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汉纵横家-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桌前,二人对坐,季布亲自为霸王斟茶,“大王心中所忧,不过刘邦义帝尔?”

    项羽当即放下手中茶杯,“将军所言是也,如今天下皆定,诸侯王各自封地,唯独某有王号,却无王地,实乃心中遗憾也。”

    季布在旁略微点头,“大王巨鹿之战灭秦主力,得天下英雄之名,勇盖义帝,后又平定咸阳,英冠三军,而义帝不过是草莽之人,勇武不过霸王,大王为何屈居他人之下,而不自立,岂不快哉。”

    “将军此言差矣,那义帝虽无谋略,又无功绩,但终究是武信君所立义帝,其名远扬,吾岂可得罪耶?”项羽摆手道。

    季布听言只是付之一笑,“末将认为,并不需要得罪义帝,便可让义帝离开吴中,前往他处。”

    项羽听得好奇,立即示意季布继续说下去,“如今天下皆有王而占,唯有吴中尚无人称王,大王可启禀陛下,据吴中而王,看那义帝如何应答,若是同意,义帝自会迁走,到时候路上义帝出事,并无责罚之人,若是反对,看那义帝封大王何地,如此左右为难,想必义帝定然会同意大王此举。”

    “此计甚妙,将军果然好计谋,某拜服。”项羽心中大喜道。

    次日清晨,义帝上朝,霸王立在左位,余后便是钟离昧、龙且等人,范增立在右位,余后则是季布、陈平等人。

    君臣叙礼毕,霸王首先出列,“启禀陛下,微臣自随武信君起义以来,大小十多余战,尽将秦军覆灭,而今天下太平,微臣想乞地而归,望陛下恩准。”

    义帝在殿上眉头微皱,如今天下十八王,皆被人占领,有何地可封,但是细说各路诸侯灭秦路上,唯有项羽功劳最大,却无尺寸封地,着实有些说不过去。

    “项爱卿功当首位,封地自然应该,只是朕不知爱卿于何地钟情,朕派兵前去夺回,赠予爱卿。”义帝缓缓的说道。

    项羽当即冷笑,“微臣家族世代居于楚国,自然钟情于楚地,且幼时兵法皆由叔父教授,此情不可忘怀,因此微臣想请陛下将吴中赠予微臣,微臣感激不尽。”

    “吴中乃是义帝所居,岂容你这乱臣贼子可妄想的!”不待义帝发话,旁边的随从突然破口大骂道。

    项羽本无心动手,见这随从胆大妄为,直接徒步登上殿首,“汝刚才说的话,某没有听清,还请复说。”

    那随从见项羽睚眦欲裂,不免有些害怕,“老奴知错,知错,望霸王饶奴一名。”

    项羽当即从腰间拔出配剑,“既然知错,留你全尸。”言罢一剑刺向老奴的胸部,那随从应声倒地。

    旁边的义帝看的是胆颤心惊,不知如何是好,项羽亦是突然转身,“还请陛下速做决定,臣可不愿久等。”

    而殿下的诸将却无一人说话,义帝有些无奈的坐在首座之上,“爱卿想要吴中,朕自然会给,只是朕将何往?”

    这时,旁边的季布突然从队列中走出,“启禀陛下拥天下之地,何来如此之话,微臣举得南郴县倒是不错的地方,还请陛下前往。”

    “郴县乃不毛之地,朕若归去,百官随行否?”义帝有些不甘的说道。

    项羽将剑放回,“陛下之百官,自然随从,若是有谁不愿意前往,微臣定当斩杀,使其不敢有违陛下之意。”

    楚义帝在殿上哪敢多说,一切全凭项羽安排,是时,还真有百官不愿意随行,共同上疏义帝,请求勿要迁都郴县。

    这些谏书全部被项羽截下,然后派将士逐一询问,若是不愿随行,那就全部留在彭城附近,为武信君陪葬。

    对于百官来说,还是身家性命重要,最后迫不得已跟随义帝迁都郴县,如此项羽便将吴中占领,建都彭城。

    而尽管如此,项羽对熊心依旧提防再三,毕竟天下还是有人侍奉义帝的,留下终究是个威胁,日后若聚起将士,东山再起,谁人可以预料。

    于是乎,项羽便派人查探义帝迁都所行路径,准备趁机弑杀,永除后患。

第337章 郴县楚义帝遇弑

    楚义帝被迫迁都郴县,所经过的地方共有三王把守,分别是九江王英布、衡山王吴苪、临江王共敖,项羽得到消息只是颔首。

    现下义帝已经从吴中迁走,此被迫迁都的原因天下有目共睹,皆是项羽逼迫,但是不管怎么说,项羽如此做也算是仁至义尽。

    但项羽的目的就是义帝消失,如此骂名他自然不愿意背下,于是乎,便暗自写下书信秘密交于三王,其中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义帝已经离开,而且还要经过你们的地盘,至于你们怎么做我管不着,但是我希望你们怎么做,你们应该明白。

