的,后者对弱国说的。

华国现在这种不强不弱的状态,对于华国和华皇的要求都很高,尤其是对于华皇来说,本身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吊丝穿越巨而已,他现在都还在摸索阶段,时而惶恐呢。

还有一点,华国的地理条件在如今还是重要考虑因素。在接二连三碰壁之后,华皇的首选,又重新从奥匈帝国,转向了远交德国。

华皇特别敬佩的国家就是德国,主要因为德国的基础工业绝对是大拇指,可以弥补华国的短板。

【1221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回中亚省】

“军事上,德国因为地域和现在国际形势的关系,对华国的威胁不大。整个世界殖民这一块,也就是非洲还有空位,其他地方该瓜分的势力范围,基本上都结束了。”华皇对众人道:“所以,我们唯一有可能成为盟友的大国,仅剩下德国,也不完全关闭英国的希望。”

众人一阵诧异,怎么还包括英国?华皇目前要向中东地区下手,肯定是要挑战英国的利益的。

既然要挑战别人的利益,谁还会同华国做朋友?

萌总裁并不怕英国,但是不希望在华国强大起来之前,真的对英国人怎么样,但是萌总裁也不敢太挑明这个问题,怕会使得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在中亚省做事畏首畏尾,也会影响王大山手下的三个师的士气。

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看见陛下看向自己,瞬间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轻声道:“我们会谨慎,陛下只是要钱,要粮食,并不想真的和英国人开战,明白。”

萌总裁闻言一喜,类似的话,他如果说出来,别人难免会理解错误,但是叶卡婕琳娜克里莫娃直接自己说出来,显然明白了他的意图。

华皇对于日本,在短期内实际上是不主张武力解决,不是不想打,是不太可能,华国完全没有这个能力,真的打不起,但是华国不管要打下日本哪一块,都是有把握的,肯定打得过。

萌总裁轻易不会打仗,经济中已经可以直接货币贸易。

欧洲主要英法德,前两个一个偶尔和他们玩,偶尔自己找大哥玩,另一个认真工作有野心还自恋,只有德国的重心始终在欧洲这一块。

华皇希望软着陆五大洲,文化是武器。

欧美,东南亚都可以,印度暂时够不着,如果印度在华国旁边,最先要对印度动手,目前还不具备条件。

华皇更希望是所有的殖民地都是以附属国的形式,最终由华国来适当领导。

距离不是问题,远交近攻没啥意义,远亲近邻没有差距,我们站的地方这片土地是确定的。

华国的邻居是确定的,领土争端,资源问题,必然是相邻国家才会发生的冲突。

总的来说,华皇目前外交的中心思想就是强交弱攻。

古代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以农业立国,国家综合实力以土地和人口为基础,邻国之间是零和博弈。

现代世界以工业和贸易立国,国家综合实力以技术和效率为基础,邻国之间合作共赢是主流。

中国要想在未来世界执世界之牛耳,首先应该以互利互惠为基础将周边国家纳入自己主导的经济体系,逐步瓦解欧美资本体系对全球的控制。

阿富汗地处内亚腹心,国土面积约六十五万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三千万。

地缘结构方面,兴都库什山脉自东北延伸西南,是阿富汗与南亚、东亚两大地缘板块的天然地缘分割线;伊朗高原自西延伸至东,涵盖了阿富汗的大部分国家面积。

阿富汗是典型的山地地貌,高原与山地覆盖全国领土的八成,仅有南北两端边缘地区是低地平原。

但是,因为地处内亚,气候极端干旱,所以阿富汗宝贵的低地平原,也基本上都是沙漠与戈壁滩,开发价值极低。

客观的说,这样的地缘资质算是相当糟糕。

阿富汗的内部,它几乎没有一个哪怕稍微像样点的地缘板块,国家生产潜力天然较低。

外部,作为一个内陆国家,阿富汗没有出海口,周围又都是山脉、高原和沙漠,可谓闭塞之极。

不过,虽然自己没什么太大价值。但就地缘格局而言,鉴于阿富汗地处东亚、中亚、西亚、南亚四大地缘板块交汇,这种特殊的区位,使得阿富汗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亚洲的各大地缘势力,不管是那一方,只要能拿下这里,便可以此为基础,向周边各大地缘板块施加辐射,进而对亚洲地缘政治格局造成深度影响。

所以,不管对哪个国家来说,拿下阿富汗,都是世界霸权中的重中之重,这里是交通要道!这才是华皇坚决介入阿富汗和英国战争的关键点。

在农耕时代,阿富汗是伊斯兰文明的势力范围。

但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伊斯兰世界由盛转衰,与以印度为根基的英国,还有现在华国已经占据了中亚,两国将会是从南北两个战略方向,对阿富汗展开争夺。

无论是昔日之伊斯兰,还是近现代之俄罗斯和英国,二者对阿富汗之影响,其实都非常之有限。

阿富汗与这些周边强势地缘势力的本部核心区都太过遥远,并且其自身地缘环境十分闭塞,这就造成外来势力对阿富汗投射影响力的能力严重受限。

对伊斯兰来说,虽然早在中世纪,它就成功的使阿富汗对自己皈依。

不过这种纳入,主要仅限于文化层面。

政治层面,以中东为本部核心区的伊斯兰各大帝国,必须在自己的极盛期,才有可能将这个偏远闭塞的地区占为己有。

如果帝国整体实力出现衰弱,阿富汗很容易就会从帝国版图中脱离。

某种意义上,阿富汗跟伊斯兰文明的关系,与古代越南跟华夏文明的关系非常类似——文化层面能够融合,政治层面难以吸纳。

俄罗斯国土是东西向长方形,本部核心区的东欧平原,地处国土最西端,其向亚洲施加地缘影响力的路径是由西往东;与东欧本部板块地缘距离比较遥远,并未还凸出于俄国矩形版图之南,呈半岛状结构,高度偏离俄罗斯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