    吴苪和共敖接到消息之后,心中踌躇,这个事情还用想吗,分明是把弑杀君王的罪名交给他们来背下。

    而英布亦是看罢书信,眉头微皱,趁义帝未到之前,遂立即赶往衡山县准备与吴苪、共敖两人商量如何用事。

    此时共敖已经来到衡山县,三人在吴苪府上,面色都很难堪,“两位,此事该当如何,总得有个定夺吧?”英布首先开口道。

    共敖连忙摆手,“如何定夺,弑杀义帝,得罪天下人,不弑杀义帝,得罪西楚霸王,本就是死局。”

    吴苪贪生怕死,平生最为谨慎,坐在府中,一言不发,只想让英布二人定夺,自己听从他们的意见即可,反正三人行事,又不是他自己背锅。

    “此乃项籍小儿故意为之,吾等弑杀义帝也无不可,但是这个罪名须让天下人知道并非吾等为之。”英布很是低声的说道。

    共敖见事情还有转机,便有些神秘的看向英布,“还请兄长赐教,吾二人本就是无名之辈,兄长所言,吾等定当竭力为之。”

    “今义帝当来,项籍小儿书信,唯我三人独知,杀了义帝,得不偿失,不若吾等将霸王密令散出,如此,天下人皆知是霸王密令,吾等不得不从罢了。”英布缓缓的说道。

    吴苪在旁亦是赞叹,“这般天下人皆知道吾等苦楚,当真是好计谋啊,就按照兄长所说,先散布消息才是。”

    三人计定,便不再耽搁,各自回封地,将项羽书信内容四处散播,结果义帝还未被弑杀,便得知项羽的计谋。

    于是乎,义帝不敢再从三王封地迁都,只得绕道而行,但是吴苪等人已经得到密令,便暗中派人前往追杀义帝。

    此时的义帝已经快要到达郴县,奈何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还是被三王派遣的将士杀死于郴城,郴人怜惜之,将义帝葬于后山。

    纵观义帝一生,起于草野,虽然居住在吴中,但是在指挥灭秦战役中,功劳也不可小觑,为人宽厚,有帝王之德,奈何驾驭不住群臣,因而被弑杀。

    闲言少叙,自楚义帝被杀后,天下无主,遍地皆是诸侯王,唯有西楚霸王最为强盛,现正在处理彭城诸事不提。

    且说张良寻觅良将无果,只得前往彭城拜访项伯,如今项伯年纪稍长,暂且安排在后营,处理士兵号牌之事,又兼任内史之职,处理奏折文书。

    张良几经询问,终于得知项伯尚在彭城西郊阁楼收拾文书,便只身前往,项伯果在收拾文书,而且阁楼建造很是幽谧,略有闲云野鹤的感觉。

    项伯见张良前来,慌忙出楼迎接,“子房,为何会来此处,难道没有和汉王一同回蜀地吗?”

    “还未曾入蜀,前来代汉王向将军致谢,没想到将军竟会在此种地方生活,当真是子房心神向往之地。”张良颇为羡慕的说道。

    项伯见状,立即将其引入阁楼之上,“汉王多礼了,子房且随我来,从阁楼往下观,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张良略显疑惑,依旧跟着项伯上了阁楼,除了几扇窗户之外,各处都摆满了文书、奏折,“这些书籍皆是何人所写?”张良看着窗外,略微舒心的问道。

    “此乃军中亚父所藏,其中都是一些军法要事,不过曾有个小将在此写过几篇谋略策论,亚父一直不忍丢弃,当真是奇怪。”项伯随口说道。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留意,此时张良正寻觅良将,听项伯所言,心中不免有些好奇,“敢问此小将乃是何人,竟然得到亚父如此看重?”

    项伯在旁只是苦笑,“我说他是小将都略显抬举,不知子房可曾听说淮阴县胯夫之事,此书便是那胯夫所写。”

    张良闻言,颇为惊讶,当即从柜中抽出一卷竹书,坐在案牍前认真的读阅起来,项伯见状亦是不敢打搅,只由他细读。

    转眼便是半个时辰,张良这才缓缓卷起竹书,“幸而霸王未读此书,否则天下尽可囊括手中。”

    “子房总算是读完了,天色稍晚,吃些酒食再离开吧,我已经命人准备了。”项伯爽快的说道。

    张良略微起身,“敢问将军,现下这人尚在何处,为何不在此处掌管文书?”言语间略有些好奇。

    项伯稍微叹息,“我曾和他共职多日,此人谨守尽责,奈何身有胯下之辱,大王一直不肯接见,也算是郁郁不得志。”

    “后来其跟随大王前往咸阳共事,亦是安放在后营,此人本是平南侯举荐,侯爷见到被荐之人不被重用,便带他回了临淄,期间亚父出手阻拦,不过还是拗不过大王,因而使得平南侯归回临淄,并封为平南王。”项伯缓缓说道。

    “原来如此,看来他或许就是我所寻觅的良将。”张良暗自道。

    张良在阁楼上,将韩信所书全部看完,这才辞别项伯,而彭城终究是霸王都城,项伯也不敢多留,与些钱财,便将其送走。

    而张良离开彭城之后,便径直前往临淄,人人都说临淄现下乃是天府之地,张良趁此也想看看,平南侯治下的临淄到底是何模样。

    当初齐地封了三王,齐王田都,本想移驾临淄,但是却被陆言拒绝,只得在五十里外定都,丝毫不敢侵犯陆言所辖之地,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